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轴对称 最短路径问题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章 轴对称 最短路径问题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1-28 18:07:25

文档简介

课题 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利用平移、轴对称解决最短路径的问题,进一步感悟化归思想. (2)培养培养用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平移、轴对称解决最短路径的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图形的变化在解决最短路径问题中的作用,感悟化归思想
教学过程
时 间 教 学 环 节 主要师生活动
3 分 钟 复 习 引 入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两类最短路径问题: 1. A ,B 在直线 l 异侧时: 如图,在直线 l 上求作一点 C,使得 CA+CB 最短.
思考: (1)作图方法: 连接 AB ,交直线 l 于点 C,点 C 即为所求. (2)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2. 当 A 、B 在直线 l 同侧时(牧马人饮马问题) (
B
A
l
) (2)作法: 通过轴对称转移线段,转化为研究过的 A 、B 两点在直线异侧的问题. 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找到满足条件的点 C. 同时,我们通过几何推理,证明了这个作法的正确性.
12 分 钟 探 索 新 知 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最短路径 ”问题. 例:造桥选址问题 如图,A 和 B 两地在一条河的两岸,现要在河上造一座桥 MN.桥造在何处 可使从 A 到 B 的路径 AMNB 最短(假定河的两岸是平行的直线,桥要与河
垂直)? A B
思考: (1)实际问题,首先做什么? 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用文、图、示的语言表达. 图形语言: A 、B 两点看作两个定点,河的两岸看成两条平行线 a 和 b . N 为直线 b 上的一个动点.先画一个一般的点 N.桥垂直于河的两岸,即 MN 垂直于直线 b ,交直线 a 于 M.
文字/符号语言:当点 N 在直线 b 的什么位置时,AM+MN+NB 最小. (几何画板演示) (2) 问题是否可以简化? 由于河的宽度是固定的,当 AM+NB 最小时,AM+MN+NB 最小. 所以问题转化为:当点 N 在直线 b 的什么位置时,AM +NB 最小. (3)能否通过图形的变化(轴对称、平移等),将问题转化为我们研究过的 问题呢? 将 AM 沿与河岸垂直的方向平移,点 M 移动到点 N,点 A 移动到 A ’,则AA' = MN ,AM+NB=A’N+NB, 所以问题转化为:当点 N 在直线 b 的什么位置时,A’N+NB 最小. (4)这是我们上节课讲的哪种类型? 两点在直线异侧,连接 A ’,B 两点,与直线 b 的交点即为 N.依据:两点之 间,线段最短. (5)结论 在点 N 处造桥 MN,所得路径 AMNB 是最短的. (6)用文字和符号语言整理一下作法 总结: ① 实际问题可以抽象为数学问题,用文、图、示的语言表达. ② 利用平移,实现线段的转移. 平移:沿直线方向移动.轴对称:绕某一点旋转. ③ 把已知问题转化为容易解决的问题,体会化归思想. 思考(6)如何证明这条路径最短?
在直线 b 上任取一点 N′ , 过 N′作 N′M′ ⊥a 连接 AM′ ,A ′N′ ,N′B 由平移性质可知, AM=A ′N,AM′=A ′N′. AM+NB=A ′N+NB=A ′B AM′+N′B =A ′N′+N′B.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 A ′B6 分 钟 能 力 提 升 练习: 已知线段 a ,点 A、B 在直线 l 的同侧,在直线 l 上求作两点 P 、Q (点 P 在 点 Q 的左侧)且 PQ =a ,使得四边形 APQB 的周长最小. 思考 (1)哪些点是定点,哪些是动点? A ,B 为定点,P ,Q 为直线 l 上的动点,且 PQ=a ,距离不变.先从一般的 点 P 和相应的点 Q 出发,画图观察. (2) 问题是否可以简化? 由于 AB 、PQ 的长度是固定的.当 AP+QB 最小时,四边形 APQB 的周长最 小. (3)如何通过平移、轴对称等方式转移线段,从而转化为我们研究过的问 题? 将 AP 沿直线 l 的方向平移,点 P 移动到点 Q,点 A 移动到 A ’,则AA' = PQ, AP+QB=A’Q+QB, 所以问题转化为:当点 Q 在直线 l 的什么位置时,A’Q+QB 最小. (4)这是我们研究过的哪种类型? 两点在直线异侧,连接 A ’,B 两点,与直线 l 的交点即为 Q .依据:两点之 间,线段最短. (5)如何证明这条路径最短? 总结: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已解决) 的问题.
