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上学期五年级科学期末模拟测试卷(一)
一、单选题(20分)
1.分析下列物体所产生的光,是光源的是( )。
A.有太阳光的玻璃幕墙 B.月亮
C.把太阳光射入我们眼睛的水面 D.点燃的蜡烛
2.想尽一切办法,不可能用来制造“彩虹”的是( )。
A.三棱镜 B.镜子 C.水雾 D.放大镜
3.人能看到水池里的月亮和鱼的像,它们形成( )现象。
A.都是折射 B.前者是折射,后者是反射
C.都是反射 D.前者是反射,后者是折射
4.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 )作用。
A.风力的侵蚀 B.流水的侵蚀 C.流水的沉积 D.风力的搬运
5.小明在西藏旅游时,导游告诉他:“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化石。”这说明( )。
A.贝壳原来是生活在高原上的,后来才到了水中
B.远古人类曾把贝壳带上高原
C.当地曾发生了海陆变迁的地形变化
D.那时候的人们很喜欢收集贝壳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自形成以来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B.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在不断变化的
C.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发生变化
D.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并且地壳在不断运动着
7.古人利用太阳、香、水等计时,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 )。
A.持续时间长 B.运动周期变化有规律
C.计量时间精准 D.材料方便易携带
8.挂在教室里的时钟不准确时,为了把它调整过来,下列校时方法最为精准的是( )。
A.看太阳 B.自己估算 C.听学校铃声 D.观察影子
9.放学路上,同学递给你一支烟,说:“抽一支吧,反正老师也看不见。”正确的对策是( )
A.毫不犹豫接了过来
B.琢磨不定,犹豫不决
C.收下后,等回家再吸
D.不用!我劝你也不要吸烟,对你的身体没有好处
10.下列活动中,不需要经过大脑指挥的是( )。
A.眨眼反射 B.阅读 C.打羽毛球 D.完成作业
二、判断题(20分)
11.健康仅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 )
12.我们制订健康行为计划后,要进行长期地、坚持不懈地努力,真正将计划变为行动。( )
13.男生比女生进入青春期的时间要早2年左右。( )
14.当我们不能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时,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
15.中国古代一天分为二十四个时辰。( )
16.探究摆的快慢时,没有必要重复测量钟摆1分钟摆动的次数。( )
17.机械摆钟不受天气和温度的影响。( )
18.我国的地势西低东高,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 )
19.植树造林、疏浚河道、水库蓄洪等措施,对减小暴雨带来的灾害无作用。( )
20.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
三、填空题(18分)
21.我们在做小孔成像实验时,看见所成的像是 的像;还发现小孔成像利用了 的原理。
22.我们在制作潜望镜时,需要用到 面镜子,且将其插入纸盒开口时,要保持镜子的 是相对的。
23.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 ,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24.萤火虫是 光源。(填“人造"或”自然")
25.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 。
26.流水的力量很大,不仅会侵蚀 ,还会搬运泥土和 。
27.在“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实验中,我们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目的是 。
28.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 来计时。 (填“摆钟”或“沙漏”)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钟表的精确度。我们生活中使用的蜡烛 (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来计时。
29.根据摆的 ,人们制成了摆钟,大大提高了计量时间的精确度。
30. 是人体的司令部,能够指挥人的行动。
31. 的搏动推动着血液在 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在 的间隙有短暂的休息。
32.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 ,让我们看到物体。
四、连线题(12分)
33.将光的现象与原理用线连接起来.
