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铁金属材料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由Na2O和Na2O2组成的混合物质量为35.8g,此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2.8g。Na2O与Na2O2物质的量之比为
A.5:4 B.4:3 C.2:3 D.无法确定
2.纳米氧化铝(Al2O3)可用于制作精美的陶瓷,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2 C.-3 D.-2
3.下列物质与其用途不符合的是
A.合金——储氢材料 B.纯碱——治疗胃酸过多
C.过氧化钠——供氧剂 D.三氧化二铁——制作红色颜料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
B.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
C.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这是因为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D.由镍、铁、碳、钴组成的合金可以制造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叶片,能承受1100℃的高温
5.下列关于金属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在空气中不易锈蚀
B.氧化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氧化铝为酸性氧化物
C.Al、Al2O3均能与酸、碱反应,因此铝制炊具不宜用来蒸煮酸性或碱性食物
D.在酒精灯上加热打磨过的铝箔,铝箔熔化,但熔化的铝不滴落下来
6.对下列实验事实的正确解释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解释
A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溶液,溶液变蓝 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B 把生铁放置于潮湿的空气中,铁表面有一层红棕色的斑点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成
C 向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铁粉,有气泡产生 说明置换出硝酸中的氢,生成了氢气
D 新制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白色物质变成了红褐色 说明易被氧化成
A.A B.B C.C D.D
7.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环境无害化学,清洁化学,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生成和使用。下图是用溶液蚀刻铜箔回收铜的一种化学工艺流程,该流程涉及回收和再生,符合绿色化学理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刻蚀过程发生:
B.试剂X可选用稀硝酸
C.滤液Y可以使KSCN溶液变红
D.试剂Z可能是氯气
8.下列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错误的是
A.Na2O2常用于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B.Na2CO3做胃酸中和剂
C.漂白粉可用作环境消毒剂 D.合金钢可用于制不锈钢
9.铁触媒(主要成分)常用作合成氨反应的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铁触媒可加快反应速率 B.是的混合物
C.和的共用电子对数相等 D.的电子式为
10.将足量的过氧化钠投入到盛有氯化亚铁溶液的试管中,预测难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白色沉淀 B.红褐色沉淀 C.有气泡产生 D.试管壁发烫
11.下列转化过程只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的有
① ② ③④ ⑤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溶于溶液中:
B.将稀盐酸滴在铁片上:
C.钠和冷水反应: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13.纳米是长度单位,1nm=10-9m,当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具有特殊的性质。例如将铁制成“纳米铁”时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下列关于“纳米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纳米铁”比铁片的金属性强
B.常温下“纳米铁”比铁片更易失去电子
C.常温下“纳米铁”的还原性与铁片相同
D.常温下“纳米铁”比铁片的氧化性强
14.下列物质中,在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和氢气的是
A.Hg B.Ag C.Fe D.Cu
15.下列反应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用溶液腐蚀覆铜板:
D.碳酸氢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二、填空题
16.2022年10月,世界首个电磁推进地面超高速试验设施“电磁橇'”在山东济南成功运行,它可以把超过1吨的物体在短时间内从0加速到1030公里/小时,创造了大质量超高速电磁推进技术的世界最高速度纪录。
(1)“电磁橇”的轨道材料为铁合金,其优点是 (写一条)。
(2)建设“电磁橇”的过程中,对铁质材料进行深加工时,可用 清洗其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生产“电磁橇”的铁质材料时,炽热的铁水注入模具之前,模具必须进行充分的干燥处理,不能留有水,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该反应的类型属于 。
17.写出下列反应的现象和方程式
(1)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Fe粉,现象: ;离子方程式: ;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向Fe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现象: ;化学方程式: 。
18.长期放置的溶液易被氧化而变质,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设计实验检验溶液的变质程度。
实验方案 步骤1 步骤2
取待检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溶液 取待检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实验现象 _______ _______
实验结论 溶液部分变质
①上述方案补充完整 、 。
②若要使部分变质的复原,方法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部分变质的溶液经过一系类反应制得,则变质前溶液的浓度为 。
(3)可用作补铁剂,使用时建议与维生素C同服,同学甲猜测维生素C可将转化为,以利于人体吸收。为了验证这一猜想,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维生素C片,振荡溶解后,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紫色褪去
由上述实验能否得出“维生素C可将转化为”的结论?请说明理由: 。
19.为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取40.0mL待测液,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u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并干燥,得到蓝色Cu(OH)2沉淀1.96g。问:
(1)该NaOH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
(2)反应生成硫酸钠的质量多少克 ?
