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上科学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教师用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1.下列有关内、外力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D )
A.干旱地区的外力因素是冰川,湿润地区的外力因素主要是流水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作用下形成,因为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起伏高低
C.内力作用使高山削低、盆地填平,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
D.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以地面有起伏但海拔不很高,坡度又比较和缓为特点的地形是( B )
A.高原 B.丘陵 C.山地 D.盆地
3.我们学了五种地形,除了平原还有如图四种,它们的名称依次是( B )
A.盆地、丘陵、高原、山地 B.山地、丘陵、高原、盆地
C.丘陵、盆地、高原、山地 D.山地、高原、丘陵、盆地
4.根据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五种地形的特点及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判断A、B、C、D对应的陆地地形类型分别是( C )
A.高原 平原 山地 丘陵 B.平原 高原 丘陵 山地
C.山地 丘陵 高原 平原 D.丘陵 山地 平原 高原
5.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等高距的主要依据是( C )
A.绘图纸张的大小 B.地形海拔的高度
C.比例尺的大小、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D.地形相对高度
6.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叫做( D )
A.等高线地形图 B.经纬网地图 C.地形剖面图 D.分层设色地形图
7.下列地形变化是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B )
A.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B.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
C.溶洞的形成 D.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
8.下列地形部位的名称与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相符的是( B )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9.图中等高线X的数值最有可能是( A )
A.200米 B.300米
C.400米 D.500米
10.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 )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人类活动
C.流水侵蚀、人类活动
D.流水侵蚀、外力搬运
11.图中河流的流向标注正确的是( D )
12.图中有可能形成小河的地点是( B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3.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都是50米,观察各图比例尺,判断坡度最大的是( A )
14.关于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①图表示盆地地形
B.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
C.甲--乙的实地距离小于丙--丁的实地距离
D.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
15.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6.如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小明在图中甲地遇上了泥石流(图中虚线表示泥石流路线),他机智地逃离了危险。小明选择的逃生路线最有可能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1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一次地理考察,并
绘制了等高线地形图。如图所示,同学们选
择了①②③④四个观测点,其中记录错误的
是( C )
A.①处海拔在240米左右
B.站在②处可看到甲、乙两村
C.在③处看到峭壁和向北流的河水
D.④处是河流的上游
18.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若图甲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地质灾害,图甲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B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 若图乙为图甲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的 B 。
A.① B.② C.③ D.④
(3) 若救护直升机位于山顶H处,救护人员能直接观测到被困游客,则被困游客位于 B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9.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等高线X的数值最有可能是 A 。
A.100米 B.150米
C.200米 D.250米
(2) ①②③④四地中,不能看见丙村的点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3) 甲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B 。
A.南北走向 B.东北一西南走向 C.东西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20.“定向运动”是一项时尚的户外运动,
它是在一张详细的地图和指南针的帮
助下,参与者以最短的时间,按顺序到
达地图上所标示的各检查点,在每个点
之间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路线直到终
点。某班级组织“定向运动”比赛,如
图是进行“定向运动”的地图。请回答:
(1) 在检查点①∽⑤ 中,地势最高的是 ③ ;位于山谷的是 ④ 。
(2) 从检查点①到②有A、B、C三条路线可供选择,从地形来看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A 路线。
2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计划开展野外考察。
甲 乙
【考察区域概况】
(1) 图中最高山峰的海拔是 263 米,A地的地形是 峭壁 。
(2) a、b两条山路坡度较缓的是 a 。
【活动安排】
(3) 选择营地:图中A、B两地适宜搭帐篷的是 B 。
(4) 调查区域内居民点:李庄位于吴庄的 东北 方向。若两村庄图上距离为1.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 2.4 千米。根据李庄、吴庄所在位置,更有可能遭受泥石流威胁的是 吴庄 。读图乙,泥石流发生时,①②两种逃生方向正确的是 ① 。
22.根据如图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若甲、乙两山顶的海拔高度相同,它们之间的图上距离是
1.2厘米,则两地实地直线距离是 60 米。
(2) 甲山在乙山的 西南 方向。
(3) 若山顶乙的海拔为495米,计算乙山顶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 295米 。
(4) 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 B 处爬山要容易些。
(5) 估算E的相对高度(深度)是 200米 。
23.下面是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的两个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面吹风。
(1) 这两个实验模拟了以 外力 (填“外力”或“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
(2) 下述地区地貌的形成不能通过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的是 ABCE (多选)。
