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第6单元阅读理解拓展训练(真题汇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第6单元阅读理解拓展训练(真题汇编)(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9 14:1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单元阅读理解拓展训练(真题汇编)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2022武汉·五年级单元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走近农村留守儿童
材料一: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有几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因此有了几百万的农村留守儿童,其中6岁到13岁的占大多数。
材料二: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通。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一般半年以上才会回家一次,其中,一年回家一次的家长占了大多数,有的两年以上都没有回过家。
材料三: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的“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农村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极少。而在农村所有的“问题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很大。
1.以上材料主要介绍的是(  )
A.城市留守儿童 B.农村进城务工人数
C.农村问题儿童 D.农村留守儿童
2.下列不是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异常的“症状”的是(  )
A.性格内向 B.活泼大方
C.脾气暴躁 D.孤僻、自卑
3.以上材料表明(   )(多选)
A.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多。
B.在农村所有的“问题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很大。
C.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都与父母缺乏沟通。
D.农村留守儿童都得到了父母很好的照顾。
4.你认为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异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上海·五年级课时练习)阅读
父亲的“柔软”
①清展,经过小区的池塘边时,见到一个穿着黑西装的中年壮汉,趴在雨后潮湿的木栏杆上,执着一根简易的木勺费力地在水面上舀些什么。
②原以为是小区的清洁工,走近一看,不是。不会有清洁工穿一身休闲西装来工作的。这人大约40岁,面孔和身材都带着北方人的轮鄘,显得很硬朗。他另一只手上提着东西那是一次性塑料袋,灌了点水,里面游弋着一只黑蝌蚪。
③其实我很想告诉他,在隔壁的政法大学,有一块大水塘,那里已经是解蚪成群了。上周我就带着孩子去过,孩子第一回见到那么多黑溜溜的蝌蚪,欢喜得不得了。但由于天生不善与陌生人搭讪,我并没说。
④出了小区很久,我还在想,这个粗粝的男人适才捕捉解蚪时的那种神情,看起来竟是如此“柔软。”我当然也猜得出来,这位显然并不擅长捕捉蝌蚪的男人,之所以出现在池塘边,必然是为了某个孩子。准确的说,是为了孩子的愿望而来,没有喧哗,没有铺张,甚至于有些笨拙,但这就是父亲啊。父亲大多就是这样的。
⑤他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
⑥我读初中一年级时,有一位十分要好的同学,我经常去他家玩,很恣肆,但只要他父亲一回家,我就不自觉地收敛了。他父亲是一位拳师,满脸横内,彪悍异常,我心底十分怕他,从不敢正眼看,然而有一天,这种感觉被彻底改变了,那是在初夏,我在同学家要到很晚,干脆留宿。至半夜酣然大睡时,一只手——那是一只非常粗糙强壮的手掌——把我跟同学从蚊帐里轻轻摇醒,我们半睡半醒睁开眼睛,一只手朝我们眼前伸了过来。就像变魔术那样个透明的玻璃瓶,被放进了海黑的蚊怅里,亮晶晶的,闪闪烁烁的——里面全是飞舞的萤火虫。
⑦从此,我知道了,拳师跟我所见过的另一些父亲并无区别,在那令人畏惧的外貌下面,其实也藏有一颗慈爱而且浪漫的心,那是父亲的柔软之处。
5.用简短的话概括两位父亲柔软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画“ ”的句子是 句,它在文中起 作用。
7.选文中 这句话,照应了文章的题目。
8.仿写句子。
父爱如山,造就我坚韧的性格。
, 。
9.根据对选文的理解,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选文将拳师父亲“满脸横肉,彪悍异常”的形象和他为孩子们捉萤火虫的慈爱浪漫之心形成对比,突出表现了父亲的”柔软”。 ( )
②“一只手——那是一只非常粗糙强壮的手掌——把我跟同学从蚊帐里轻轻摇醒”这句话中的两个破折号,都是解释说明的作用。( )
③文段中“这人大约40岁,面孔和身材都带着北方人的轮廓,显得很硬朗。”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 )
10.父母的爱就像太阳,无论时间多久,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她的照耀和温暖,面对父母之爱,我们该如何回报呢?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回报父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上·辽宁沈阳·五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短文。
慈母情深(节选)
①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②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③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1.选段①写了怎样的场景?“我”看到了母亲怎样的工作环境,请用几个词语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细读选段③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新颖点 这个场景中,“我”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看见母亲( )→到辨认后( )。
(2022长沙·五年级校考单元测试)阅读《母亲》节选,并按要求作答。
母亲
①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道:“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②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儿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昏了过去。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呀……”
