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第六章
黄天厚土大河长 沟壑纵横风雨狂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黄土高坡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都是我的歌 我的歌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日头从坡上走过
照着我窑洞 晒着我的胳膊
还有我的牛 跟着我
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 祖祖辈辈留下我
留下我一望无际唱着歌 还有身边这条黄河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四季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八百年 还是一万年
都是我的歌 我的歌
窑洞
沟壑纵横/千沟万壑
白羊肚头巾
安塞腰鼓
黄河
“黄”天厚土
支离破碎
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陕北民歌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讨论:一说到“黄土高原”,你会想到什么?
通过地图分析,初步认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和意义;
结合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位置与范围
东起太行山脉
西至乌鞘[shāo]岭
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
南抵秦岭
位置和范围
内蒙古高原
位置与范围
省级行政区划
山西省(晋)大部分
陕西省(陕或秦)大部分
甘肃省(甘或陇)东南部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南部
山西省
陕西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甘肃省
位置与范围
河流特征
黄河支流较多
主要干流:黄河
主要支流:渭河\汾河
黄河
汾河
渭河
地形特征
地形以高原为主
主要高原:黄土高原
主要平原: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黄河
在黄土高原这片黄土地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黄土高原
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黄土高原曾经林草繁茂,环境宜人。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相传在四五千年前,被尊为华夏始祖的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郑州炎黄二帝塑像
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位置与范围
思考:黄土高原能够成为农耕文明的起源地,有哪些有利自然条件的影响?
农耕文明
地形
黄土塬、黄土川地势平坦
气候
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集中在夏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水源
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泾河等流经本区,灌溉水源充足
土壤
黄土深厚肥沃,土质疏松,早期木质、石质农具能够开垦
位置与范围
窑洞
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人们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位置与范围
思考: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
黄土高原黄土广布、深厚,具有直立性,便于修建窑洞;
黄土高原森林较少,建筑材料不足,修建窑洞可以节省建材;
黄土高原气候大陆性强,冬冷夏热,窑洞则冬暖夏凉,可以节省能源等。
羊皮坎肩和白羊肚头巾
当地冬春季节多风沙,夏季气温高,光照强,头戴白毛巾可以防风、防沙、防晒等。
biangbiang面
黄土高原地处北方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谷子等,当地喜欢面食。
位置与范围
思考:对于山西人喜食醋这种生活习俗与当地环境有什么关系?
山西人喜食面,尤其是各种杂粮面食,杂粮面食较难消化,而醋有帮助消化的作用。
因黄土碱性较重,导致山西的水土较硬,饮用水碱性较重,而醋呈弱酸性,可以起到软化的作用,有利于身体内的酸碱平衡。
此外,当地盛产酿造醋的原料——优质高粱,当地的气候也有利于酿造优质醋。
秦腔
“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出嫁的姑娘也回头。”
信天游
大家十分熟悉的一首信天游《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有:“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咱们中央(噢)红军到陕北。”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享誉中外,源远流长。其风格强健豪放、刚劲饱满,被誉为“中华民族之魂鼓”“中华鼓王”“东方第一鼓”。
吹来的黄土
地面风从戈壁沙漠地带卷起颗粒物,一部分颗粒物由地面风直接搬运,另一部分被吹上高空由西风激流搬运;
在今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风力减弱和大山的阻隔开始降尘,并最终堆积形成黄土高原;
东南季风带来的降雨,对黄土进行侵蚀,导致了今天黄土高原一些地区千沟万壑的景象。
吹来的黄土
在流水的强烈冲刷、切割、侵蚀的作用下,黄土层先形成黄土塬[yuán]。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黄土墚[liáng]。黄土墚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黄土峁[mǎo]。最后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
黄土塬[yuán]
黄土墚[liáng]
黄土峁[mǎo]
侵蚀程度
弱
强
吹来的黄土
如果沙尘覆盖之处是面积较大的平坦区域,则形成的黄土堆也同样宽阔平坦。
▲塬的形成示意图
董志原(塬)
甘肃董志塬号称天下黄土第一原,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古有"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原边"之说。
吹来的黄土
如果沙尘覆盖之处是波状起伏的丘陵,则形成的黄土堆积成长条状山梁。(墚)。
▲墚的形成示意图
甘肃鲁家沟的一处墚
墚沿着原来丘陵的走向延伸,长度可达数千米到数十千米。
吹来的黄土
如果沙尘覆盖之处是孤立的小山尖,则形成的黄土堆呈馒头状山丘。
▲峁的形成示意图
陕北吴起县白豹乡境内的峁
吹来的黄土
沟谷进一步发育成川。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黄土川
黄土塬
为顶面平坦、宽阔的黄土高地。又称黄土平台。它代表黄土的最高堆积面。
黄土墚
为长条形的黄土丘陵,平墚多分布在塬的外围,是黄土塬被沟谷分割生成的一种地貌。
黄土峁
一般为馒头状的土丘,四周是陡峭的黄土沟。黄土峁大多是黄土墚不断受侵蚀演变而来的,连续的黄土峁大多是河沟流域的分水岭。
河流
黄土土质疏松
流水侵蚀
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水土流失严重
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沙尘堆积的土体疏松,遇水便会崩解
易受流水和暴雨的侵蚀
下伏古地形
黄土覆盖层
思维导图
1.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下列民风民俗中均能体现“黄土风情”的一组是( )
①窑洞 ②信天游 ③泼水节 ④白羊肚头巾 ⑤藏袍
A.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
2.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是( )
A.沟壑纵横 B.沼泽遍布 C.平坦宽阔 D.冰川广布
3.黄土高原上,由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的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是( )
A.黄土塬 B.黄土峁 C.黄土墚 D.黄土川
随堂检测
4.著名作家路遥在其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写道:这片广表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这些“皱纹”的形成原因是( )
A.人工挖掘 B.流水堆积 C.流水侵蚀 D.风力堆积
(2)这片黄土地上的传统民居是( )
A.窑洞 B.土楼 C.吊脚楼 D.平顶碉房
(3)在这里能看到最多的农作物是( )
A.水稻 B.小麦 C.油菜 D.甜菜
随堂检测
5.黄土高原适合挖窑洞的主要原因是( )
A.黄土层厚,直立性好 B.红壤广布,土质粘重
C.黑土深厚,肥沃粘重 D.冻土广布,不易坍塌
6.与其他地区窑洞相比,黄土高原窑洞多为地坑式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较平坦 B.山崖沟谷多 C.高温多雨 D.植被茂密
7.黄土高原的人们有在院子中央或周围种树的习惯,主要目的是( )
A.安全警示 B.美化环境 C.夏季乘凉 D.冬季阻风
随堂检测
8.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和西安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随堂检测
(1)有关P地形区地表形态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 B.辽阔坦荡、草场广布
C.千沟万壑、黄土广布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2)西安的气候类型为( )气候,其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 )。
温带季风
寒冷干燥
随堂检测
(3)P地形区主要城市多沿河流分布,主要原因是:
(4)Q区域的农业类型主要是( )业,而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当地人民凭借河流水、冰雪融水发展农业生产,成为我国著名的( )农业区。
河流沿岸水资源丰富,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畜牧
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