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阅读理解拓展训练(真题汇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阅读理解拓展训练(真题汇编)(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8 20:2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单元阅读理解拓展训练(真题汇编) 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2022上·六年级单元测试)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而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这个文段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其中,第1自然段是写 ,第2自然段写 。
2.“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 )
A.矿产资源形成不易。
B.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的严重后果和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性、迫切性。
3.可再生资源不能再生的原因是( )
A.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B.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
4.下列现象属于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吗?如果是,请在后面打“√”。
(1)工厂把废水排进长江,使得长江的水质变坏。( )
(2)大量开采煤矿,导致山体塌方。( )
(3)大量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 )
(2022上·六年级单元测试)现代文阅读。
水葫芦之灾
水葫芦学名凤眼蓝,别称水浮莲、假水仙等。原产于南美洲,后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水葫芦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
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地繁殖开来。每株分出多支匍匐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但养分低,猪吃了饿不死也不长膘。
自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在国外已经声名狼藉,处处遭到斩杀。孟加拉人将引自德国的水葫芦称“德国恶草”。南非的水葫芦引自美国佛罗里达,人称“佛罗里达恶魔”。斯里兰卡的引自日本,被骂作“日本苦恼”。印度则称它为“紫色恶魔”。
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泰国湄南河一发洪汛,一座座盘根错节的水葫芦“岛屿”浮游而下,猛冲桥洞,直接威逼首都曼谷的安全。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湖,20世纪80年代水葫芦泛滥成灾,覆满湾口。一些船只夜泊开阔水面,夜间起风,一早起来就开不动了,四周被几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团团包围,很多航线瘫痪。未经处理的各种废水排入湖中,湖水富营养化,水葫芦疯长成半人高的“森林”,致使鱼类死亡,湖水发臭,当地水产锐减,渔民失业。人们生活用水也发生困难,用湖水洗澡还会导致皮肤瘙痒。
深受水葫芦之害的各地都已向它宣战。南亚各国采用人工捞取、火焰喷射、药剂喷杀、炸药爆破等手段加以销毁,可是过了三个月它照旧欣欣向荣。维多利亚湖畔的人们采用生物防治法,在湖区放养吃水葫芦的象鼻虫,但以繁衍100亿只象鼻虫计算,至少也要日夜不停吃上20年,才能吃光水葫芦。象鼻虫吃水葫芦还可能酿成更严重的虫灾。
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
5.根据句子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比喻名声非常恶劣。 .
②没有想到的,在意料之外的。 .
6.下面对水葫芦的介绍,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浑身碧透,绿得醉人 B.原产于南美洲
C.生命力旺盛且养分高 D.在国外声名狼藉
7.本文是围绕水葫芦的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请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水葫芦的外表美丽,生命力旺盛。
水葫芦声名狼藉,处处遭到斩杀。 孟加拉人——“德国恶草”
南非—— .
—— .
——“紫色恶魔“
. 南亚各国 手段一: .
手段二: .
手段三:药剂喷杀
手段四: .
放养吃水葫芦的象鼻虫
水葫芦成为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
8.“每株分出多支匍匐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表现了 。
9.下面是A方和水葫芦进行的辩论,请你结合文章提供的信息,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A方:水葫芦成为绿色污染,真是人类的灾星。
水葫芦:我的特质是与生俱来的,是你们对我没有充分的了解,如今出了问题怪我,我不服!
