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高中历史(统编版)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学设计(表格式)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高中历史(统编版)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学设计(表格式)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9 07:41:35

文档简介

课题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下)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使学生理解我国现代政治制度是借鉴了 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而制定并发展完善的;理解新中国的制度体现了 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认识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独特性。 时空观念:通过时间轴,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历 程,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完善历程。 史料实证:通过对文献、地图、图示等多种形式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了解 1982 年宪法完 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新举措。 历史解释:通过对我国现代主要政治制度的学习,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和完善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 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的,并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 本性质,和对实现“两个一百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远意义。 家国情怀: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树 立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坚定为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不懈努力的理想。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的艰巨 性和独特性,树立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政治发展的独特性,认识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 新举措。
教学过程
时 间 教学环 节 主要师生活动
1 分 钟 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梳理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南京国民政府、中 国共产党的三种治理国家方案。 利用时间轴进行时空定位,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5 分 钟 中国主 要政治 制度的 建立和 发 展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呈现历史照片,引出新中国成立初的背景,提出问题“从 1953 年的 选举法规定,你能看出新中国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有何突出的特点? ”引导学生 理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从国情出发,切实保障人民的权利的特点。 (2) 引领学生阅读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的重点内容,更 好地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和重大作用。 (3)出示图文材料,结合时代背景,提出问题“ 1982 年宪法是如何进一步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呢? ”通过学生自己的归纳分析,可加深其对“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 ”这一认识。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帮助学生理 解政协会议具有“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民主阶级大团结 ” 的精神。 ” (2)提出问题“思考 1956 年中共中央提出八字方针的背景和意义。 ” 引 导学生思考此时民主党派的性质发生改变,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理 解政治制度要与国家有效治理的需求相适应,因时因势而变,不断调整与创新。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两个制度不做重点处理,仅阐释内容。本册书第 13 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 策》与高一思想政治必修 3 政治与法治(部编版)都有详细的相关制度内容。
7 分 钟 新时代 完善和 发展中 国特色 社会主 义制度 (1)提出问题“进入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又有哪些 新举措,取得哪些新成果? ”引导学生结合十八大以来的改革部署,体会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性,了解我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的重大意义。 (2)通过短视频和高频词做出的数据图,使得学生清晰直观地了解十八届 三中全会的精神在实践中如何得到贯彻。更好地了解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建设过程中,要突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 分 钟 小结 利用时间轴回顾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建设的 历程,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了人民意愿,适 应了中国和时代发展的进步要求。培养学生树立制度自信,坚定为推进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发展不懈努力的理想。课题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上)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了解共和制在中国近代确立的曲折过程,认识中国近代史上君主制政体被共 和制政体取代是时代的进步;结合时代背景,对民初政局的特点进行多角度分析;通过学中国政治制度,认识近代政治制度演变的曲折性、多样性。 时空观念:通过民国初年的大事时间表,把握民初政局的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对文献、地图、图示等多种形式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国民党 “训 政 ”的实质及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对政权和制度建设的探索。 历史解释:从中国封建主义的社会根基、资产阶级的社会力量等角度理解资产阶级通过 政党政治的形式尝试国家治理的过程,了解其治理方案及失败原因。理解中国政治发展的艰 巨性和独特性。 家国情怀:了解近代革命党人为维护共和的不懈斗争,体会其追求进步,不屈不挠的革 命精神;了解中国共产党结合时代形势做的一系列制度探索和创新,培养学生的时代担当精 神。 教学重点: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分析其所确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 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为执政后治 国理政积累了经验。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近代不同政治制度的多样性,认识国民党“训政 ”的实质是独裁统 治。
教学过程
时 教学 主要师生活动
间 环节
1 分 钟 导入 回顾前面几课的学习,梳理中外政治体制的不同发展轨迹。 利用时间轴进行时空定位,引出资产阶级共和制在中国的诞生。
11 分 钟 国 期 政 制 民时的治度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在中国诞生 出示“五色旗 ”和“清帝退位诏书 ”,引导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的重要意义。 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出示图文材料,呈现《临时约法》为资产阶级治理国家提供的方案,帮 助学生理解民国初期推行政党政治的必要性。 3.民国初期政党政治的尝试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看大事年表,大家能看出民初政局有哪些特点 呢? ”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不同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认识这一时代特征, 培养对事件的分类归纳能力。 4.南京国民政府坚持“训政 ” 提出问题“对比孙中山 ’革命程序 ’论,分析国民党 ‘训政 ’的实质。”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难点: 国民党“训政 ”的实质是独裁统治。对比两 者,可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12 分 钟 中 国 共 产 党 在 根 据 地 和 解 放 区 的 制 度 探索 1.革命根据地——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出示材料,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 地对政权和制度建设的探索。 2.抗日根据地“三三制原则 ” 思考第一个问题: “三三制 ”原则有哪些特点?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抗 日根据地采取“三三制 ”这种政权模式?引导学生认识抗日根据地和革命根 据地时期政权模式的不同,理解政治制度要与国家有效治理的需求相适应, 因时因势而变,不断调整与创新。 3.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制度探索 梳理解放战争时期政治制度探索的主要背景和措施,分析《论人民民主 专政》 中的建国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制度探索为新中国 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分 钟 小结 利用思维导图回顾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对本课所讲的制度建设有更清晰 的时空认识,理解共和制在中国确立的曲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