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中国历史川教版上册(教学课件+教学案+素材):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中国历史川教版上册(教学课件+教学案+素材):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4-18 20:17:26

文档简介

第13课 西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设计制作:陈代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识记“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致走向,以及中国与欧洲开始直接交流的时间;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认识“汉委奴国王”金印的历史价值;培养和提高观察概括能力及从历史文物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张骞出使西域的有关史实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示意图的动态课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丝绸之路的起点;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等形式,探究丝绸之路形成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放影相关的史料图片的幻灯片,了解汉与朝、日交流的历史。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西汉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国家、地区间的交流对各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加深对理解改革开放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丝绸之路 2、两汉时期的中日交流;难点 甘英出使大秦及其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1、丝绸之路示意图的动态课件 2、东汉陶船图片、“汉委奴国王”金印图片的投影 3、东汉疆域图;学生:收集了解南方丝绸之路的相关史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构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有关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内地与西域的交流,同时也为这种交流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开辟一条通道)
2、请学生朗读一遍“读读”的内容,使学生明白张骞出使西域后,内地通往西域的道路被开辟出来,而这些道路对以后的东西文化交流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阅读,理解张骞通西域开辟道路的作用。)
3、组织学是阅读导言,引出丝绸之路。
二、具体学习相关知识
1、出示丝绸之路示意图的课件,告诉学生这就是丝绸之路的线路,让学生整体感知。(学生:认真看课件,在教师的指导下整体感知地图中的路线,大致了解图中的地名)
2、演示课件,向学生讲解“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学生找出来并回答)
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主、辅栏,进一步明确知识点,并了解相关史料。(学生阅读教材72、73页的内容,包括图片资料,进一步了解了“丝绸之路”以及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
4、设疑:在这条丝绸之路上,可以说是山高水远人险恶,经商的人们经过这条路既要与自然斗争,还要时刻防范盗贼。为什么这些商人较安全地通过这条路呢。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5、联系收集的南方丝绸之路的史料,谈谈丝绸之路的意义和作用;肯定、评价、总结并形成认识。
三、两汉与朝日的交流
1、导入:了解了陆上通道及丝绸之路,接下来了解一下对外交流中的海上通道,它们在哪里呢?
2、设疑过渡:请大家想一想,去日本、朝鲜不能走路吧,也不能象在丝绸之路上那样骑骆驼骑马吧,那当时的人们怎么去的呢?(学生回答:船)同学们说得对,是坐船去的,那么是坐的什么样的船呢?
3、出示东汉陶船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告诉学生两汉的中日、中朝来往也可以在陆地上开展。
4、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勾出主要内容。展示东汉疆域图。(学生阅读书74——75页的内容)
5、导引:观察下这幅图片,找一找东汉的都城洛阳、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在地图上的位置。
6、肯定学生的观察成果,提问: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说是东汉光武帝赠了日本列岛南部的委奴国的使节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而这枚金印现在保存在日本的博物馆里。今天老师把这个金印请到我们的课堂,大家来看看。简略介绍相关故事,可向学生略讲金印上的字体,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汉与欧洲的往来
以丝绸之路的走向引入再次演示丝绸之路示意图的动态课件,告诉学生,公元97年,东汉派甘英出使大秦,116年,大秦使者回访东汉。(回忆所学知识,联系课件找出大秦的位置,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白大秦就是古罗马,而条支海就是今天的波斯湾。请学生阅读课文最后部分了解相关知识。
五、总结全文,与学生共同探讨两汉对外交流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反思】
课件63张PPT。第5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丝绸之路”
■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
■汉与欧洲的往来
