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猫
郑振铎
钱锺书曾经帮猫打架,为猫写诗;季羡林的猫亦步亦趋地随他散步,在他的稿纸上撒尿;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生前为猫立下遗嘱,以保证猫在他的府邸生活无忧……可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养了几只猫后却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导入新课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感受三只猫的形象特点。
3.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4.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目标
郑振铎(1898—1958)
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
笔名西谛,现代作家、文学家、学者
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
曾与瞿秋白等人合编《新社会》
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
作者简介
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编有《中国版画史图录》《中国古本戏曲丛刊》等。
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1925年。20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猫》正是在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了新思想、新观念,表达了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污涩 怂恿 一缕 蜷伏 怅然
诅骂 红绫 虐待 屋脊 叮嘱
凝望 惩戒 畏罪潜逃
sè
sǒng yǒng
lǚ
quán
chàng
zǔ
líng
chéng
wèi
qián
nüè
jǐ
dīng zhǔ
níng
字词积累
蜷伏
弯着身体卧着。
01
提心吊胆
02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也说悬心吊胆。
怂恿
03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怅然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04
畏罪潜逃
05
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跑。
虐待
06
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字词积累
第1-2自然段
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及其结果
第一部分
第3-14自然段
写养第二只猫的经过和结果
第二部分
第15-34自然段
写养第三只猫的经过和结果
第三部分
点击翻牌
点击翻牌
点击翻牌
段落层次
内容梳理
1、文章写了什么事?这些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请用一句话概括。
文章讲述了“我”家里三次养猫的经历,表达了“我”的伤感与遗憾之情。
2、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请摘录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来 历 外 貌 性 情 在家中的地位 结局 对“我”的影响
第一次: 花白猫 (1、2)
从隔壁
要来的
很活泼
很受喜爱
病死
一缕酸辛
内容梳理
从隔壁
要来的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很活泼
很受喜爱
病死
一缕酸辛
来 历 外 貌 性 情 在家中的地位 结局 对“我”
的影响
第二次: 小黄猫 (3—14)
从舅舅家要来的
浑身黄色
活泼、会爬树、捉鼠
全家人都喜爱它
被一个过路人捉去了
怅然、愤恨、诅咒路人、久不养猫
第三次: 丑猫 (15—34)
流浪猫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
忧郁
懒惰
若有若无,大家都不喜欢,不大注意它。
被冤枉、误打、
流浪而死
更难过得多、永不养猫
内容梳理
文中写三只猫的文段都有明显的结束标志,请用波浪线勾画相关语句,并说说它们在结构上的作用。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作用:表现第一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难过,但不至于太伤心,也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
析读课文
文中写三只猫的文段都有明显的结束标志,请用波浪线勾画相关语句,并说说它们在结构上的作用。
作用:表示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文的作用,又为下文被动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
析读课文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文中写三只猫的文段都有明显的结束标志,请用波浪线勾画相关语句,并说说它们在结构上的作用。
作用:比上一句程度更深,一个“永不”显示作者态度的决绝,放在文章最后,呼应开头,总结全文。
析读课文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体会情感
默读课文,用横线勾画描写猫和人物心理活动的词句,并就相关语句做批注。
用“‘ (词句)’写出了 ,表达了 (情感、心情)”的句式回答。
提示:品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
体会情感
示例: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一缕”表现“我”心中的酸辛不是非常强烈,“两月”表现“我们”与第一只猫相处的时间不是很长。这两个数量词表达“我”对第一只猫的亡失有点伤感,但不是很强烈。
体会情感
结合全文思考:对于三只猫,“我”前后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第一只猫 喜爱——酸辛、难过
第二只猫 宠爱——愤恨、难过
第三只猫 冷漠、愤恨——难过、歉疚、自责、悔恨
体会情感
最让“我”难过的是第三只猫的亡失,为什么还要写前面两只猫呢?有什么好处?
前面两只猫与第三只猫的特点、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用前面两只猫的惹人喜爱来衬托第三只猫的遭人冷遇,突出第三只猫的悲苦命运。写前面两只猫的受宠,层次渐进,更能突出第三只猫的悲惨命运及造成悲惨命运的原因:人凭着个人的好恶、私心、偏见处理事情,容易造成错误、悲剧。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主题探究
默读第15—34段,思考:作者冤枉第三只猫的证据是什么?用波浪线勾画有关句子。
案发现场
鸟死了一只 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作案证据
①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②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惩罚方式
一时怒气冲天,拿起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
主题探究
猫会吃鸟
01
花白猫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02
凶手是花白猫
03
它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04
推理过程
证据“确凿”
05
芙蓉鸟真的是被第三只猫咬死的吗?证据“确凿”吗?
主题探究
“我”就是以这些不确定的事实和自己的主观想法作为依据,判定猫吃了鸟。
猫,因为不会讲话,没有话语权,有冤不能诉。假如我们就是那只可怜的猫,你会对作者说些什么呢?
主题探究
说一说你对文中“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的理解。
①“我”凭着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造成无法补救的过失。
②“我”单凭印象,主观臆断,妄下断论。
③“我”有强势话语权,猫不能讲话,没有话语权。“我”是强者,猫是弱者。“我”用自己的强势或强权欺负、冤枉它。
主题探究
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
作者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通过三只猫的故事,发出深切的悔恨,呼吁社会平等、公道,呼吁人们同情弱小,谴责霸权。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与郑振铎同时代的鲁迅、郁达夫等很多作家都是严于律己,勇于自省,敢于揭开自己心灵的疮疤,呼吁人们勇敢追求平等自由,同情弱小,谴责霸权。
主题探究
从这个事件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可以从不同角度谈谈。
家人对猫的不同态度;
“我”处理事件时的态度;
人类与猫的强弱对比;
“我”过后的反思。
角度提示
写作特色
1、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作者善于设置伏笔,首尾呼应。他围绕养猫叙写了三个故事,三个故事按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写作特色
2、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本文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描写生动,无论是猫的各种形态,还是一家人的喜怒哀乐,都跃然纸上。文中的三只猫,各有各的特点,令人难忘。第一只猫天真活泼,常在太阳里滚来滚去。第二只猫更有趣,更活泼生动,不仅乱跑、爬树,还扑蝴蝶。第三只猫则忧郁、懒惰,不讨人喜欢。通过描写,这三只猫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写作特色
3、对比手法的运用。
“我”对前两只猫十分喜爱,对第三只猫不喜欢;但是最终“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却远超过了前两只。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作者想要彰显的部分更加突出、醒目。
布置作业
猫是与人类关系亲密的一种动物,人们常通过写猫,表达丰富的人生体验。课外阅读夏丏尊的《猫》、靳以的《猫》和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与课文比较,体会这些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下课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