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质的特性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2分)临海的紫阳古街有着千年古城文化的传承,下列古街特色在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做糖人B.烤海苔饼C.剪纸D.做草编
2.(2分)小军想称取 25g 的某固体,按正确步骤操作时出现了如图示的情况,接下来他的操作应该 ( )
A.调节平衡螺母 B.放入部分固体
C.取出部分固体 D.取下 5g 砝码后移动游码
3.(2分)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密度变小了
B. 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
C. 水从 0℃凝固成 0℃冰的过程中,密度逐渐变小
D. 同一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
4.(2分)一望无垠的蓝天上有时会有飞机飞过后留下一条“白白的尾巴”,这是飞机云,关于飞机云的形成可能与哪种物态变化有关( )
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升华
5.(2分)对一个厚壁塑料瓶内的油施加高压,瓶壁无裂痕,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该现象说明( )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B.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D.分子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
6.(2分)初中科学实验中,有许多操作涉及“先”“后”顺序问题。下列操作顺序错误的是( )
A.借助水测量不规则小石块密度时,先测质量,后测体积
B.使用水银体温计时,先用力甩几下,后放腋下测量体温
C.使用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先添加小砝码,后添加大砝码
D.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7.(2分)下列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雾的形成属于汽化 B.露的形成属于液化
C.霜的形成属于凝固 D.雪的形成属于熔化
8.(2分)图像能简洁直观地表达出物质的特性,下列图像反映的物质特性描述错误的是( )
A.a 物质是非晶体,b 物质是晶体 B.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T℃
C.a 物质的比热大于 b 物质的比热 D.a 物质的密度大于 b 物质的密度
9.(2分)两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如图甲。装置的微观模型用图乙表示,其中"●"代表空气粒子,"○"代表二氧化氮分子。抽去玻璃板,紧贴瓶口,一段时间后瓶中微粒分布情况可表示为( )
A.B.C.D.
10.(2分)如图所示为教材中的实验,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钩码不能把两块铅柱分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乙:黄豆与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减小只是模拟实验,并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丙:抽去玻璃板,俩玻璃瓶气体颜色发生变化,说明只是右侧瓶中二氧化氮分子进入到了左侧瓶中
D.丁: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11.(2分)小科在四块玻璃板上各滴一滴水, 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每滴水的质量要相同
B.对比甲和乙,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C.对比乙和丙,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D.对比甲和丁,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12.(2分)在使用天平时,分度盘上的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若以下四种情景中出现该状况时,后续的操作应该是( )
A.在天平调平时,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在测量某物体质量时,继续加砝码
C.在测量某物体质量时,继续向左移动游码
D.在称取11g食盐时,继续向石移动游码
13.(2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滴水的密度一定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C.物体体积越小,密度一定越大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14.(2分)民间俗语蕴含着大智慧,下列对俗语解析错误的是( )
选项 俗语 蕴含的科学知识
A 真金不怕火炼 火焰温度低于金的熔点
B 早穿棉袄午穿纱 内陆多砂石,砂石比热小,造成气温温差大
C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下雪不寒化雪寒 形成雪是吸热过程,化雪是放热过程
A.A B.B C.C D.D
15.(2分)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水结冰 B.加热碘晶体 C.针状雾凇 D.露珠
16.(2分)”类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实验中,没有采用该方法的是( )
A.研究分子之间有空隙B.研究地球的形状
C.板块张裂实验D.铅柱粘合实验
17.(2分)三个实心物体a、b、c分别是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它们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物体的密度为1kg/m3
B.体积相同时,a物体的质量大于c
C.a、b、c三个物体,密度最大的是a
D.三个物体的密度都与它们的质业和体积无关
18.(2分)如图所示,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 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 ( )
A.没有熔化 B.熔化一半
C.熔化小于一半 D.熔化超过一半
19.(2分)严寒的冬天,为防止汽车水箱内的水结冰,以保证汽车正常运行,可以往汽车水箱里加入防冻液,这是因为加入防冻液后,水的( )
A.凝固点降低 B.沸点升高 C.凝固点升高 D.比热变大
20.(2分)某同学分别用图甲所示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A和B两杯中的液体加热,忽略散热,绘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给A杯加热10分钟和给B杯加热20分钟,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B.如果A,B两杯中的液体的质量相同,那么B杯中液体的比热较大
C.如果A,B两杯中是同种液体,那么A杯中液体的质量较大。
D.吸收相同的热量,A杯中的液体升温比B杯中的慢
二、填空题(共6题;共18分)
21.(2分)如图所示是 A、B 两种质量相等的不同固体,同一热源均匀加热,两种固体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在 20min 时 A 固体吸收的热量 B
固体吸收的热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中 是非晶体。
22.(3分)在“测量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后,天平如图所示。
(1)(1分)测量物体质量前,甲同学调节天平平衡的方法是:向左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停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然后将游码向左移至零刻度线处。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操作有误,则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2)(1分)若没发现甲的错误,仍用该天平称小石块的质量,最终所加砝码和游码移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则物体的实际质量应为 g。
