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7 23:3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口号、代表人物及著作。
教学难点: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媒体:白板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来
视频导入:《新青年》开启新文化运动的热潮
提问:视频中的演讲反映了什么问题?
这是陈独秀发表的有关新思想的激情演讲。20世纪初期,在北京大学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下面我们通过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二、合作探究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教师:一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的泛滥。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另一方面,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这就成为新文化运动开展的历史背景。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就此展开了。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学生展示:
时间 1915年
地点 由上海到北京
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标志 《青年杂志》的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
《 青年杂志 》 和 《 新青年 》
3.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4.重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蔡元培 北京大学红楼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讲故事《人血馒头》: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提问: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提问:什么是旧道德?什么是新道德?为什么要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
学生:(讨论、发言)
小结: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2.提倡民主与科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提问:什么是民主与科学?民主和科学的反义词是什么?为什么将民主与科学并提?
学生:(讨论、发言)
总结:民主的对立面是专制,科学的对立面是愚昧。专制都是以愚昧为基础的,为此封建社会为统治老百姓都普遍采取愚民政策。一个人受尽苦难,却把这一切归结到自己的命不好,压根想不到去反抗专制压迫。因此要提倡民主,反对专制。要提倡民主,还要有能行驶民主权力的人,这就要学习科学,用科学为民主保驾护航。所以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陈独秀根据英文翻译称他们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德先生(Democracy) 赛先生(Science)
3.提倡文学革命:推翻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旧观念 重形式 难理解)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新旧思想对比:旧观念 重形式 难理解
新思想 重内容 好理解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就描述了那“黑漆漆”的吃人世界。
(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根据材料,阅读教材和所学知识,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毛泽东
《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
提问:根据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分析其意义和不足。
(1)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①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③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④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局限性
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工农运动相结合;
(脱离群众基础)
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三、课堂小结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是“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激烈斗争,是辛亥革命以来在纷繁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解放和发展之路的新探索。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铁肩担道义”,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作出了不懈努力。
板书设计:
时间:1915年《青年杂志》
兴起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倡文学革命
积极: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消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