我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上·六年级校考单元测试)课外阅读。
①越来越多的餐馆、咖啡馆开始提供Wi-Fi服务,但绝大多数人并不清楚Wi-Fi的工作原理。
②Wi-Fi与无线电信号都借助波传输数据,但是两者所借助的波具有不同的频率、振幅和周期。
③如何区分无线电信号和Wi-Fi呢?很简单,利用两者频率存在的差异。Wi-Fi的频率为2.4吉赫或者5吉赫,远高于无线电频率,后者在88兆赫到108兆赫之间。笔记本电脑或者智能手机调到Wi-Fi的频率,就像收音机调到电台的频率一样。所不同的是,Wi-Fi信号所含的信息量远远超过无线电信号。
④Wi-Fi信号最新标准每秒可传输1300兆位,足以在喝一杯咖啡的功夫传输整个《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最快速度,实际网络下载速度在每秒5兆位到20兆位之间或者更快些,具体取决于服务提供商。
⑤Wi-Fi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微波炉、无绳电话、地基的混凝土板、墙壁,甚至于水都能影响Wi-Fi连接。使用Wi-Fi时,远离巨大的水泥柱或者靠近Wi-Fi路由器便可增强信号。
10.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
11.用波浪线画出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句子。
12.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⑴Wi-Fi与无线电信号是借助不同频率、振幅、周期的波传输数据的。( )
⑵Wi-Fi每秒可传输1300兆位,足以在喝一杯咖啡的功夫传输整个《哈利波特》系列电影。( )
⑶Wi-Fi信号差时,远离水泥柱或者靠近Wi-Fi路由器便可增强信号。( )
13.本文介绍了Wi-Fi的哪些方面?请分点简要概述。
(1) (2) .
(3) (4) .
14.Wi-Fi服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请试着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2上·六年级单元测试)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完成有关问题。
生活
①同是一条溪中的水,有的人用金杯盛它,有的人用泥制的土杯盛它。那些既无金杯也无土杯的人就只好用手捧水喝了。
②水,本来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差别就在于盛水的器皿。君王与乞丐的差别就在“器皿”上面。
③只有那些最渴的人才最了解水的甜美。从沙漠中走来的疲渴交加的旅行者是最知道水的滋味的人;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当农民们忙于耕种而大汗淋漓的时候,水对他们来说是最宝贵的东西;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
④可是。另外一个人,尽管他坐在绿荫下的靠椅上,身边还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
⑤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旅行者和牧羊人那样的干渴,没有在烈日当头的中午耕过地,所以他不会觉得那么需要水。
⑥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是什么味道,他就永远也享受不到饭与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
15.第③段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请把关键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旅行者和牧羊人那样的干渴,没有在烈日当头的中午耕过地,所以他不会觉得那么需要水。”从修辞的角度讲,这是个 句;从文章的结构上讲,这是对第 段和第___________ 段的小结。
17.细细品读第⑥段,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上·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下列公交车站牌示意图,然后回答问题。
18.上面有可能是李明在哪个公交站看到的公交站牌?( )
A.四通桥或宋家洼 B.桐荫街或西山口
C.四通桥或桐荫街 D.桐荫街或怡园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86车的终点站是西山口。 B.从温泉镇到和平路乘坐86路车可以直达。
C.第65路车沿途共停靠11个站点。 D.晚上9:00之后,有可能搭不到公交车。
20.阅读站牌可知,65路公交车的起点站最早一班车的发车时间是 ,最晚一班车的发车时间是 。
21.家住温泉镇的欢欢想去小李村,请你为她规划一条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上·六年级单元测试)课内阅读。
青山不老(节选)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22.“就这样”指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实现他的价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中的“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是指 ,实际上包含着他 精神和 精神。
24.为什么说老人“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中画线的句子“青山是不会老的”的含义是( )
A.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且将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B.青山因为有老人的不断看护、绿化,永远不会荒芜、老去。
C.这句话主要写青山的苍翠和富有生命的活力。
参考答案:
1.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2.B 3.A 4.(1)√ (2)√ (3)√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这是两段说明性的文字,首段介绍了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第二段介绍了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会带来的恶果。由此可知,这个文段表达的主要观点是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
