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识8个生字;了解火车票上的主要信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2.能展开想象,并用“像”说说生活中的事物。3.学会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使用词语。4.了解留言条的基本内容和格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写留言条。5.发现一些颜色词的构词方式,并积累相关的词语。6.正确诵读关于风景的楹联并背诵积累,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7.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画家乡》一文;感受祖国的美好,热爱自己的家乡。
学前准备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1.能借助拼音认识“昌、铺、调、硬”等8个生字。了解火车票上的主要信息,养成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好习惯。
2.能展开想象,并用“像”说说生活中的事物。
3.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使用词语。
4.掌握留言条的基本内容和格式,能根据实际情况写留言条。
一、识字加油站
1.谈话导入,交流识字方法。
导语:同学们,大家除了在课堂上通过课本识字,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好方法识字呢?能说一说吗?
2.学生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当指导。(如逛街、看电视、看路牌等)
3.学生观看教材上的火车票,说说上面有哪些不认识的字。
4.指名认读火车票上的字词,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相机出示字词卡片。
◆后鼻音的字 昌 硬 乘
◆多种方法识记
(1)联系生活实际组词识记。如“乘”可组词“乘车、乘船”,可与交通工具搭配;“售”可组词“售票、销售”,是“卖”的意思。
(2)比较识记。“限”与“很”、“昌”与“唱”是形近字。
5.多种方式读生字:同桌读、抽生读。
6.学生再次观察火车票,交流从这张火车票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还有哪些地方看不明白。
7.引导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下铺、硬卧、限乘”等词语的意思。
8.课件出示其他车票,学生想办法认一认,说一说相关信息。
二、字词句运用
1.出示“字词句运用”第一小题中的字词,学生开火车认读。
2.学习“……像……”结构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①爸爸的鞋像小船。
②弟弟的鞋像鸟窝。
(1)看课本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描述看到的两双鞋有什么不同。
(2)读一读描述鞋子的两句话,思考:为什么说爸爸的鞋像小船,弟弟的鞋像鸟窝?
(3)思考: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之处?
这两句话都有一个“像”字,分别把爸爸的鞋比作小船,把弟弟的鞋比作鸟窝,形象地写出了这两双鞋在外形上的特点。这两个句子都是比喻句。注意爸爸的鞋与小船、弟弟的鞋与鸟窝是不同质的事物。
3.教师出示柳条、云朵、枫叶、椅子、路灯、胡子、鞋的图片,学生观察,然后模仿例句,试着用“像”说说这些事物的特点,再全班交流。
4.教师鼓励学生多发挥想象力,多发言,点评学生所说的句子。
5.在本单元课文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并读一读,看看句子中说什么事物像什么。
示例:(1)(“仙桃石”)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
(2)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6.课件出示“字词句运用”第二小题,学习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过渡:同学们,平时我们在阅读时会遇到许多不认识的词语,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交流: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
(1)学生读句子,小组内说一说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方法指导: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二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三是通过找近义词或反义词理解,四是查字典理解。
(2)全班交流。
【隐蔽】借助别的事物遮盖、掩蔽。
【烦恼】苦恼、烦心。
【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开。
(3)演一演:理解词意后,请学生表演“隐蔽、烦恼、流连忘返”,加深理解。
(4)实例训练。
教师出示三个句子,每句中有一个加点词语,指名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掌握这一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写话
过渡:同学们,你们遇到过有事外出,但家里又没人、电话也打不通的情况吗?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当我们不方便使用手机或者没有对方的联系方式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写留言条的方式来告诉别人重要的信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项新技能:写留言条。(板书)
1.学生阅读课本所给留言条,小组内交流留言条的内容与格式。
(1)这张留言条交代了哪些信息?
①这张留言条是 写给 的。
②写这张留言条的时间是 。
③留言条的内容是: 打电话让 去她家吃红烧鱼, 不在家吃午饭。 让 带些好吃的, 叮嘱 晚饭少做点儿菜。
(2)留言条应该说清哪些内容?这些内容都写在什么地方?
2.师生归纳留言条的格式及主要内容。
3.任意选择课文中提供的一个情境,练习写留言条。
4.分小组交流留言条,相互点评。
评议内容:格式是否正确、正文内容是否清楚、书写是否工整等。
5.评议后修改自己的留言条。各小组再推荐写得好的留言条在全班交流。
6.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写一张留言条。
1.发现一些颜色词的构词方式,并积累相关的词语。
2.正确诵读、理解楹联,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感受祖国的美好,热爱自己的家乡。
4.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一、我的发现
导语:同学们,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善于观察,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处处有美。瞧,一位善于观察的小朋友就发现了表示颜色的词语的奥秘,我们也来看一看吧!
