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聊城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8 06:41:52

文档简介

聊城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世纪以来,中国新诗人自我意识越来越鲜明,新诗也呈现出主体性强化的倾向。
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能动、自由、有目的活动的特性。诗歌创作的主体即诗人,与一般认识的主体有共同的属性,但又有自己的特殊性:诗的创作主体不是一般人,而是具有系统的审美观点的诗人,他有着不同于科学家,不同于画家、音乐家,也不同于小说家、戏剧家的特殊的心理气质、美学理想。传统的小说、剧本侧重于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尽管它们所描写的对象也照样渗透着创作主体的美学追求与鲜明爱憎,但是主体一般总要隐藏到情节和场景的后面。诗歌则不然。诗歌,尤其是抒情诗,诗人总是以自身的生活经验、意志情感等作为表现的对象。抒情诗当然也有对客观现实的描写,但它不是一种照相式的模拟,客观现实在诗歌中不再是独立的客体,而是渗透着、浸染着诗人的个性特征,成为诗人主观情感的依托物了。
诗歌主体性的理论,在“五四”时代的新诗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在胡适眼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一项极其相似之点,那便是一种对人类解放的要求。把个人从传统的旧风俗、旧思想和旧行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胡适把新诗的发生与人的解放联系起来的观念,得到了“五四”时代其他诗人的热烈回应。此后在新诗发展过程中,诗的主体性常常被强调。
但是强调诗歌的主体性,以诗人的主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不意味着诗人不同层次的情感都值得入诗。抒情诗以表现诗人的情感为主,但这情感不应是褊狭、妄诞的,不应与民族精神脱离,而要经过理智的思考。
诗的主体性要求诗人真诚地展示自己的内心,因而优秀的诗篇是最富于个性色彩的。然而抒情诗是否只是纯个性,纯偶然性,而毫无普遍意义呢?不是的。优秀的诗人在创作时决不是不负责任地自由倾泻,而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民族的特征以及自己的哲学与美学观点对之进行审视,进行加工。真正伟大的诗篇,既是高度个性化的,又涵括广泛的普遍性,也就是说在诗人唱出的具体的特定的歌声中,包含着超越诗人个人的,具有那一时代特色的,反映出民族性的人民的心声。为什么主体真实地袒露自己的内心,往往会带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呢?这是由于抒情主体是一个单个的人,但同时也是处于一定时代、一定民族、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是人类共同性中某些特征的体现者。普希金说过:“我的永远正直的声音,是俄罗斯人民的回声。”对诗人来说,自我与时代、与人民是一致的,因为诗人本身就生活在这个时代,是人民的一员。伟大的诗人往往有一种涵盖一切的气魄:我是人民!人民是我!因此要做一个真正的诗人就要自觉地把自己与人民、与时代融合在一起,让自己的胸膛中流着民族的热血,让自己的脉搏和着时代的脉搏而跳动。这样,他的诗越是个性的,就越有普遍的价值。
(摘编自吴思敬《中国新诗理论的现代品格》)
材料二:
当前,中国新诗出现了令人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称为诗人的人越来越多,写诗似乎也越来越容易,越来越随意。诗坛内热热闹闹,诗坛外冷冷清清,广大读者对新诗已由不满、失望到弃之而去。
从诗的内容方面来讲,当代的诗存在着反崇高、反共性、反意义等现象,而代之以虚拟、玩世、丑陋、庸俗等。境界是诗歌的灵魂,也是价值的最终所在,它并不浮出诗歌的表层,但却以它那不可触摸的光辉照亮全诗,没有境界的诗如珠玉失去光泽。现在有些诗不但缺乏境界,甚至以庸俗、低劣、丑恶入诗。伪道德、假崇高自然应该遭到批评,但若因此舍弃以“真善美”作为生命价值的导航,那实在是一种本质性的误导。
在全球化的今天,即使发生在遥远的天涯海角的变故,也会对全球、全人类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信息时代人们的命运比以往任何历史时代都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因此,敏感的诗人不会像一只工蚁只忙碌着经营自己的巢穴,而不预见人类共同命运的走向。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新诗,转向以个人的日常生活和非常个人化的情绪的描述为主题。个人感情的抒发是诗歌的本能,但关键在于不同高度的观察引出不同高度的情感,至少诗人不应该将自己紧闭在狭小的天地间。抒发强烈的个人色彩之情并非诗歌的全部,尤其当这种感情缺乏时代感时。因此,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诗人应当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世界形势的发展,多关心自己的国家和几千年的古老文化所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像古今中外的许多伟大诗人一样写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命运有着深远意义的诗,用自己的作品回答什么是诗、什么是诗人的责任这样重要的问题。