结合“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可知是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的严重后果和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性、迫切性。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可知答案。
故选A。
4.本题考查思维拓展。
(1)从“使得长江的水质变坏”可知是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
(2)从“导致山体塌方”可知是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
(3)从“造成水土流失”可知是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
5. 声名狼藉 始料未及 6.C 7. “佛罗里达恶魔” 斯里兰卡   “日本苦恼” 印度 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 深受水葫芦之害的各地都已向它宣战。 人工捞取 火焰喷射 炸药爆破 维多利亚湖畔 8. 列数字 水葫芦生命力旺盛 9. 我认为水葫芦无过错。 人们种植水葫芦的时候,若是能够遵循自然规律,控制得当,不仅能够帮助治理污水,而且也能作为禽畜的饲料和观赏作物。
【解析】5.本题考查根据意思写词语。
可在文中找与意思具有共同词素的词。
由第三段“自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在国外已经声名狼藉,处处遭到斩杀。”找出关键信息:“声名狼藉”指形容人的名声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由第六段“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找出关键信息:“始料未及”,意思是:最初的设想没有按照预期的目标发展,让人感到突然和意外的惊讶。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A.正确。从第一段的句子“水葫芦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可知本句正确。
B.正确。从第一段的句子“原产于南美洲,后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可知本句正确。
C.有误,由第二段的句子“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地繁殖开来。每株分出多支匍匐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但养分低,猪吃了饿不死也不长膘。”可知生命力旺盛但养分低。
D.正确。从第三段的句子“自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在国外已经声名狼藉,处处遭到斩杀。”可知本句正确。
7.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第四段“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可知,为对南非的影响。
第五段“深受水葫芦之害的各地都已向它宣战。南亚各国采用人工捞取、火焰喷射、药剂喷杀、炸药爆破等手段加以销毁,可是过了三个月它照旧欣欣向荣。维多利亚湖畔的人们采用生物防治法,在湖区放养吃水葫芦的象鼻虫,但以繁衍100亿只象鼻虫计算,至少也要日夜不停吃上20年,才能吃光水葫芦。象鼻虫吃水葫芦还可能酿成更严重的虫灾。”概括出:深受水葫芦之害的各地都已向它宣战。“自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在国外已经声名狼藉,处处遭到斩杀。孟加拉人将引自德国的水葫芦称“德国恶草”。南非的水葫芦引自美国佛罗里达,人称“佛罗里达恶魔”。斯里兰卡的引自日本,被骂作“日本苦恼”。印度则称它为“紫色恶魔”。”概括出:“佛罗里达恶魔”、斯里兰卡、“日本苦恼”、印度、人工捞取、火焰喷射、炸药爆破、维多利亚湖畔。
8.本题考查了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引资料、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等。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根据题干内容,由短文阅读可知,“每株分出多支匍匐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找出关键性信息“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表现了水葫芦生命力旺盛。
9.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掌握。
根据题干内容,由短文阅读可知,由“A方:水葫芦成为绿色污染,真是人类的灾星。水葫芦:我的特质是与生俱来的,是你们对我没有充分的了解,如今出了问题怪我,我不服!”可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如:我认为水葫芦无过错。人们种植水葫芦的时候,若是能够遵循自然规律,控制得当,不仅能够帮助治理污水,而且也能作为禽畜的饲料和观赏作物。
10. 列数字 作比较 11.Wi-Fi信号最新标准每秒可传输1300兆位,足以在喝一杯咖啡的功夫传输整个《哈利波特》系列电影。 12. √ × √ 13. Wi-Fi数据的传输方式。 Wi-Fi与无线电信号的区别。 Wi-Fi的传播速度。 Wi-Fi信号易受干扰。 14.Wi-Fi不需要布线,可供多人同时使用。
【解析】10.本题主要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识记、理解能力。
首先需要记忆说明方法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再抓住关键句的要点,体会句子想表达的内容,再加以分析。画横线的句子将Wi-Fi和无线电进行对比,列举出了“2.4吉赫"88兆赫到108兆赫之间"等科学具体的数字,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1.本题主要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识记、理解能力。
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
本文中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句子是“Wi-Fi信号最新标准每秒可传输1300兆位,足以在喝一杯咖啡的功夫传输整个《哈利波特》系列电影”,运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了Wi-Fi信号传输速度之快。
1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1)由“Wi-Fi与无线电信号都借助波传输数据,但是两者所借助的波具有不同的频率、振幅和周期”可知本句话正确。