③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就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
脸、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④“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⑤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⑥“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⑦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⑧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邦邦的水泥地,不在我太调皮,而全在于她。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也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⑨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那年小姐姐才十八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了。她看见了,一把就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才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绝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围女大了,早点儿寻个人家好啊,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系,她送走自己的亲生国女,为的是两个并非条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
⑩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地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曲,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选自《时文选粹》)
14.通读全文,把“我”对继母的感情变化过程的词语填在方框内。
接受内疚
15.“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最主要的原因是( )(单选)
A.“我”感受到继母对我的放任,和继母拉近了距离。
B.继母没有和“我”计较,没有强迫“我”喊她妈妈。
C.继母珍视“我”对生母的那份情感,能宽容“我”。
D.继母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步的灰尘法
16.“孩子没有一是省油的灯”在文中具体指( )(单选)
A.“我”和继母生活在一起,却还要挂出生母的照片。
B.“我”太调皮,在水泥空场上玩,被自行车撞到,让继母操心。
C.“我”有好几年都不喊继母“妈妈”。
D.“我”没有小姐姐那样老实、听话,也不懂得体谅继母。
17.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单选)
A.“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曲,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这里的融解是指情感的融合。
B.“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是对继母的外貌描写,体现了继母的瘦弱和衰老。
C.“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这里“我”流泪只是为继母的衰老而伤感。
D.失去母亲是不幸的,然而“我”又是幸运的,因为从继母那儿得到了母爱加倍报偿这种母爱超越了血缘亲情。
18.结合文中事例,说说文本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不少于2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合肥·五年级校考单元测试)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问题。
【文段A】父亲的一封信
南京某媒体报道,2004年11月1日,南京大学一公告栏上不知何时被贴了一封署名为“辛酸父亲”给上大学儿子的信。
亲爱的儿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是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唯一一个大学生后,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挂蚊帐铺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
在你读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过你的3封信,加起来比一封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大二以后,从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们能感受到,言辞之急迫、语调之恳切,让人感觉你今后毕业大可以去当个优秀的讨债人。
当时,正值你妈下岗,而你爸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你出入卡拉OK、酒吧、餐厅。在这样的状况下,你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来了一封长信,大谈特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你给我和你妈心上戳了重重一刀,还撒了一把盐。最令我伤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这之前,我在报纸上面已看到这样的事情。没想到你也同时看到这则新闻,竟也运用这招,来对付生你养你的父亲母亲。虽然得知真相以后我没发作,但从开学到今天,两个月里,我一想到这事就痛苦,就失眠。这已经成为一种心病,病根就是你——我亲手抚养大却又倍感陌生的大学生儿子。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会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
一位辛酸的父亲
【文段B】曾经看过这样一则资料:美国费城纳尔逊中学门口有两尊雕塑,左边是一只苍鹰,右边是一匹奔马。雕塑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鹏程万里和马到成功,而是代表一只被饿死的鹰和一匹被剥了皮的马。那只苍鹰,为了实现飞遍世界的伟大理想,练就了各种高超的飞行本领,结果忘了学习觅食,只飞了四天就活活饿死了。那匹奔马嫌第一位主人——磨坊老板给的活多,就乞求上帝把它换到农夫家;然后又嫌农夫给的饲料少,最后到了皮匠家,不干活,饲料又多,好不惬意。然而没过几天,它的皮就被剥下来做了皮料。一个缺乏起码的独立生存能力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能力和才华,都不是一个健全的人,都是一个有生命缺憾的人。但愿“父亲”的一封信能给“你”敲响警钟。
19.请你写出像“天经地义”这样的词,至少五个。
.