(摘编自章燕《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及其出路——诗人郑敏访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的主体性与科学家、画家、音乐家三者不一样,因为这三者没有系统的审美观点。
B.当今中国新诗出现令人尴尬的局面,其原因之一是舍弃“真善美”的生命价值而导致了境界不高。
C.诗歌主体性的理论在“五四”时代得到极大认同,以至当时的诗人写的新诗都与人的解放联系起来。
D.全球化的今天对于诗歌创作中的时代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诗人创作不能转向非常个人化的情绪的描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沁园春 长沙》中的“层林”“鹰”“鱼”等,表现诗人的意志情感,成为诗人主观情感的依托物。
B.如果诗人不真实地袒露自己的内心,写出的作品就可能反映不出有时代特色的、民族性的人民心声。
C.关于新诗创作中的个性色彩与时代性的关系,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两者并不矛盾,又都特别强调了时代性。
D.只要中国新诗人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世界和时代,就能改变广大读者对新诗不满、失望和弃之而去的局面。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整体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大众化诗歌率先提供一种民主开放的想象性文化空间,网络诗歌爆发出巨大的文化能量。”(光明网)
B.“我们这个时代恰恰是一个新意象新形象不断被创造出来的时代,新的经验、新的感受与全新的视野,都和以往大不相同。”(《中国青年报》)
C.“一方面诗是心灵的产物,另一方面心灵也必然会对时代有所感应。诗人是敏感的,他们能够凭着直觉捕捉到时代的种种风云变动。”(中国诗歌网)
D.“我们今天的诗人,不应以为新诗是白话体,就与古汉语无关。诗人首先要珍惜自己民族的精神文化遗产,赋予它当代的阐释。”(中国作家网)
4.请简要说明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闻一多的《红烛》体现了“越是个性的,就越有普遍的价值”的论断,请根据诗歌《红烛》的相关内容,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山地回忆
孙犁
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我陪他去参观展览,他对于中纺的织纺,对于那些改良的新农具特别感兴趣。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
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这种蓝的颜色,不知道该叫什么蓝,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这种颜色,我就叫它“阜平蓝”或是“山地蓝”吧。
他这身衣服的颜色,在天津是很显得突出,也觉得土气。但是在阜平,这样一身衣服,织染既是不容易,穿上也就觉得鲜亮好看了。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那是个冬天,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
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着说:“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
“你真讲卫生呀!”
“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你们尽笑话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肚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的弯下腰去。
我也觉得好笑。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放光。
“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我说。
“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
“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注】”的鞋子,冻的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
女孩子的父亲是个生产的好手,现在地里没活了,他正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问我能不能帮他的忙。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
“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怎么沾了我的光?”