2 分 钟 课 堂 小 结 课堂小结: 比较本节课研究的两个问题 (1)最短路径的依据:两点直线,线段最短 (2)方法:利用轴对称、平移等变化,将已知问题转化为容易解决的问题。 (3)思想:化归思想。
课 后 作 业 如图,点 A 、B 、C 在直线 l 的同侧,在直线 l 上,求作一点 P ,使得四边形 APBC 的周长最小; C A B l课题 最短路径问题(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利用轴对称解决最短路径的问题,体会图形的变化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作用,感悟 化归思想。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 学建模的思想。 教学重点:利用轴对称解决最短路径的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轴对称将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的问题。
教学过程
时 间 教 学 环 节 主要师生活动
复 习 引 入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接触过很多“最值问题 ”:最多最少,最长最短。 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复习 1:如图,连接 A 、B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哪条最短?为什么? 答:路线 2 最短,因为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称:两点之间,线段 最短 复习 2:点 P 是直线 l 外一点,点 P 与该直线 l 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哪 条最短?为什么? 答:PC 最短,因为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设计意图:复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和“垂线段最短 ”,为最短路径问题 做好铺垫。通过识别,也让学生有动态的思想,在比较中,找到最短路径。
探 索 新 知 教师:刚刚的两个问题都是识别最短路径,接下来,我们尝试通过画图,找到 最短路径。 引例 1: 如图,在直线 l 上求作一点 C,使得 CA+CB 最短。 教师:
(1)点 C 是直线 l 上的一个动点。我们不妨先画一个一般的点 C,连接 CA, CB ,我们的目标:找到一个点 C,使得 CA+CB 最小。 (2)观察几何画板的演示:当 C 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 CA ,CB 也在移动, 观察:什么时候线段和最短? (3)同学们可以观察到:当 C 是线段 AB 和 l 的交点,即 ACB 共线时,CA+CB 最短。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作图方法:连接 AB ,交直线 l 于点 C,点 C 即为所求。 总结: 从一般的点 C 出发,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观察图形,并用到“两点之间,线段 最短 ”解决问题。 教师: 接下来,我们用这样的方法,研究数学史上经典的“牧马人饮马问题 ”。 例 1:如图,牧马人从 A 地出发,到一条笔直的河边 l 饮马,然后到 B 地,牧 马人到河边的什么地方饮马,可使所走的路径最短?
B A l
教师: (1)实际问题,首先做什么? 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用文、图、示的语言表达。 图形语言: 把 AB 两地看成两个点,把河近似看成一条直线,C 为直线 l 上的一个动点。 文字/符号语言: 在直线 l 上求作一点 C,使 CA+CB 最短 (2)观察几何画板:从一般的点 C 出发,连结 CA ,CB ,观察:什么时候线 段和最短? 遇到了问题:无法通过观察,找到满足条件的点 C 的位置。 (3)继续思考:
若 AB 在 l 异侧,只需连接 AB 即可。能否通过图形的变化(轴对称、平移等), 将问题转化为我们研究过的问题呢? 问题的关键:如何把同侧的点 B 移到另一侧 B ’,同时 CB=CB ’呢? 解决的方案:利用轴对称的知识。
做法如下: (1)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 (2)连接AB′交直线l于点C; (3)则点C即为所求的点.
教师:如何证明这条路径最短? 为了证明点C的位置即为所求,我们不妨在直线上另外任取一点C′ ,连接 AC′ ,BC′ ,B′C′ ,只需证明AC+ CB< AC′+C′B即可。 证明: 由作图可知,点B和B′关于直线l对称, 所以直线l是线段BB′ 的垂直平分线. 因为点C与C′在直线l上, 所以BC =B′C,BC′ =B ′C′ .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AB′教师:类比例 1 分析方法。 (1)先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小虫在 A——B 路径爬行,即小虫 P 是 线段 AB 上一个动点,小鸟的路线为:DP ,PC 。那么 D ,C 是两个定点。 (2)将文字转化成文/图/示的语言,在 AB 上求作一点 P ,使得 PC+PD 最短。 (3)回顾刚刚例 1 的做法即可。 转化成数学问题,迎刃而解啦。
能 力 提 升 例 2:如图,已知点 D 、点 E 分别是等边三角形 ABC 中 BC、AB 边的中点, AD=5 ,点 F 是 AD 边上的动点,则 BF+EF 的最小值为 .
(
A
E
F
B
C
D
)
思考: (1)图形中,B ,E ,F 三个点,哪些是定点,哪些是动点? B ,E 是定点,F 是线段 AD 上的动点 (2)剥离出基本图形,求作一点 F,使得 BF+FE 最小。考虑:AD 是河,牧 马人在点 B ,去河边饮马,再去点 E 。方法:作对称点 (3)B 和 E ,作哪个点的对称点更方便? △ABC 为等边三角形(轴对称图形),点 D 是 BC 边的中点,即点 B 与点 C 关 于直线 AD 对称. ∵ 点 F 在 AD 上,故 BF=CF. 即 BF+EF 的最小值可转化为求 CF+EF 的最小值,故连接 CE 即可,线段 CE 的长即为 BF+EF 的最小值。 总结:
(1)此类求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分析题目中的定点和动点,转化为我们熟 悉的最短路径问题。 (2)找准对称点是关键(利用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而后将求线段长的和 转化为求某一线段的长,而再根据已知条件求解.
小 结 课堂小结 (1)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基本方法 利用轴对称实现线段的转移,从而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的问题。 (2)进行轴对称变换需要注意的事情 可以从一般点入手,既要弄清楚选哪条直线为对称轴,也要区分哪些点是动点, 哪些点是定点。
作 业 如图, P、Q 为 ΔABC 边上的两个定点. 在 BC 边上求作一点 M, 使 PM+MQ 最 短 B P A Q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