20.结合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意思:
言简意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鹏程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书信的格式看,这封信有错误吗?请说说错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信中加横线的部分,你读懂了吗?主要说的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从父亲的信中,你发现这个儿子身上有哪些缺点?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你明白美国费城纳尔逊中学门口放那两尊雕塑的用意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南京·五年级校考单元测试)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美丽的谎言
①我至今都记得我的第一位老师说的谎言。
②那年夏天,我被母亲领进了校园,迎候我的是一位五十多岁、亲切和蔼的女教师。入学考试的内容是从1数到100。我站在校园大操场的阳光下,面对着老师的笑容,脆生生地一口气从1数到了100。老师拍拍我的脑袋,伸手在她的花名册上画了个红五星。我非常仔细地留意着她的这一举动,在心里暗自猜测着那个红五星的含义。
③开学了,看着班里四十多个同我一般大的孩子,我A(顽固 固执)地想找出与他们的不同来。我心里一直惦着花名册上的那个红五星,终于忍不住了,跑到老师那里问她,是不是我的入学考试是第一名才得到了红五星,老师笑着点了点头,当我满怀着希望从校园跑开时,快乐一直在我心里B(升腾 奔腾)。我是得了第一名的,我一定还可以再得第一名。这种信念一直鼓励着我。直到很多年以后,当我们一群同学聚在一起谈起我们的第一位老师时,大家突然明白每一个人的入学花名册上都有一个红五星,而她几乎对每一个班上的学生都说过:你很棒,你是第一名!
④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一些用心说出的谎言是那么美好。这和真实意义上的“欺骗”绝不相同。因为前者是尊重,是关爱,是惦记,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⑤我离家来美国,至今已快十年了。在这十年里,我跟母亲说过不少的谎话。刚到这座城市时,包围我的是陌生和孤独,连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都不那么容易。在五个月的时间里,我换过五次住处。那时我还是一个穷学生,担负不起租房的费用,就轮流住在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家里,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但每次都是我自己先受不了而被迫转移。拎着一个大箱子,这座城市的东西南北我都住过。每天夜晚最感到无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遥远的家园和母亲的殷殷笑容。但是在每一封给母亲的信里,我都说我住得很好,一切都顺利。并且,用那些写给母亲的文字鼓励自己。之所以这样,唯一的原因是怕母亲知道了担心。而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⑥那一次,母亲在电话里说她一切都好,每天散散步、看看电视,连心脏病也多日没犯了。我刚放心地挂了电话,就接到朋友的信,说是遇见了我的母亲,她病了,一个人去医院打针。我愣了好久,觉得心里很慌,赶忙往家里拨电话。可拨到一半,又停了下来,我质问母亲又有什么用呢?我原本真切地知道她为什么要说谎的!
25.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几乎(jī jǐ) 拎着(līn līng)
26.从第③段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处应填 B处应填 。
27.短文中先后写了下列人物说的哪些“美丽的谎言”?