“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我笑了。
女孩子说:“沾他什么光,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
又说:“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
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够了。”
“够干什么了 ”大伯问。“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
大家都没人反对女孩子这个正义的要求。我们到了曲阳,把枣卖了,就去买了一架机子。大伯不怕多花钱,一定要买一架好的,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我们分着背了回来,累的浑身流汗。
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也该是女孩子最满意的一天。这像要了几亩地,买回一头牛;这像制好了结婚前的陪送。
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
开国典礼那天,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货公司去买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蓝士林布,另外,送给女孩子一身红色的。大伯没见过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
“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
“干什么用?”我问。
“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
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
1949年12月
(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文本二:
孙犁的作品伴随了我这一代人的成长。当我一再重读孙犁先生的作品时,那些女孩子们——年轻的、美好的、鲜亮的生命,有如初春的平原上绯红的朝霞,就会被重新召唤出来,让人惦记,让人怀念。我怀念水生嫂、吴召儿、妞儿们,那是因为,她们身上有孙犁先生一生所信仰和追寻的“美好的东西”。孙犁先生运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来书写抗日战争时期坚忍乐观的中国军民。那些女孩子们,就是孙犁心目中人民的代表,“美”与“善”的化身。
作为晚辈,我受到过孙犁先生的恩泽。1982年夏,我发表了短篇小说《哦,香雪》,并未引起太大反响。我将载有这篇小说的《青年文学》杂志寄给孙犁先生,先生回信中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我也写过一些女孩子,哪里有你写得好!”那是1982年冬,及至1983年春,《哦,香雪》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
(节选自铁凝《怀抱着胸中那一簇火焰——孙犁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有删改)
【注】踢倒山:旧时山区农村常穿的老式布鞋。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想给农民代表买几匹布,既有对他穿着土气粗陋的不忍,同时也包含了对他们一家当年给予自己慷慨帮助的感激。
B.小说围绕一双袜子展开故事,通过河边“争吵”、贩枣、买织布机子等生活片段,再现地方风俗之美,表现抗战军民鱼水之情。
C.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当早饭,房子被日本鬼子烧过两三回,反映了抗战时期的人民生活的苦难和艰辛,也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D.“我”到河边砸冰洗脸,遭到女孩子的训斥,一番争吵之后,女孩子主动表示做一双袜子送给“我”表达歉意,让“我”感动。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女孩妞儿是本文的主人公,她和铁凝笔下的香雪都是战争年代“美”与“善”的化身。
B.小说中的“我”既是事件的参与者,又是故事的叙述者,这种笔法不仅使小说具有真实感,还能让读者更好地体会“我”的情感。
C.小说以倒叙的方式叙述故事,由阜平乡下来的一位农民代表的穿着引发回忆,回忆结束后又回到故事的起点接着叙述,结构完整。
D.小说以小见大,把送袜子、做国旗等生活琐事与国家、民族情怀紧密联系起来,在细微之处中凸显时代特点。
8.铁凝说“她们身上有孙犁先生一生所信仰和追寻的‘美好的东西’”,试结合文本一,请概括分析女孩子身上体现出的“美好的东西”。(6分)
