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中国历史川教版上册(教学课件+教学案): 第8课 商鞅变法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中国历史川教版上册(教学课件+教学案): 第8课 商鞅变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4-18 19:36:28

文档简介

第8课 商鞅变法
设计制作:陈代富
【课程标准】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商鞅变法的时间,秦国七雄的地理方位。理解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进步的特点,了解秦孝公的继位和商鞅到秦国,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对秦国的影响。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的概括,培养分析历史图片和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秦孝公、商鞅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通过对商鞅变法内容和影响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课堂讨论、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变法遭遇阻力的学习,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认识到改革也是需要勇气、需要付出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1、对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的理解。2、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谈话导入新课
破题导入。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总结。
发言,思考。
讲授新课
一、秦孝公求贤
1、观察教材44、45页的三幅图中,你可以得到那些有效的信息?说明什么问题?后归纳,讲解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趋势。
2、阅读。为什么“求贤”?结果如何?补充舌战。

观察发言,在老师的问题指导下再读教材、归纳。
二、商鞅主持变法
1、归纳:为什么要变法?师生介绍如何开始变法?
2、细读教材,找出是如何变法的?引导分析:改变了什么法?确定了哪些新法?损害了什么人利益?什么人获利益?为什么要这样变?会产生什么影响?
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小结。
3、变法内容中,你认为那一条最重要,为什么?
4、法令中那一条对今天的政治生活影响最大?
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自己课外了解的知识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然后教师归纳整理,以突破难

讨论课堂,举手表决,加深理解,进一步熟悉教材。
三、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1、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变法带来的变化?
2、朗读教材,落实在书上。
3、介绍都江堰、郑国渠。
4、指导阅读,了解商鞅的结局。讨论: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
充分发言后,指出成与败要看是否达到了目的。
过渡、引入
仔细看书,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并记下笔记。
认识是非善恶,明确我们今天的改革的意义和我们在改革中应该有的态
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小结
培养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后记】
课件40张PPT。第5课 商鞅变法■秦孝公求贤
■商鞅主持变法
■课堂小结第8课 商鞅变法设计制作:陈代富导入商鞅像 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如果战争是“乱”的主要表现的话,那么,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则突出地体现了“变”的特点。这次变法带来秦国根本性的变化,写下中国古代的改革史上重要的一章。秦孝公求贤战国时期的铁农具铁犁铧铁镰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战国前期,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铁锄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铁双镰范(战国时期) ,河北省兴隆县古洞沟出土。此范系单范,背后有弓形把手,一次可铸两镰。战国时冶铁炼炉遗迹(河南棠溪)铁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牛尊牛的鼻子套一圆环 ,说明牛已被用来干活。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孝公求贤,商鞅入秦雍城城墙遗迹(商鞅变法前的秦都城,位于今陕西凤翔县南)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
——《史记·秦本纪》孝公求贤,商鞅入秦 秦国本为西方一个小国,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到后来比较强大了,还被中原各国视为野蛮落后的国家,很少让它参与盟会。
魏国曾经兵渡黄河,占领秦国大片领土,秦国无力还击。秦孝公下令求贤(想象画)商鞅入秦(想象画)孝公求贤,商鞅入秦孝公求贤,商鞅入秦 秦孝公即位后,决心改革。他发布求贤令,招揽优秀人才。商鞅得到消息,赶来投奔。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
——《史记·秦本纪》商鞅与旧贵族辩论变法问题(想象画)商鞅立木为信(想象画)孝公求贤,商鞅入秦 卫鞅曰:“……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古;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 (旧贵族)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商鞅曰:“……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旧贵族)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以商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返 回返 回孝公求贤,商鞅入秦商鞅主持变法 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商 鞅 变 法 严明法令,编制户口,实行连作法,使百姓互相监督。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史记·商君列传》 奖励军功。杀敌立功者,无论出身,按功行赏,获得各种爵位,按爵位等级差别获得相应大小的田宅等等。贵族及其后代无军功者,不能获得爵位和享受特权。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重农抑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弃农经商的或因懒惰而贫困的,家属要被收为奴婢 。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变法推行数年后,秦国在咸阳建造宫殿和城阙,把都城从雍迁到咸阳。把全国零星的乡镇村庄合并成31个县,由国君委派的县令和县丞治理。 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井田制”(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挖除土地上原有的标志和疆界,鼓励开垦荒地。
商鞅还开始统一度量衡。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直径10.4厘米,表现了商鞅变法后秦人的“尚武”精神。商鞅戟(战国时期)秦国青铜长剑(骑兵使用,最长达三米)战国时期秦国长城遗址掘开土地上的旧疆界商鞅方升秦国的变化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许多旧制度被废除了,新的制度建立起来,秦国发生了巨大变化。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都江堰 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名垂千古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郑国渠遗址(郑国渠修成)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仟佰,东雄诸侯。
——《汉书·地理志》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王充《论衡》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和军队大大增强,秦国逐渐拥有了统一中原的雄心和力量。(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韩非子》(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西汉·桑弘羊返 回返 回1.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2.秦孝公变法的原因秦孝公求贤1.商鞅变法的时间
2.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主持变法1.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2.都江堰和郑国渠的修建
3.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秦国的变化课堂小结学习与探究学习活动讨论会: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 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 不欺。卒下令。
——《史记·商君列传》学习活动讨论会: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史记·商君列传》学习活动讨论会: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史记·商君列传》学习测评1.商鞅变法发生在(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2.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 )。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DD史海拾贝徙木立信商鞅立木为信(想象画)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商鞅》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