■课堂小结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设计制作:陈代富河西走廊红崖导入河西走廊党河大峡谷 河西走廊,又称甘肃走廊。在甘肃省西北部,乌鞘岭以西,祁连山以北,合黎山和龙首山以南,因地处黄河以西故名。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数公里至100多公里,平均海拔1000~1500米,多砂碛、戈壁。绿洲断续相连,依赖雪水、河水灌溉,农牧业较盛,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在天下的千万条道路中,“丝绸之路”以影响深远广泛、名字优美动听而闻名于世。作为重要的商业通道, “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导入“丝绸之路”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汉书·张骞传》丝绸之路示意图 中国的丝绸很早就传到国外,张骞通西域后,汉朝与外界的陆上往来有很大发展。“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因汉朝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因而得名。中国丝绸黄土高原(陕西)“丝绸之路”的自然风光黄河“丝绸之路”的自然风光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的自然风光鸣沙山“丝绸之路”的自然风光天山“丝绸之路”的自然风光塔里木盆地“丝绸之路”的自然风光吐鲁番盆地“丝绸之路”的自然风光阿尔金山沙子泉“丝绸之路”的自然风光塔克拉玛干沙漠“丝绸之路”的自然风光昆仑山“丝绸之路”的自然风光帕米尔高原风光“丝绸之路”的自然风光帕米尔高原“丝绸之路”的自然风光“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阳关遗址(今甘肃敦煌西南)阳关汉代峰火台“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阳关汉代峰火台“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阳关汉代峰火台“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阳关汉代峰火台“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玉门关遗址“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玉门关遗址“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绢地云纹绣袜带(东汉,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缦地刺绣龙纹边饰(东汉, 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长寿明光锦(东汉,锦上织有吉语“长寿明光”四字,1980年新疆罗布淖尔高台出土)“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长乐明光锦(东汉,锦上夹织吉语“长乐明光”四字,1980年新疆罗布淖尔高台出土)“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鱼蛙纹锦(东汉, 1980年新疆罗布淖尔高台出土)“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万世如意锦实袷袍(东汉 ,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龟背海棠花织品(东汉,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菱纹阳字锦袜(东汉,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人首马身纹缂毛残片(东汉,此为毛织裤的残片,1983年新疆洛浦赛依瓦克汉墓出土)“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树叶纹缂毛鞍毯(东汉,出土时覆盖于马鞍上,1984年新疆和阗洛浦赛依瓦克汉代墓出土)“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人面纹缂毛残毛(东汉,1983年新疆洛浦赛依瓦克汉墓出土)“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南方丝绸之路”西汉时,一条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也已经形成“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大理“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永平博南古道,杉阳过街楼 “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永平博南古道,过街照壁 “南方丝绸之路”云南漾濞 ,博南古道上的枢纽“南方丝绸之路”上马帮在青石上踏出的蹄印“南方丝绸之路”返 回返 回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东汉陶船(长54厘米,内河船模型,船尾安置有迄今为止最早的舵) 汉朝时,中国对外交往范围大大扩展,除了通过陆上交通联系西方国家和南亚的国家,还利用海上交通等与日本列岛及东南亚各国往来 。 秦汉造船工场遗址(广东广州) ,可造长20米,宽8米的大型船。 朝鲜是中国的近邻,两国之间很早就有往来。在中国工匠帮助下,当地人掌握了铁器制作技术。
近数十年来,在朝鲜平壤古代乐浪郡遗址出土了许多大批汉代文物,其中包括蜀郡的漆器,如彩绘神仙龙虎盘等 。 东汉疆域图汉光武帝画像 日本是中国隔海相望的近邻,两国之间很早就有往来。
西汉时,日本列岛上有上百个国家,其中30多个国家曾派使节到中国,从此中日交往有了文字记载。东汉时期,中日交往增多。 公元57年,日本列岛南部的倭奴国使臣来到洛阳,与东汉朝廷“通好”,东汉光武帝赠给 “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日本福冈市志贺岛“汉委奴国王”金印发现处纪念碑返 回返 回汉与欧洲的往来 公元97年,东汉官员班超在西域派遣部属甘英出使大秦,即古罗马帝国,甘英到达了波斯湾(当时称条支海),没有继续前进,但他了解了沿途和欧洲的一些情况,再次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
波斯湾卫星照片 166年,一批大秦人从海路来到中国,他们以古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皇帝的名义向东汉皇帝赠送象牙、犀牛角等礼品。从现有文字记载看,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接触。 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罗马(大秦)玻璃瓶 广西出土的价值昂贵的罗马玻璃器皿,是通过海路辗转运到中国的,成为了汉朝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最好历史见证 。碧琉璃杯碧琉璃瓶返 回返 回1.什么叫“丝绸之路”?
2.南方丝绸之路的形成丝绸之路1.汉与朝鲜的往来
2.汉与日本的交流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1.甘英出使大秦
2.大秦与汉的交往汉与欧洲的往来课堂小结学习与探究学习活动编辑历史板报学习测评1.如果说西汉时“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那么,你认为东汉时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为什么?
2.汉朝时,中日联系必须通过海路,中国与欧洲联系既可通过陆路也可以通过海路。你认为,联系中外的海上通道应如何命名?为什么?洛阳。洛阳是东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海上丝绸之路”。因为海上商路运送的产品最重要的仍是丝绸。史海拾贝“丝绸之路”一词的来历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
(1833年生,1860年起7次到中国考察,1877年出版《中国》一书)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