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中物理
部编版 历史(八上)
学易同步精品课堂
大概念大主题
新课标
新理念
创新设计
核心素养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大单元教学》单元复习
目录
01
大概念·大主题
02
课标标准·目标引领
03
单元概述·整体感知
04
规律探究·思路导学
05
时空线索·重大事件
06
07
08
阶段特征·全球史观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考点过关·复习反馈
10
09
知识架构·总结提升
01 大概念·大主题
中国近代史上的国共关系
壹
结果
1949年4月
渡江战役
决战阶段
经过
进攻阶段
三阶段
爆发
防御阶段
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内战。
背景
人民解放战争
1945年8月,抗战胜利,
重庆谈判
共产党
01 大概念·大主题
壹
战略防御
1946.6—1947.6
战略进攻
1947.6—1948.9
战略决战
1948.9—1949.1
战略决胜
1949.4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粉碎国民党全面和重点进攻
01 大概念·大主题
壹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主题目标
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
家国情怀
2022年新课程标准
1.立足时空观念,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事;
2.立足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3.立足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02 课标标准·目标引领
贰
史料实证
1945.10.10,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
1946.6—1949(人民解放战争)
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1947年土地改革,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9年4月,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1946.1.10,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
第二次国共内战:1946年—1949年
02 课标标准·目标引领
贰
知识点
归纳
单元
重点
02 课标标准·目标引领
贰
主题目标
重庆谈判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知识点1 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
知识点2 国民党发动内战
知识点3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知识点4 七届二中全会
知识点5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从1945年8月到1949年9月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毛泽东力挽狂澜,亲赴重庆谈判,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出尔反尔,1946年6月发动全面内战。解放战争的头一年,战场主要在解放区,战略上敌人进攻,解放军防御。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展开战略反攻,发起三大战役。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解放军向全国进军,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结束。
1、政治: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国共两党的关系由合作走向对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2.经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使得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03 单元概述·整体感知
叁
——重庆谈判
——人民解放战争
和平民主的斗争
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最后胜利
战略决战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政治较量
军事斗争
自卫反击战、转战陕北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土地改革
人力物力保障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1947年夏
重庆谈判
1946年6月
内战爆发
1948--1949年
千里跃进大别山
肆
04 规律探究·思路导学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1945年8月
战略
防御
转入
进攻
战略
决战
政治和谈
胜利
进军
重庆
谈判
内战全面爆发
转战陕北
挺进
大别山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05 时空线索·重大事件
伍
(1931年~1945年)
中 国 世 界
阶段特征 (1)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2)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三大战役;解放南京,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1)美苏“冷战”:美国和苏联的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冷战”开始;
(2)战后重建:英、法、日、苏等国开始了经济的恢复和重建工作
中外联系 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推行冷战政策,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中国陷入国共内战的混乱局面。 06 阶段特征·全球史观
陆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重庆谈判 时间 人物
目的 蒋介石 共产党 结果 时间 内容 意义 代表:周恩来、王若飞
未解决: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化
旧-政治协商会议(1946.1.10 重庆)内容:再次确定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 北平)
内容: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共同纲领》
1945年8月
①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②欺骗人民,赢得政治主动
签署“双十协定”
1945年10月10日
①双方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②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表明了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争取和平的诚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①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②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蒋介石VS毛泽东
知识点1 重庆谈判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项目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重庆谈判
不同点 背景
结果
作用
相同点 (1)日本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2)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抗日主张
(3)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
(1)抗日战争后,人民渴望和平
(2)中国共产党争取国内和平
(3)蒋介石为发动内战准备时间
蒋介石被迫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揭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使中共赢得人民支持,取得政治上的主动
(1)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2)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发展的结果
知识点1 重庆谈判 延伸-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60年前那个秋天里最大的新闻“重庆谈判”,举国瞩目。不过在今天,它似乎不如“抗战胜利”一样被隆重纪念;因为它最终的结局不是艳阳,而是血光。
——钱钢《回眸“重庆谈判”》
你是否认同作者“它最终的结局不是艳阳,而是血光。”的观点?请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理由。
同意。从漫画中可以看到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本质是假和平,真内战。虽然重庆谈判后双方签署“双十协定”,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但后来蒋介石公然违背协定,悍然发动内战。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1)时间、地点:
(3)会议内容:
1946年1月10日
(2)参会人员:
国民党代表、共产党代表、青年党代表、民主同盟代表、社会贤达共38名。
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重庆