杯弓蛇影 凿壁偷光 镜花水月 一叶障目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折射 光的反射 海市蜃楼 立竿见影 坐井观天 水中折筷
34.我们在课堂上用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等材料做过火山喷发实验,请将该实验的材料或现象与所代表的真实事物连起来。
酒精灯
火山堆
番茄酱
熔岩
土豆泥小山
火山喷发
番茄酱从洞口涌出
地底热量
五、实验探究题(16分)
35.我们小组在“用手电筒做色光混合实验”的过程中,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分别蒙在三只手电筒上;小明同学拿着蒙有红色玻璃纸的手电筒,小红同学拿着蒙有绿色玻璃纸的手电筒,小华同学拿着蒙有蓝色玻璃纸的手电筒:
(1)依次分别打开各自的手电筒,照在白纸上出现光斑:①小明照出来的光斑是 色; ②小红照出来的光斑是 色;③小华照出来的光斑是 色。
(2)任意两名同学同时打开手电筒,使照在白纸上出现的光斑重叠,观察重叠后的光斑颜色:①小明和小红光斑重叠后的颜色是 色;②小明和小华光斑重叠后的颜色是 色; ③小华和小红光斑重叠后的颜色是 色。
(3)小明、小红、小华三名同学同时打开手电筒,使照在白纸上出现的光斑都重叠,观察到这三种色光重叠后光斑的颜色是 色。
通过这一实验探究发现:我们可以把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色光 。
六、综合题(14分)
36.小科和小刚周末和父母一起去郊游,他们在景区发现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秋千,相当于本学期学习过的摆,于是小科就和小刚说:“我们利用它们来做一做摆的实验吧!”他们的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研究“摆锤的质量是否影响摆的快慢”
30秒摆动的次数
摆锤的质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选取的数据
小刚质量40kg 16 15 15 15
小刚爸爸质量80 kg 15 15 16 15
(1)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摆锤的质量,必须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2)秋千在摆动时的正确计数方法是( )。
A.摆到最高点算一次 B.摆到最低点算一次
C.来回往返算一次 D.来回往返算两次
(3)对记录数据进行分析时,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想法合理的是( )。
A.小科:这些数据都有问题,需要重新实验
B.小刚:每组数据不相同但接近,属于实验误差,我们是无法避免的
C.小刚爸:每组实验中“16”这个数据都只出现1次,这肯定是错误的,选取数据时就要直接去掉
D.小科爸:每组实验中都有“16”这个数据,也可以选取数据“16”
(4)实验中,重复进行三次测量,主要是为了 。
(5)根据实验数据,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摆锤越重,30秒内摆动次数越多
B.摆锤越轻,30秒内摆动次数越少
C.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无关
D.以上结论都不正确
(6)最后小科和小刚又利用秋千做了如下测试:
经过时间 第1个10秒 第2个10秒 第3个10秒 第4个10秒
摆动次数 5 5 5 ?
分析上表的数据,小科发现秋千在摆动时具有 性,可以推测出在第4个10秒内可能摆动 次。生活中的机械摆钟、游乐园里的海盗船等就是根据摆的这一特性制作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点燃的蜡烛、太阳等;玻璃幕墙、月亮、水面都不属于光源。
2.【答案】D
【解析】根据彩虹形成的原理,当太阳光进入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发生了两次折射和两次反射,折射使太阳光色散成七色光,反射使太阳光改变了方向,背向太阳的方向可能会看到彩虹。因此,利用镜子和水雾、三棱镜可以制造出彩虹。放大镜不可能用来制造“彩虹”。
3.【答案】D
【解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比如人能看到水池里的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比如人能看到水池里的鱼的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4.【答案】B
【解析】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暴雨集中,地表植被少,地形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
5.【答案】C
【解析】在西藏发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类化石,这说明当地曾经可能是一片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运动形成了现在的地貌,海洋动物的化石就为我们提供了证据。
6.【答案】A
【解析】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一是海陆分布极不均匀。全球陆地的67%集中在北半球,世界海洋的57%集中在南半球;二是,在陆半球的北极有一个北冰洋,而在水半球的南端有一个南极洲大陆。
地壳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运动缓慢,经过漫长的时代变化才形成了现在的模样,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的变化,地球上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地球的表面是岩石和土壤。
7.【答案】B
【解析】 测量时间的方法。古代:日晷、水钟、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钟表(机械表、石英钟、电子表等)。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水滴、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如单摆等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B符合题意。
8.【答案】C
【解析】教室里的挂钟不准,可以听学校的铃声进行校对,调整时间。选项C正确。
9.【答案】D
10.【答案】A
【解析】眨眼反射是人的身体本能,不需要经过大脑的指挥。
11.【答案】(1)错误
【解析】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活动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多吃果蔬,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有利于人体健康。
12.【答案】(1)正确
【解析】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一个系统出现问题,会导致其他系统也出现问题。科学合理的计划有助于形成健康生活的习惯。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健康行为计划。更重要的是把自己制订的计划付诸行动,并坚持不懈。
13.【答案】(1)错误
【解析】 男、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在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下,身体迅速生长,随着生殖系统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身体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最后形成了真正的两性分化。青春期生长突增在起止的早晚、突增幅度和突增侧重的部位上都显示着明显的性别差异。突增开始的年龄女孩约为9-11岁,男孩约为11-13岁,男孩一般比女孩晚两年。因此,“男孩的青春期一般要比女孩早两年”的叙述是错误的。
14.【答案】(1)正确
【解析】情绪管理,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当我们不能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时,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15.【答案】(1)错误
【解析】根据对我国古代计时单位的认识,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6.【答案】(1)错误
