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中历史
南京临时政府建
立, 颁布《中华 袁世凯解散 召开国民大会, 实行
民国临时约法》 国会 《训政纲领》 宪政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是新 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也为新中国制度 建设提供宝贵经验和理论基础。
国民政府实行“训政”却实为独 裁专制,与民主共和国相背离
资产阶级共和政
不能重建中国社会秩序
“三 大行政区制度;
《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8年
194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28年
1931年
抗日根据地 三制 ”原则
1949年
高中历史
1912年
1914年
一、中国主要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基层群 众自治 制度
民族区 域自治 制度
基本制度
根本制度
高中历史
◎ 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高中历史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共同纲领》(部分)
临时宪法性质
高中历史
◎分到土地的农民
高中历史
◎湖北省浠水县最早的农 村合作社社员大会场景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关于1953年普举) 广东省台山 县归侨陈聪, 参加完选举大会后兴 奋地说:“ 我活了90多岁, 到过许 多国家,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民主的 选举 。 ”全国共选出基层人民代表 大会代表5669144人, 其中妇女代表 占17. 31%。
——《见证人大: 中国历史上第 一 次规模 巨大的普选》《人民日报》2004年9月8日
高中历史
◎ 1953年3月1日, 中央人民政 府公布实施选举法 。 图为北京 市民迎接新中国第 一 次普选。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选举法》 的内容主要有:
第 一, 规定 … … 不分种族 、 民族 、 性别 、 职业 、 社会 出身 、 宗教信仰 、 教育程度 、 财产状况 、 居住期限, 都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体现了民主选举的普遍性。
第 二, 实行平等选举 … … 并规定男女平等 、 民族平等、 区域平等。
第三, 规定以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 … …。
—— 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第 一 卷
1953年的《选举法》体现了民主选举的普遍性、 平等性、灵活性,切实保障人民利益
高中历史
◎ 1954年9月15至28日, 中华人 民共和国第 一 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 一 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
高中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 一章 总纲
第 一 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 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 民民主国家。
第 二 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一 切 权力属于人民 。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 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地方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 一
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
高中历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
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 政权组织形式
(1)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 社会主义 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促进了我 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 利进行。
思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作用
高中历史
“ 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 首先停止了人大的活动 。 1966年7月7日, 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 十三次 会议, 这也是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最后 一 次会议。
在此后长达八年零六个月的时间内, 全国人大及其常 委会没有举行过 一 次会议 。 在各地方, 地方人大及其 人民委员会被所谓的“ 临时权力机构 ”革命委员会所 取代。
——《人大制度四大发展阶段》《瞭望新闻周刊》( 2014年)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度遭遇挫折
高中历史
(3)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渐恢复
新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 一 步完善
◎中共十 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高中历史
◎ 1982年宪法
一是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和加强它的组织;
二是恢复设立国家主席和副主席, 健全国家体制;
三是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 省 、 直 辖市的人大和它的常委会有权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
四是改变农村人民公社的政社合 一 的体制, 设立乡 政权 。 人民公社将只是农村集体经济的 一种组织形式;
五是加强民族区域自治, 扩大了民族区域自治权。
—— 彭真《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说明》( 1982年)
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认识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如何 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
开启了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新时期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完善的保障
1978年 十 一届三中全会
法律保障
高中历史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一 届全体会 议开幕时代表们陆续进入中南海新华门
高中历史
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第 一届全 体会议召开, 标志 着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的确立。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与中国共产党
长期共存 、 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 、 荣辱与共;
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 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 代表人士组成的爱国统 一 战线组织, 其基本职能是政 治协商 、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和凝聚共识。
高中历史
(1)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是中国
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 中 国 人 民 政 治 协商会议会徽
背景: 1956年社会主义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意义: 解决了民主党派的 发展前途问题, 进 一 步确 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 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 度确立 1949年
“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八字方针
1956年
思考: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 八字方针的背景和意义。
(2)建立与发展历程
高中历史
强协设 加义建》 于主主见 关会民意 《 社商的
步的制 一导商 进领协 于党治》 关产政见 央共和意 中国作的 共中合设 中强党建 《 加多度
全 一
届大议
八人会
第国次
大
二
十
共
中
史 历 中 高
强调“ 坚持和完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 是建设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的 重要内容”
“ 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将长期存 在和发展 ”被 写入宪法
提出“ 长期 共存, 互相 监督, 肝胆 相照, 荣辱 与共 ” 十六
字方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走上制度化轨道
社会主义协 商民主是中 国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
特有形式和 独特优势
2015
2005
1993
1982
◎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
高中历史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村干部选举大会示意图
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基层群 众自治 制度
民族区 域自治 制度
基本制度
根本制度
高中历史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高中历史
二、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 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 、 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高中历史
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 、 基本政治 制度同法律体系 、 基本经济制度 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 有机结合(领域更完善 、 深化)
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
民主制度有机结合
(层次自上到下)
坚持把党的领导 、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有机结合
(党的领导是最大优势)
国色会义度特
中特社主制的点
史 历 中 高
既坚持了社会 主义的根本性 质, 又借鉴了 古今中外制度 建设的有益成 果, 符合我国 国情, 集中体 现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特 点和优势。
1949 1957 20世纪80年代 21世纪初 2020
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结果 。 为党和国家事业 发展 、 人民幸福安康 、 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 力制度保障, 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高中历史
恢完 度与善 制复
遭坏折 度破挫 制受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建设的历程
坚持和完善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
义政治
制度的
建立
高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