老师: 。
“我”: 。
母亲: 。
28.老师“说谎”的目的是 ;我“说谎”的目的是 ;母亲“说谎”的目的是 。
29.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
A.提出问题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30.作者为什么认为“有一些用心说出的谎言是那么美好”?在你的生活中有这样的谎言吗?请举出一两个这样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3.ABC 4.缺乏父母的关爱,与父母缺乏沟通。
【分析】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材料一主要介绍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在不断地增加;材料二主要介绍了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通;材料三主要介绍了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异常。所以以上材料主要介绍的是农村留守儿童,选D。
2.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由“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的‘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可知,“活泼大方”不是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异常的“症状”,选B。
3.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材料一主要介绍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在不断地增加,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多。材料二说明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都与父母缺乏沟通。材料三说明在农村所有的“问题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很大。选ABC。
D项说法错误,由“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通。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一般半年以上才会回家一次,其中,一年回家一次的家长占了大多数,有的两年以上都没有回过家”可知,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都没有得到了父母很好的照顾。
4.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由材料三可知,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的“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由材料二可知,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都与父母缺乏沟通。所以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异常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父母的关爱,与父母缺乏沟通。
5.①穿西装父亲为儿子捉蝌蚪。②拳师父亲为孩子捉萤火虫。 6. 过渡句 承上启下 7.那是父亲的柔软之处 8. 父爱如水,洗涤了我内心的灵魂。 父爱如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9. √ × × 10.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分析】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整体感知文章,从前往后找相关信息。从“见到一个穿着黑西装的中年壮汉”“我当然也猜得出来,这位显然并不擅长捕捉蝌蚪的男人,之所以出现在池塘边,必然是为了某个孩子”“他父亲是一位拳师,满脸横内,彪悍异常”“就像变魔术那样个透明的玻璃瓶,被放进了海黑的蚊怅里,亮晶晶的,闪闪烁烁的——里面全是飞舞的萤火虫”这些语句中,可概括出答案,即:①穿西装父亲为儿子捉蝌蚪。②拳师父亲为孩子捉萤火虫。
6.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文中的画线句为“他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这句话里的“他”指的是上文中提到的穿着西装捉蝌蚪的那位父亲,而“另一个人”指的是下文中出现的捉萤火虫的拳师父亲。本句承上启下,是两个父亲的故事之间的过渡句。
7.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题目“父亲的‘柔软’”中,关键词是“柔软”,文章中“那是父亲的柔软之处”这句话,写出了父亲也有一颗慈爱而且浪漫的心,照应了文章的题目。
8.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解答本题,要认真读例句,明确句子形式,再按照要求进行仿写。
分析例句可知,把父亲的关爱比作“山”,造就“我”坚韧的性格。这里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展开联想,把父母亲或者其他亲朋好友的一种关爱比作类似的某种具体物象,要求字数尽量和例句一样。
示例:父爱如海,培育我一种豁达宽容的胸襟。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①从文中“在那令人畏惧的外貌下面,其实也藏有一颗慈爱而且浪漫的心,那是父亲的柔软之处”这些句子中,可知①的说法是正确的。
②说法错误。第一个破折号作用是解释说明,第二个破折号作用是补充说明。
③说法错误。“这人大约40岁,面孔和身材都带着北方人的轮廓,显得很硬朗。”是对人物的外貌描写。
1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本题,要结合自身实际。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1.母亲工作的场景。低矮、潮湿、颓败、阴暗。 12.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和作者对母亲的心疼。 13. 所处的环境如此恶劣的震惊 心疼母亲
【分析】1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概括能力。