(3)(1分)丙同学想称取5g食盐,在左右两盘各放一张称量纸,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后,右盘放5克砝码,左盘添加一定量食盐后,发现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左侧,则丙同学接下来的操作应是 。
23.(5分)某小组同学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并绘制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 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1分)要完成该实验,除图中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2)(2分)由图乙可知:冰是 (晶体/非晶体),理由是 ;
(3)(1分)0~2分钟升温比8~12分钟快,原因
(4)(1分)实验过程中,烧杯中气泡出现如图丙现象,该现象出现的时间最接近图乙中的_________。
A.第4分钟 B.第8分钟 C.第16分钟 D.第28分钟
24.(2分)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2月5日,国内油价年内首次大幅下调,其中汽油每吨下调420元。已知某小车油箱容积为56升,汽油密度0.8×103kg/m3。请你回等:
(1)(1分)汽油密度0.8×103kg/m3,它表示的意义是 。
(2)(1分)车主给该小车加满一箱汽油将少花 元。(保留一位小数)
25.(4分)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飞船载着三位宇航员搭乘火箭发射升空。在太空”出差”期间,宇航员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天宫课堂。
(1)(2分)如图甲,火箭发射塔下装有大量水,当高温火焰喷出时,水发生汽化 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1分)在天宫课堂上宇航员时常拿着解压芒果玩具捏一捏,该玩具从地球带到空间站,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1分)航天员在课堂上成功制作了一个水球(图乙),这说明液体内部分子间存在 ,促使液体表面收缩拉向内部,形成球体。
26.(2分)
2021年12月9日,“太空教师”王亚平第二次进行太空授课,据图回答问题。
(1)(1分)她在水膜表面贴上她与女儿一起做的一朵花后,花朵绚丽盛开,而水膜也依然完好,如图甲所示,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
(2)(1分)她在往制作好的水球内注入少量蓝色颜料,水球很快变成了一个蓝色水球,如图乙所示,这表明 。(从分子运动理论角度分析)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28分)
27.(8分)利用托盘天平可以称量物体的质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在调平时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直至天平平衡。
(2)(2分)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称量某物体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称物体的质量是 。
(3)(2分)若上述实验中所用10g的砝码有磨损,则称量的结果比实际质量 (填“大”或“小”)。
(4)(2分)完成上述实验后还想准确称取5克食盐,于是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进行称量,在称量过程中又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况,则下一步正确的操作是 。
28.(6分)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建立如下假设:
①可能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②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
根据假设,设计了如图装置对上述三种假设进行实验,据此回答:
(1)(2分)进行甲实验时的具体操作是:在两块玻璃片上各滴一滴酒精,然后 。
(2)(2分)进行乙实验时,老师让同学用水来代替酒精进行实验,原因是 。
A.水更容易蒸发 B.酒精容易着火
(3)(2分)支持假设③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
29.(6分)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的大小,小金采用下图所示的两个完全相同的仪器做实验,它们使用相同的电源给加热件供电加热。
(1)(2分)物质传导热量的性能称为导热性,导热性越好,则热量在该物质中传递越容易。本实验仪器中,容器应该选择导热性 (填“好”或“差”)的材料来制作。
(2)(2分)将质量、初温都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别装入两个容器中,加热至两者的末温也相同,通过比较 来判断谁吸收的热量更多。
(3)(2分)如果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而初、末温度都不相同,只要水和煤油 相同,也能用和(2)一样的方法做出相应的判断。
30.(8分)小柯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100克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他根据所记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请回答以下问题:
(1)(2分)加热至10分钟时,该物质在试管内的状态为 ;
(2)(2分)由图乙可知,物质在AB段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C段吸收的热量。
(3)(2分)老师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图乙数据有问题,依据是 。
(4)(2分)若小柯继续不断加热,试管里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四、解答题(共4题;共34分)
31.(8分)小海在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做了如下实验:
(1)(4分)图甲装置中的液体分别为红墨水和酒精,已知ρ红墨水>ρ酒精,最初两种液体的界面十分清晰,第二天发现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说明分子 。为了更好地证明该现象,实验时,上部分液体应选用 (填“红墨水”或”酒精”)。
(2)(2分)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烧杯中分别滴入滴红墨水(如图乙),可以看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说明 。
(3)(2分)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丙)。用烧热的针刺破线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出现的情形如图丁所示中的 (填“a”或”b”)。
32.(10分)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质量轻、耐高温等一系列优异性能,它的密度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利用碳纤维可以制造轻量自行车( 如图所示)。请你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2分)碳纤维具有密度小、强度高等特性,这些特性属于 ;(选填“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
(2)(4分)小科想利用一小块碳纤维材料测量碳纤维的密度,他测得该碳纤维材料的质量为32g,体积为20cm3,则碳纤维材料的密度为多少g/cm3?