(4)影响: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政协会议易混提示: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它是新中国成立的预备会。
政协会议会场
知识点2 政协会议的召开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全面内战 爆发 1946年6月,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全面围攻
中原解放区(得到美军支持)
高峰 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
重点进攻 1947年3月,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评价 暴露了国民党反动派以重庆谈判为幌子,实行“假和平,
真阴谋”和专制独裁的本质
知识点3 内战爆发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时间 1946年起 实力对比 敌强我弱
粉碎全面进攻 (1)理论: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2)战术: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3)英雄人物:刘胡兰 粉碎重点进攻 (1)毛泽东、周恩来等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2)陕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彭德怀,西北野战军) (3)山东解放区: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 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军民的信心;有力地推动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为战略反攻和全国提前解放奠定了基础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战略防御)
知识点3 内战爆发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材料一 1946年9月16日,毛泽东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 ……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陈毅《孟良崮战役》
材料三 蒋介石的阿Q精神十足,占领了延安,他就以为自己胜利了。但实际上只要他一占领延安,他就输掉了一切。首先全国人民以至全世界就都知道了是蒋介石背信弃义,破坏和平,发动内战,祸国殃民,不得人心……
——李海文《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
正确的战略战术
解放军英勇善战
蒋介石背信弃义,发动内战,不得人心
中共为何能成功粉碎国民党进攻呢?
人民的支持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时间 背景 法律依据
总路线 结果 影响 区分
土地改革(1950-1953)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47年
抗战胜利后,共产党适时调整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中国土地法大纲》
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
知识点4 解放区土地改革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打倒地主
拉拢地主
消灭地主
依据所学知识回忆中共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由于全党动手,各地组织了大批土改工作队下乡,放手发动农民,组织贫农团和农会,控诉地主,惩办恶霸,农民群众兴高采烈。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特别高涨。东北地区人民解放军力量得以迅速壮大,主要来源是土地改革后踊跃参军的翻身农民。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过一年多的斗争,解放区一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的意义。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历史解释
时间 1947年夏 主力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进军原因 ①该地区国民党兵力空虚; ②该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③群众基础较好 意义 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进攻阶段, 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
知识点5 挺进大别山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刘伯承说∶"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 '把'……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
①1947年
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③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读图学史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1946年6月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军队总兵力约为430万人,人民解放军总兵力约127万人;经过一年多战斗,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变化,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增加到195万,国民党军队减少到373万人。
图1转战陕北 图2千里跃进大别山
结合材料的图文资料,简要分析中共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是如何走向胜利的。
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初期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式,如转战陕北;后期根据敌我力量的对比变化,及时作出战略反攻的伟大决策,如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长春
沈阳
锦州
塔山
黑山
营口
辽宁
吉林
辽 北
安
东
热 河
河 北
时间:(1948.9.12--1948.11.2)
作用: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指挥员:林彪罗荣桓
和平解放
辽沈战役为什么先攻打锦州?
关门打狗
战略战术:关门打狗,各个击破
参战部队:东北解放军
知识点6 三大战役之
辽沈战役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江
苏
山 东
河南
安 徽
VS
时间
地点
参战部队
指挥员
概况
意义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肢解敌人
中间突破
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到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知识点6 三大战役之
淮海战役
北平
天津
张家口
新保安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
傅作义
瓮中捉鳖
时间
地点
参战部队
概况
结果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华北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争取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聂荣臻
林彪
罗荣桓
知识点6 三大战役之
平津战役
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 地点
内容 工作重心 奋斗目标 影响 1949.3
西柏坡
由乡村转向城市
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为夺取革命的最后胜利和革命胜利后建设新中国做了动员和准备。
知识点7 七届二中全会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
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重大问题;为中国共产党筹建新中国做政治和思想上的基础准备。
知识点8 南京解放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南京解放 时间
概况
影响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发动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宣告了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亡,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③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区分
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亡
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在人民战争的基础上,在军队和人民团结一致,指挥员和战斗员团结一致以及瓦解敌军等项原则的基础上,人民解放军建立了自己的强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这是我们战胜敌人的重大因素。
……全党必领明白,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12月25日)
根据材料,归纳毛泽东认为人民解放战争终将取胜的主要因素.
