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9 15:0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
1 西周至战国: 从世卿世禄制到选贤任能
2 秦 汉至魏晋: “ 以吏为师 ” 、 察举制 、 九品中正制
3 隋唐至两宋: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4 元明清: 科举制的继续发展
高中历史
文王子孙, 本支百世; 凡周之士, 不 ( 丕) 显亦世 。 ——《诗 大雅 文王》
西周:世官制 途径
世卿世禄
标准
血缘
特点: 官位世袭 、 贵族垄断
西周至春秋时期
高中历史
战国形势图 —— 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
思考: 概括战国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
高中历史
有军功者, 各以率受上爵。
——《史记 · 商君列传》
选练举贤, 任官使能。
——《史记 · 赵世家》
见功而与赏, 因能而受官。
——《韩非子》
不以禄私其亲, 功多者授之 。 ——《战国策 · 燕策二》
途径
举荐 、 战功
标准
才能 、 道德 、 军功
战国时期
高中历史
臣闻地广者粟多, 国大者人众, 兵强则士
勇 … … 王者不却众庶, 故能明其德 … … 士不产于秦,
而愿忠者众 。 今逐客以资敌国, 损民以益仇, 内自 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求国无危, 不可得也。
——《史记. 李斯列传》
思考: 李斯从什么角度劝说秦王嬴政的呢?
高中历史
始皇既并天下, 则以客为无用, 于是
任法而不任人, 谓民可以恃法而治, 谓吏 不必才取, 能守吾法而已。
——【宋】苏轼《论养士》
思考: 秦朝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 以法为教 ” “ 以吏为师 ”制度
高中历史
秦朝: “ 以法为教 ”“ 以吏为师 ”制度 途径
向官员学习律令而为官
标准
守法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高中历史
今天下贤者智能, 岂特古之人乎? 患在人 主不交( 结交) 故也, 士奚由进 … … 贤士大夫 有肯从我游者, 吾能尊显之 。 布告天下, 使明 知朕意 。 御史大夫昌下( 下达) 相国, 相国酂 侯(萧何的爵号) 下诸侯王, 御史中执法下郡 守, 其有意称明德(美德) 者, 必身劝, 为之 驾, 遣诣(到) 相国府, … … 有而弗言, 觉免 (被发现后免官)。
思考: 依据材料, 概括汉—朝—的 径》。
高中历史
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 以匡 朕之不逮( 不足)。
——《汉书 文帝纪》
高中历史
西汉 : 察举制 途径
考察— 推举
标准
舆论评价(孝廉等) 、 为官能力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常科
常科为岁举, 有人数规定, 有具体标准, 如孝廉 、 茂才等
特科
有具体标准, 但是没有固定时间, 如贤良 方正 、 贤良文学 、 明经等
作用: 察举制开创了我国选官制度的新途径, 选 拔了大批有用之才; 考察标准多元, 有利于各方 面人才脱颖而出, 扩大统治基础。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高中历史
魏氏承颠覆之运, 起丧乱之后, 人士流移, 考详无地, 故立九品之制, 粗且为 一 时选用之 本耳。
——《晋书 卫瓘传》
举秀才不知书, 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 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 《抱朴子 审举》
察举制无法继续实施
察举制流于形式
高中历史
魏晋: 九品中正制
途径
中正官定资品— 吏曹(后来发展为吏 部) 授官
标准
家世 、 道德 、 才能
作用: 改变了察举制由地方举荐人才的方法, 将选官权力收回中央, 加强了中央集权。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高中历史
【史料阅读】
今台阁选举, 涂塞耳目; 九品访人, 惟问中正 。 故据上品者, 非公侯之子孙, 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 · 段灼传》
思考: 概括作者对九品中正制的评价。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势族 ”
高中历史
隋氏罢中正, 举选不本乡曲 … … 五服之内, 政决王朝, 一命免拜, 必归吏部。
——《通典.选举》
今则不然, 大小之官, 悉由吏部, 纤介之 迹, 皆属考功。
——《隋书.刘炫传》
高中历史
隋唐至两宋时期
宋太祖下诏:“ 向者登科(科举应考人被录取) 名级, 多为势家所取, 塞( 阻隔) 孤贫之路 。 今朕躬亲临试 , 以可否进退, 尽革前弊矣 。 ”
宋太宗时, “ 国家开贡举之门, 广搜罗之路 ”, 允 许工商业者及 “ 奇才异行 、 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 以 至于“ 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 ”。
——摘自唐凯麟主编《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
思考: 简述北宋初年完善科举制的具体措施。
录取: 选拔贫寒士子
考试: 放宽资格限制
高中历史
隋唐- 两宋: 科举制
途径
分科考试, 分为制举和常举
标准
才学
“取士不问家世”
“一切以程文去留 ”
高中历史
打破门第限制, 扩大选官范围
官员选拔更加公平 、 公正
隋唐至两宋时期
自国家混 一 以来, 凡言科举者, 闻者莫
不笑其迂阔以为不急之务。
——《西岩集》 卷 一 二《议科举》
高中历史
元: 科举制
途径
科举考试(乡试 、 会试 、 殿试)
标准
才学
元明清时期
明清: 科举制
途径
“ 学校—科举 ” 乡试 、 会试 、 殿试
标准
才学
元明清时期
高中历史
出身 人数
占总数百分比
状元 17
10.4
榜眼 15
9.2
探花 9
5.5
进士 117
71.8
荐举 1
0.26
乡举 1
0.6
生员 1
0.6
贡生 2
1.3
【 注】数据 出自《明代 内阁政治》
明代阁臣出身分类
高中历史
命题范围狭窄, 士子
揣摩试题, 读时文选本,
模拟仿作, 而束书不观,
不务新知。
—— 王德昭《清代科举制
度研究》
进士题名碑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
模式: 散漫走向系统
主导: 中央主导逐渐加强
方式: 主观认定走向客观选拔(公平)
范围: 封闭走向开放
形式: 走向僵化( 逐渐单 一)
高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