1.出示课本“我的发现”中四组表示颜色的词串,学生开火车认读。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
明确:在表示颜色的词前面,加上一种事物的名称,可以用来形容不同的颜色。如“白”前面加上“雪、米、奶”等,可以区分不同的白色。如雪白就是像雪一样白,米白就是像米一样白,奶白就是像牛奶那样的白,白的深浅略有不同。
3.出示白雪、大米和牛奶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的白色。
4.指名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教师可随机出示相关图片,区分不同的颜色。
(1)“火红”是指像火焰燃烧时的深红色;“桃红”是像桃花颜色的红色;“枣红”是像大枣一样的红色。(出示火苗、桃花、红枣图片)
(2)“土黄”是像土一样的黄色;“鹅黄”是指像鹅嘴一样的淡黄色;“金黄”是指非常亮的、金灿灿的黄色,比如黄金的颜色。(出示黄土、小鹅、黄金图片)
(3)“草绿”是像小草那样青而略黄的颜色;“翠绿”是比较鲜亮的青绿色,如春天杨柳的颜色;“墨绿”是比较深沉的绿色,有点偏暗。(出示相应植物图片)
5.同桌之间互相比拼,模仿课文的例子,说几个表示颜色的词。可就班级或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请学生用合适的颜色词来说一说,看谁说得最多。
二、日积月累
1.学生齐背《登鹳雀楼》与《望庐山瀑布》,感受诗句描绘的景色。
2.课件出示前两副楹联,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读通、读顺。
提示:这两副都是楹联。楹联一般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对仗工整,比如我们过年贴的春联就有这些特点。
3.理解这两副楹联的意思,从中感受楹联的意境美。
(1)(课件出示有山、有水的风景图)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2)(课件出示白马在塞外奔跑、杏花微雨中的江南的风景图)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
词义 【西风】从西边刮来的风,特指秋风。【烟雨】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句意:荒凉的塞外,白马迎着秋风奔跑;美丽的江南,杏花怒放,烟雨迷蒙。
赏析:这一联选取白马、西风、杏花、烟雨这些典型的物象,描绘了我国南北不同的风光,极富画面感。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边拍手边诵读。
5.课件出示后两副楹联,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再分小组进行交流,尝试理解楹联的含义。
6.教师范读、领读,并引导学生理解含义。
(1)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这是题于宋代名园沧浪亭的楹联,意思是清风明月这样悠然的自然景色原本是无价的,可遇而不可求的,眼前的流水与远处的山峦相映成趣,别有情趣。
(2)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这是出自厦门鼓浪屿的一幅回文联,形容大雾弥漫,水天一色,天水相接的景色。
7.引导学生反复读后两副楹联,想象画面,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可以采用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填空等方式进行背诵积累。
8.拓展阅读其他有名的楹联。
三、我爱阅读
1.多媒体出示沿海、山区、平原、草原、城市的图片,了解不同地区的特点。教师略加讲解。
2.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借助拼音将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3)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些什么内容。
3.指名分自然段读短文,教师相机正音。
4.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短文,在阅读中提取相关信息。
(1)文中讲了哪些孩子的家乡?
(2)文中孩子的家乡分别在哪里,有哪些景物?
(3)他们在那里做什么?
5.学生交流,说说谁的家乡最美,为什么。
6.鼓励学生用画笔来画自己的家乡,并在画的旁边写上一段话来介绍自己的家乡。还可以以导游身份介绍自己的家乡。
“语文园地四”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认识生字,掌握比喻句和留言条的写法,并从“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中积累词句,根据《画家乡》画出自己的家乡。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如下的方法:
1.在识字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自主识记生字、合作探究识记生字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识记生字的兴趣,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
2.在“字词句运用”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从句子的比较中发现含“像”字的比喻句,并练习看图说话;从具体的语言环境和图中理解“隐蔽、烦恼、流连忘返”这三个词语,并演一演这些词语,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词语。
3.在“我的发现”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有哪些颜色,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4.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我除了讲解课本中的四副楹联,还鼓励学生拓展阅读其他有名的楹联,让学生沉浸在传统文化的魅力当中,激发了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