20.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准状况下,0.85 g NH3的体积为 L。
(2)Fe2(SO4)3溶液中SO的浓度为0.3 mol L 1,c[Fe2(SO4)3]= mol L 1。
(3)同温同压下,气体N2和O2的密度之比为 。
(4)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气体SO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5)标准状况下,0.66 g某气态氧化物RO2的体积为336 mL,则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6)将7.8 g Na2O2溶于93.8 g水中充分反应后(此时溶液密度近似为1.0 g·cm 3),c(NaOH)= mol L 1。
21.下图转化关系中的物质均为常见物质或它们的溶液,其中A、C为单质,B为氧化物且常温下为无色液体,E为淡黄色固体,H为红褐色沉淀。图中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
根据上述转化关系,回答问题:
(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写出铝单质与溶液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沉淀G转化为沉淀H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为 。
(5)由固体E和液体B生成溶液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2.某废水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Fe3+、Al3+、Fe2+、Cu2+、Cl-、CO32-、NO3-、SO42-、SiO32-。现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少量溶液,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
Ⅱ.另取溶液加入少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
Ⅲ.向Ⅱ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Ⅳ.向Ⅱ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仅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过滤,在所得滤液中加入盐酸至酸性时,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废水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
(2)实验Ⅱ中加入少量盐酸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 。
(3)过滤除去Ⅳ中的蓝色沉淀,调整滤液的pH为10.7左右时,加入铝粉,反应产生氨气和氮气的体积比为1:4,其离子方程式为Al+NO3-+OH-→ AlO2-+NH3+N2+H2O(未配平)。还原产物是 ,若除去0.2 mol NO3-,要消耗铝 g。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35.8g-12.8g=23g,混合物中钠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混合物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8mol;
令Na2O与Na2O2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
解得:x=0.2mol,y=0.3mol
故Na2O与Na2O2物质的量之比为0.2mol:0.3mol=2:3,
故选C。
2.A
解析:纳米氧化铝(Al2O3)可用于制作精美的陶瓷,氧化铝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Al元素的化合价为x,设根据化合物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则2x+3(-2)=0,解得:x=+3,故氧化铝(Al2O3)中Al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答案选A。
3.B
解析:A.钛-铁合金有良好的吸附氢气的能力,常用作储氢材料,A正确;
B.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的碱性较强,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通常用碳酸氢钠,B错误;
C.过氧化钠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作供氧剂,C正确;
D.三氧化二铁为红棕色粉末,可用于制作红色颜料,D正确;
答案选B。
4.A
解析: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故A选;
B.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故B不选;
C.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这是因为铝容易被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故C不选;
D.由镍、铁、碳、钴组成的合金可以制造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叶片,能承受1100℃的高温,故D不选。
故选A。
5.B
解析:A.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表面形成氧化铝保护膜,故在空气中不易锈蚀,A正确;
B.氧化铝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故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B错误;
C.Al、Al2O3均能与酸、碱反应,所以铝制炊具不宜用来蒸煮酸性或碱性食物,C正确;
D.在酒精灯上加热打磨过的铝箔,铝箔熔化,表面氧化铝熔点高起到包裹作用,故熔化的铝不滴落下来,D正确;
故选B。
6.D
解析:A.氯化铁氧化KI生成碘单质,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则溶液变蓝,铁离子与淀粉不反应,A错误;
B.生铁放置于潮湿的空气中,铁表面有一层红棕色的斑点为氧化铁,不是,B错误;
C.稀硝酸为强氧化剂,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为NO,不是H2,C错误;
D.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则新制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白色物质变成了红褐色,说明易被氧化成,D正确;
故选D。
7.D
【分析】FeCl3溶液蚀刻铜箔是利用Cu和FeCl3反应生成了氯化铜和氯化亚铁,对应的化学方程式:Cu+2FeCl3=2FeCl2+CuCl2,过滤后,滤液为FeCl3、FeCl2和CuCl2的混合液,加入过量Fe粉,置换出Cu,过滤得到的固体为Cu和Fe以及滤液Y为FeCl2溶液;用盐酸溶解后再过滤得到Cu和FeCl2溶液(滤液Y),滤液Y中通入过量Cl2重新得到FeCl3溶液,据此分析解题。
