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元素周期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处,可以寻找
A.合金材料 B.半导体材料
C.催化剂材料 D.稀有金属材料
2.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草酸的实验式:CHO2 B.氯仿的分子式:CH3Cl
C.氨基的电子式: D.乙酸的分子结构模型:
3.砹是原子序数较大的卤族元素,根据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砹与H2的化合能力比单质碘强
B.单质砹在常温下为白色固体
C.砹原子的最外层上有7个电子
D.单质砹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N2的电子式:
B.H2O的结构式:H O H
C.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质量数为44、中子数为24的钙原子:Ca
5.下列对于氯化氢和盐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氯化氢和盐酸的化学式都能用HCl表示,但性质有区别
B.氯化氢和盐酸都是共价化合物,都是电解质,都能导电
C.氯化氢和浓盐酸在潮湿的空气中都能形成酸雾
D.氯化氢是无色气体,浓盐酸是无色溶液,它们都有刺激性气味
6.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X、Y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W、X同周期且相邻,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的M层有8个电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X、Y、Z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Z>Y>X
B.Y与Z形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ZD.单质氧化性:Z>X
7.短周期主族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Z位于同一主族,Z的单质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原子易失去电子
B.原子半径:r(Z)>r(Y)>r(X)
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弱碱
D.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弱
8.下列信息均正确的是
选项 原子结构示意图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简单氢化物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A 第2周期VA族 N2H4 HNO3
B 第3周期VIA族 H2S H2SO4
C 第2周期VIIA族 HF HFO4
D 第3周期VB族 PH3 H3PO4
A.A B.B C.C D.D
9.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X Y Z W
原子半径/10-12m 160 110 75 74
主要化合价/价 +2 +5、+3、-3 +5、+3、-3 -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W>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
C.原子序数:X>Y>W>Z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Y
10.海带提碘过程中,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时,选用仪器正确的是
仪器
选项 A.灼烧海带 B.浸泡海带灰 C.提取碘水中的 D.分离和
A.A B.B C.C D.D
11.下列事实能证明氯气的氧化性比硫强的是
A.常温下,氯气呈气态,而硫呈固态 B.氯气能溶于水而硫不能
C.氯气能将硫从氢硫酸中置换出来 D.跟金属或氢气化合时硫显-2价,而氯显-1价
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其化学性质也一定相同
B.两种原子若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
D.两种原子,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13.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Z同主族,X、Y、Z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B.X、Y可形成含非极性键的离子晶体
C.离子半径: D.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1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 L酒精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分子个数约为
B.20 g D2O与20 g H218O含有的中子数均为10 NA
C.1 mol/LAl2(SO4)3溶液中含有3NA个SO
D.50 mL 12 mol/L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同位素的性质完全相同
②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③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④人们发现了118种元素,即共有118种核素
⑤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⑤
二、填空题
16.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如图所示:
(1)锶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相对原子质量为 。
(3)图2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 。
(4)它与地壳中含量第一位的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是 。
17.碳是一种很常见的元素,它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于大气、地壳和生物之中。
请回答:
(1)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大气中存在温室气体,写出的电子式 。碳有多种单质,100 kP时,1 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收1.85 kJ能量,则 (填“石墨”或“金刚石”)更稳定。
(2)碳在地壳中的含量很低,但是含有碳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却分布极广。最简单有机物的空间构型是 ,热稳定性 (填“>”或“<”);丙烷是甲烷的同系物,写出丙烷光照下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代物的所有可能化学方程式 。
(3)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CO和O生成是放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状态Ⅱ→状态Ⅲ形成共价键向环境放出能量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反应的过程
