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了解生物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 了解生物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27 21:0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考点展示

思维导图

考点解析

巩固训练
目录



真题展演



易错提示
考点展示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科学探究实验的三条原则;
3、生态系统的概述及组成;
4、食物链和食物网;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6、生物圈。
思维导图
考点解析
考点0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1)影响生物的主要非生物因素 常见实例
温度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随海拔高度不同,植被类型不同
水分 仙人掌的叶变成叶刺;沙漠上多不毛之地,近水处出现绿洲
光 不同深度的海洋中分布着不同的藻类植物;猫头鹰白天休息而晚上觅食
考点解析
考点0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的相互关系 合作关系 寄生关系 竞争关系 捕食关系 共生关系
实例 蚂蚁群体 噬菌体与细菌 杂草和水稻 猎豹和羚羊 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地衣
考点解析
考点0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也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等。如有些动物形成了适应环境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生物影响环境: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例如,蚯蚓可以使土壤变得疏松;沙地上栽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
考点解析
考点02:科学探究实验的三条原则;
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①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实验变量,观察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整个实验过程中除了欲处理的实验变量外,其他实验条件要求前后一致。
②对照实验原则: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他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保证“其他条件的完全相等”。
③可重复性原则:一次实验的结果不能令人信服,只有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才可以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
考点解析
考点03:生态系统的概述及组成;
生态系统: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如一片农田。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空气、阳光、水等。
组 成 成分及作用
非生物部分 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
生物部分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物生存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部分
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依据食性将动物分为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分解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用是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考点解析
考点04: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如:植物→虫子→食虫鸟;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书写食物链的注意事项:
①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
②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③箭头表示捕食关系,指向捕食者;
④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生物数量、有机物总量、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
⑤有毒物质不易分解且无法排出,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越多。
考点解析
考点0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也叫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虽然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
考点解析
考点06:生物圈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真题展演
(2023·无锡)下列农谚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命活动影响的是(  )
A.小满小满,谷粒渐满
B.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
C.粪草粪草,庄稼之宝
D.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
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真题展演
(2023·赤峰)巴林左旗境内数万亩锦鸡儿锁住沙龙,蔚为壮观。锦鸡儿根系庞大,不怕沙埋,还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是荒漠草原地区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能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既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D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
真题展演
(2023生物·常州中考)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使用了10只鼠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正确的是(  )
A.纸盒上面全都用纸板盖住
B.纸盒底部都铺细湿土
C.将纸盒放在寒冷的环境中
D.10只鼠妇太多了,改成2只
A
【分析】本题考查 “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探究实验的学习迁移能力。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单一实验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真题展演
(2023·长沙)沼气池中的某些细菌能分解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尿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这些细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A.非生物部分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D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真题展演
(2023·包头)如图所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指向取食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植食动物
B.b是杂食动物
C.c是肉食动物
D.d是植食动物
B
【分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真题展演
(2023·陕西)宋代起,我国就混养四大家鱼,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关于混养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鱼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不变
B.混养后池塘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鱼是混养池塘中的生产者
D.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逐渐减少
B
【分析】四大家鱼指人工饲养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中国1000多年来在池塘养鱼中选定的混养高产的鱼种.鲢鱼又叫白鲢。在水域的上层活动,吃绿藻等浮游植物;鳙鱼的头部较大,俗称“胖头鱼”,又叫花鲢,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吃原生动物、水蚤等浮游动物;草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物;青鱼栖息在水域的底层,吃螺蛳、蚬和蚌等软体动物。这4种鱼混合饲养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增加鱼的产量 。
真题展演
(2023·福建)下列生态系统最大的是(  )
A.武夷山 B.大金湖 C.福州市 D.生物圈
D
【分析】地球大气圈地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才有生物生存,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叫做生物圈。
易错提示
1.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判断:生物影响环境还是环境影响生物,我们可以将题干用“因为……,所以……”来造句,就可以准确地判定是谁影响了谁。
2.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的判断:一般给出的环境比较特殊,其他生物都不能生存,而且对环境作出一定的改变。
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关键、最基本、数量最多的生物组成成分;
只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才能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3.判断一个范围是否是生态系统,先判断它的组成是否同时具备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再看其生物部分是否完整,即至少具备生产者和分解者。凡是说某个地方的一部分组成,或某个地方所有的生产者,或某个地方所有的生物等都不能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巩固训练
1.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下列现象能够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大树底下好乘凉
D.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沙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D.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
D
B
巩固训练
3.在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设计对照实验时应当注意(  )
A.所有条件都相同 B.所有条件都不同
C.只有光这一个条件不同 D.除光外其他条件都不同
4.为探究光是否影响韭菜的颜色而进行的实探讨,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组用有光照射,乙组用无光照射
B.甲组有水,乙组缺水
C.甲组置于低温环境中,乙组置于高温环境中
D.甲组土壤保持湿润,乙组土壤保持干燥
C
A
巩固训练
5.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
B.一块农田
C.一窝蜜蜂
D.一个池塘
6.下列生态系统中被誉为“绿色水库”的是( )
A.海洋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C
C
巩固训练
7.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以下能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阳光、土壤、空气
B.阳光、土壤、水、空气和植物动物
C.植物、动物、微生物
D.阳光、土壤、空气、水和植物、动物、微生物
8.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A.非生物部分和生产者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D.非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
D
C
巩固训练
9.下列食物链中表述正确的是( )
A.猫头鹰→狐狸→兔子
B.青蛙→蛇→猫头鹰
C.草→兔子→狐狸→狼
D.植物遗体→真菌动物
10.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如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是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B和C在生态系统成分中统称消费者
C.根据图中的捕食关系写出的一条食
物链是A→B→C→D
D.如图生态系统中,假如B全部消失,此生态系统仍存在
C
C
巩固训练
11.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
A.增加生物种类
B.增加消费者数量
C.减少生物种类
D.减少生产者数量
12.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库尔勒大草原
B.西双版纳原始森林
C.一块农田
D.一个池塘
A
B
巩固训练
13.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是( )
A.生物圈
B.农田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14.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的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密切联系
B.生物所生活的环境是指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C.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的
D.生物圈中的生物就是指各种大型动物和绿色开花植物
A
C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