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孤独之旅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孤独之旅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8 14:4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孤独之旅 教案
教学设想:
本组群文以“成长的心路历程”为议题,节选了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四篇小说——《孤独之旅》(节选自《草房子》)、《鱼鹰》、《古堡》、《小木船》(节选自《青铜葵花》),讲述了不同少年的不同成长经历。这四篇选文均涉及少年成长这一话题,都在写法上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心理描写,来呈现人物内心变化的过程,用大量诗化的语言描写环境,用细腻的景物描写来烘托气氛,帮助主人公情感的抒发。
《孤独之旅》讲述的是主人公杜小康家道中落后跟随父亲去放鸭,在一次暴风雨后战胜孤独的成长故事。作者在小说的创作中也没有执拗于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在情节的叙述中充斥着大量的心理与环境描写,有时候为了表现杜小康的心理甚至中断情节。小说表面上是主人公一次放鸭之旅,实际上是杜小康为战胜内心的孤独感,最终成长的过程。《鱼鹰》讲述的是八岁的城里男孩树村到乡下表哥锄瓜家过暑假,喜欢上锄瓜家养的鱼鹰。锄瓜邀请树村去观看捕鱼的场面,激烈的场面深深地吸引了树村。但是在清点的时候,发现丢失了两只鱼鹰。锄瓜和树村偷偷驾船去寻找鱼鹰,却遇到了狂风暴雨,锄瓜树村从胆小怯懦蜕变成了勇敢坚强。《古堡》讲述了麻石和森仔为了完成七年前的梦想,再次踏上了征服高山的路途,去看一座谁也没有见过的古堡。陡峭的山路和炎热的天气逐渐磨去了他们的精力,也让他们的友谊经历了考验。《小木船》讲述的是七岁女孩葵花跟随爸爸,从城市来到了大麦地,在陌生的芦荡里倍感孤独。在一次偷偷划船中遇到了乡下男孩青铜。文章用大量饱含诗意的语言描写芦荡,渲染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情景交融,富有美感。这四篇小说从主题上看,属于“成长小说”,从形式上看,比较接近“诗化小说”。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这类小说的基本特点,初步感受这类小说特殊的韵味,品味这一类小说的阅读趣味。九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阅读小说的基础,对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等小说要素已经有一定的理解和领悟。但小说阅读的一些方法,如浏览、速度、跳读、细读等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梳理人物内心变化的过程,在品味景物描写中领悟小说语言的魅力,在文本中发现美,在具体的文字评析中得到审美体验。
《孤独之旅》是统编教材中的自读课文,本课教学设计贯彻新教材精读、自读、整本书阅读“三位一体”的理念,改变以往传统的单篇精讲课型设计思路,采用群文阅读的方法尝试进行1+N群组文章阅读课型设计。引导学生采用浏览、速读、跳读、细读等策略阅读小说,让学生在读中筛选、概括、对比、理解和发现。学生在自主阅读和集体建构中理解文章主旨,体会语言特点,探究文法妙处,在群文阅读的课堂掌握阅读方法,提升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浏览群文,概括情节,理解小说主题,感悟“成长”的含义。2.比较阅读,填阅读卡,梳理心路历程,总结心理描写的方法。3.细读文本,合作探究,品味景物描写,初识诗化小说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比较阅读,填阅读卡,梳理心路历程,总结心理描写的方法。
2.细读文本,合作探究,品味景物描写,初识诗化小说的特点。教学难点:
细读文本,合作探究,品味景物描写,初识诗化小说的特点。
课前预习:
阅读四篇小说,分别从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入手,对文章做批注,并在每篇小说后回答两个问题:
1.读了这篇小说,你有什么感想?
2.有哪些地方是你没读懂的?请说说你的疑问。
教学过程:
一、概括情节,理解主题
浏览《孤独之旅》《鱼鹰》《古堡》三篇选文,思考以下问题:
1.三篇选文的主人公经历了什么事?(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有什么变化?
明确:《孤独之旅》讲述了杜小康被迫远离家乡与父亲到芦苇荡放鸭,经历暴风雨与孤独后成长了的故事。
《鱼鹰》讲述了树村到乡下表哥锄瓜家过暑假,观看捕鱼,寻找丢失的鱼鹰,经历狂风暴雨后,从胆小怯懦蜕变成了勇敢坚强的故事。
《古堡》讲述了麻石和森仔为了梦想,攀登高山,寻找古堡,在艰难的环境下经历了友谊的考验。
变化:他们都成长了。
2.三篇小说都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来表现他们的成长历程?明确:心理描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直奔小说“成长”的主题,在比较故事情节中领悟“成长”的含义——成长是含着泪的过程,不仅指身体的长大,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成熟。训练学生的概括、提炼、总结能力。】
二、探寻心路,感受情感
速读《孤独之旅》《鱼鹰》《古堡》三篇选文,划出文中有关主人公心理描写的词句,完成阅读卡,绘出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图。
思考:作品表现人物心理变化的方法有哪些?(以《孤独之旅》为例)明确:直接描写:心理概述(第三人称)
间接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景物烘托
选文表现人物心理变化,最突出的手法是——大量的景物烘托!
【设计意图:本环节与第一环节紧密相扣,从成长主题过渡到人物思想、心理的变化,进而归纳心理描写方法。训练学生速读与筛选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自主阅读,是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总结心理描写方法时,点明选文使用最突出的手法——景物烘托,进而转入下一环节景物描写赏析的学习。】
三、欣赏景物,细品语言
跳读《孤独之旅》和《小木船》,找出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景物。
明确:鸭子、炊烟、芦苇、暴风雨、大河、大麦地、太阳、鸟……
让你印象深刻的景物描写,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加以品味。组员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小组合作完成阅读卡。
小结:
景物描写的技巧——视听嗅觉全面开放,形声色味应有尽有,长句短句错落有致,比喻拟人形象生动,花草树木善解人意,飞禽走兽富通人性。
【设计意图:跳读与细读策略交替使用,最贴近生活的阅读常态。跳读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高效率,细读则是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两种方法交替使用,训练学生抓住一部作品的重要内容、精彩片段,加以解读欣赏,而忽略无关紧要或不精彩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效率。交流讨论是思想的提炼和语言的表达,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逐步提升。在集体建构过程中达到对语言特点和文法妙处的共识。群文阅读的好处,是不言自明,或者说老师少讲,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发现。】
四、识别文体,拓展阅读
本组选文有小说的共性——叙事,也有不同于其他小说的地方,它的独特之处——它不是一般的叙事小说,它叙事性不强,反而是情感浓郁,景物优美,语言诗意,意蕴丰富。
这是一种特殊的小说,不以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吸引人,而以小说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感人、随情而生的景物动人以及描景状物时诗化的语言折服人,这样的小说我们之前也有学过比如《社戏》、《芦花荡》,我们把这样特殊的小说称为“诗化小说”。
曹文轩的成长小说里语言自然生动,环境充满梦幻,情感真实动人,都使得他的作品有着浓厚的“诗化”倾向。试着用今天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曹文轩的《草房子》一书,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设计意图:简单介绍“诗化小说”文体知识,让学生初步感受这类小说特殊的韵味,打开学生阅读的视野。鼓励学生由阅读节选走向阅读全篇甚至是整本书,并养成良好的整体阅读与思考的习惯。阅读书目的推荐使课堂更好地延伸,为学生的阅读发展铺路。】
课后作业:
模仿选文中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的方法,记一段自己的成长经历。完成作文《那一次,我长大了》,字数要求不少于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