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

文档属性

名称 与朱元思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17 10: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0张PPT。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陶弘景与朱元思书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者:吴均(469-520)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他的文章善于写景,尤其擅长小品书信,“文体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 书——书信,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骈句),少用散句。与朱元思书缥( )碧 急湍( )
轩邈( ) 泠泠( )
嘤嘤( )
鸢( )飞戾( )天
窥( ) 柯( )kuīkē读准下列加横线的字:piǎotuānmiǎolíngyīngyuānlì疏通语句拨云见天 要求:
   先根据书中注解和手头资料自主思考文意,把你认为理解较困难的词句用圈点法标注出来,然后主动跟同桌或周围同学讨论解决。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指烟雾一样的颜色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独一无二,绝,到极点、极顶完全 消散第一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名词作动词用,东漂西荡顺、随写景:天山共色。
叙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抒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翻译小结: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piǎotuān青白色急流的水直看下去,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于,比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极言水深翻译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小结:以下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凭借争着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使人看了有寒冷之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向上延伸形容词作动词用,“往高处和远处伸展”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翻译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冲击尽美丽的鸟互相和鸣停止形容水声的清越长久不断通“啭”,鸟叫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翻译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至平息心情 看遮蔽如同树木的枝干筹划同“返”枝条稀疏的地方 使动用法,使……平息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翻译小结:此为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图文共赏
一、朗读课文。
感受大自然的美。
一边欣赏优美的图片,
二、一边朗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思考与探究 二、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表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 是什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本文所写景色的总体特征,全文都围绕着“奇”和“异”这两个字在做文章。一、文章的3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这三段
之间是什么关系(顺序)?第1段:总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第2段:描写异水。第3段:描写奇山。总分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三、本文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目的是什么?明确:主要采用描写的手法,表现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水之清澈和两岸夹山之高峻。四、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感情?从哪些句子中可看出来?明确: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 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以看出。美点寻踪:意境美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水色
深 清
急山动物

植物动静结合
调动听觉、视觉思考:我们从作者寥寥几句的观 感中领略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明确:“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以及文章的美妙的景物描写既表现富春山的魅力,又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对官场的厌恶。志趣美美点寻踪:讨论:本文是骈文,请找出文中出现的对偶句,并说说它们的妙处? 明确: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琅琅上口,节奏感强。 语言美美点寻踪:讨论交流 本文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 1、抓住了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奇山异水”。 2、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
俯视碧水,仰观青山。 3、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夸张、比喻、对偶、拟人)。 4、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分,轻重有度。讨论交流 齐背《三峡》,小组讨论,找出本文与《三峡》的异同点。1:相同点
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
都侧重写山,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在形式上:《三》是散文,《与》是骈文。2:不同点 写作的目的不同:《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的
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
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触。 在描写上:《三》在写景色方面突出了四时的
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与》写的是奇山异水,独特美丽的自然风光。疏通文句 比较句式
急湍甚箭:
活用
猛浪若奔
互相轩邈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
窥谷忘反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奔,飞奔的快马;作名词。——轩,往高处伸展,邈,往远处伸展;
作动词。——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回来。课文小结 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吴均这篇优美的写景小品文,无不受到了美的熏陶。这是约1500年前的古人给好友书信中的一段文字。作者如实写来,不事雕凿,音韵和谐,结构严谨,不仅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含蓄地表达出多种深意。你不妨以后在给亲朋好友写信时也试试!富春江之旅结束 1、根据作者的介绍,再结合个人体验,展开你那想像的翅膀,把课文改写成一篇写景小散文或写一篇关于富春江的游记。
2、背诵《与朱元思书》。
    
妙笔生花拓展思维 游山玩水,人们往往局限于风景名胜,然而大自然中何处不是美,美中哪一点不跳动着生命的律动?你可以从一个院落、一座寻常小丘和一泓狭小的泉流中发现你愿意发现的东西。 展开想象:根据自己乘船、坐车、骑车或休闲时之体验,描述你所见之景象,要具体,给人以亲切之感。 4、阅读吴均的《山中杂诗》,回答下列问题
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诵读、释词、译句相结合,感受作者表达
的生活情趣。
(2)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哪四
种景物?利用关键词语尝试背诵。
(3)再现场景?,想象画面,用文字表述。 链接中考常见题型1、下列句中划线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B.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C.风烟俱净 皆生寒树
D.在昼犹昏 有时见日
(2004 青海)C链接中考常见题型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组是( ) (2005 苏州)
A.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C.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D.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于园》)
E.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
AE链接中考常见题型 2、理解填空。
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_____________的特
点;描绘奇山时,紧扣________________的特
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003 黄冈)
③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4 青海);高、静、幽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清、急链接中考常见题型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
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
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3 黄冈)
4、文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中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 苏州)“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链接探究新题型 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2005 苏州)『参考』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对世俗社会的否定,对大自然的向往。范仲淹是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反衬古仁人及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