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我的叔叔于勒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我的叔叔于勒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8 12:0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批判的精神,悲悯的情怀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著名作品,入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对这篇文章的解读,有时代和个人的鲜明烙印,也有叙事学、文章学、社会学等各种解读角度。在教学上,也有情境教学、语言教学、生命教学等各种切入点位,至今仍有不少争议。
就小说构筑的意境而论,作者表现了拜金主义对人性的扭曲,对亲情的漠视,对爱情的异化。对此,莫泊桑持批判态度;但这不能说成是资本主义的罪恶,而是贫穷的生活使然。莫泊桑的智慧在于,他用嵌套式的结构点亮了生活的希望——约瑟夫保持了一辈子的善良,从而使小说的批判不再是针对具体的个人,而是针对一种现象;相反的,他对小说中的个体赋予了足够多的悲悯和同情。
教学中,需要把教材删除的开头和结尾补充给学生,以期全面理解文本。事实上,对本文的解读有四个基本维度:解读结构、解读形象、解读语言、解读主题。如果要做到文本细读,大约需要三节课的时间。余映潮、程红兵、王君、徐杰、张佳欣等老师都有课例,也各有侧重和优劣,但始终不够充分。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10班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较为活跃,思辨能力相对较强,但参与课堂的能动性略弱。学生刚刚学过鲁迅的《故乡》,对小说解读的基本知识和叙事的基本策略都有所了解。在进入本节课之前,进行了前置学习,阅读了两遍文章,认读了生字词语,作了简单批注。
三、【教学目标】:
1.能通过默读批注,把握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赏析多种记叙方式的运用的妙处,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意识。
2.分析菲利普夫妇的人物形象,从而提升分析综合能力。
3.能通过品析不同叙述视角的不同效果,体会作者运用第一人称“我”叙事的妙处,从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4.能通过人物形象、本文的写作背景等,体悟小说的主题,从而获得人生的启示。
四、【教学难点】:
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在文本中从容行走,从情节、形象、语言、主题等角度解读文本,全视角理解文章,难度较大。
五、【教学过程】:
入课:今天,我们来学习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大家获得的第一个学习任务是——
(一)【内容爬梳】:跳读课文,找一找:文中人物是如何评价或称呼于勒的?在原文中圈出来。
<预设>:
全家的恐怖
坏蛋、流氓、无赖
全家唯一的希望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法国老流氓
这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
衣衫褴褛的老年水手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二)【课堂思考】:这些称呼和评价,发生在几个时间段?分别是哪几个时间段?
<预设>:于勒去美洲前、于勒去美洲后、岛上偶遇于勒
(三)【语言活动】:在三个时间段,对于勒的称呼和评价区别很大,表现了人们对于勒的态度变化。请大家在括号里各填一个字的动词,其实也能表现人们对于勒的态度。
<预设>:去美洲前——(赶)于勒;去美洲后——(盼)于勒;岛上偶遇——(避)于勒
(四)【梳理情节】:这篇文章是在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吗?(赶于勒——盼于勒——避于勒)
<预设>:不是。盼于勒(插叙了“赶于勒”)——避于勒。
请大家在文中用双竖线划开。
【小结】:小说,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铺开故事。把时间顺序打乱,使情节起伏,这跟《故乡》是一样的。
(五)【人物评价】:现在,我们把时间、事件和称呼(评价)这三个内容串起来,是这样的:
去美洲前,赶于勒,坏蛋、流氓、无赖,全家的恐怖
去美洲后,盼于勒,全家唯一的希望,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哲尔赛岛,避于勒,这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
其实啊,他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年水手,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这不是一个真实的于勒。站在读者的角度,于勒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小结>:他年轻的时候犯过错误,但他有过梦想和希望;在梦想和希望破灭后,他选择了自食其力、孤苦伶仃、漂泊无依的生活,因为他不想再成为别人的累赘。他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底层小人物。
(六)【内容思辨】:可是,菲利普夫妇为什么不跟我们站一个立场呢?请根据课文内容说话。
<小结>:1.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作者:对拜金主义的批判!
2.菲利普夫妇一方面唯利是图、冷酷无情,另一方面他们工作勤奋、生活节俭、疼爱子女,渴望有尊严的美好生活,但贫穷异化了他们的善良,使他们沦为了金钱的奴隶。他们是可怜的底层小人物。
(穿插:课文中,跟菲利普夫妇持同一立场的还有没有其他人?船长和女婿。女婿因为什么愿意娶二姐?假如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会怎样?——拜金主义是社会风气,可以异化爱情和亲情。)——作者:对底层人民的悲悯!
(七)【朗读训练】:其实,在课文中,有一个人跟我们持同一立场,是谁?(约瑟夫)。在课文中最能表明他立场的语段在哪里?我们一起读一读。——追问:我有一个疑问,长大后的约瑟夫会变成他的父母和姐夫一样的人吗?
其实,原文还有一个开头:
一个白胡子穷老头向我们乞讨小钱,我的同伴约瑟夫·达尔汪司竟给了他五法郎的一个银币。我觉得很奇怪,他于是对我说:这个穷汉使我回想起一桩故事,这故事,我一直记着不忘的,我这就讲给您听。事情是这样的……
原文的结尾是:
此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我父亲的弟弟。
以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候要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此。
(八)【课堂收束】:
同学们!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也可能一辈子卑微和贫穷,还可能遭遇苦难和变故,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约瑟夫,从童年到成年,都始终坚守着心底的善良和温暖。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