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9 09:5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和主要成就;理解不同时期法治建设 的背景和特点;了解新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演变过程和主要成就;理解新中 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重点: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教学难点:在理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基础上,加深对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新课 讲授 新课 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作为引入,由学生概括出治理国家的 方式,进而引出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使学生的目光 始终聚焦在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这两条主线上。 第 10 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教师讲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国 体,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组织法》等重要文件,开始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 教师讲述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 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加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规,20 世纪 50 年代成为中国社会 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 ○改革开放后法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教师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教 师讲述 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合以往法制建设的经验, 内容更多体现为民主原则。这一时期我国逐渐完善了法律体系建 设,形成了包括刑法、行政法、商法、民法等在内的相对较为完 备的法律体系,我国的法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学生讨论“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构调整 ”和“十 六字方针之间的关系 ”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时期 教师讲述 199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 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写入宪法。2004 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修正案》将“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写入宪法。到 2010 年, 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多个 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 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使国家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 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 学生讨论对“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改为“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 ”,“制 ”改成“治 ”的认识。 ○全面依法治国时期 教师讲述贯彻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 法的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 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201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把中共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2020 年 5 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 生活的百科全书 ”。《民法典》关乎每位公民的切身利益,形成了 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提供重要法律保障的制度优势,是全面依法 治国的生动体现。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教师讲述面对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 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 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总结 提升 的行为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极大地激发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 改革开放后 教师讲述 20 世纪 80-90 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对促 进社会风气好转起到了积极作用;1994 年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 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2001 年从以德治国高度规 划思想道德建设;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战略任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 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涌现出杨善洲、 黄大年等一大批全国劳动模范。 总结 根据材料,学生探究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分析在法治和精 神文明建设上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通过呼应 导入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进一步提升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