(4)可利用焦炭制粗硅,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 (填“能”或“不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大于硅。
18.把NaOH、MgCl2、AlCl3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后,产生1.16g白色沉淀。再向所得悬浊液中逐滴加入1.00mol/LHCl溶液,加入HCl溶液的体积(V)与生成沉淀(m)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分析计算:
(1)A点到B点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2)原混合物中MgCl2、AlCl3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19.已知铜的两种同位素的数据如下:
铜的同位素 质子数 中子数 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自然界中各同位素原子所占的百分比
(1) 29 34 62.928 69.1%
(2) 29 36 64.9278 30.9%
请回答以下问题:
(1)铜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铜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 。
20.现有100mL含Cu2+、Al3+、NH4+、H+、Cl-的溶液,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5mol·L-1NaOH溶液,所加NaOH 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mol)关系如下所示:
(1)B点的沉淀物的化学式为 ;
(2)原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为 ,原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 ;
(3)原溶液的C(H+)= ,x-y= ;
(4)经过滤得到D点的沉淀物,并多次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
21.称取一定质量镁铝合金放入500mL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待反应完全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生成沉淀阶段的图象斜率视为恒定)。
计算:
(1)合金中Al的质量为多少
(2)所加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22.2022年9月9日,我国首次发现月球新矿物“嫦娥石”,其中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W、X、Y、Z、Q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W与X形成的某淡黄色离子化合物可用作漂白剂,Y的单质被誉为“国防金属”,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中强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1)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
(2)试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X与Y的金属性大小 。
(3)W、Z分别形成的气态氢化物分子中均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其稳定性较强的是 (填化学式);W的气态氢化物沸点比Z的气态氢化物沸点高,原因 。
(4)X的氢化物可在野外用作生氢剂,氢元素为-1价,写出该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除发现“嫦娥石”外,科学院还首次成功获得嫦娥五号月壤中未来聚变能源资源—。
①利用核聚变发电,是最安全的最清洁的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B.、互为同素异形体
C.与的中子数相同 D.液化是化学变化
②还可以用来人工合成一些半衰期短,自然界中不能稳定存在的原子,例如:,请问新合成的粒子的符号是 (用原子符号表示)
23.某同学做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性、递变性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①将氯水滴加到溴化钠溶液中,振荡,静置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定向移动,随之消失
②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冷水中 B.溶液呈浅紫色
③将溴水滴加到NaI溶液中,振荡,静置 C.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定向移动,并伴有轻微的爆炸声,很快消失
④将一小块金属钾放入冷水中 D.溶液呈橙色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
(2)实验用品
①试剂:金属钠、金属钾、新制氯水、溴水、0.1mol·L-1NaBr溶液、0.1mol·L-1NaI溶液等;
②仪器: 、 、 、镊子、小刀、玻璃片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对应的实验现象的标号和化学方程式):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4)实验结论: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A.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可以用来做导体,可以用来做合金等,像镁和铝等,故A错误;
B.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接区域的元素通常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可以用来做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如硅等,故B正确;
C.可以用于做催化剂的元素种类较多,一般为过渡金属元素,故C错误;
D.稀有金属材料通常属于过渡金属,故D错误;
故选:B。
2.A
解析:A.实验式是分子中各原子的最简整数比, 所以草酸的实验式为CHO2,A正确;
B. 氯仿的分子式应为CHCl3,B错误;
C.氨基N原子有一个单电子,所以其电子式: ,C错误;
D. 该结构为乙醛的空间充填模型,并不是乙酸的,D错误;
故选A。
3.C
【分析】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且对于金属单质而言,从上到下熔点降低,而非金属单质从上到下,熔点升高
解析:A.从F到At,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与H2的化合能力逐渐减弱,A不正确;
B.由F2到I2,单质的颜色依次加深,I2是紫黑色固体,则砹为黑色固体,B不正确;
C.卤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都有7个电子,C正确;
D.Br2、I2微溶于水,易溶于CCl4,可推知At2也微溶于水,易溶于CCl4,D不正确;
故选C。
4.B
解析:A.N最外层5个电子与其他原子共用三对电子达饱和,N2的电子式为,A项错误;
B.O最外层6个电子,与其他原子共用两对电子达饱和,即H2O的结构式为H-O-H,B项正确;
C.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C项错误;
D.质量数为44、中子数为24的钙原子,质子数为20,表达为,D项错误;
故选B。
5.B