9.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和铁凝的《哦,香雪》,因其独特的风格,被归为“诗化小说”。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文体特征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张巡字巡,邓州南阳人。巡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以困厄归者,倾资振护无吝。巡长七尺,须髯每怒尽张,大小四百战,斩将三百、卒十余万。每战,不亲临行阵,有退者,巡已立其所,谓曰:“我不去此,为我决战。”士感其诚,皆一当百。令狐潮以贼众四万薄城,人大恐。巡设百楼,栅城上,束刍灌膏以焚焉,贼不敢向,巡伺击之。积六旬,大小数百战,士带甲食,裹疮斗,潮遂败走,追之,几获。至睢阳,与太守许远合。远自以材不及巡,请禀军事而居其下,巡受不辞,远专治军粮战具。巡欲击陈留,子琦闻,复围城。巡语其下曰:“吾蒙上恩,贼若复来,正有死耳!”巡、远亲鼓之,贼溃,追北数十里。有大酋被甲,引拓羯千骑麾帜①乘城招巡。巡阴缒②勇士数十人隍③中,酋恃众不为备,城上噪,伏发禽之。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削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及得其状使南霁云射,一发中左目,贼还。贼将李怀忠过城下,巡问:“君事胡几何?”曰:“二期。”巡曰:“君祖、父官乎?”曰:“然。”巡曰:“君世受官,食天子粟,奈何从贼?自古悖逆终夷灭,一日事平,君父母妻子并诛,何忍为此?”怀忠掩涕去,俄率其党数十人降。巡前后说降贼将甚多,皆得其死力。十月癸丑,贼攻城,士病不能战。巡西向拜曰:“孤城备竭,弗能全,臣生不报陛下,死为鬼以疠贼。”城遂陷,与远俱执。子琦谓巡曰:“闻公督战,大呼辄眦裂血面,嚼齿皆碎,何至是?”答曰:“吾欲气吞逆贼,顾力屈耳。”子琦怒,以刀抉其口,齿存者三四。巡骂曰:“我为君父死,尔附贼,乃犬彘也,安得久!”子琦服其节,将释之。或曰:“彼守义者,乌肯为我用?且得众心,不可留。”乃以刃胁降,巡不屈,亦不肯降,乃遇害。巡年四十九。
(选自《新唐书 张巡传》,有改动)
【注】①麾帜:将帅的旗帜。②缒: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③隍:没有水的城壕。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削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
B.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削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
C.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削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
D.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削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或以困厄归者”的“以”和《短歌行》中“慨当以慷”的“以”意思相同。
②“令狐潮以贼众四万薄城”的“薄”是迫近、逼近的意思。
③“贼若复来”的“来”和《琵琶行》中“去来江口守空船”的“来”意思相同。
④“追北数十里”的“北”和《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赢得仓皇北顾”的“北”意思不同。
⑤“二期”的“期”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期年之后”的“期”意思相同。
⑥“君祖、父官乎”中的“官”与“君世受官”中的“官”意思相同。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巡外放做地方官时政绩突出,很讲节义,带兵打仗时,虽不亲临一线作战,但依然亲自督战,鼓舞士气,很好地激发了士兵的战斗力。
B.张巡面对令狐潮带重兵侵犯时,想方设法坚守城池,历经大小百次战斗,最终击败贼兵,并且乘胜追击,几经挫折终于将令狐潮抓住。
C.张巡接受主持睢阳军事的重担,暗中埋伏勇士,抓获企图招降的贼兵头目,采用奇谋,射中尹子琦的左眼,围城的贼兵最终退去。
D.张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为国效忠、为家尽孝等角度说服贼将李怀忠带兵前来投降;这样的事例很多,并且降将们都拼死效力。
13.把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自古悖逆终夷灭,一日事平,君父母妻子并诛,何忍为此?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白居易《长恨歌(并序)》)
14.简要说明敌人最终没有释放张巡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访陶公旧宅(节选)
白居易
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
每读五柳传①,目想心拳拳。
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
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
不慕樽有酒,不慕琴无弦。
慕君遗荣利,老死此丘园。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但余墟中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
