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科学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历史
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初中地理
初中生物
初中音乐
初中美术
初中体育
初中信息技术
资源详情
初中数学
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十三章 轴对称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三章 轴对称 最短路径问题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章 轴对称 最短路径问题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1-28 18:07:25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课题 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利用平移、轴对称解决最短路径的问题,进一步感悟化归思想. (2)培养培养用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平移、轴对称解决最短路径的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图形的变化在解决最短路径问题中的作用,感悟化归思想
教学过程
时 间 教 学 环 节 主要师生活动
3 分 钟 复 习 引 入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两类最短路径问题: 1. A ,B 在直线 l 异侧时: 如图,在直线 l 上求作一点 C,使得 CA+CB 最短.
思考: (1)作图方法: 连接 AB ,交直线 l 于点 C,点 C 即为所求. (2)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2. 当 A 、B 在直线 l 同侧时(牧马人饮马问题) (
B
A
l
) (2)作法: 通过轴对称转移线段,转化为研究过的 A 、B 两点在直线异侧的问题. 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找到满足条件的点 C. 同时,我们通过几何推理,证明了这个作法的正确性.
12 分 钟 探 索 新 知 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最短路径 ”问题. 例:造桥选址问题 如图,A 和 B 两地在一条河的两岸,现要在河上造一座桥 MN.桥造在何处 可使从 A 到 B 的路径 AMNB 最短(假定河的两岸是平行的直线,桥要与河
垂直)? A B
思考: (1)实际问题,首先做什么? 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用文、图、示的语言表达. 图形语言: A 、B 两点看作两个定点,河的两岸看成两条平行线 a 和 b . N 为直线 b 上的一个动点.先画一个一般的点 N.桥垂直于河的两岸,即 MN 垂直于直线 b ,交直线 a 于 M.
文字/符号语言:当点 N 在直线 b 的什么位置时,AM+MN+NB 最小. (几何画板演示) (2) 问题是否可以简化? 由于河的宽度是固定的,当 AM+NB 最小时,AM+MN+NB 最小. 所以问题转化为:当点 N 在直线 b 的什么位置时,AM +NB 最小. (3)能否通过图形的变化(轴对称、平移等),将问题转化为我们研究过的 问题呢? 将 AM 沿与河岸垂直的方向平移,点 M 移动到点 N,点 A 移动到 A ’,则AA' = MN ,AM+NB=A’N+NB, 所以问题转化为:当点 N 在直线 b 的什么位置时,A’N+NB 最小. (4)这是我们上节课讲的哪种类型? 两点在直线异侧,连接 A ’,B 两点,与直线 b 的交点即为 N.依据:两点之 间,线段最短. (5)结论 在点 N 处造桥 MN,所得路径 AMNB 是最短的. (6)用文字和符号语言整理一下作法 总结: ① 实际问题可以抽象为数学问题,用文、图、示的语言表达. ② 利用平移,实现线段的转移. 平移:沿直线方向移动.轴对称:绕某一点旋转. ③ 把已知问题转化为容易解决的问题,体会化归思想. 思考(6)如何证明这条路径最短?
在直线 b 上任取一点 N′ , 过 N′作 N′M′ ⊥a 连接 AM′ ,A ′N′ ,N′B 由平移性质可知, AM=A ′N,AM′=A ′N′. AM+NB=A ′N+NB=A ′B AM′+N′B =A ′N′+N′B.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 A ′B
6 分 钟 能 力 提 升 练习: 已知线段 a ,点 A、B 在直线 l 的同侧,在直线 l 上求作两点 P 、Q (点 P 在 点 Q 的左侧)且 PQ =a ,使得四边形 APQB 的周长最小. 思考 (1)哪些点是定点,哪些是动点? A ,B 为定点,P ,Q 为直线 l 上的动点,且 PQ=a ,距离不变.先从一般的 点 P 和相应的点 Q 出发,画图观察. (2) 问题是否可以简化? 由于 AB 、PQ 的长度是固定的.当 AP+QB 最小时,四边形 APQB 的周长最 小. (3)如何通过平移、轴对称等方式转移线段,从而转化为我们研究过的问 题? 将 AP 沿直线 l 的方向平移,点 P 移动到点 Q,点 A 移动到 A ’,则AA' = PQ, AP+QB=A’Q+QB, 所以问题转化为:当点 Q 在直线 l 的什么位置时,A’Q+QB 最小. (4)这是我们研究过的哪种类型? 两点在直线异侧,连接 A ’,B 两点,与直线 l 的交点即为 Q .依据:两点之 间,线段最短. (5)如何证明这条路径最短? 总结: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已解决) 的问题.