解析:A.Cu和FeCl3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故A错误;
B.试剂X是溶解Fe,达到Fe和Cu分离的目的,硝酸有强氧化性,能溶解Fe和Cu,则只能选择稀盐酸,故B错误;
C.滤液Y为FeCl2溶液,不能使KSCN溶液变红,故C错误;
D.试剂Z是氧化Fe2+生成Fe3+,且不引入杂质离子,可选择氯水、氯气、H2O2等,故D正确;
故选:D。
8.B
解析:A.Na2O2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于呼吸面具的供氧剂,故A正确;
B.Na2CO3碱性较强,不能用于中和胃酸,故B错误;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则漂白粉可用作环境消毒剂,故C正确;
D.钢是铁碳合金,其性能优越,用途广泛,为了适用于不同领域,常以合金钢为基础,熔入其它金属和非金属,其中合金钢中熔入铬和镍可制不锈钢,故D正确;
答案选B。
9.A
解析:A.铁触媒是工业合成氨的催化剂,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可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
B.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B错误;
C.中有3对共用电子对,中有1对共用电子对,C错误;
D.缺少孤电子对,的电子式正确的为,D错误;
故选A。
10.A
解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为放热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氧气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红褐色沉淀,有气泡和试管壁发烫,故选A。
11.A
解析:①,可以有如下反应:置换反应和化合反应等;
②,可以有: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
③,可以有: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等,
④,只能有反应:化合反应;
⑤,可以有: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等,故选A。
12.A
解析:A.Al2O3溶于NaOH溶液,离子方程式为,A正确;
B.稀盐酸滴在铁片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B错误;
C.钠与冷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C错误;
D.氢氧化钠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2OH-+CO2=+H2O,D错误;
故答案选A。
13.C
解析:A.金属性属于元素的性质,“纳米铁”和铁片都为铁元素,金属性相同,故A错误;
B.纳米铁之所以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是由于纳米材料的颗粒较小,表面积较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较大而能在空气中的燃烧,失电子能力相同,故B错误;
C.纳米铁之所以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是由于纳米材料的颗粒较小,表面积较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较大而能在空气中的燃烧,失电子能力相同,“纳米铁”的还原性与铁片相同,故C正确;
D.金属Fe不具有氧化性,故D错误;
故选C。
14.C
解析:A.汞在高温下与水蒸气不反应,A错误;
B.银在高温下与水蒸气不反应,B错误;
C.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C正确;
D.铜在高温下与水蒸气不反应,D错误;
答案选C。
15.C
解析:A.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A错误;
B.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错误;
C.用溶液腐蚀覆铜板实质是铜被氧化为铜离子:,C正确;
D.碳酸氢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6.(1)硬度大
(2) 稀盐酸
(3) 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1)铁合金具有硬度大、强度高、可塑性好等优点,可用于轨道材料,故答案为:硬度大;
(2)除铁锈可用稀盐酸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为:,故答案为:稀盐酸;;
(3)模具若有水,高温条件下铁与水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氧化还原反应;
17.(1)铁粉部分溶解,棕黄色溶液变为浅绿色 Fe+2Fe3+=3Fe2+ 1:2
(2)生成了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 FeSO4+2NaOH=Fe(OH)2↓+Na2SO4、4Fe(OH)2+2H2O+O2=4Fe(OH)3
解析:(1)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Fe粉,发生反应Fe+2Fe3+=3Fe2+,现象为铁粉部分溶解,棕黄色溶液变为浅绿色;1molFe被氧化生成1mol氧化产物Fe2+,2molFe3+被还原生成2mol还原产物Fe2+,故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2)向Fe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FeSO4+2NaOH=Fe(OH)2↓+Na2SO4,4Fe(OH)2+2H2O+O2=4Fe(OH)3,现象为生成了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
18.(1) 溶液变红 紫色褪去
(2)0.2mol/L
(3)不能,维生素C也具有还原性,若其过量,也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无法说明一定有生成
解析:(1)①根据实验结论,溶液部分变质,说明溶液中同时含和;步骤1向待检测液中加入溶液,溶液变红;具有还原性,步骤2向待检测液中滴加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②要使变质的溶液复原,可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粉,铁把还原为,再经过滤除去剩余粉即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根据铁元素守恒,则变质前溶液中含,故;
(3)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若维生素C过量,也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无法说明维生素C一定将转化为。
