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7 23:1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与挽救民族危亡的相关史实,学生学会从历史时空的角度把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再从辛亥革命爆发的相关史料入手,学生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偶然性。学生进而认识到历史事实往往具有复杂和多样性的特征。
2.通过不同史实及评价观点的探讨,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也深刻体会多元评价、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思维观念和方法。
3.通过革命者的舍生忘死,将个人幸福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的相关事迹,以及谁来继承辛亥革命“遗产”的课堂讨论将当今中国与近代中国联结起来,学生在反思辛亥革命深远影响的同时,民族责任,与历史使命的家国情怀得到培育,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局限
难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与偶然、辛亥革命的全面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材料:2021 年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大会教师:辛亥革命发生已经 110 周年,当今为何我们仍旧要如此隆重纪念它,我们又能在继承和发扬这一革命中怎样的力量和精神?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辛亥革命
【设计意图】展示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纪念大会,让学生感受到辛亥革命对中国之意义广并提出历史的追问,引发学生深厚兴趣和深刻思考,为新课的展开做铺垫。
【新课学习】
环节一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一、背景
教师:展示林觉民《与妻书》相关文物照片和视频,简介黄花岗起义与林觉民
问题 1:林觉民为代表的革命者为会如此舍生忘死举行革命,20 世纪的中国真的需要一场革命吗?引入背景。展示材料:“全国饥民,数愈千万,迫饥害而死者,道路相望······乃反观清政府,从未闻一粟一粒之施”——武昌起义革命军布告据统计,从 1902 年到 1911 年,各地起伏的民变多达 1300 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这些民变席卷全国各地各民族,触及了城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问题 2:辛亥革命前中国是怎样的一种境况?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伴随西方列强侵略加剧,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内部民生艰难,统治黑暗,人心思变。
问题 3: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应该如何做?学生回答:革命教师过度:只有革命一条路吗?1900-1911 年间的中国人选择了怎样的道路?展示晚清十年中国大事年表
问题 4:当时中国人选择了几条路?分别是什么人?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过度:由此可见,晚清十年,中国面临两条道路的赛跑,最终革命之路战胜了改良之路,为何改革会落败?展示皇族内阁与四川保路运动相关介绍学生思考并回答
环节二 敢教日月换新天
二、经过播放武昌起义相关视频展示材料:武昌起义相关细节
问题 5:从武昌起义历史细节来看,这场革命爆发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偶然
问题 6:辛亥革命真的只是一场偶然的革命吗?过渡:偶然之中蕴含着历史的必然性展示材料:
问题 7:结合辛亥革命相关数据,与纵向上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及所学过的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相比,辛亥革命具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以较小的代价实现了推翻清政府,实现了政体变革。
无论在规模,时间,参与群体,革命成本上来看,都是以较小的代价实现了历史的巨大进步。所以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称之为低烈度的革命。
问题 7:对于袁世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并不完全信任这个政治手段老辣的封建官僚,不信任袁世凯,由不得不借助他的力量实现共和。到底该怎么办呢?孙中山他们最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学生思考并回答展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课堂探究】这部约法体现了怎样的民主政治原则学生讨论并回答
环节二 路漫漫其修远兮
三、评价展示大事年表:
教师: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换的假共和。我们到底该如何评价这场革命?
【学生活动】辛亥革命到底是一场成功的革命还是一场失败的革命?发放学习资料: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成,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礼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上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灭,卡片兴,大名刺灭,马路兴,城垣栏栅灭,律师兴,讼师灭,枪毙兴,斩绞灭,舞台名词兴,旅馆名兴,——时报《新陈代谢》(从此以后)“任凭你像尧舜禹那样圣贤,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你,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梁启超“民国之政治,比之满清尤为不及,”“把持国事者,均系军阀武人,争权夺利,祸国误民,有国家共和之名,无国家共和之实。——孙中山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不同的材料,多角度展示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影响,让学生结合史料进行探究,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能力。
【课堂小结】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师:辛亥百年,百年辛亥,从上千年的长时段来看,辛亥革命以相对较小的代价,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推翻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了不得的事情,是顺应时代潮流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件;可谓是低烈度的革命,高烈度的变革。从上百年的中时段来看,辛亥革命引发此后中国此起彼伏、持续不断的革命状态,成就一时还是耽误一世还有待继续探讨;从 1910 年代的短时段来看,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历史必然中的偶然。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仍处于动荡之中,改变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谁又将继承孙文先生的遗产,将革命之火燃下去,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最终为苦难的中华民族找到了一条光明的解放之路。革命的先辈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使命,而今天留给我们当代人的历史重任——完成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你们,也在我的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