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病毒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5病毒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28 07:1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5.0病毒 教案
教材与学情分析
《病毒》人教版八年上第五单元第五章的内容,病毒是已知最微小的生活在活细胞内的致病因子,人和动物约60%的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是一种简单的生命形态。病毒与动植物及人类的关系密切。在2011版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病毒的内容要求为“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属于了解层次。本章教学中,除了知识目标达成以外,更应该结合病毒发现的科学史、生物技术发展、病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技术进步对于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
1.病毒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在学生脑海中比较抽象——运用视频、图片呈现出病毒
2.求知欲强,追求个性化——宜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3.知识与技能水平层次不齐——可采用同伴互助、小组互帮的教学方法
4.没有接触过病毒的学习,理解记忆有困难——采用各版块自测题及时巩固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描述病毒的结构、主要特征和生活。
2.举例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培养主动学习、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4.认同技术进步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以及科学研究对保障人类健康的促进作用。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同病毒亦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认同技术进步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以及科学研究对保障人类健康的促进作用。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同病毒亦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想一想,议一议:比较下病毒和细胞在形态大小方面的差异,推测病毒的结构与细胞有什么不同?
提示:过于微小,里面不能容纳细胞结构,所以病毒无细胞结构(膜、质、核)
板书课题:第五章 病毒
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
探究一:病毒的发现
阅读教材89页,总结发现病毒的过程,思考:如何知道有比细菌更小的生物存在?
1859年,德国人麦尔—证明花叶病是可以感染的。
1892年,俄国伊万诺夫斯基—发现导致花叶病的病原体能通过细菌所不能通过的过滤器,得出结论:有比细菌更小的生物存在
1898年,荷兰细菌学家贝杰林克—发现病原体在显微镜下看不到,用细菌的培养方法培养不出来。是比细菌小的“有传染性的活物质”起名“病毒”
设计思想 情境教学法——图文并茂。阅读教材,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师以图文形式简化书本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物学研究的推动作用。
探究二:病毒的种类
1、大小:非常微小。用纳米来计算。
设计思想:类比法——记忆深刻。比较细菌和病毒,大约3万的病毒才有一个细菌那么大,10万个细菌才有一个小米粒那么大。帮助学生理解病毒的微小。
2、各种病毒:你知道哪些疾病是病毒引起的吗?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其中很多不是病毒性疾病,进行区分,展示各种常见的病毒(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SARS病毒、腺病毒、新冠病毒、SARS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埃博拉病毒、登革热病毒、流感病毒等)
3、根据以上病毒的图片,总结出病毒的形态类型
形态:球形、杆形、蝌蚪形
设计思想 直观教学法——图文并茂。观察病毒图片,了解病毒的形态。图片色彩鲜明,形象直观有助学生了解认识病毒。
4、病毒的形态结构
展示三种不同形态的病毒结构示意图,学生并认真观察,并发现三者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类似,外面是蛋白质比外壳,里面是遗传物质
视频进一步了解病毒的结构
5、病毒的生活特点:寄生。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有侵入其他生物的细胞,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展示病毒侵入细胞的图片和动画,直观化,动态化,有助于学生了解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从而突破难点。
病毒一旦离开细胞后会怎么样呢 展示病毒结晶体,表明在细胞外没有生命活动
病毒内唯一的生命现象:病毒的繁殖方式(复制):靠病毒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动态化显示)
6、病毒的分类
病毒种类:依据感染生物不同分为:植物病毒 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
练习巩固:希沃分类活动,更容易理解病毒的类型
探究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辩证思考:谈“毒”色变?病毒对人类生活是不是都是有害的?
疫苗的研制(解铃还须系铃人)
通过阅读课文92页内容,学习如何制造疫苗?(人工处理的减毒或无毒的病毒唑疫苗)
三、总结和练习
1、师生共同总结:思维导图
2、课堂训练:判断对错
3、延伸拓展:狂犬病,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的素养
视频介绍狂犬病的症状和产生原因,在自己以后的生活要注意预防狂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