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荡秋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荡秋千》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1-27 22:3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荡秋千》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荡秋千过程,在亲身实践中探究“在相同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什么有关”的问题。
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体验探究问题的方法,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操作,分析研究得出“在相同的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物体的质量无关,与绳长有关。”2.经历科学的实验研究过程,获得研究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难点】
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体验探究问题的方法,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图片中的人都在干什么呢?同学们喜欢荡秋千吗?荡秋千什么感觉?生:喜欢,刺激、凉快、放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荡秋千。(板书:荡秋千)
师:说起荡秋千,里面有没有可研究的数学问题啊?生 1:荡秋千绳子长荡得快还是短荡得快?还有就是秋千上坐的人的体重轻荡得快,还是重荡得快?
师:你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还想来提问题?生 2:如果荡秋千比赛的话,那个体重重的会不会荡得次数多?师:体重与荡秋千荡得次数的关系,谁想提?生 3:那是不是绳子长,荡秋千的次数就多?荡秋千比赛的话,怎么能比赢?
师:奥,绳子长短与荡秋千荡得次数的关系。同学们太善于思考了,提了这么多数学问题?师:那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一下:在相同时间内,谁荡的次数多,与质量和绳长有没有关系?(板贴:研究问题、研究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感知荡秋千活动。让学生大胆猜测,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对“在相同时间内,谁荡的次数多,与质量和绳长有没有关系?”这一数学问题的探索活动中。
合作探究实验验证
实验准备
师:那怎么去研究啊,你有什么办法?生: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学具,来荡一荡实验一下?看看到底谁与质量有关还是与绳长有关,还是都没有关系呢?
师:你的意思是做实验?(板贴:做实验、研究方法)生:对
师:那你看到了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实验器材,谁能来介绍一下你们每组的器材?生:我们每组桌子上都有实验器材,一个铁架子、架子上有三根不一样长的绳子,不同质量的钩码若干。
师:再介绍一遍实验器材绳子是 10厘米、15厘米、20厘米的,钩码有 10克、20克、30克。同学们,做实验时需不需要记录,记录到哪里呢?生:实验记录表里。师:在研究质量与次数的关系时,都记录什么呢?(板贴:记录表一张)生:时间、绳长、钩码质量、次数。(师在准备白色的实验记录表中记录)
师:在研究绳长与次数的关系时,钩码质量都一样实验时,记录什么呢?生:时间、绳长、钩码质量、次数。(师在准备白色的实验记录表中记录)
【设计意图】充分的了解触摸实验准备中的器材和探究记录表的设计过程,为孩子动手操作做准备,也是学生思维实验的过程,充分熟悉器材,对接下来实验操作的可控性有帮助,更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对研究问题的探索中。
合作学习实验操作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我们一起讨论,确定了研究内容,找到了研究方法,做好了研究准备,这就是一个制订方案的过程。现在方案有了,接下来该进入什么环节了?生:实验环节师:对,实验操作(出示小组合作要求)请看小组合作要求:在相同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什么有关?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里。根据实验及记录的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作好汇报准备。实验时间 3分钟。
师:我想问问怎样分工合作?生 1:一人记录、一人操作、一人计时、一个人检查一下材料准备。师:光分工不行啊,怎么合作?生 2:所有人认真看,每个人都要说一说过程和结果。师:经过大家的讨论,现在我们知道怎样分工合作了,等会各组咱要说到做到,那做实验操作的时候有什么注意的地方啊?生 1:拿绳子时不要把绳子弄断、不要乱推桌子要爱护器材。生 2:移动钩码拉绳子时的力度和角度也要相同,不然有的拉的高,有的拉的低,这样实验会不准。生 3:绳子不要挨得太近,三根绳子会绕在一起,还有就是绳子一样长的实验,我们可以用一根绳子,换三次不同的钩码就可以了。师:这个学生说的很有道理,三根绳子很容易绕在一起,那做第一组实验时,可以用一根绳子,钩码质量变一下就可以。这个操作很棒,咱可以采用。生 4:计时员说开始以后在动手操作。生 5: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要多做几次,这样结果越准确。
师:非常好,一般做实验至少要做三次,这样我们每个操作做 3次并记录下来吧?(师再次完善黑板上的记录表)师:现在我们都了解了,下面老师给大家 3分钟的时间,各组动手实验并记录,一会我们请小组代表汇报。注:小组长带领组员实验操作时,老师要及时进行指导引导。小组展示:师总结:秋千摆动的次数与绳子的长短有关,绳子越长摆动的越慢,次数越少,相反,绳子越短摆动的越快,摆动的次数越多。同学们,你看看你数学是不是就在我们的生活里啊!
【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进行实验时,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探究,最后得出结论。
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通过刚来我们一起讨论,确定了研究内容,找到了研究方法,做好了研究准备,这就是一个制订方案的过程。我们又通过实验操作,验证交流得到了结论。在生活中有很多活动我们都可以用制订研究方案、找到研究方法、做好研究准备、实验操作、验证交流的方法来了解里面的数学价值。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是在 6月初刚刚获得了山东省首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称号。荡秋千在中国古代就产生了,老师给大家分享了很多关于荡秋千的文章,请大家读一读,给大家分享一下里面关于荡秋千的知识。
师:现在也有很多地方还保留了荡秋千的比赛项目。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啊?生 1:这节课我们研究荡秋千的次数与什么有关系,制定了方案,又通过实验操作得出了结论。生 2:秋千摆动的次数与绳子的长短有关,绳子越长摆动的越慢,次数越少,相反,绳子越短摆动的越快,摆动的次数越多。生 3:我还了解到荡秋千也是娱乐放松锻炼身体的项目。
师:非常好,其实,我们这节课大家做了和科学家一样的事情。采取“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样的过程了解荡秋千的次数与什么有关,比如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中国航天,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这也是科学家们运用“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策略的体现,相信在我们同学们当中未来一定也会产生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