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藤野先生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 藤野先生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20 13:1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三·六”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下)
编号: 班级: 姓名:
第1课 藤野先生
主备: 审核: 时间:2015年 月 第 周
【明确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3、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
1、朗读课文,为生词注音。
绯红( ) 驿站( ) 解剖( ) 畸形( ) 瞥见( )
杳无消息( ) 深恶痛疾( ) 油光可鉴( ) 抑扬顿挫( )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瞥见:
匿名:
精通:
美其名曰:
杳无音讯: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3、走近作者。
【合作探究】
1、请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2、课文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3、鲁迅心目中的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人?
4、对于藤野先生,鲁迅先生怀着怎样的情感?
【当堂反馈】
品味语言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2、“(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这句话揭示了什么?21教育网
3、“匿名信事件”中,“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呜呼,无法可想!”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我的意见发生了什么变化?
【拓展提升】
1、鲁迅的名言警句。
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
____________________,俯首甘为孺子牛。
2、夜深人静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境。
【课后检测】
阅读课文“中国是弱国……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后,完成各题。
1.“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是__________(谁)的看法,你能用一个例子批驳这种错误看法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目的是什么?他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何启示?
4.对本段选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日本“爱国青年”的反感。
B、日本“爱国青年”的军国主义思想。
C、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D、电影演的是日本抢毙中国人。
5.结合原文分析“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回答以下问题。
⑴“我的意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⑵“意见变化”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意见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