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下)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 了解历次改革发生的时代背景及其意图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 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的必要性,只有因时而变,与时俱进,才能促进社会发展;理解改革 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引导学生立足国情,结合当前实际理解改革开放和全面深化 改革的意义。 时空观念:依据时代特征划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的阶段,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典型 改革的时代背景,把握改革所处的特定时空条件 ;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的变化,理解现当代的 改革与古代和近代改革的不同。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文献、历史照片、历史地图等多种形式的历史资料,分析改革的历史 意义,提升学生有效利用材料和解读材料的能力。 历史解释:通过分析改革措施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当代改革与国家 制度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材料并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当今全面深化改革必要 性和伟大成就,提升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改革开放 40 年来的伟大成就,理解改革开放对当代中国命运,实现“两 个一百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意义。 教学重点:知道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过程,理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 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了解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的主要成就;通 过了解改革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认识改革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以及伟大意 义。
教学难点:理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伟大意义;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性;
教学过程
时 间 教学环 节 主要师生活动
2 分 钟 导入 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要改革的主线和阶段划分,帮助学生整体把握现当 代的改革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18 分 钟 新中 国成 立以 来的 重要 改革 1.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回顾《中外历史纲要》的所学知识,简述完成新 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的过程和意义。 (2)出示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的历史照片,以图示的方式,梳理社会主 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过程。 (3)出示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的照片,引导学生回顾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构成和确立时间。 (4)出示示意图,总结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过程。 (5)出示文字材料,提问“你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 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从中外两个维度回答这一 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和探究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出示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内容节选,提问“应该如何建设、巩固 和发展社会主义呢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期,就注 意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 (2)出示中共八大的历史照片,引导学生理解中共八大是社会主义建设时 期的一次成功探索。 (3)小结:结合图示,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征。 3. 改革开放及全面深化改革 (1)出示习近平总书记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地位的重 要论断,激发学生兴趣,引入关于改革开放的内容。 (2)出示文字材料,提问“ 中国是在什么背景下实行改革开放伟大战略 ”, 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国家战略和人民需求等角度总结答案; 出示一组历史照 片,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维度,促使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结合时代变化 和国情深刻理解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3)出示时间轴,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的目标部署,帮助学生构建关于改革 开放的时间线,理解两次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出示文字材料,提问“全面深 化改革与之前改革开放有何不同 ”,深入剖析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性。 (4) 问题探究:概括改革开放 40 年取得的成就特点。 首先通过多组历史图片的对比和短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国家 的巨大变化,形成对改革开放总体成就的直观认识。 其次,出示示意图、时间轴,提问“我们还可以提炼出哪些改革进程的特 点 ”,引导学生归纳改革开放程度和领域的变化特点。 (5) 问题研究: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宝贵经验。 出示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
2 分 钟 本 课 小结 对新中国以来的重要改革进行简要总结; 同时布置课后思考题“新中国成立以 来若干次改革是如何步步推进的?还有哪些方面的宝贵经验?在改革浪潮中, 应如何处理好个人与时代的关系? ”,延展同学们的思路。
3 分 钟 改 革 小结 改革小结:利用时间轴梳理中国历代的重要改革和变法;基于改革的基本 史实,升华学生的历史认识,引导学生理解改革的必要性、艰巨性和多样性, 出示文字材料,增强学生对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信心和希望。课题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上)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使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古代和近代改革的必要性,只有因时而变,与 时俱进,才能促进社会发展;理解改革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结合历次改革发生的 时代背景及其意图解决的问题,对改革进行辩证认识和评价;综合古代和近代改革,理解改 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时空观念:通过时间轴梳理古代和近代的典型改革事件,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典型改革的 时代背景,把握改革所处的特定时空条件 ;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的变化,理解古代和近代 改革的不同特点。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文献、历史照片、历史地图等多种形式的历史资料,分析改革的时 代背景和必要性,提升学生有效利用材料和解读材料的能力。 历史解释:通过分析中国古代和近代改革措施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理 解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措施需要随着时代变化不断革新;综合分析改革的共性,提升学生通 过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对古代和近代改革的学习,理解“求变 ”、“求新 ”是中国的历史传统; 了解古代和近代改革家们推行改革的斗争和牺牲,体会历代改革家们勇于改革创新的无畏精 神。 教学重点: 梳理中国古代重要改革的基本史实,分析中国古代改革的共性; 了解中国 近代改革的时代背景,对中国近代改革进行辩证分析和评价。 教学难点:理解改革的必要性和曲折性;理解中国近代改革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
时 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2 分 钟 导入 出示古籍《周易》对于变革的论述,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主题—— 变法和改革;利用时间轴,展示中国历代重要的改革,并说明主要学习内容。
15 分 钟 中 国 古 代 的 重 要 变 法 和 改革 1.梳理中国古代重要改革的基本情况 (1)以图示的方式,概要梳理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北魏孝文帝改 革、北宋的改革、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帮助学生厘清中国古代 重要改革的基本史实; (2)梳理过程中突出改革措施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理 解改革的必要性; 2. 探究中国古代改革的共性 (1)出示表格,展示中国古代重要改革的背景和措施,提问“从背景和 措施看,中国古代改革有何共性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 比较和归纳,认识 改革的共性和实质。 (2)出示表格,展示中国古代重要改革的成效和结局,提问:“从改革 的成效和结局看,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对改革进 行辩证认识和评价,揭示改革的必要性和曲折性。
8 分 钟 国代改探 中近的革索 1.中国近代改革面临的社会变局 以图示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近代时代背景的变化,归纳并理解近代改 革的主题。 2.中国近代的重要改革探索 引导学生利用表格,梳理晚清时期主要改革的基本情况;用图示的方式, 帮助学生理解民国时期改革背景的变化,并出示与民国改革相关的历史照片, 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对民国改革内容的直观认识。 3.关于中国近代改革的规律性认识 (1)通过与古代改革相比较,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的变化,理解近代 改革的特点和性质。 (2)提问“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多以失败告终,这是什么原因呢 ”,追 问“ 中国近代的改革具有什么意义呢 ”,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中国近代的改 革。 (3)出示历史照片,加深学生对近代改革积极意义的理解。 (4)提出问题,“”合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改革,你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 锻炼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形成对改革的概念性认识。
1 分 钟 小结 利用时间轴回顾本课内容所讲的重要改革,引导学生对古代和近代典型改革 的时间定位和改革的特性有更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