【解析】实验中的重复测量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探究摆的快慢时,需要重复测量钟摆l分钟摆动的次数,求测量值的平均数,从而减小实验误差。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7.【答案】(1)正确
【解析】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只能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机械摆钟不受天气和温度的影响。题目说法正确。
18.【答案】(1)正确
19.【答案】(1)错误
【解析】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既给人们带来了灾害,也给人们带来了好处,养护植被、改造河道、水库蓄洪等措施都能有效预防我们的家园遭暴雨袭击时受到的灾害。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0.【答案】(1)正确
【解析】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其厚度大致为地球半径的1/400,但各处厚度不一。地壳是由岩石构成,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21.【答案】倒立;光直线传播
【解析】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录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我们在做小孔成像实验时,看见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2.【答案】两;反射面
【解析】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制成的。制作潜望镜时,需要两面平行,且镜子的反射面是相对的,必须与水平面夹角45度,才能较好的发挥作用。
23.【答案】反射
【解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
24.【答案】自然
【解析】萤火虫是一种可以自身发光的昆虫,是一种自然光源。
25.【答案】海洋
【解析】根据对海陆分布的认识,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陆地占地球表面约五分之一的面积,海洋占地球表面约五分之四的面积。
26.【答案】地表;沙石
【解析】流水的力量很大,不仅会侵蚀地表,还会搬运泥土和沙石。流水的这些作用不断改变着地表,形成了千变万化的地形景观。
27.【答案】便于观察
【解析】模拟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时,用喷壶模拟降雨时,喷壶喷水时应该位于雨量器的上面;在模拟降雨的实验中,喷壶与雨量器要有一定的间距;在模拟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时,在小山丘的顶部撒上一些红色沙子是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降雨时,土壤和彩色的沙子被细流带动沿坡面向下移动,实验后,土壤和沙子会堆积在斜坡下部和坡脚处。
28.【答案】太阳;摆钟;可以
【解析】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钟表的精确度。计时工具的相同点就是运动有规律,在一定条件下,燃烧的蜡烛变短的速度是均匀的,可以用来计时。
29.【答案】等时性
【解析】 根据摆的等时性认识,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30.【答案】大脑
【解析】 大脑被称作人体的司令部,脑掌管着人体的全身知觉、运动和思维、记忆等活动,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
31.【答案】心脏;血管;两次跳动
【解析】心脏的大小与自己握紧的拳头相似,心脏就像一台强有力的泵,将血液压入血管,推动血液流经全身各部位,从而将养料和氧气输送到全身,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心脏的搏动推动着血液在血管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在不停地跳动,心脏工作量很大,但在两次跳动间隙都有休息时间,所以它不会疲劳,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32.【答案】电子信号
【解析】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夜视仪帮助人们在夜间进行观察、搜索、瞄准和驾驶车辆。
33.【答案】
【解析】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凿壁偷光、一叶障目、立竿见影、坐井观天都是其原理;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比如镜花水月现象;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比如杯弓蛇影、水中折筷、海市蜃楼等现象。
34.【答案】
【解析】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过程为:首先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或黏土),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然后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模拟岩浆),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模拟火山)封住洞口;再把铁盒子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发现有热气冒出,土豆层开始微微冒烟;受热后番茄酱溢出。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到强大的压力作用,沿着薄弱地带喷涌出地表的现象。
35.【答案】(1)红;绿;蓝
(2)黄;紫;靛
(3)白;光的三原色
【解析】(1)不同的物体会对不同的色光产生吸收和反射作用,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分别蒙在三只手电筒上,打开手电筒,在白纸上照出光斑,观察光斑的颜色。由于带颜色的玻璃纸只能让与它颜色相同的光通过,所以三个光斑的颜色依次是红色、绿色和蓝色。
(2)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各种颜色的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红光+绿光得到黄光;红光+蓝光得到紫光;绿光+蓝光得到靛光。
(3)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各种颜色的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将这三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得到的光斑是白光,就是因为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36.【答案】(1)摆绳长度、摆动幅度
(2)C
(3)B
(4)减小误差 ,避免实验偶然性
(5)C
(6)等时;5
【解析】(1)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要研究的是摆锤质量与摆的次数的关系,要控制摆绳的长度要一致,摆动的幅度要一致。
(2) 完整的摆动一次是从中间位置向左(右)开始摆动到达其最高点再回到中间位置摆到右(左)边到达其最高位置再摆回中间位置,这就是摆动一次的过程。
(3)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应该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实验数据是多少,就真实的记录。
(4)实验中,重复进行三次测量,主要是为了出现偶然情况,减小误差。
(5)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摆锤的质量大小不改变一分钟内摆的次数,说明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无关。
(6)分析上表的数据,可以发现秋千在摆动时具有等时性,可以推测出在第4个10秒内可能摆动5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