解析:A.氯化氢和盐酸的化学式都能用HCl表示,但性质有区别,例如氯化氢不能导电而盐酸能导电,A正确;
B. 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是电解质、不能导电,盐酸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但能导电,B错误;
C.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解在潮湿的空气中的水中形成酸雾,C正确;
D. 氯化氢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溶液, D正确;
答案选B。
6.D
【分析】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X同周期且相邻,W、X、Y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W为C元素、X为N元素、Y为元素。的M层有8个电子,Z为元素。
解析:A.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质子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A错误;
B.是离子化合物,B错误;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C错误;
D.氯气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氧化性:,D正确;
故选D。
7.D
【分析】Z的单质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Z为Cl,X与Z位于同一主族,X为F,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为Na。
解析:A.F最外层7个电子,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A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因此半径r(Na)>r(Cl)>r(F),B错误;
C.Na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NaOH,属于强碱,C错误;
D.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越强,非金属性F>Cl,因此稳定性HF>HCl,D正确;
故选D。
8.B
解析:A.该原子有2层电子则位于第二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5即VA族,为N元素,位于第2周期VA族,简单氢化物为NH3,A错误;
B.该原子为S,位于第3周期VIA族,最低负化合价为-2,简单氢化物是H2S,最高正价为+6,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2SO4,B正确;
C.该原子为F,F无最高正价,不存在HFO4,C错误;
D.该原子为P,最外层电子数为5,位于VA族,D错误;
故选:B。
9.C
【分析】根据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主要最高化合价依次增大(O、F除外)的规律,结合上述数据可知,X为Mg元素,Y为P元素,Z为N元素,W为O元素,据此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
解析:A.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小,其简单离子半径越大,则简单离子半径:W(O2)-大于X(Mg2+),A正确;
B.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大,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NH3)<W(H2O),B正确;
C.根据推断可知,原子序数为:Y>X>W>Z,C错误;
D.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所以酸性:Z(HNO3)>Y(H3PO4),D正确;
故选C。
10.B
解析:A.灼烧应该在坩埚中进行,该装置为蒸发皿,故A错误;
B.浸泡海带灰可以在烧杯中进行,故B正确;
C.提取碘离子先用双氧水将其氧化,再在分液漏斗中萃取分液,应选用分液漏斗,故C错误;
D.分离和用蒸馏的方法,应选用直形冷凝管,球形冷凝管易使液体滞留在仪器中,故D错误;
故选B。
11.C
解析:A.物质的状态为物理性质,不能作为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强弱的依据,A错误;
B.物质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不能作为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强弱的依据,B错误;
C.H2S能被Cl2氧化成硫单质,说明氯气的氧化性比硫强,C正确;
D.硫元素的最低价为-2价,氯元素的最低价为-1价,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多少,与氧化性强弱无关,D错误;
答案选C。
12.B
解析:A.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的微粒可能是分子,也可能是离子,如Ne和钠离子、氧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均相同,但三者化学性质不同,故A错误;
B.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说明原子电子数相同,核电荷数也相同,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故B正确;
C.,该转化有单质参与反应,但没有发生价态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He和Mg最外层都有两个电子,但He为稳定结构,不易发生化学反应,而镁为活泼金属,易发生氧化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3.B
【分析】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Z同主族,根据X、Y、Z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结构可判断Y可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Y是Na,Z能形成5条键,Z是P,则W是N,X能形成双键,X是O,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可知,W、X、Y、Z分别是N、O、、P。
A.非金属性O>N>P,则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A项错误;
B.过氧化钠是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晶体,B项正确;
C.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离子半径:,C项错误:
D.磷酸是中强酸,D项错误。
答案选B。
14.B
解析:A.标准状况下酒精是液态物质,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A错误;
B.D2O、H218O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0,分子中含有的中子数都是10个。20 g D2O与20 g H218O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因此两种物质的分子中含有的中子数均为10 NA,B正确;
C.只有溶液浓度,缺少溶液体积,不能计算微粒数目,C错误;