(2)由第四段中“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最快速度,实际网络下载速度在每秒5兆位到20兆位之间或者更高些,具体取决于服务提供商”可知这句话错误,在喝一杯咖啡的工夫传输整个《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只是理论上的说法。
(3)由第五段中“远离巨大的水泥柱或者靠近Wi-Fi路由器便可增强信号”可知本句话正确。
1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文章首段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Wi-Fi”,后面几段每段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释,仔细阅读文章,从每段中抓住关键点进行概括即可。
14.本题考查学生的积累能力。
解答本题可根据自己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Wi-Fi服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进行作答。例如:可供多用户同时使用;传输速度更快,便于人们接收、下载文件等。
15.只有那些最渴的人才最了解水的甜美。 16. 设问 ③ ④ 17.人,不经历奋斗的辛苦,就不知道收获的可贵;不经历失败的考验,就不懂得珍惜当下的成功。所以我们要在奋斗与成功的过程中,感受人生的苦辣酸甜,品尝最好的人生滋味。
【解析】15.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获取短文表达的主要观点,基本方法有两个:一是找中心句,有的文段通过题目表达主要观点,有的则是通过文首、段首或文尾、段尾的中心句表达主要观点;二是找出连接词,有的文段是通过连接词进行层层深入阐述的。只要细致归纳,就可以找到主要观点。
第③段是用中心句表达观点的,本段的中心句是“只有那些最渴的人才最了解水的甜美。”。
16.本题考查修辞及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本句自问自答,所以是设问句。
从这句话中的“他”“旅行者”牧羊人”三个关键词,可知这是对第③段和第④段的小结。
17.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明确句子的含义,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它是蕴涵在句里,而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没有说出来的感情,没有说出来的思想。要把握句子的含义,必须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思索,才能体会得到的。
完成本题要结合全文内容,抓住“生活”“滋味”等关键词想开去,并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
18.C 19.B 20. 06:00 21:00 21.从温泉镇站乘去往凯旋路方向的65路公交车,在四通桥站下车,然后在四通桥站换乘前往西山口方向的86路公交车,坐两站即可到达小李村。
【解析】18.本题考查关键信息提取。
我们只需要在两个公交站牌上找到相同的公交站信息即可。两个站牌上显示的相同的站点有四通桥和桐荫街,故选项C正确。
19.本题考查关键信息分析。
B.错误,从86路公交站牌上可以看出,86路车并没有经过温泉镇,所以从温泉镇到和平路乘坐86路车不可以直达。
20.本题考查关键信息提取。
从65路公交站牌上的首班车时间可以看出,最早一班车的发车时间是6:00。末班车显示的时间是:21:00,所以最晚一班车的发车时间就是21:00。
21.本题考查关键信息分析。
从两个公交站牌上看,从温泉镇到小李村,没有直达车,需要换乘车。我们需要找到两个站牌上相同的站点——四通桥,然后从该站点换乘即可。因此为从温泉镇站乘去往凯旋路方向的65路公交车,在四通桥站下车,然后在四通桥站换乘前往西山口方向的86路公交车,坐两站即可到达小李村。
22.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若的生活条件。 23. 绿洲 与环境斗争的不屈 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奉献 24.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了这片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25.A
【解析】22.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联系课文内容“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的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可知“就这样”指的是老人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若的生活条件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
23.此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青山不老》是梁衡创作的散文作品。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山野老农用15年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
文中的“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是指老农用15年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际上包含了他与环境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和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24.此题考查句意理解。
《青山不老》是梁衡创作的散文作品。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山野老农用15年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执著的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他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化为另一种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就永远不会老。
25.此题考查句意理解。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这片绿洲,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他的生命的意义在这茫茫的绿洲中得到延伸,他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就永远不会老。
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