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燕歌行并序》《雁门太守行》群文阅读
家国情怀,心系边关
品味鉴赏
请闭上眼睛欣赏这首音乐,并谈谈你有什么感受?
《燕歌行》
壹
第一层
《燕歌行》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大军出征(1-8)
战败被围(9-16)
两地相思(17-24)
效命死节(25-28)
《雁门太守行》
贰
全诗作者构思唐军的活动哪三幅画面?
白天,严阵以待;
黄昏,殊死拼搏;
中夜,奇袭敌营。
内容比较
边塞诗 叙述了边关哪些事
《燕歌行》
《雁门太守行》
出师——失利——被围——死斗,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此诗描写了从备战到急行军,再到奇袭的全过程。
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是一种用来抒情的文学样式,抒情性是诗歌最基本的特征,是诗歌的艺术生命。借助诗歌,两位诗人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
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为虏所败。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高适见到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背景介绍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表现战士一往无前的气魄。
战势之迫
诗人是如何描写战争画面的?表现了战士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一方面表达对战士拼死苦战的同情和敬佩,
一方面是对恣意享乐的将领的讽刺和批判。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战争之惨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征人长期征战思乡怀归)
苦斗之叹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讽刺当时领军将领的无能和不体恤士兵的艰苦。
高适《燕歌行》
抒出征之豪情;
惜战士之辛苦;
怜思妇之断肠;
赞战士之死国;
讽将帅之骄逸;
盼边地之和平。
集合
这首边塞诗不只有豪情壮志,不只有闺怨乡愁,还有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对强大国势下隐藏矛盾的担忧和冷峻分析。
高适不仅是风骨凛然的边塞诗人,还是敏锐的军事家和清醒的政治家。
“第一大篇”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809年(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17岁。
《雁门太守行》创作背景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战争场面,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呢?
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描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士兵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的精神面貌。
描写了壮怀激烈的豪情
将士们面对重重困难毫不气馁的精神风貌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燕歌行并序》 《雁门太守行》
情感
共同之处
不同之处
①表达了对士兵奋勇杀敌、视死如归、不图名利的崇高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士兵离家远戍、流血牺牲、饱受征战之苦的同情;
②对将军纵情声色、腐败无能、贪功轻敌、不恤士兵的谴责,以及对军中苦乐不均的愤慨;
③揭示了官兵间的矛盾,表达了对战争失败原因的理性思考。
此诗有声有色地描写了从急行军到战斗的全过程。色彩凝重,景物鲜明,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气氛,突出将士浴血奋战的勇武形象,歌颂将士们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
这两首诗都有心系边关、从军报国、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在表达情感上,本诗具有批判意味。讽刺了将领们好大喜功、不顾战士死活、骄横自私的作风,对战士的不幸遭遇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本诗以一场惨烈的战争为依托,表现了将士们为朝廷效劳、战死沙场也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
请联系诗人生平经历,思考:这两首诗为何风格相似,给人以悲壮之感?
盛唐边塞诗人——高适
他早先家境贫困。玄宗开元19年(731)高适到了北方边疆,他想在边塞寻找一个报国立功的机会,因之参加征服契丹的战争。
在这段时期内,他熟悉了边塞和边塞生活,写下了不少边塞诗。但此时的高适还没有当官,还只是一个有些诗名,想凭借诗名谋取地位功名的人。高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岑参齐名。高适的边塞诗,笔力浑厚,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征战生活和他报效国家的热情。
《燕歌行》是高适所有边塞诗中最为杰出的一篇。高适写诗是为了博得名声好谋得富贵功名,所以当他五十岁做官以后就没有再写诗了。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西)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死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代表作《雁门太守行》。
李贺简介
示儿
爱国
同是爱国诗人,虽内容不同,但都心系边塞,慷慨悲壮,境界阔大,渴望为国立功,抒写豪情壮志。
总结:
爱国的主题在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 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们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们的整个生命,成为他们诗歌的灵魂。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