【注】①五柳传:即陶渊明为自己写的传记《五柳先生传》。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往昔拜读陶渊明诗文,到今日寻访陶公旧宅,诗人在惋惜之中流露出深挚的情感。
B.“古村落”“旧山川”紧扣诗题,展现了陶公旧宅环境的古朴,透露出了一种历史感。
C.本诗“篱下菊”“墟中烟”用典,以陶渊明笔下的经典意象描摹现实景象,自然贴切。
D.本诗融叙事、写景、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内容丰富而语言浅近,通俗易懂。
16.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人对陶公的崇敬之情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诗歌的本质是对生命的独特发现与表达。李白宁可被赐金放还,也不阿附权贵,屈心抑志,大声疾呼(1)“ , ”(《梦游天姥吟留别》),活得脊梁愈挺,豪情满怀;陶潜挂冠归隐,如羁鸟出笼,任意西东,诗句(2)“ , ”(《归园田居》)充分表达了他重获自由的愉悦;不管是李清照的酒淡愁浓,还是辛弃疾遥想当年(3)“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的壮怀激烈,都满溢了生命的诗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
18.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3分)
A.引文省略 B.语意未尽 C.含糊其辞 D.列举省略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动词使用精炼传神,请举例分析。(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想拉开她以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羞涩地
笑。”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梁启超的传记几乎可以被看作是一部中国近代史。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存在,梁启超打通了和中国近代史各类关键性人物之间的关系。在各层各类能够呈现历史风貌的重要人物关系网络中,他是承上启下且举足轻重的人物。②这除了得益于他先进的思想和多方面的才华之外,他本身的两大特点也至关重要。其一,他是一个拥有书面文字语言和行为语言的双重存在,他既创造了“知”的体系, 甲 。他既与思想界、学术界的人物关系密切,又与政治界、外交界、教育界、财政界的人物关系密切。其二,他除了拥有罕见的知行兼备的能力, 乙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三个推动历史前进又极为“谦和”的人物:梁启超、蔡元培、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他们成就巨大,但从不称霸。
梁氏的思想体系充满自由点,少有固定点。有人因此而攻击他,说他“善变”。不过,为了把中国从专制引向共和、富强、自由,梁启超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地破“我执”、破“他执”,不断地向真理靠近。从这个意义上讲,梁启超确实“善变”。列文森认为,梁启超在理念上认同西方的价值取向,而在情感上则认同中国的传统人文系统。③事实上,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后,他在理念上也已经认同了中国文化。这并不奇怪,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历史巨人,其人生是非常丰富复杂的,很难用“激进”“保守”“革命”“反动”这些本质化的概念来描述和判断。
21.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一句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并做修改,修改后的语句需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3分)
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9月2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盛典即将举行之际。《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英雄的礼赞 奋进的凯歌》,以此致敬共和国勋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里,有英雄老兵张富清,有维和烈士申亮亮,有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人民教育家于漪,有一生守岛的模范民兵王继才………
名言:①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习近平
②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文天祥
③在全人类之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贝多芬