A.东非大裂谷 B.喜马拉雅山脉 C.马里亚纳海沟
D.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受损 E.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 F.长江下游三角洲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上科学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学生用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1.下列有关内、外力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地区的外力因素是冰川,湿润地区的外力因素主要是流水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作用下形成,因为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起伏高低
C.内力作用使高山削低、盆地填平,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
D.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以地面有起伏但海拔不很高,坡度又比较和缓为特点的地形是( )
A.高原 B.丘陵 C.山地 D.盆地
3.我们学了五种地形,除了平原还有如图四种,它们的名称依次是( )
A.盆地、丘陵、高原、山地 B.山地、丘陵、高原、盆地
C.丘陵、盆地、高原、山地 D.山地、高原、丘陵、盆地
4.根据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五种地形的特点及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判断A、B、C、D对应的陆地地形类型分别是( )
A.高原 平原 山地 丘陵 B.平原 高原 丘陵 山地
C.山地 丘陵 高原 平原 D.丘陵 山地 平原 高原
5.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等高距的主要依据是( )
A.绘图纸张的大小 B.地形海拔的高度
C.比例尺的大小、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D.地形相对高度
6.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叫做( )
A.等高线地形图 B.经纬网地图 C.地形剖面图 D.分层设色地形图
7.下列地形变化是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B.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
C.溶洞的形成 D.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
8.下列地形部位的名称与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相符的是( )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9.图中等高线X的数值最有可能是( )
A.200米 B.300米
C.400米 D.500米
10.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人类活动
C.流水侵蚀、人类活动
D.流水侵蚀、外力搬运
11.图中河流的流向标注正确的是( )
12.图中有可能形成小河的地点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3.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都是50米,观察各图比例尺,判断坡度最大的是( )
14.关于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图表示盆地地形
B.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
C.甲--乙的实地距离小于丙--丁的实地距离
D.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
15.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6.如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小明在图中甲地遇上了泥石流(图中虚线表示泥石流路线),他机智地逃离了危险。小明选择的逃生路线最有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一次地理考察,并
绘制了等高线地形图。如图所示,同学们选
择了①②③④四个观测点,其中记录错误的
是( )
A.①处海拔在240米左右
B.站在②处可看到甲、乙两村
C.在③处看到峭壁和向北流的河水
D.④处是河流的上游
18.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若图甲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地质灾害,图甲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 若图乙为图甲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3) 若救护直升机位于山顶H处,救护人员能直接观测到被困游客,则被困游客位于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9.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等高线X的数值最有可能是 。
A.100米 B.150米
C.200米 D.250米
(2) ①②③④四地中,不能看见丙村的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 甲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
A.南北走向 B.东北一西南走向 C.东西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20.“定向运动”是一项时尚的户外运动,
它是在一张详细的地图和指南针的帮助
下,参与者以最短的时间,按顺序到达
地图上所标示的各检查点,在每个点之
间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路线直到终点。
某班级组织“定向运动”比赛,如图是
进行“定向运动”的地图。请回答:
(1) 在检查点①∽⑤ 中,地势最高的是 ;位于山谷的是 。
(2) 从检查点①到②有A、B、C三条路线可供选择,从地形来看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路线。
2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计划开展野外考察。
甲 乙
【考察区域概况】
(1) 图中最高山峰的海拔是 米,A地的地形是 。
(2) a、b两条山路坡度较缓的是 。
【活动安排】
(3) 选择营地:图中A、B两地适宜搭帐篷的是 。
(4) 调查区域内居民点:李庄位于吴庄的 方向。若两村庄图上距离为1.2厘米,
则实地距离为 千米。根据李庄、吴庄所在位置,更有可能遭受泥石流威胁的
是 。读图乙,泥石流发生时,①②两种逃生方向正确的是 。
22.根据如图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若甲、乙两山顶的海拔高度相同,它们之间的图上距离是
1.2厘米,则两地实地直线距离是 米。
(2) 甲山在乙山的 方向。
(3) 若山顶乙的海拔为495米,计算乙山顶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 。
(4) 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 处爬山要容易些。
(5) 估算E的相对高度(深度)是 。
23.下面是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的两个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面吹风。
(1) 这两个实验模拟了以 (填“外力”或“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
(2) 下述地区地貌的形成不能通过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的是 (多选)。
A.东非大裂谷 B.喜马拉雅山脉 C.马里亚纳海沟
D.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受损 E.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 F.长江下游三角洲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