2 分 钟 课 堂 小 结 课堂小结: 比较本节课研究的两个问题 (1)最短路径的依据:两点直线,线段最短 (2)方法:利用轴对称、平移等变化,将已知问题转化为容易解决的问题。 (3)思想:化归思想。
课 后 作 业 如图,点 A 、B 、C 在直线 l 的同侧,在直线 l 上,求作一点 P ,使得四边形 APBC 的周长最小; C A B l课题 最短路径问题(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利用轴对称解决最短路径的问题,体会图形的变化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作用,感悟 化归思想。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 学建模的思想。 教学重点:利用轴对称解决最短路径的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轴对称将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的问题。
教学过程
时 间 教 学 环 节 主要师生活动
复 习 引 入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接触过很多“最值问题 ”:最多最少,最长最短。 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复习 1:如图,连接 A 、B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哪条最短?为什么? 答:路线 2 最短,因为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称:两点之间,线段 最短 复习 2:点 P 是直线 l 外一点,点 P 与该直线 l 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哪 条最短?为什么? 答:PC 最短,因为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设计意图:复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和“垂线段最短 ”,为最短路径问题 做好铺垫。通过识别,也让学生有动态的思想,在比较中,找到最短路径。
探 索 新 知 教师:刚刚的两个问题都是识别最短路径,接下来,我们尝试通过画图,找到 最短路径。 引例 1: 如图,在直线 l 上求作一点 C,使得 CA+CB 最短。 教师:
(1)点 C 是直线 l 上的一个动点。我们不妨先画一个一般的点 C,连接 CA, CB ,我们的目标:找到一个点 C,使得 CA+CB 最小。 (2)观察几何画板的演示:当 C 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 CA ,CB 也在移动, 观察:什么时候线段和最短? (3)同学们可以观察到:当 C 是线段 AB 和 l 的交点,即 ACB 共线时,CA+CB 最短。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作图方法:连接 AB ,交直线 l 于点 C,点 C 即为所求。 总结: 从一般的点 C 出发,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观察图形,并用到“两点之间,线段 最短 ”解决问题。 教师: 接下来,我们用这样的方法,研究数学史上经典的“牧马人饮马问题 ”。 例 1:如图,牧马人从 A 地出发,到一条笔直的河边 l 饮马,然后到 B 地,牧 马人到河边的什么地方饮马,可使所走的路径最短?
B A l
教师: (1)实际问题,首先做什么? 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用文、图、示的语言表达。 图形语言: 把 AB 两地看成两个点,把河近似看成一条直线,C 为直线 l 上的一个动点。 文字/符号语言: 在直线 l 上求作一点 C,使 CA+CB 最短 (2)观察几何画板:从一般的点 C 出发,连结 CA ,CB ,观察:什么时候线 段和最短? 遇到了问题:无法通过观察,找到满足条件的点 C 的位置。 (3)继续思考:
若 AB 在 l 异侧,只需连接 AB 即可。能否通过图形的变化(轴对称、平移等), 将问题转化为我们研究过的问题呢? 问题的关键:如何把同侧的点 B 移到另一侧 B ’,同时 CB=CB ’呢? 解决的方案:利用轴对称的知识。
做法如下: (1)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 (2)连接AB′交直线l于点C; (3)则点C即为所求的点.
教师:如何证明这条路径最短? 为了证明点C的位置即为所求,我们不妨在直线上另外任取一点C′ ,连接 AC′ ,BC′ ,B′C′ ,只需证明AC+ CB< AC′+C′B即可。 证明: 由作图可知,点B和B′关于直线l对称, 所以直线l是线段BB′ 的垂直平分线. 因为点C与C′在直线l上, 所以BC =B′C,BC′ =B ′C′ .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AB′
教师:类比例 1 分析方法。 (1)先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小虫在 A——B 路径爬行,即小虫 P 是 线段 AB 上一个动点,小鸟的路线为:DP ,PC 。那么 D ,C 是两个定点。 (2)将文字转化成文/图/示的语言,在 AB 上求作一点 P ,使得 PC+PD 最短。 (3)回顾刚刚例 1 的做法即可。 转化成数学问题,迎刃而解啦。
能 力 提 升 例 2:如图,已知点 D 、点 E 分别是等边三角形 ABC 中 BC、AB 边的中点, AD=5 ,点 F 是 AD 边上的动点,则 BF+EF 的最小值为 .
(
A
E
F
B
C
D
)
思考: (1)图形中,B ,E ,F 三个点,哪些是定点,哪些是动点? B ,E 是定点,F 是线段 AD 上的动点 (2)剥离出基本图形,求作一点 F,使得 BF+FE 最小。考虑:AD 是河,牧 马人在点 B ,去河边饮马,再去点 E 。方法:作对称点 (3)B 和 E ,作哪个点的对称点更方便? △ABC 为等边三角形(轴对称图形),点 D 是 BC 边的中点,即点 B 与点 C 关 于直线 AD 对称. ∵ 点 F 在 AD 上,故 BF=CF. 即 BF+EF 的最小值可转化为求 CF+EF 的最小值,故连接 CE 即可,线段 CE 的长即为 BF+EF 的最小值。 总结:
(1)此类求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分析题目中的定点和动点,转化为我们熟 悉的最短路径问题。 (2)找准对称点是关键(利用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而后将求线段长的和 转化为求某一线段的长,而再根据已知条件求解.
小 结 课堂小结 (1)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基本方法 利用轴对称实现线段的转移,从而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的问题。 (2)进行轴对称变换需要注意的事情 可以从一般点入手,既要弄清楚选哪条直线为对称轴,也要区分哪些点是动点, 哪些点是定点。
作 业 如图, P、Q 为 ΔABC 边上的两个定点. 在 BC 边上求作一点 M, 使 PM+MQ 最 短 B P A Q C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数学活动 镶嵌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2.1 全等三角形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数学活动
第十三章 轴对称
13.1 轴对称
13.2 画轴对称图形
13.3 等腰三角形
13.4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14.1 整式的乘法
14.2 乘法公式
14.3 因式分解
数学活动
第十五章 分式
15.1 分式
15.2 分式的运算
15.3 分式方程
数学活动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