怎样的人才可称作真正的英雄?这个话题一定引起了你的思考和联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6.D
1.B D.“女孩子主动表示做一双袜子送给‘我’来表达歉意”错误,原文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
A.“三者没有系统的审美观点”错,材料一表述是“诗的创作主体不是一般人,而是具有系统的审 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由此可见是“我”主动
美观点的诗人,他有着不同于科学家,不同于画家、音乐家,也不同于小说家、戏剧家的特殊的心 道歉,不是女孩主动向“我”道歉。
理气质、美学理想”,原文表述的是“心理气质、美学理想”。 7.A
C.“诗人写的新诗都与人的解放联系起来”错,材料一表述是“诗歌主体性的理论,在“五四”时 A.“她和铁凝笔下的香雪都是战争年代‘美’与‘善’的化身”错误,根据原小说香雪是改革开放
代的新诗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在胡适眼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一项极其相 后的乡村少女,不是战争年代的人物。
似之点,那便是一种对人类解放的要求。把个人从传统的旧风俗、旧思想和旧行为的束缚中解放出 8.①妞儿刚出场时,小说就通过对她语言的描写,如“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
来’”,原文中强调的是胡适的观点,且主体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去!”等话语表现了她心直口快、泼辣直率的性格。
D.“诗人创作不能转向非常个人化的情绪的描述”错,材料二表述是“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的中国 ②女孩子看到“我”没有袜子穿,替“我”做袜子;“我”与大伯一起背枣时女孩子给我们准备了
新诗,转向以个人的日常生活和非常个人化的情绪的描述为主题”,原文中,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 比平时更好的食物,表现了她淳朴善良以及对战士的热情慷慨。
诗人创作已经转向非常个人化的情绪的描述。 ③在寒风里准备早饭的食材以及拿到织布机后学习纺织的手艺等情节都能表现她的心灵手巧,勤劳
2. D 能干。(每条 2 分)
D.“只要……就……”条件关系错,材料二表述是“诗坛内热热闹闹,诗坛外冷冷清清,广大读者 9.①淡化故事情节。多是以“我”与女孩子、我与女孩父亲的对话展开,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
对新诗已由不满、失望到弃之而去”“中国诗人应当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世界形势的发展……用自己 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是用一连串的生活画面串联情节。
的作品回答什么是诗、什么是诗人的责任这样重要的问题”,由此可知选项过于绝对。 ②人物形象富有“诗意美”。虽是抗战题材的作品,但文章集中笔墨塑造了善良而单纯的妞儿美好
3. C 形象,发掘她内在的美好品质。
材料二围绕“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诗人应当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世界形势的发展……用自己的作品 ③文章语言亲切自然,抒情性强。使所叙述的家常闲话、纺纱织布、运枣卖枣等极其普通的生活琐
回答什么是诗、什么是诗人的责任这样重要的问题”论述。 事饱含真情,因而楚楚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④作品主题不着力揭示战争之恶,而是歌颂民族大义,赞美人性的美。(每条 2分,答出 3 条即可)
A.强调了诗歌的大众化。
B.强调了“新意象新形象”,与材料二强调了现今中国诗人的做法无关。 10.D
句子译为:张巡想箭射尹子琦,但辨别不清谁是,于是削蒿草为箭,中箭者发现是草箭就很高兴,
D.强调了新诗与“古汉语”“传统文化”的关系。
以为张巡箭用完了,跑去报告尹子琦,这样就知道了尹的所在。命令南霁云射他,一箭射中尹子琦
4.①文章首先提出“新诗呈现出主体性强化的倾向”的观点;
的左眼,贼退兵。
②接着阐明新诗主体性的内涵;
11.D
③然后简单介绍我国新诗主体性的发展状况;
①“或以困厄归者”的“以”是“因为”的意思;《短歌行》中“慨当以慷’的“以”无实际意义。
④最后详细阐述新诗发展中需要个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主体性。(每条 1分)
二者意思不同。
5.①《红烛》在意象的选择、幻想想象、情绪渲染、感叹词回环使用、诗歌节奏等方面体现出诗人
③“贼若复来”的“来”是“来到”的意思;《琵琶行》中“去来江口守空船”的“来”是语气助
强烈的个性色彩;
词。二者意思不同。
②《红烛》表现了人生成长过程中普遍的青春困惑与希望、理想追求以及勇于奉献的人生选择,包 ⑥“君祖、父官乎”中的“官”是动词,做官;“君世受官”中的“官”是名词,官职。二者意思
含着时代的声音。两者结合体现了“越是个性的,就越有普遍的价值”的特点。(每条 2 分) 不同。
1 / 2
{#{QQABKQQEogigAABAARhCAQXaCAIQkBGACIoGRBAEoAAAgQFABAA=}#}
