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6.3防灾减灾课件(共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6.3防灾减灾课件(共5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28 09:2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标要求和学科素养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and subject literacy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了解避灾、防灾的基本措施;
结合区域图文材料和地理特征,会理解分析区域内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区域认知);
结合某一种发生的自然灾害案例,认识和理解防灾减灾手段以及自救与互救的重要性(综合思维);
课标要求
学科素养
了解自己家乡所在地发生的自然灾害情况,以及防灾减灾的措施(地理实践力)。
了解自救与互救的主要方法;
情境导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是我国继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这次地震后,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2日设为“防灾减灾日”,提醒社会各界更加重视防灾减灾
图6.14 防灾减灾日的图标
防灾减灾日
情境导入
你知道国家在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吗?
遭遇自然灾害,你该怎么做?
图6.14 防灾减灾日的图标
防灾减灾日
CONTENT
01
防灾减灾手段
02
自救与互救
01-
防灾减灾手段
Mean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一)指导方针
我国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制定了“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指导方针,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二)主要工作
灾害监测
灾害防御
灾害救援与救助
灾后恢复
1、灾害监测
我国建成了由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组成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1、灾害监测
人造卫星:台风、森林火灾、洪涝灾害、沙尘暴等可用卫星遥感监测。
气象站:可实时监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雨量、气压、光照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气象信息。
1、灾害监测
水文站:可观测水位、流速、流向、含沙量、水温、地下水等水文要素。
地震台:可利用各种地震仪器进行地震观测和地震科学研究。
1、灾害监测
吊箱测流是目前最适合对高含沙、冲淤变化大、漂浮物多的河流进行流量测验的设施
图为黄河龙门水文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吊箱内进行水文测验
图6.15 水文测验
案例:地震预警系统
地震预报目前仍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而地震预警就显示出重要的价值;地震发生时,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这个时间差给地震预警留下了空间。
案例:地震预警系统
地震预警系统工作原理:利用深入地下的探测仪探测纵波,传给计算机,即刻计算该次地震震级、烈度、震源等,并抢在横波到达前,通过传播速度远快于地震波的电磁波(如电视、广播、短信等)发出警报
案例:地震预警系统
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发生时, 地震预警系统提前28秒为成都发出了地震预警信息; 2017年四川九寨沟地震时,成都提前71秒收到地震预警信息。
然而,受地震台网密度等因素限制,我国目前尚难做到对每次地震的精确预警。
2、灾害防御
我国为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一方面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
另一方面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
2、灾害防御
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
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
3、灾害救援与救助
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
3、灾害救援与救助
2010年4月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在青海玉树地震后开展搜索营救、医疗救助、后勤保障等救援工作
图为救援队正在废墟进行搜救
图6.16 灾害救援
4、灾后恢复
灾后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这一过程也能帮助重建区增强防灾能力
4、灾后恢复
北川是“5.12”汶川地震的重灾区,整个县城在地震中损毁严重,几乎被夷为平地。
图为异地修建的北川新县城
图6.17 灾后恢复
活动:认知地震专业救援队
地震救援对专业知识、专业设备和相关技能的要求很高;地震发生后,地震专业救援队是地震救援的主要力量;
世界上多个国家,如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成立了地震专业救援队
活动:认知地震专业救援队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间
救援事项
时间
救援事项
2003年02月
新疆伽师地震救援
2010年01月
海地地震救援
2003年05月
阿尔及利亚地震救援
2010年04月
青海玉树地震救援
2003年12月
新疆昭苏地震救援
2011年02月
新西兰地震救援
2003年12月
伊朗巴姆地震救援
2011年03月
日本地震海啸救援
2004年12月
印度洋地震与海啸救援
2013年04月
四川芦山地震救援
2005年10月
巴基斯坦地震救援
2014年08月
云南鲁甸地震救援
2006年05月
印度尼西亚日惹地震救援
2015年04月
尼泊尔地震救援
2008年05月
四川汶川地震救援
2017年08月
四川九寨沟地震救援
表6.2 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地震救援行动 (2001-2017年)
活动:认知地震专业救援队
你认为地震专业救援队应包括哪些专业救援人员?
