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好的故事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在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有很多处写到梦境,而梦里大多写到的是故乡情景,可见鲁迅的故乡情结也不是一个偶然。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走近鲁迅,走近鲁迅的思想深处,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走近他心中那好的故事……
1.会读写13个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反复读课文,能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好的景象。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毛泽东曾评价他:“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较突出的一篇散文诗。作于1925年2月,当时全国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着一系列的革命运动。而在封建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平,更是一片黑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蔑视黑暗,憧憬光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精神鼓舞着他。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作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
词语积累
预告 烟雾 昏沉 错综 澄碧
荡漾 解散 退缩 瘦削 浮动
瞬间 凝视 骤然 凌乱 陡然
【预告】 事先通告。
【昏沉】 暗淡。
【幽雅】 幽静而雅致。
【错综】 纵横交叉。
【澄碧】 清而明净。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词语解释
【参差】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瘦削】 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泼剌】 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
【骤然】 突然;忽然。
【陡然】 突然。
朦胧—— 有趣——
结束—— 瘦削——
缩小—— 昏暗——
扩大
明亮
丰满
清晰
乏味
开始
反义词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
作者回忆了“坐小船经过山阴道”时所见到的美好景致。一口气连用十九个名词和词组,一下子亮出十多个自然景物和生活片段,让我们也仿佛置身于明媚秀丽的江南水乡。
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水中倒影不停地变化
解散
摇动
扩大
融合
退缩
近于原形
江南水乡景物有灵动、变幻之趣。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对比体会
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壮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尽快来到的期望。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品读感受
思考:作者为什么真爱好的故事?总记得这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云锦
万颗奔星
“梦境”和“昏沉的夜”代表作者的心中的理想和当时的黑暗现实。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这美好的梦境和昏沉的夜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空气的窒息、昏沉,令人厌恶,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影射。既表现了现实与理想的对抗,也揭示出作者内心世界的向善追求。
昏沉的夜
昏沉的夜
开头和结尾为何都提到了“昏沉的夜”?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这段中描写了“昏沉的夜”的情景,在这里“昏沉的夜”有什么特殊含义?你是怎么理解的?
……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清澈而碧绿
夏天里堆积的云团
作者在第5、7段写梦幻之景的视角是非常规的,都是水中倒影,为什么?
从水中看岸上风景,角度新颖,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使得梦幻景象更美,更有动态感。这为后文美景破碎消失做铺垫,后文景象美到极致,作者情感也到达巅峰,“故事”戛然而止,如肥皂泡一样瞬间破灭,现实残酷可见一斑。
在第10段段,作者写“捏住”《初学记》,第2段用的是“捏着”,二者有什么不同?这下意识动作,表明了作者什么心理?
表明作者面对梦幻美景破碎时极度的怅惘失落。力度不一样,“捏着”是轻轻捏在手里,“捏住”则是想死死攥在手心。与其说是想捏住书本,不如说是想把“好的故事”留住,哪怕是几点碎影。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这既是“好的故事”的总体形象,又是作者憧憬的理想世界的象征。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此处描写的景物非常多,试着把它们圈出来。
乌桕、新禾、野花、丛树、枯树……
文章里景物的象征意义非常丰富,想一想,文中的这些景物有何特殊意义?
乌桕新禾野花
代表新的事物
丛树枯树
代表旧的事物
它们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一种新旧交替的现象。
想一想:文章描写的景物为何都是写的倒影?
河水中的倒影是变化的,而不是生活中的一成不变,这样描写景物是动态的、变化的。即新思想可能会被旧势力粉碎,但如水中的倒影一样,当水面风平浪静时,又会重现景物,不会消失。
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说明“现在”的所见与“回忆”内容相似
动静结合,交相辉映,构成
一篇“好的故事”。
“我”的感情在美好的遐想中逐渐升华和清晰。说明美好的事物终将代替丑恶的现实,光明一定驱散黑暗。
思考:作者为什么感到惆怅呢?
作者还是有些心烦意乱的,烟草的烟雾在身边,说明他的内心是烦乱的;鞭爆的繁响在四近,说明周围是嘈杂的。
但是文章就这样结束了吗?在这一种清冷、惆怅、孤独、寂寞、绝望的感觉中结束了吗?
没有,鲁迅先生要追回“好的故事”。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先生流露在《好的故事》中的哲学。
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