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六”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下)
编号: 班级: 姓名:
第10课 组歌(节选)
主备: 审核: 时间:2015年 月 日
【明确目标】
1、理解海浪和雨的形象。
2、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和内涵丰富的哲理。
3、品味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自主预习】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炽热( ) 执拗( ) 馈赠( ) 憔悴( ) 真谛( )
天穹( ) 璀璨( ) ( ) 长吁短叹( )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真谛:
海誓山盟:
鸣锣开道:
不动声色:
长吁短叹:
盛气凌人:
3、走近作者。
__________(1883—1931),__________(国别)哲理__________和杰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他又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著有散文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合作探究】
1、《浪之歌》是如何塑造海浪与海岸的热恋形象的?
2、怎样理解“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因为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这句话?
3、《雨之歌》分别用了哪几种形象来描绘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你是怎样理解“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装作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这句话的?
【当堂反馈】
1、“我哭,山河却在欢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这里的连接词使用好像不合常规?
3、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拓展提升】
《浪之歌》这首散文诗采用__________的手法,把海浪和海岸写成一对恋人,借他们验证难舍难分、尽量夜守护的恋情,表达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和火热的衷肠。
《雨之歌》这首散文诗也采用__________的手法,通过写雨对大地万物的滋润和爱护,歌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检测】
精读美文《绿之歌》,完成题目。
绿之歌
①光阴荏苒,绿色又向我走来,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于是又沉浸在绿色遐思之中了。
②我爱绿色,我爱这有着无限生命力,充溢着旺盛青春气息的滴翠的色彩。这四季的绿就像人的一生。
③我喜欢独步于夏天的绿荫中,任凭清风轻吻我的秀发似乎吹动绿杨,欣赏柳枝摇曳的飘动。绿色草地,两只白蝴蝶飞旋着,带给我神思飘渺的遐想。
④我喜欢金风送爽的秋天,绿叶凋零,万般地依依不舍,打着旋,悠悠地,缓缓地,逐渐萧疏,秋天显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要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是眷恋眨眼即逝的生命么 每每在生命的最后气息,也要不遗余力地描绘。金秋丰收和喜悦,装点大自然迷人的画卷,这最后瞬间的绿,仍是美丽的。
⑤然而,我也爱冬天的松树,无数细小的针状绿叶在北风呼啸中奏响春雷般的松涛。白雪飘落亲吻在松树上,一种心灵的纯洁之情油然而生。每每此时我会披一件绿的披风和松树媲美。争宠着雪的爱抚,好惬意,好洒脱。
⑥我最爱的还是初春的绿。霏霏细雨般的清晨,那如云如烟的绿,似一位披着柔纱的仙子,飘飘地,柔柔地;似一杯浓浓的醇酒,一封爱情的信笺,一张温柔含着泪水的少女面孔,给人间带来了多少温馨。
⑦我喜欢绿,绿的可靠,绿的谦虚,绿的宽容,绿的博大和永恒。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
2.从内容上看,与第①段文字相照应的段落是第_______段。
3.作者认为“绿”具有怎样的品质和特点?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第⑥段写春晨的绿似“一位披着柔纱的仙子”“一杯浓浓的醇酒”等,发挥你的想像力,想想春晨的绿还似什么?试写出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