计算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参与国际地震救援次数占全部地震救援次数的比重。
需要的人员包括负责协调、技术和保障工作的专家和管理人员,从事搜索、营救和保障工作的官兵以及进行医疗救治的医护人员等。
根据信息提取和简单计算,可以得出该比重接近 60%。显示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救援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活动:认知地震专业救援队
讨论强震发生后国际救援的重要性。
地震特别是大地震,在个国家往往是发生次数极少的灾害事件。一个国家组建一个专业的救援队成本是极高的。但是在全世界,大地震发生的次数就高得多了。遇到强震,未组建专业救援队的国家请求国际援助,就能大大降低救援成本。
中国消防超燃救援形象片
I
必修一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三 节 防灾减灾 课堂检测
1.减灾防灾的核心是“减”,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减灾是一种理想化的理念,在目前技术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B.只要科学技术提高了,我们就可以避免、杜绝各种自然灾害
C.准确预测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减灾防灾的关键
D.减灾防灾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2.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旱灾 B.泥石流 C.洪涝 D.寒潮
D
C
02-
自救与互救
Self rescue and mutual rescue
(一)重要性
对个人和家庭而言,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是自救与互救;
自救与互救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平时多掌握一些自救与互救的知识、技能,就会在关键时刻为挽救生命提供更多可能
(二)主要内容
灾前准备
灾中救助
灾后自我保护
1、灾前准备
常见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台风等灾害是可以较准确预测的;
因此,在洪涝、台风多发地区,居民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做好灾前准备,这对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灾前准备
地震等地质灾害往往是突发的,较难准确预测,但做好灾前准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地震为例,震前准备主要包括准备应急救援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
1、灾前准备
常备各类应急救援包,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信息。
2、灾中救助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应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进行撤离;在应对不同的自然灾害与灾害情况时,应该选择当前情况下最科学合理的救助方式。
2、灾中救助
若洪涝来袭,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当地震发生时,如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带。
如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
2、灾中救助
如不能逃脱或被掩埋,要尽可能地进行自我保护,并寻找合适时机和方法进行自救或向他人求救。
如对别人进行救助,也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和被救者。
3、灾后自我保护
自然灾害过后,还需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洪灾过后,应做到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的热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
3、灾后自我保护
自然灾害过后,还需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地震发生后往往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等余震过后再作打算
3、灾后自我保护
3、灾后自我保护
3、灾后自我保护
活动:了解身边的应急避难场所
应急避难场所是城镇供人们躲避自然灾害的场所;这里能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并配有一定功能设施;应急避难场所一般布设在城镇空旷地带
利用电脑、手机等工具,在网络地图上查找身边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
若所在地区建设了应急避难场所,查找从学校或居所前往应急避难场所的最佳路线。
若所在地区没有应急避难场所,请选择附近你认为合适的应急避难场地,并说明理由。
图6.19 应急避难场所指示牌
必修一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三 节 防灾减灾 课堂检测
地球上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灾难。平时多掌握一些自救与互救的知识、技能,就会在关键时刻为挽救生命提供更多可能。据此完成1~2题。
1.若地震突然发生,不应该做的事情是(  )
A.择机逃离现场 B.保持清醒的头脑
C.立即乘电梯逃生 D.切断电、火、煤气等灾源
2.汛期郊游时,避开山洪的正确做法是(  )
A.迎着山洪流动方向前行 B.选择山谷、植被好的地方宿营
C.遇雷雨天气务必带好雨具 D.选择地势高、较平坦的地方宿营
D
C
本节主要内容
防灾减灾的指导方针
防灾减灾的主要工作
自救与互救的重要性
自救与互救的主要内容
课时作业
Lesson assignment
必修一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三 节 防灾减灾 课时作业
据西藏自治区地震局官方微博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9年4月24日4时15分在西藏林芝市墨脱县(北纬28.40度,东经94.61度)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1~2题。
1.能够生还关键是有正确的自救措施。下列关于地震后自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B.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援救
C.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
D.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
B
必修一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三 节 防灾减灾 课时作业
据西藏自治区地震局官方微博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9年4月24日4时15分在西藏林芝市墨脱县(北纬28.40度,东经94.61度)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1~2题。
2.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救老人、小孩,后救其他人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C
必修一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三 节 防灾减灾 课时作业
我国不同地区的灾害种类不同,救灾物品的储备也要求因时、因地、因灾种而不同。据此完成3~4题。
3.储备的救灾物品大致相同的灾种有(  )
①地震 ②滑坡 ③泥石流 ④水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上题所示四大灾种中,共同准备的救灾物品有(  )
①救灾食物 ②探生仪器 ③救生衣 ④燃料和燃具 ⑤净水剂 ⑥睡袋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②③⑤⑥
A
C
必修一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三 节 防灾减灾 课时作业
2018年6月的一个周末,有20多名旅游爱好者通过网络自发组织,去浙江一山区探险旅行。傍晚他们就在山沟一个水道弯曲处的平地上搭上帐篷扎营过夜。夜里突发山洪,一名女性旅游爱好者在这次山洪中死亡。据此完成5~6题。
5.造成这个事故的原因之一是防洪准备不充分,具体表现为(  )
A.没有关注天气预报,不该在雨季去山区探险
B.没有事先进行登高、快跑能力训练
C.没有准备好急救药品
D.没有学会游泳、划船等救生技能
A
必修一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三 节 防灾减灾 课时作业
2018年6月的一个周末,有20多名旅游爱好者通过网络自发组织,去浙江一山区探险旅行。傍晚他们就在山沟一个水道弯曲处的平地上搭上帐篷扎营过夜。夜里突发山洪,一名女性旅游爱好者在这次山洪中死亡。据此完成5~6题。
6.当山洪来临时,人们最好的逃生方法是(  )
A.迅速顺着山沟向低处跑
B.迅速朝山洪来向的山沟高处跑
C.迅速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
D.迅速找到树枝漂浮不下沉
C
必修一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三 节 防灾减灾 课时作业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长江流域工农业发达,是我国人口、城市密集区,也是我国遭受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区域,每年因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上百亿元。
材料二 下图为长江流域重大洪水灾害点位图。
材料三 下面的漫画示意洪水灾害中的逃生。
洪水发生时,要保持镇定,尽量逃往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高坡等,以获得逃生机会;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提高警惕,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线杆上的电线电击。
必修一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三 节 防灾减灾 课时作业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长江下游地区发生洪水的原因有哪些?
(2)当洪水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
下游降水量大且集中;围湖造田,湖泊蓄水滞水能力下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河床变浅,泄洪能力下降;人类进入河流高风险区进行开发,易受灾害侵袭。
洪水发生时,要保持镇定,尽量逃往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高坡等,以获得逃生机会;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提高警惕,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线杆上的电线电击。
Thanks
必修一 6.3 防灾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