根据文章中“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可以提取关键词:低矮、潮湿颓败、阴暗。选段①主要写了母亲工作的地方空间狭窄、环境差。
12.考查句子赏析。
先判断修辞,再结合句子赏析。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仔细阅读句子,句子中反复出现了“我的母亲 ”可知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我的母亲”这个短语在文中反复出现,说明“我”已经感到震惊,突出我非常心疼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
反复是为了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种意思,加深读者的印象,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方法。
13.考查人物心情变化。
本段主要在写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从一开始,我目睹母亲工作环境条件恶劣而感到震惊,以及发现母亲之后,对母亲的艰辛而感到心疼。
14.反感 感谢/感激 15.C 16.B 17.C 18.(1)勤劳朴实。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帮人家看孩子,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2)善良慈爱。始终疼爱我和弟弟,我被自行车撞倒后背我去医院,自责自己没有照看好我。(3)宽容。在我挂出生母的照片后不仅不反对,还说服父亲,表现了一个农村妇女极大的宽容之心。(4)无私。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忍痛把自己的亲生女儿远嫁内蒙古,悉心照顾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不是生母,胜似生母。
【分析】14.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应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情节,分析情感变化。
这篇文章先写母亲去世后继母的到来,从“我”的行为可以看出对母亲的“反感”;一次无意的受伤实生及继母的话让我明白了她对我的关爱,我开始慢慢地接受她;三年自然灾害时,继母为了节省下口粮,将自己的女儿远嫁到蒙古,那时我对她是发自于内心的感激;最后继母去世了,则是抒发对母亲的内疚与怀念,根据这一理解即可得出答案。
15.本题考查学生文章理解能力,注意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结合“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此向后娘示威”“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在父亲提议说拿下照片时,她还说“不碍事,挂着吧!”等内容可以看出,继母珍视我对生母的那份感情,能宽容“我”,因此“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故选C。
16.本次考查学生阅读能力,注意认真阅读文章分析。
通过下文“我们没事儿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昏了过去”可以看出小孩的调皮捣蛋,不是“省油的灯”。故选B。
17.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注意认真阅读文章分析。
结合“‘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曲,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可以知道母亲对这一声“妈妈”的多么的渴望。与上文“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向后娘示威”形成对比,看出作者为之前未喊妈妈感到愧疚,故“流泪只是为继母的衰老而伤感”说法错误,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人物形象分析能力,结合事件以及细节描写分析。
母亲勤劳朴实。从她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帮人家看孩子,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可以看出;善良慈爱。从始终疼爱我和弟弟,我被自行车撞倒后背我去医院,自责自己没有照看好我可以看出;母亲待人宽容,在我挂出生母的照片后不仅不反对,还说服父亲,表现了一个农村妇女极大的宽容之心;无私。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忍痛把自己的亲生女儿远嫁内蒙古,悉心照顾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不是生母,胜似生母。学生围绕此作答,写出两点即可。
19. 东张西望 南征北战 左顾右盼 七上八下 有气无力 20. 语言简练而意思完备。 大鸟飞行的路程万里之遥。比喻前程远大。 21.从书信的格式看,这封信有错误,错在称呼没有顶格写,没有问候语、祝福语,更没有写信的日期。 22.信中的大学生给家里写信的次数很少,而且信中只是向父母要钱,没有对父母的关心,是一个只知道索取不知道感恩的人。 23.这个儿子的缺点是:生存能力弱,生活奢侈,贪婪,自私,爱慕虚荣,缺少爱心,对父母冷漠,不懂感恩。我想对他说:你作为一个大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做人要诚实。你为了满足自己奢侈的生活,竟然弄虚作假,偷改学校收费价格,更何况,你的家庭并不富裕。我还要对你说,你作为儿子,还应该关心父母,用爱心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俗话说:养育之恩大于天,可是,你很少给父母写信,而且一写信就只是要钱,要那么多的钱,却是去卡拉OK、酒吧、餐厅挥霍,你怎么对得起父母的勤俭节约、辛勤付出呢? 24.美国费城纳尔逊中学门口放那两尊雕塑的用意是:告诫那些学生:一个缺乏起码的独立生存能力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能力和才华,都不是一个健全的人,都是一个有生命缺憾的人。
【分析】19.本题考查词语仿写的能力。
“天经地义”第一个字和第三个为反义词,此类词语有:长话短说、来龙去脉、前呼后拥、东倒西歪、眼高手低。
20.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言简意赅:语言简练而意思完备。在文中指儿子给父亲写的信内容非常简单。
鹏程万里:大鸟飞行的路程万里之遥。比喻前程远大。
