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7 22: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黄巾起义
改刺史为州牧,造成军阀割据
《蒿里行》曹操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结合材料,说说东汉末年的社会景象?
社会景象:朝政腐败、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社会经济萧条。
一.官渡之战

在军阀混战初期,袁绍的势力发展较快,而曹操势力的发展则更令人注目。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买官至太尉。史称曹操“少机警,有权数”,并有“不戚年往,忧世不治”的志向。因此,他虽然出身宦官家庭,却与腐朽定官势力决裂,投向新兴世家大族一边,以敢于同宦官斗争知名,受到士大夫的好评。名士、太尉桥玄赞许他为“命世之才”,说能安天下者即曹操。
一.官渡之战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势力扩展到了豫州,这是他采纳谋士毛玠、荀彧的建议,采取两大措施进一步壮大势力,抓住建立霸业的关键。
材料一:玠语太祖曰:“……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陈寿《三国志·魏书·毛玠传》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取得主动权,并招揽人才。
材料二: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Hu)……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2、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初步解决军粮问题。
一.官渡之战
在曹操迅速发展之时,袁绍力量也更强大。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占有今河北、山西和山东东部,兵多粮足,有10万兵力。
官渡之战时,曹操则粮少兵寡,可以用来作战的,大约只有一两万人。




一.官渡之战
曹操便率精兵偷袭乌巢,烧掉袁军粮草,进而大破袁军。最后袁绍只带800 名残兵逃过黄河。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地点 官渡
交战双方 袁绍、曹操
过程
结果
特点
影响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火烧乌巢
曹操歼灭袁绍主力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以少胜多
声东击西佯攻延津
迅速袭白马
循河向西,诱袁军渡河追击
主动撤至官渡
火烧乌巢
一.官渡之战
材料:官渡之战打响之前,从曹操到孔融等许多人都对战胜袁绍信心不足。曹操谋士荀彧、郭嘉等为曹操分析形势,指出袁绍有政治腐败、用人不当、治军不严、性格外宽而内忌、遇事犹豫寡断等弱点,而曹军方面则与之相反,这些正是曹操的长处,从而给了曹操信心。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曹操: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经济上:开荒屯田。
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谋略得当。
④重用人才。
一.官渡之战
阅读教材,思考曹操的势力是如何壮大起来的?
官渡之战后第二年,袁绍忧愤而死。接下来几年曹操先后攻杀袁绍的儿子,全部占有了原来袁绍的地盘。207年,曹操亲率大军远征乌桓,基本统一了北方。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当时已经53岁的曹操他的“壮心”到底是什么呢
统一全国
曹操 胜
一.官渡之战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探索

二.赤壁之战
背景
刘备、孙权势力成为曹操统一全国的障碍
割据江东的孙权
周瑜
鲁肃
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
刘备(161~223年)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据说是孙武的后裔。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
三顾茅庐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有名的“隆中对”。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探索
战役 赤壁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经过 结果 特点 影响 公元208年
赤壁
孙刘联军
黄盖诈降、火烧赤壁
曹操兵败北撤
以少胜多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曹操
二.赤壁之战
二.赤壁之战




曹操军
刘备、孙权军
曹军20余万
孙刘联军约5万
赤 壁 之 战
小组讨论:在赤壁之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战败?
材料一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材料二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陈寿《三国志·周瑜传》
兵士疲惫
不习水战
水土不服,身患疾病
船舰相连,战术失误
二.赤壁之战
主要原因在于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指挥者心态等方面。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曹操VS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曹操VS袁绍
赤壁
以少胜多
公元200年
官渡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二.赤壁之战
三分天下——三国鼎立与局部统一
曹操转为对内经营,先后取得关中、凉州、汉中地区。军事上对南方采取防御方针。
战后刘备势力迅速发展,先后取得荆州大部,占益州,夺汉中。
孙权战后也颇有所得,招抚士燮,将岭南收归版图。与刘备争夺荆州。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次年,孙权称吴王。
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
三.三国鼎立
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三国建立:
魏、蜀、吴三国经济军事实力势均力敌,缺乏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
屯田
翻车
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兴修水利。

七擒孟获
蜀锦
造船
到达夷州
发展经济,
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开发。


开发江东、发展造船业和海外贸易、派卫温到达夷洲。
三.三国鼎立
三分天下——三国鼎立与局部统一
由少到多
由衰到兴
由多到少
经济
人口
政权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魏—农业大国
蜀—丝绸大国
吴—造船大国
三国末期应有3000万人,而东汉三国期间的人口谷底大致在2224万~2361万之间。 —《中国人口史》
乱→治
分裂→局部统一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州牧混战的局面 ,实现了局部统一,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此后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我认为是历史的进步。
1.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中,“蒋干盗书”“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故事脍炙人口。但这些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史书 B.史书没有记载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
C.《三国演义》所记述的内容真实可靠 D.记载这些故事的史书已经全部失传
2.《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些故事都与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桂陵之战
3.《三国演义》中“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平之战
A
B
B
4.辛弃疾所作(南乡子》中有一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里“曹”的主要贡献是( )
A.完成了北方统一 B.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
C.改善了民族关系 D.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联系
5.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于( )
A.公元2世纪前期 B.公元2世纪后期
C.公元3世纪前期 D.公元3世纪后期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