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生物一轮复习高频考点解析训练
5 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强化1 判断基因在几对染色体上(验证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解 疑 释 惑
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中,一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多对在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一般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但若多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出现连锁遗传现象,其子代也呈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详见微专题4强化2)。
1.通过实验判断
判断基因是否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即判断不同对基因之间能否发生自由组合。若设计遗传实验来探究,常用方法有杂合子测交或自交(详见第18讲考点2的“自交法”“测交法”)。
基因自由组合现象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可以用间接的方式来进行探究和判断,如可以通过观察配子种类及比例来确定基因是否发生自由组合,衍生出的方法还有单倍体育种法(详见第18讲考点2的“花粉鉴定法”“单倍体育种法”)。
2.通过子代分离比判断
以AaBb为例,若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在此基础上进行测交或自交时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如1∶1∶1∶1或9∶3∶3∶1(或9∶7等变式),也会出现致死背景下特殊的性状分离比,如4∶2∶2∶1、6∶3∶2∶1。在涉及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若出现上述性状分离比,可考虑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外源基因插入位点类型
外源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有多种类型,有的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若多个外源基因以连锁的形式整合在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上,其自交会出现分离定律中的3∶1 的性状分离比;若多个外源基因分别独立整合到非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上,各个外源基因的遗传互不影响,则会表现出自由组合定律的现象。
典 题 固 法
题型1 实验探究基因位于几对染色体上
1.(2017·全国Ⅲ卷)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与a、B与b、E与e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假设A与a、B与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花色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花色 紫花 红花 白花
基因型 A_bb A_Bb A_BB、aa_ _
(1)研究小组中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让红花植株(AaBb)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花色及比例(不考虑互换)。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的花色及比例为紫花∶红花∶白花=3∶6∶7,则A、a和B、b基因 。
②若子代的花色及比例为紫花∶红花∶白花= ,则A、a和B、b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的花色及比例为 ,则A、a和B、b基因
。
(2)若实验证实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小组成员发现在红花植株(AaBb)自交后代的植株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都没有出现性状分离,这部分个体的基因型是 ,这样的个体在后代植株中所占的比例为 。
题型2 判断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点
3.2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T对t完全显性,影响着玉米的性别。现有玉米野生雌雄同株品系M(TT)和雌株突变品系(tt)若干,研究人员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对株高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品系M(TT)×甲(Att)→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
实验二:品系M(TT)×乙(Att)→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1∶1
(1)实验一的F1中非抗螟植株的株高表现为 。
(2)选取实验一的F1抗螟植株自交,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约为2∶1∶1,则甲中转入的A基因与T/t基因位于 (选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
。
(3)若实验二乙中转入的A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请从实验二中选择亲本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简明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思路: 。
预期实验结果: 。
强化2 判断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解 疑 释 惑
1.杂交实验法(常用)
(1)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且亲本均为纯合子时
亲本(纯合):正交和反交
特 别 提 醒
此方法还可以用于判断基因是位于细胞核中还是细胞质中。若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只表现母本的性状,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质中。
(2)性状的显隐性是“已知的”
2.调查实验法
3.假设分析逆向推断法
假设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分析结果;假设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分析结果。将得到的结果作为条件,若出现某一相应情况,即可确定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
典 题 固 法
题型 判断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1.果蝇的卷曲翅(A)对正常翅(a)为显性。现有卷曲翅(甲)、卷曲翅♀(乙)、正常翅(丙)和正常翅♀(丁)四种果蝇若干只,欲通过杂交实验确定等位基因A、a在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则下列关于各杂交实验的预期结果与结论不对应的是( )