19.mol/L 2.84 g
解析:(1),根据反应方程式可得,,则,所以NaOH溶液的浓度是1mol/L;
(2) ,,所以生成硫酸钠的质量是2.84g。
20.12 0.1 7:8 1:1 12 2
解析:(1)标准状况下,0.85 g NH3的物质的量为,其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故答案为:1.12。
(2)Fe2(SO4)3溶液中SO的浓度为0.3 mol L 1,根据Fe2(SO4)3~3SO,得到c[Fe2(SO4)3]=;故答案为:0.1。
(3)同温同压下,气体N2和O2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气体N2和O2的摩尔质量之比为,因此气体N2和O2的密度之比为7:8;故答案为:7:8。
(4)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等体积的气体SO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答案为:1:1。
(5)标准状况下,0.66 g某气态氧化物RO2的体积为336 mL,其物质的量为,RO2的摩尔质量为,则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16×2=12;故答案为:12。
(6)将7.8 g Na2O2(物质的量为)溶于93.8 g水中充分反应后(此时溶液密度近似为1.0 g·cm 3),根据2Na2O2 + 2H2O =4NaOH + O2↑,0.1mol Na2O2消耗0.1mol水(水的质量为)生成0.2mol NaOH和0.05mol O2,;故答案为:2。
21.(1)Na
(2)
(3)
(4) 白色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5)
【分析】B为氧化物且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则B为H2O,E为淡黄色固体且E是通过化合反应生成的非单质,则E为Na2O2,逆推A为Na,C为O2,E和B生成溶液D,则D为NaOH,H为红褐色沉淀,则H为Fe(OH)3,G和气体O2生成Fe(OH)3,则G为Fe(OH)2,则F为含有亚铁离子的溶液;
解析:(1)根据分析,A为单质钠;
故答案为:Na;
(2)根据分析①为单质钠和水的反应,;
故答案为:;
(3)单质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水和氢气;
故答案为:;
(4)由氢氧化亚铁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由白色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故答案为:白色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5)根据分析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故答案为:。
22. Fe2+、Cu2+、NO3-、SO42- 3Fe2++NO3-+4H+=3Fe3++NO↑+2H2O NH3和N2 9.6
【分析】I. 取少量溶液,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证明溶液中不含Fe3+;
Ⅱ. 另取溶液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说明是一氧化氮被氧化为二氧化氮,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O3 和Fe2+,根据离子共存知,溶液中不能有CO32 、SiO32 ;
Ⅲ. 向Ⅱ中所得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有SO42 ;
Ⅳ. 向Ⅱ中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仅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则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溶液中没有Al3+,过滤,在所得溶液中加入盐酸至酸性时,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则溶液中含有Cu2+,据此分析解得。
解析:I. 取少量溶液,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证明溶液中不含Fe3+;
Ⅱ. 另取溶液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说明是一氧化氮被氧化为二氧化氮,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O3 和Fe2+,根据离子共存知,溶液中不能有CO32 、SiO32 ;
Ⅲ. 向Ⅱ中所得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有SO42 ;
Ⅳ. 向Ⅱ中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仅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则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溶液中没有Al3+,过滤,在所得溶液中加入盐酸至酸性时,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则溶液中含有Cu2+;
(1)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废水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Fe2+、Cu2+、NO3-、SO42-;
故答案为Fe2+、Cu2+、NO3-、SO42-;
(2)实验II:另取溶液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说明是一氧化氮被氧化为二氧化氮,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O3 和Fe2+,NO3 在酸性环境下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Fe2+,生成NO和Fe3+、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NO3-+4H+===3Fe3++NO↑+2H2O;
故答案为3Fe2++NO3-+4H+=3Fe3++NO↑+2H2O;
(3)反应产生氨气和氮气的体积比为1:4,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元素守恒配平方程式为:16Al+9NO3 +7OH =16AlO2 +4N2↑+NH3↑+2H2O,含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生成物为还原产物,为NH3和N2;设除去0.2 mol NO3-,要消耗铝xg,根据方程式可列比例式,
16Al+9NO3 +7OH =16AlO2 +4N2↑+NH3↑+2H2O
16 9
x 0.2mol 则可得,,解得x=,则Al的质量为mol×27g mol 1=9.6g;
故答案为NH3和N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