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学期
第二单元 素养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新独家原创】【新素材·新闻报道】据报道,2023年7月16日,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在上海正式接收第二架国产C919大型客机,标志着东航商业运营C919大型客机正在提速。飞机在最早研制成功时使用的发动机是( )
A.内燃机 B.蒸汽机 C.发电机 D.电动机
2.(2023福建福州杨桥中学期中)“蚕能够做到的,人也能做到!”发明有史以来第一根真正意义上的人造纤维的是( )
A.诺贝尔 B.法拉第 C.夏尔多内 D.海厄特
3.(2022福建厦门期末)“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别人的技术创造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科研与试验来追寻自己的技术创新。”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B.发明主要由工匠完成
C.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 D.电力广泛运用于生产
4.【新素材·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指最初的一个事件引起一系列连续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促使汽车、飞机被发明出来的最初那只“蝴蝶”指的是( )
A.珍妮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改进
C.电力广泛应用 D.内燃机的发明
5.【历史解释】(2022河南新乡期末)1904年,美国共有304个工业托拉斯,这些工业托拉斯又吞并了5 300多个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句话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化学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工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
6.(2023安徽凤阳三模)电炉取代煤炉或气炉,电冰箱取代冰盒;电动洗衣机、电熨斗、真空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庭劳动;19世纪60年代冷藏车的发明,优化了食物保鲜技术。这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
A.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C.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
D.造成了生态环境污染
7.【史料实证】(2022辽宁沈河一模)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以英国为例,19世纪初,农业劳动力人数仍多于工业劳动力人数,但到20世纪初,农业劳动力人数已经不足工业劳动力人数的1/5。以上材料说明( )
A.工业革命改变了劳动力结构
B.工业革命提高了妇女地位
C.工业革命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D.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
8.(2023四川南充中考)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美主要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19世纪初,建立系统教育体系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9.阅读19世纪中后期美国百万富翁数量统计表,对此表认识最准确的是( )
时间 数量 财富来源 占有社会总财富(%)
1861年前 仅有几人 主要是大农场主 3.6
1892年 4 047人 财富继承(34人),其他多集中于制造业、商业、铁路业 9.6
——数据来源:李庆余、周桂银等
《美国现代化道路》
A.重化工业已是美国工业的主导部门
B.生产组织形式变革加剧贫富分化
C.汽车、飞机等新兴制造业迅速崛起
D.财富集中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10.(2019江苏盐城中考)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横线处最恰当的内容应该是 ( )
A.社会进步 B.社会矛盾
C.社会变化 D.政治制度
11.(2023江西中考)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B.达尔文——《物种起源》——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C.贝多芬——《蒙娜丽莎》——德国天才作曲家
D.巴尔扎克——《高老头》——文艺复兴的先驱
12.(2023广东东莞三模)“在牛顿的时代……人类学术观点方面的革命,也带来了教条的宗教信仰的陈述方面的一场革命……光不再是弥漫四周、纯粹、无色的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成了一个物理现象……”这段话说明( )
A.自然科学促进思想解放
B.进化论冲击神创论
C.牛顿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D.科学成就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
13.(2022福建惠安期末)牛顿力学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各项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爱迪生在电器方面的发明充分证实了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实用价值,这充分说明了( )
A.科学理论是技术革新的基础
B.技术革新印证了科学理论的价值
C.科学理论与技术革新存在辩证关系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
14.【新独家原创】美国学者浦嘉珉在《中国与达尔文》一书中,研究了达尔文进化学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接受及其影响。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对世界的影响是( )
A.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B.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
D.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15.(2022河南龙亭金明中学模拟)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在音乐的国度里挥洒;列夫·托尔斯泰用犀利的笔锋剖析现实,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梵高用激情的画笔尽情描绘,在生活的烈焰中绽放。下列作品与材料中人物相关的有( )
①《英雄交响曲》 ②《复活》
③《蒙娜丽莎》 ④《夜间的咖啡馆》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2题,第16题24分,第17题16分,共40分)
16.(2023陕西长安期末)(24分)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欧美国家工业化”这一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
【进入“电气时代”】
材料一 1831年英国科学家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后来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期的发电机,实现了电能与机械能的互换。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经过艰苦的实验探究,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随着社会对电力的大量需求,人们又建立了发电站。电动机、变电器、电缆、电线等商品迅速发展起来,进而带动钢铁工业迅速发展。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电的使用对英美等国有什么影响 (6分)
【生产生活变化】
材料二
图1 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增长
图2 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
材料三 在法国和苏格兰,每6个成年人中仅有一个略微识字……到了1800年,苏格兰90%以上的成年人识字,法国有2/3的成年人识字……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世界史·近代史编》
(2)结合材料二、三,概括欧美国家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6分)
(3)结合材料一、三,分析英国、法国在1870年后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原因。(4分)
【工业化过程痛与忧】
材料四 1832年3月,霍乱遍及英国,1848—1849年,霍乱在英国再次兴起……斯诺博士的理论和实验使人们初步了解了霍乱的根源,这就是水的污染……自工业革命爆发以来,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剧增,每天排出的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了许多河流,其中,首先当推泰晤士河……举世闻名的“雾都”伦敦之得名,恐怕与18、19世纪的工业化密不可分。
——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
