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视频导入
两分钟了解东晋的建立
东晋南朝时期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8课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通过时间轴梳理朝代更迭顺序,利用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从而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
2.通过材料研读,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提高史料分析技巧和史料解读能力,培育历史解释素养。
3.通过祖逖北伐的相关故事,感悟祖逖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以古鉴今,联系今天烟台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用江南经济发展的经验为家乡经济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培育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壹
东晋的兴亡
壹·东晋的兴亡
1、西晋灭亡:
游牧民族内迁后,西晋向其收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为奴。受到西晋统治者的压迫,民族矛盾激化。
公元316年, 刘曜率领匈奴军攻破长安,愍帝献城投降,西晋灭亡。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壹·东晋的兴亡
2、东晋建立:
歌谣:西晋王朝匈奴毁,
东晋建立司马睿。
西晋灭亡后,公元317年,镇守长江下游的西晋皇族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南京)为都城,从此南京这座六朝古都见证东晋南北朝二百多年的风雨沧桑。
晋元帝司马睿
(276年-323年)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壹·东晋的兴亡
3、东晋的政治特点:
表现:①政治上依靠王导
②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
王导
王敦
历史小故事:晋元帝在正月初一举行朝贺礼时,拉着丞相王导登上御座和自己坐在一起,王导坚决推辞,元帝更加恳切地拉着他。
王与马,共天下
——房玄龄等《晋书 》
大贵族
东晋的门阀政治——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他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王敦等等。
门阀政治
歌谣:定都建康王导推,
同坐御床不合规。
壹·东晋的兴亡
4、东晋北伐:
祖逖北伐
北伐中原
东晋建立之后,中原地区沦丧于胡人之手,爱国之将士每每以北伐中原收复失土为己任……
祖逖(266年-321年),曾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后因势力强盛受到东晋朝廷忌惮,功业未成,祖逖忧愤而死。
北伐结果:由于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局部统一,偏安江南。
歌谣:
祖逖勤奋有智慧,闻鸡起舞心操碎,
私募军队战旗挥,不复中原誓不归,
缺少后援力有亏,忧愤而死心无愧。
中流击楫
闻鸡起舞
壹·东晋的兴亡
4、东晋的兴盛:
背景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影响
前秦基本统一北方,试图一举吞并东晋。
公元317年
前秦VS东晋
东晋胜利(以少胜多)
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前秦
东晋
淝水之战
壹·东晋的兴亡
5、东晋的灭亡: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420年 东晋大将刘裕称帝 国号“宋”
东晋灭亡
宋武帝刘裕像
420-479
建康
公元420年,布衣出生的大将刘裕令傀儡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自己代晋称帝,建立了南朝的宋国,从此东晋宣告灭亡。
贰
南朝的政治
贰·南朝的政治
1、南朝的更迭:
东晋灭亡后,在420年-589年(隋文帝派次子杨广灭陈)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统称“南朝”。
朝代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称帝前曾任官职
南朝 宋 刘裕 420—479年 建康 平北将军
齐 萧道成 479—502年 建康 骠骑大将军
梁 萧衍 502—557年 建康 大司马、总领中外军事
陈 陈霸先 557—589年 建康 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均定都于南京,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南朝政权一览表
贰·南朝的政治
繁荣: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时,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衰败:梁武帝萧衍起兵夺取帝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陷,江东最富庶的地区惨遭烧杀抢掠。自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对比一下,南朝中领土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哪个政权?
宋
齐
梁
陈
1、南朝的更迭:
叁
江南的开发
叁·江南地区的开发
1、背景:
江南一词,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现在泛指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古人又称江东或江左。
叁·江南地区的开发
1、背景:
阅读材料,对比《史书》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答:不同:①《史记》成书于西汉,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落后,商业不发展,人民生活不富足;
②《宋书》成书于南朝,此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
汉朝: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一种原始的耕种方式)……民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南朝宋: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物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宋书》
为什么江南地区会在东晋南朝时出现如此大的变化?
叁·江南地区的开发
2、原因:
①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材料一:《齐民要术》记载,当时中原农业生产工具不下30种,随着北方人民的大量南徙,可以断言,必然会把生产工具携带而来。适合南方的,可能有所推广;不适合的,则会不断地改进……火耕已非唯一的杀虫施肥的方法,粪肥被广泛使用,绿肥也日益普及……
——《六朝经济史》
(西晋灭亡后)时海内大乱,独江东(稍微)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叁·江南地区的开发
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材料二:这个地区古代森林、沼泽广泛分布, 正如《禹贡》所记古扬州之地: “厥草惟夭,厥木维乔,厥土惟涂泥。”(这里的草很茂盛,这里的树很高大。这里的土是潮湿的泥。) 具备了农业发展的良好条件。
——《六朝时期的江南农业经济》
2、原因:
叁·江南地区的开发
1、背景:
材料三:(江南)自晋氏流迁(317年),迄于太元(376-396年)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战乱),区域之内,晏(安定)如也。 ——[梁]沈约《宋书》
材料四:元帝为晋王,课督农功……诏曰:“徐、扬二州土宜三麦,可督令熯(han四声,平整土地,准备耕种)地”。
——《晋书》卷二十六《食货志》
③当时的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
④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
⑤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
2、原因:
叁·江南地区的开发
3、表现:
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很多水利。农业技术也有很大改进。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施 肥 图
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
水稻为主
小麦推广
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叁·江南地区的开发
3、表现:
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灌钢法
据史籍绘制的千里船
扬州“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叁·江南地区的开发
3、表现: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
商业:扬州“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城市:南朝时建康(南京)成为大都会
叁·江南地区的开发
4、影响:
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江南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
经济重心:是指全国经济最发
达的地区,并在国家经济发展
中提供动力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地区。
秦汉时期
江南开发的影响:促进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使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晋的兴亡
江南地区的
开发
南朝的政
灭亡:420年,灭亡
地理位置:长江中下游地区
建立:317年,司马睿,定都建康
北伐:失败告终,局部统一
420—589年,宋、齐、梁、陈,定都建康
宋: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社会安定
梁:政治败坏,经济破坏
原因:北方战乱,北人南迁带先进技术;
南方社会安定
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
随堂训练
1、下列民族建立的政权在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氐族 B、羌族 C、羯族 D、鲜卑族
2、下列四个成语中,不是出自淝水之战的是
A、投鞭断流 B、草木皆兵
C、风声鹤唳 D、破釜沉舟
3、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
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工具
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④南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B
A
D
随堂训练
B
A
1.《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A. 江南气候条件优越 B.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 江南生产技术先进 D. 江南劳动力资源丰富
2.自东汉末年以来,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逃往战争较少、相对安定的南方,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材料表明“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先进技术 ②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③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④自然条件优越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