21.本题考查书信的格式。
一般的书信由六个部分构成。这六个部分是:称呼、问候、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从书信的格式看,这封信有错误,错在称呼没有顶格写,没有问候语、祝福语,更没有写信的日期。
22.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由“我们收到过你的3封信,加起来比一封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从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们能感受到,言辞之急迫、语调之恳切,让人感觉你今后毕业大可以去当个优秀的讨债人”可知,这段话主要写的是信中的大学生给家里写信的次数很少,而且信中只是向父母要钱,没有对父母的关心,是一个只知道索取不知道感恩的人。
2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由“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挂蚊帐铺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我们收到过你的3封信,加起来比一封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从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们能感受到,言辞之急迫、语调之恳切,让人感觉你今后毕业大可以去当个优秀的讨债人”“当时,正值你妈下岗,而你爸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你出入卡拉OK、酒吧、餐厅。在这样的状况下,你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来了一封长信,大谈特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你给我和你妈心上戳了重重一刀,还撒了一把盐”“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可知,这个儿子的缺点是:生存能力弱,生活奢侈,贪婪,自私,爱慕虚荣,缺少爱心,对父母冷漠,不懂感恩。可针对这个儿子的缺点将自己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即可。
2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由文段B“雕塑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鹏程万里和马到成功,而是代表一只被饿死的鹰和一匹被剥了皮的马。那只苍鹰,为了实现飞遍世界的伟大理想,练就了各种高超的飞行本领,结果忘了学习觅食,只飞了四天就活活饿死了”“一个缺乏起码的独立生存能力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能力和才华,都不是一个健全的人,都是一个有生命缺憾的人”可知,美国费城纳尔逊中学门口放那两尊雕塑的用意是告诫那些学生:一个缺乏起码的独立生存能力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能力和才华,都不是一个健全的人,都是一个有生命缺憾的人。
25.jī līn 26. 固执 升腾 27. 所有的学生都得了第一名 告诉母亲我一切顺利 在电话中说她一切都好 28. 鼓励学生,树立信心 不让母亲担心 不让我担心 29.B 30.因为这些谎言是尊重,是关爱,是惦记,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母亲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我,总说自己已经吃过了,其实不是这样的。
【分析】2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几乎jī hū。
拎着līn zhe。
26.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顽固:指思想保守,不愿接受新鲜事物,对待自己的看法或想法十分认真,坚信自己是对的,甚至否定他人,或付出行为使他人被迫接受自己的想法。
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升腾:指腾跃,向上升起;谓超脱尘世;上升,向高处迁移;引申为涌出,爆发出。
奔腾:形容许多马跳跃着奔跑,或水流湍急沸腾的样子。
27.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从“直到很多年以后,当我们一群同学聚在一起谈起我们的第一位老师时,大家突然明白每一个人的入学花名册上都有一个红五星,而她几乎对每一个班上的学生都说过:你很棒,你是第一名!”
“但是在每一封给母亲的信里,我都说我住得很好,一切都顺利。”
“那一次,母亲在电话里说她一切都好,每天散散步、看看电视,连心脏病也多日没犯了。”可知答案。
2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我是得了第一名的,我一定还可以再得第一名。这种信念一直鼓励着我。”可知老师“说谎”是为了鼓励学生,树立信心。
从“并且,用那些写给母亲的文字鼓励自己。之所以这样,唯一的原因是怕母亲知道了担心。”可知“我”说谎的是为了不让母亲担心。
从“可拨到一半,又停了下来,我质问母亲又有什么用呢?我原本真切地知道她为什么要说谎的!”可知母亲说谎是为了不让我担心。
29.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在文章的作用。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句子叫:过渡句。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这个句子就是过渡句。过渡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式,一般在作文里出现,在两个内容的接驳处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读全文,可知“而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30.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和开放性试题。
结合文章第四自然段“有一些用心说出的谎言是那么美好。这和真实意义上的“欺骗”绝不相同。因为前者是尊重,是关爱,是惦记,是为了让对方快乐。”可知答案。
如:母亲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我,总说自己已经吃过了,其实不是这样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