材料五 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摘自国家统编教材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4)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欧美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4分)
(5)综合以上材料,思考欧美国家工业化发展对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4分)
17.[含评分标准](2023福建漳州期末改编)(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类别 人物 成就
科学家 牛顿 (1643—1727) 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达尔文 (1809—1882) 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文学 巨匠 巴尔扎克 (1799—1850) 作品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
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 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发明家 诺贝尔 (1833—1896) 以其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世界最高科学大奖
爱迪生 (1847—1931) “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
——据国家统编教材《世界历史·
九年级下册》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爱迪生的两例发明。(4分)
(2)【思维开放·观点论述】阅读材料,确定一个观点,选择两位历史人物(除材料中的人物外,其他相关人物也可),围绕所选的两位人物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12分)
答案全解全析
1.A 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故选A。
2.C 据所学可知,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故选C。
3.A 根据题干中的“先进工业企业”“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科研与试验来追寻自己的技术创新”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4.D 据所学可知,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故选D。
5.C 据材料“1904年,美国共有304个工业托拉斯,这些工业托拉斯又吞并了5 300多个公司”并结合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生产日益集中,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故选C。
6.C 据题干关键信息“电炉”“电冰箱”“减轻了繁重的家庭劳动”等可知,材料旨在强调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故选C。
7.A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使英国工业劳动力人数逐渐多于农业劳动力人数,说明英国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故选A。
8.D 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故选D。
9.B 依据题干的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后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生产组织形式变革,资本和财富越来越集中于某些人手中,贫富分化加剧,B项符合题意;A、C两项的内容从题干表格无法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财富的集中,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10.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美主要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许多问题,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由此判断图中的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反映了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故选C。
11.A 据所学可知,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推动生物科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贝多芬是德国天才作曲家,而《蒙娜丽莎》属于达·芬奇的美术作品;《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故选A。
12.A 据题干材料“在牛顿的时代……人类学术观点方面的革命,也带来了教条的宗教信仰的陈述方面的一场革命”可知,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故选A。
13.C 题干材料说明了科学理论促进了技术的革新;技术革新也证明了科学理论的价值,所以说科学理论与技术革新存在辩证关系。故选C。
14.A 据所学可知,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故选A。
15.D 据所学知识可知,《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作品;《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作品;《夜间的咖啡馆》是梵高的作品。与材料中人物相关的作品有①②④。故选D。
16.(1)特点:科学技术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主要集中在重工业;出现了垄断组织;等。(任答一点即可)影响:使英美等国进入了“电气时代”;使电器制造业成为新型工业部门;引发了动力革命,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使资本主义生产技术进入了新的阶段。(答出两点即可)
(2)变化: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大众教育逐渐普及。
(3)原因: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4)问题: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
(5)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重视科技创新;要提高工人待遇,重视并改善民生;要注重保护环境;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第一小问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随着社会对电力的大量需求,人们又建立了发电站。电动机、变电器、电缆、电线等商品迅速发展起来,进而带动钢铁工业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回答即可。(2)根据图1可知,欧美国家人口迅速增长;根据图2可知,城市化进程加快;根据材料三信息可知,大众教育逐渐普及。(3)根据材料一、三信息分析可知,英国、法国在1870年后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原因是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4)根据材料四、五信息“斯诺博士的理论和实验使人们初步了解了霍乱的根源,这就是水的污染”“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可知,欧美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5)本问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从欧美国家工业化的原因、积极影响、消极影响等方面思考回答启示即可。
17.(1)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写出两例即可)
(2)示例:
观点:杰出人物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论述:德国人本茨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现代汽车工业由此起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综上所述,杰出人物的科技成就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评分标准】
一等 (8~12分) ①观点明确; ②史实运用正确; ③史论充分结合; ④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二等 (4~7分) ①观点较为明确; ②史实运用基本正确; ③史论结合比较充分; ④条理较为清晰,语句较为通顺,表述较为完整
三等 (0~3分) ①观点不明确; ②史实运用不正确; ③史论结合不充分,或未史论结合; ④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表述不完整
解析 (1)本题考查爱迪生的发明,结合所学回答即可。(2)材料表格的内容展示的都是著名历史人物及其贡献,这些贡献主要表现在科学、文学等方面,所以可提炼观点为杰出人物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在论述的时候注意根据题干要求只选择两位历史人物,并且阐明这两位人物的贡献及所产生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