D.50 mL 12 mol/L盐酸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是n(HCl)=12 mol/L×0.05 L=0.6 mol,若完全与MnO2发生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3 mol,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变稀,反应就不再发生,因此50 mL 12 mol/L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3NA,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5.B
解析:①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故其物理性质不完全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错误;
②由于分子不带电,则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而离子带电荷即离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不相等,故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正确;
③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如H2O和NH3、均含有10个电子,不属于同一元素,正确;
④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核素,元素有118种,核素种类大于118种,错误;
⑤原子有质量数,元素没有质量数,某种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质量数是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之和,错误;
综上分析可知,①④⑤不正确,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6.(1)金属 (2) 38 87.62 (3)Sr2+ (4)SrO
解析: (1)锶原子序数38,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第ⅡA,第ⅡA包括锶属于金属。
(2)由图知,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8,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
(3)图2所表示的粒子核电荷数为38,属于Sr元素,核外电子总数为36,因此化学符号是Sr2+。
(4)Sr元素呈+2价,它与地壳中含量第一位的元素(O、呈+2价,)组成物质为氧化锶,化学式是SrO。
17.(1) 第二周期第ⅣA族 石墨
(2) 正四面体形 < 、
(3)AC
(4) 不能
解析:(1)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ⅣA族;的电子式:;总能量越低的物质越稳定,1 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收1.85 kJ能量,故石墨总能量低,石墨更稳定;
(2)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同周期从左往右非金属性增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故稳定性:CH4(3)A. 如图所示,CO与O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CO2的过程是放热反应,A正确;
B. 在该过程中,CO没有发生断键,B错误;
C. 状态Ⅱ→状态Ⅲ形成共价键,成键放热,故向环境放出能量,C正确;
D. 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的过程,D错误;
故选AC;
(4)焦炭制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在高温下进行,不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大于硅。
18.(1)AlO+H++H2O=Al(OH)3↓
(2)n(AlCl3)= 0.02mol、n(MgCl2)= 0.02mol
【分析】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后,加入盐酸0~10mL阶段沉淀的质量不变,说明溶液中过量的NaOH,加入10 mL盐酸恰好中和过量的NaOH,故A点沉淀1.16g为 Mg(OH)2,AB段发生反应:+H++H2O=Al(OH)3↓,BC段发生反应:Al(OH)3+3H+=Al3++3H2O、Mg(OH)2+2H+=Mg2++2H2O,根据镁原子守恒计算n(MgCl2),根据AB段消耗盐酸计算生成Al(OH)3的物质的量,再根据Al原子守恒计算n(AlCl3)。
解析:(1)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后,加入盐酸0~10mL阶段沉淀的质量不变,说明溶液中过量的NaOH,加入10 mL盐酸恰好中和过量的NaOH,AB段发生反应:+H++H2O=Al(OH)3↓,BC段发生反应:Al(OH)3+3H+=Al3++3H2O、Mg(OH)2+2H+=Mg2++2H2O,故答案为:+H++H2O=Al(OH)3↓;
(2)A点沉淀1.16g为 Mg(OH)2,根据镁原子守恒:n(MgCl2)=n[Mg(OH)2]= =0.02mol,AB段发生反应:+H++H2O=Al(OH)3↓,则n[Al(OH)3]=n(HCl)=1.00mol/L×(0.03-0.01)L=0.02mol,根据铝原子守恒得n(AlCl3)=n[Al(OH)3]=0.02mol,原混合物中MgCl2的物质的量为0.02mol,AlCl3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19.(1)63.5459382 (2)63.927
解析: (1)铜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62.928×69.1%+64.9278×30.9%=63.5459;
(2)铜元素的近似原子质量=(29+34)×69.1%+(29+36)×30.9%=63.927。
20. Al(OH)3、Cu(OH)2 0.05mol 1.65mol/L 0.2mol/L 0.01mol 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一洁净试管中,加稀H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无白色沉淀出现,说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分析】分析图象确定各线段对应的化学反应如下:OA段:①H++OH-=H2O,AB段:②Cu2++2OH-=Cu(OH)2↓和③Al3++3OH-=Al(OH)3↓,BC段:④NH4++OH-=NH3·H2O,CD段:⑤Al(OH)3+OH-=AlO2-+2H2O。
解析:(1) B点的沉淀物的化学式为Al(OH)3和Cu(OH)2;
(2)在图象的CD段,溶解Al(OH)3沉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2mL,则n(NaOH)=0.002L×5mol/L=0.01mol,由反应⑤求得n(Al(OH)3)= n(Al3+)=0.01mol,再由反应③算出沉淀Al3+要消耗n(NaOH)= 0.03mol,而图象的AB段消耗氢氧化钠的总物质的量为n(NaOH)= 0.026L×5mol·L-1 =0.13mol,所以沉淀Cu2+需要消耗的n(NaOH)= 0.13mol-0.03mol= 0.10 mol,由反应②求得原溶液中n(Cu2+)= n(Cu(OH)2)= 0.05mol。由OA段反应①求得n(H+)= 0.004L×5mol·L-1= 0.02mol,由BC段反应④求得n(NH4+)= 0.003L×5mol·L-1= 0.015mol,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可求得,n(Cl-)= n(H+)×1+ n(Cu2+)×2+ n(Al3+)×3+ n(NH4+)×1=0.165mol,则c(Cl-)=1.65mol/L;