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的革命性质;全国人民的拥护;人民解放军队的英勇作战和革命意志;土地改革的进行等。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中国近代史起止
1840年
1949年
1919年
(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2)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3)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
(4)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5)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中国近代史开始于南京,也结束于南京。
1.中国近代史上发生在南京的重大事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南京解放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反帝反封建胜利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捌
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只能通过两岸人民自主解决
海峡两岸的交往
2.历史上的台湾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捌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会议
党的创建时期
国共对立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中共一大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中国共产党成立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指明方向
开天辟地
生死攸关
中共28年奋斗历程之五大关键词(1921-1949)
1921-中共一大
1935-遵义会议
1949-七届二中全会
1945-中共七大
1927-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1
3
5
4
2
星火燎原
进京赶考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李自成起义
均田免粮
太平天国运动
平均分配土地
孙中山
平均地权
国共十年内战
打土豪分田地
抗日战争
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
耕者有其田
土地改革
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三大改造
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1978
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土地公有制
4.中国历史上的土地政策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捌
5.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历史事件 合作/分裂的标志 合作成果/分裂危害
第一次合作
分裂
第二次合作
分裂
启示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创建黄埔军校及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国共对峙,给日本进一步侵华以可乘之机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的完全胜利
台湾问题悬而未决,祖国至今尚未统一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如今国共两党更需要以民族大义为重,实现第三次合作。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捌
转移 城市→农村 农村→城市 阶级斗争→经济建设
会议
原因
影响
启示 1927-八七会议
南昌起义进攻大城市失败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奠定基础。
1949-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西柏坡会议)
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准备新中国的建立
解决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的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抓主要矛盾的道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办好中国的事情,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6.党的三次工作重心转移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捌
1.(2023年四川达州)1945年,《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材料中的“大喜事”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抗日战争胜利 C.重庆谈判 D.北平和平解放
2.(2023年江苏扬州)有学者在1946年9月写到:中国共产党正在试验用不同方法将土地返还给耕者,为制订一部总的土地法做前期准备。这部土地法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2023年湖南衡阳)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过:“蒋介石两个拳头指蒋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百万雄狮过大江 C.关门打狗锁锦州 D.蘑菇战术胜陕北
4.(2023年吉林)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符合这一主题的战役是( )
A.汀泗桥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辽沈战役
C
C
09 考点过关·复习反馈
A
玖
捌
D
5.(2023年江苏连云港)1948年11月16日,毛泽东致电总前委:“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此战”为(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2023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其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 )
A.孟良崮战役的胜利 B.辽沈战役的胜利 C.淮海战役的胜利 D.平津战役的胜利
7.(2023年黑龙江龙东)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此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8.(2023年江苏苏州)下图是1949年4月27日民盟苏州支部印发的《光明报·号外》(部分)。据此可知( )
A.解放区完成土改农民踊跃参军
B.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苏州
C.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取得胜利
D.江南地区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D
D
09 考点过关·复习反馈
B
玖
B
27.(2021·福建·厦门市新教育学校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
——鲁迅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咏赞
材料二 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共产党面对的一个根本问题:究竟一切按“左”倾教条主义的指挥行事,还是独立自主地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会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显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直入云南,抢渡金沙江和大渡河,同红四方面军会和,挥师北上,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
——金冲及的《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
材料三 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
09 考点过关·复习反馈
玖
(1)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哪一年?鲁迅为什么说它“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3分)(2)材料二中这次会议指的是什么会议?红军长征取得了最后胜利,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什么?(5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党能打败国民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其关键因素是什么?(4分)(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有何感悟。(2分)
【答案】(1)1921年;原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答案】(2)会议:遵义会议;长征精神: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充满信心、不畏艰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排队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众志成城、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答案】(3)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正确的战略战术,人民群众的支持,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关键因素:人民群众的支持。
【答案】(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言之成理即可)
10 知识架构·总结提升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