(3)(4分)碳纤维自行车车架质量为1.6千克,若用密度为7.9g/cm3的锰钢材料制作同一自行车车架,车架的质量为多少g?
33.(6分)资料显示,密度大的文旦果肉丰满、水分充足、味道香甜。
小柯利用电子秤、大量筒、记号笔、筷子、透明水桶,通过以下步骤测量某文旦密度:
①用电子秤测量该文旦质量为2.080千克;
②在水桶中加入适量的水,此时总质量为3.415千克;
③用筷子将文旦压入水中,按此时水位在水桶上画标记线(如图甲);
④取出文旦,用大量筒向水桶内加水至标记线(如图乙),测出加入水的体积为3200毫升;
⑤计算该文旦的密度。
根据实验,完成下列各题:
(1)(4分)该文旦的密度是多少?
(2)(2分)步骤④取出文旦会带出少量的水,使测量的文旦体积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4.(10分)”农夫山泉有点甜”是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如图所示是一瓶550mL的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水的密度为1×103kg/m3,冰的密度为0.9×103kg/m3)
(1)(3分)这瓶矿泉水的质虽是多少克?
(2)(2分)将这瓶水放入冰箱,水凝固成冰后质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5分)水完全变成冰后,冰的体积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B2.B3.A4.A5.B6.C7.B8.C9.A10.C
11.C12.B13.D14.D15.A16.D17.D18.A19.A20.B
21.等于;B
22.(1)先将游码向左移至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至天平平衡
(2)47.6
(3)从左盘取下适量食盐,使天平平衡
23.(1)秒表
(2)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3)冰的比热比水小
(4)D
24.(1)每立方米汽油的质量是0.8×103千克
(2)18.8
25.(1)吸收;液化
(2)不变
(3)引力
26.(1)引力
(2)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27.(1)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2)62.4g
(3)大
(4)减少称量物
28.(1)将其中一块玻璃板用手轻轻晃动一下,是玻璃片上的酒精推开,增大其表面积,观察两块玻璃片上的酒精蒸发的快慢。
(2)B
(3)右边的液体先蒸发完
29.(1)差
(2)通电加热的时间长短
(3)升高的温度
30.(1)固液共存
(2)小于
(3)AB段表示冰,CD段表示水,水的比热大于冰,加热相同的时间会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应该少于冰
(4)不会
31.(1)在做无规则运动;酒精
(2)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b
32.(1)物理性质
(2)由题可知碳纤维材料的密度:
(3)已知碳纤维自行车架的质量:m′=1.6×103 g, 由 可知车架的体积:V′=
由题可知,若用锰钢材料制作同一自行车车架,车架体积不变,
由 可知车架的质量:m″=ρ′V′=7.9g/cm3×1000cm3=7900g
东
33.(1)解:m=2.080千克=2080克
V=3200毫升=3200厘米3(2分)
ρ=m/V=2080克/3200厘米3=0.65克/厘米3
(2)偏大
34.(1)解:550mL=550cm3
m=pV= 1g/cm3×550cm3=550g
(2)不变
(3)解:V冰=m/ρ冰=550g/(0.9g/cm3)=611cm3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