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中国历史川教版上册(教学课件+教学案+素材): 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中国历史川教版上册(教学课件+教学案+素材): 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4-18 20:10:17

文档简介

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设计制作:陈代富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理解其内容、作用、影响。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历史人物评价能力,初步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尊儒术兴太学。开发边疆。
教学难点:“大一统”的含义。“推恩令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电视剧《大汉天子》的主题曲,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问:
1)、讲的是汉朝哪个皇帝的故事?
2)、你知道关于汉武帝的哪些故事?
历史上的汉武帝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今天穿越时空,置身西汉,走近大汉天子——汉武帝。?
二、教授新课:
歌中唱到“守业更比创业难”,西汉自高祖刘邦建立以来,历经惠、文、景帝几代人努力,到武帝时,他不但守住这份业,而且还发扬光大,今天把中国人称为“汉人”,把我们的语言叫“汉语”,就是因为汉朝的强盛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汉武帝是如何守住这份业的?
(展示)汉武帝在文治方面做的如何?
用5分钟的时间,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分为3组,分别找政治、思想、经济面临的问题?有什么措施?起什么作用?各组学生相互提问、解答。
政治: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内容→作用:政治上一统于皇帝,加强中央集权。
(问)与景帝的“削藩”有何不同?(景帝用武力 “硬”的,武帝用“软”的,手段更高明、更巧妙)。
(过渡)但是,削弱王国实力的做法,在当时招来了诸子百家的责难,他们由于立场不同,议论纷纷,甚至诽谤朝廷,谩皇帝,面对这种局面,汉武帝怎么处理?
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废除诸子百家的学说,惟独推崇儒家学说。)兴办太学,推行儒家教育。看图观察太学的基本情况。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经济:措施:(统一铸币、盐铁官营)→原因→作用:经济上一统于皇帝。
(展示)感受探究,讨论“五铢钱”为什么是天圆地方的形状?
这样子就从政治、思想、经济等各方面将权力一统于大汉天子手中,这就是大一统。董仲舒宣称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儿子,是人间的主宰。“天子”一词由此而来。
(过渡)看了武帝在文治方面的作为后,感到他确实是有勇有谋的政治家,那么,武功方面又如何呢?
文治上的大一统为武功提供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国力强盛后打败了匈奴,开始了开疆拓土的征战,请认真观察比较一下:秦、汉的疆域对比:汉朝管辖范围大大扩张,奠定了祖国地大物博的基础。
回顾总结: 复习本课线索、内容。
【课后反思】
课件42张PPT。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尊儒术兴太学
■巩固国家统一
■开发边疆
■课堂小结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设计制作:陈代富电视剧《汉武大帝》片头尊儒术兴太学西汉建立汉高祖刘邦汉并天下瓦当(西汉,直径17.5厘米)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因连年战争,西汉建立初期,国家很贫穷。通过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数十年恢复和发展,国家进入繁荣时期。 西汉建立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 ,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 《史记 ·平准书 》西汉建立 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闲,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 《史记 ·平准书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董仲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登基后不久就下诏求贤,招募博学多才、有治国经世之能的人。
汉武帝用卫涫等人建议,罢黜黄老刑名。但通常都认为董仲舒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倡导者。汉武帝举贤良文学,董仲舒以贤良对策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在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这一对策得到汉武帝肯定。 董仲舒《春秋繁露》书影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讲经图
(汉代画像)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返 回返 回巩固国家统一诸侯王问题的解决韩信 在楚汉战争后期,为了战胜项羽,刘邦封韩信、彭越、英布等大将为 “异姓王”。西汉建立后,刘邦陆续将“异姓王”铲除。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大者王,小者侯)。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
——《汉书·诸侯王表》诸侯王问题的解决诸侯王问题的解决 刘邦陆续将“异姓王”铲除后,又分封刘姓子弟为王,到各地建立王国,这被称为“同姓王”。 “同姓王”们随着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提高,开始不服从中央控制。诸侯王问题的解决西汉初期“同姓王”分封情况诸侯王问题的解决 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皇帝才可以享用的,已经发现的汉朝墓葬中,可以看到诸侯王大多使用金缕玉衣,说明他们无视朝廷,“拟同天子”的史实。图中为中山怀王刘休的金缕玉衣。汉景帝晁错诸侯王问题的解决 汉景帝时期,曾根据大臣晁错的建议,采取一些措施消弱王国势力,但出现了诸王反叛的“七王之乱”,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诸侯王问题的解决 汉武帝即位以后,根据臣下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要求诸王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侯国。这样层层分封使王国的力量被分散削弱,加上其他一些措施,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
——《汉书·主父偃传》 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城。……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汉书·诸侯王表》诸侯王问题的解决统一货币铸造,盐铁专卖西汉铜币五铢钱,字体清晰,重量实为五铢,不易盗铸西汉郡国齐国的铁官使用的封泥,是检验产品的证明 汉武帝还采取措施整顿财政,规定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食盐和铁由国家垄断经营。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国家的财政力量得到大大充实。西汉盐官、铁官分布图统一货币铸造,盐铁专卖汉代开采井盐画像石 左面表现盐井的井架和人们向上提取盐卤的情况;右面为一排盐锅在熬煮盐;中间有人在担柴为煮盐锅供应燃料。统一货币铸造,盐铁专卖返 回返 回开发边疆 汉武帝牢牢地控制着军权,他大力扩建军队,任用有才干的将领。西汉军队的实力得到空前提高。西汉步兵复原想象图 汉武帝运筹帷幄,指挥军队征战四方,巩固了边防。大败匈奴以后,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管辖从今甘肃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辽阔的地区。胡汉交战画像石汉武帝时的长城防线国画: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河西四郡”之一,甘肃武威城青铜匈奴当户跪举灯 青铜匈奴当户跪举灯为中山靖王刘胜生前使用的灯具,以匈奴官吏下跪举灯的形式,显示了西汉统治者战胜匈奴后的喜悦心态。河仓城遗址(俗称大方盘城,建于西汉,位于敦煌西北的戈壁滩中) 汉武帝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的管辖,把“西南夷”地区直接纳入汉朝的统治之下。滇王之印 汉武帝颁布给滇王的金印。西汉五铢钱纹铜鼓 铜鼓是中国古代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象征财富和权力的器物。该铜鼓鼓面和周身均有五铢钱纹饰。这表明西汉时西南各族和汉族关系的密切。西汉疆域图 汉武帝在位时,西汉成为疆域广阔的多民族的大帝国。返 回返 回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畤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襢,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1.西汉的建立
2.汉武帝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3.汉武帝下诏求贤
4.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汉武帝兴办太学尊儒术
兴太学1.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2.国家统一铸造货币
3.国家垄断盐、铁经营
4.汉武帝巩固国家统一措施的作用巩固国家
统一1.西汉军事实力的空前强大
2.设置“河西四郡”
3.加强对五岭以南及西南夷的管辖
4.汉武帝时,西汉成为疆域辽阔的大帝国开发边疆课堂小结学习与探究学习活动古代钱币图片小展览秦半两钱汉五铢钱学习测评1.汉武帝时,在都城长安创立太学。长安在( )。
A.今陕西咸阳西 B.今陕西西安西
C.今河南洛阳西 D.今河南安阳西
2.汉武帝时设置的“河西四郡”,管辖区域是( )。
A.五岭以南 B.西南夷地区
C.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 D.海南岛BC史海拾贝汉武帝赐封冠军侯冠军侯霍去病墓(陕西西安茂陵旁)霍去病墓前的石马群霍去病墓前的卧马史海拾贝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