(3) 由上述分析,原溶液中的C(H+)=0.2mol/L,又x点对应的是全部沉淀量,即n(Al(OH)3)+ n(Cu(OH)2)= 0.01mol+0.05mol=0.06mol,而y点对应的只有Cu(OH)2沉淀,n[Cu(OH)2]= 0.05mol,所以x-y=0.06mol-0.05mol=0.01mol。
(4)D点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只要在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中检验没有Cl-,即证明沉淀洗涤干净了,因此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一洁净试管中,加稀H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无白色沉淀出现,说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21.(1)5.4g
(2)5mol/L
【分析】加入NaOH溶液体积从0~20mL是与剩余稀硫酸反应,硫酸铝和NaOH反应生成Al(OH)3沉淀,硫酸镁和NaOH反应生成Mg(OH)2沉淀,继续加入NaOH溶液与Al(OH)3沉淀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沉淀溶解,剩余0.15mol沉淀是Mg(OH)2,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1)根据分析,生成0.15molMg(OH)2,生成Al(OH)3物质的量为0.35mol-0.15mol=0.2mol,由Al原子守恒可知,n(Al)=0.2mol,其质量为0.2mol×27g/mol=5.4g;
(2)由200mL~240mL发生NaOH溶液与Al(OH)3沉淀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反应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由0.2mol Al(OH)3消耗n(NaOH)=0.2mol,所以c(NaOH)==5mol/L。
22.(1)第二周期第VIA族
(2)同一周期从左往右,与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但的核电荷数比大,原子半径小,失电子能力弱,故金属性。
(3) 共价键 分子间存在氢键
(4)
(5) A
【分析】W与X形成的某淡黄色离子化合物可用作漂白剂,该化合物为Na2O2,W为O,X为Na;Y的单质被誉为“国防金属”,Y为Mg;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中强酸,Z为P;五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则Q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6-1-6-2-5=2,Q为Ca,据此解答。
解析:(1)由以上分析可知W为O,位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VIA族,故答案为:二周期第VIA族;
(2)Na和Mg为同周期元素,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但的核电荷数比大,原子半径小,失电子能力弱,故金属性,故答案为:同一周期从左往右,与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但的核电荷数比大,原子半径小,失电子能力弱,故金属性;
(3)W为O,Z为P,两者的简单气体氢化物分别为H2O、PH3,均只含有共价键;因非金属性O>P,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稳定性;因分子间存在氢键,使得水的得点高于,故答案为:共价键;;分子间存在氢键;
(4)Na的氢化物可在野外用作生氢剂,氢元素为-1价,该物质为NaH,NaH与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5)①A.、的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故A正确;
B.、互为同位素,故B错误;
C.与的中子数分别为1和2,中子数不相同,故C错误;
D.液化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②,根据质子数守恒可知:8+2=m+2,m=8,根据质量守恒可得:16+3=n+4,n=15,则W粒子的符号是,故答案为:。
23. 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试管 胶头滴管 烧杯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① D Cl2+2NaBr=2NaCl+Br2
② A 2Na+2H2O=2NaOH+H2↑
③ B Br2+2NaI=2NaBr+I2
④ C 2K+2H2O=2KOH+H2↑
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
【分析】根据题中信息判断实验目的;根据实验要求和实验操作,判断所缺仪器;根据实验填写实验现象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据此解答。
解析:(1)依据某同学做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性、递变性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结合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答案为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该实验涉及滴加溶液做实验,则需胶头滴管,实验过程中离不开试管、烧杯;答案为试管,烧杯,胶头滴管。
(3)①将氯水滴加到NaBr溶液中,振荡后再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D.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反应为Cl2+2NaBr═2NaCl+Br2;
②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到冷水中;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定向移动,随之消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③将溴水滴加到NaI溶液中,振荡后再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B.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反应为Br2+2NaI═2NaBr+I2;
④将一小块金属钾放入冷水中;C.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定向移动,并伴有轻微的爆炸声,很快消失,反应为2K+2H2O═2KOH+H2↑;答案为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① D Cl2+2NaBr=2NaCl+Br2
② A 2Na+2H2O=2NaOH+H2↑
③ B Br2+2NaI=2NaBr+I2
④ C 2K+2H2O=2KOH+H2↑
(4)钠和钾都与水反应,但反应剧烈程度不同,钾比钠活泼;氯、溴、碘同属于同主族元素,实验的反应和现象可知,氯气置换出溴单质,溴单质可以置换出碘单质,说明氧化性Cl2>Br2>I2,证明化学性质相似,但存在不同,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且从上到下,元素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答案为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