12.B 得军心,不可以留下来。”于是用刀胁迫他投降,张巡不屈服,也不肯投降,于是被杀害。张巡时
B.“几经挫折终于将令狐潮抓住”错。由原文“潮遂败走,追之,几获”可知,几乎抓住令狐潮。 年四十九岁。
13.①自古叛逆终究是要被消灭的,一旦叛乱平定,你的父母妻子儿女都要被杀,你怎能忍心干这 15.A
样的事呢?(“夷灭”,被杀;“一日”,一旦;“妻子”,妻子儿女。) “诗人在惋惜之中流露出深挚的情感”错误。依据“慕君遗荣利,老死此丘园”可知,诗人白居易
②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歌,歌唱一番来赠送给她,一共六百一十六个字,命名为《琵琶行》。 仰慕陶渊明的不慕名利,追求田园生活的品质,所以不是“惋惜”,而是“仰慕”。
(“为”,创作;“凡”,一共;“命”,命名。)(关键词各 1 分,大意 1分) 16.①对其作品无比崇拜,主动拜读,并在创作中加以体现;
14.①气节坚定;②军事才能出众;③深得民心、军心。(每条 1 分) ②对其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生活追求,充满了仰慕之情;
【参考译文】 ③对其后人如见陶公,内心充满了深深的依恋之情。(每点 2 分)
张巡字巡,邓州南阳人。张巡由太子舍人的京官,外放为清河县令,政绩突出,有气节讲义气, 17.(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有因困难来归附的人,倾囊救济相助毫不吝惜。张巡身长七尺,每当发怒的时候,胡须就都张开, (2)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经历大大小小的战斗四百多次,斩杀三百多贼人将领、十多万士兵。每次战斗,并不亲临军阵中,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有退却的,张巡早已站在那里,说:“我决不离开这里,去为我决战。”士兵被他的勇气感染,无不 18.B
以一当百。令狐潮率四万贼军兵临城下,城中的人十分惶恐。张巡设置登城的战具,在城楼上安置 由后面“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可知,前面“我”所见的情形并未描述完整,这就给读者留下无尽
栅栏,将草捆扎起来灌上油来焚烧,贼兵不敢接近,张巡乘机攻击敌军。历时六十天,大小数百次 的想象,所以属于“语意未尽”。
战斗,士卒吃饭不卸下铠甲,裹伤作战,令狐潮败退逃跑,张巡乘胜追击,几乎抓住令狐潮。到达 19.①“夺”写新媳妇抢被子的动作异常迅速,使人来不及防备,表现出她愿把自己的新被子献出
睢阳,与太守许远会合。许远自认为才能不及张巡,请张巡主持军事而自己位于他的下面,张巡接 来盖在小通讯员身上的坚定决心;
受并没有推辞,许远则专门筹集军粮、整修作战器械。张巡想攻击陈留,尹子琦知道以后,又来围 ②“瞪”是对新媳妇眼神的刻画,表面写她对卫生员的不满,实则是她对小通讯员牺牲的痛心。
城。张巡对部属说:“我受皇上的恩典,贼兵如果再来,我应当以死报国!”张巡、许远亲自擂鼓指 (每条 2 分)
挥进攻,贼兵溃败,追击了数十里。有一个贼兵大头目身披铠甲,率领着拓羯族近千人的骑兵挥旗
20.①原文的表达形成排比,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2分)
要登城向张巡招降。张巡暗中用绳索吊下几十名勇士埋伏在壕沟中。贼头目依仗自己人多不加防备,
②四个结构相似的短句相连,强调了“我想”的内容,写出了情感的层次。小通讯员已经牺牲,
城上鼓噪起来,埋伏的士兵突然袭击,抓获了贼兵头目。张巡想用箭射尹子琦,但辨别不清谁是,
不可能再坐起来,不可能再羞涩地笑,原句的表达加重了“我”对小通讯员牺牲的悲痛、不舍之情。
于是削蒿草为箭,中箭者发现是草箭就很高兴,以为张巡箭用完了,跑去报告尹子琦,这样就知道
(4分)
了尹子琦的地方。命令南霁云射他,一箭射中尹子琦的左眼,贼退兵。贼将李怀忠经过城下,张巡
问他:“你效力胡人多久了?”李怀忠回答说:“两年。”张巡又问:“你的祖父、父亲是做官的吗?” 21.②这除了得益于他先进的思想和多方面的才华之外,还得益于他本身的两大特点
李怀忠说:“是的。”张巡说:“你家世代为官,吃天子的饭,为什么要跟随叛贼?自古叛逆终究是 (序号 1 分,修改 2 分)
要被消灭的,一旦叛乱平定,你的父母妻子儿女都要被杀,你怎能忍心干这样的事呢?”李怀忠掩 22.甲:又创造了“行”的体系
面流泪而去,不一会儿,带着他的几十人来投降。张巡先后说服收降的贼军将领很多,都得到他们 乙:还拥有极为“谦和”的性格魅力(每条 2 分)
拼死效力。十月初九,贼攻城,将士伤病不能作战。张巡向西叩拜说:“孤城防卫的计谋已经完全 23.立意:
穷尽,睢阳不能保全了,我活着不能报答陛下,死了就化为鬼去杀贼吧。”城池被攻陷,张巡与许 1.文明社会最需要平民英雄
远一起被俘。尹子琦对张巡说:“听说您督战时,大声呼喊,往往眼眶破裂血流满面,牙也咬碎, 2.英雄的赞歌
何至于这样呢?”张巡答说:“我要用正气消灭逆贼,只是力不从心而已。”尹子琦怒,用刀撬开他 3.英雄不会过时
的口,发现只剩三四颗牙齿。张巡骂着说:“我为君父而死,你投靠叛贼,就是猪狗,怎么能够长 4.世界需要英雄
久!”尹子琦佩服他的气节,想要释放他。有人说:“他是谨守节义的人,怎肯为我所用?而且他深 5.敬重英雄,争做楷模
2 / 2
{#{QQABKQQEogigAABAARhCAQXaCAIQkBGACIoGRBAEoAAAgQ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