A.乙×丙,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卷曲翅∶正常翅=1∶0,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甲×乙,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卷曲翅♀∶正常翅=3∶1,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乙×丙,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卷曲翅∶正常翅=1∶1,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
D.甲×丁,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卷曲翅♀∶正常翅 =1∶1,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2017·全国Ⅰ卷节选) 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 ,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 ,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2)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 种;当其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 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 种。
3.(2022·海南卷)家蚕是二倍体生物(2n=56),雌、雄个体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ZW、ZZ。某研究所在野生家蚕资源调查中发现了一些隐性纯合突变体。这些突变体的表型、基因及基因所在染色体见表。回答下列问题:
突变体表型 基因 基因所在染色体
第二隐性灰卵 a 12号
第二多星纹 b 12号
抗浓核病 d 15号
幼蚕巧克力色 e Z
(1)幼蚕巧克力色的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该性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称为 。
(2)表中所列的基因,不能与b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 。
(3)正常情况下,雌家蚕的1个染色体组含有 条染色体,雌家蚕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含有 条W染色体。
(4)幼蚕不抗浓核病(D)对抗浓核病(d)为显性,黑色(E)对巧克力色(e)为显性。为鉴定一只不抗浓核病黑色雄性幼蚕的基因型,某同学将其饲养至成虫后,与若干只基因型为ddZeW的雌蚕成虫交配,产生的F1幼蚕全部为黑色,且不抗浓核病与抗浓核病个体的比例为1∶1,则该雄性幼蚕的基因型是 。
(5)家蚕的成虫称为家蚕蛾,已知家蚕蛾有鳞毛和无鳞毛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纯合的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家蚕蛾雌、雄个体若干只,设计实验探究控制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Z染色体上(不考虑Z、W同源区段),并判断有鳞毛和无鳞毛的显隐性。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
强化3 判断基因是否在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解 疑 释 惑
1.探究基因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上
前提:已知性状的显隐性和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1)让“隐性雌性个体”与“纯合显性雄性个体”杂交,观察F1的性状表现。(最常用的方法)
(2)让“杂合显性雌性个体”与“纯合显性雄性个体”杂交,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
2.探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
(1)在已知性状的显隐性的条件下,若限定一次杂交实验来证明,则可采用“隐性雌×显性雄(杂合)”[即aa(♀)×Aa()或XaXa×XAYa或XaXa×XaYA]杂交组合,观察分析F1的表型。分析如下:
(2)在已知性状显隐性的条件下,未限定杂交实验次数时,则可采用以下方法,通过观察F2的性状表现来判断:
典 题 固 法
题型1 探究基因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上
1.科学家在研究黑腹果蝇时发现,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显性。若这对等位基因存在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则刚毛雄果蝇可表示为XBYB或XBYb或XbYB;若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只能表示为XBY。现有各种纯种果蝇若干,可利用一次杂交实验来推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请完成推断过程:
(1)实验方法:首先选用纯种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雌雄两亲本的表型分别为母本表型: (选填“刚毛”或“截毛”);父本表型: (选填“刚毛”或“截毛”)。
(2)预测结果:若子代雄果蝇表现为 ,则此对基因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子代雄果蝇基因型为 ;若子代雄果蝇表现为 ,则此对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子代雄果蝇基因型为 。
(3)果蝇的刚毛基因和截毛基因的遗传遵循 定律。
2.果蝇体细胞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三对为常染色体,一对为性染色体(XY型)。已知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刚毛对截毛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足够数量的纯合长翅刚毛品系和纯合残翅截毛品系的雌、雄果蝇若干。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已知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那么 (选填“能”或“不能”)仅位于Y染色体上,请说明理由: 。
(2)选择截毛雌果蝇与纯合刚毛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的表型,探究B、b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若子代雌雄果蝇均为刚毛,则B、b基因位于 ;若子代雌果蝇均为刚毛,雄果蝇均为截毛,则B、b基因位于 。
题型2 探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
3.(2022·广东二模)野生型果蝇(纯合体)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验。图乙为雄果蝇染色体的模式图及性染色体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由F1可知,果蝇眼形的 (选填“圆眼”或“棒眼”)是显性性状。
(2)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眼形的基因有可能位于:①X染色体的Ⅱ区段;② 。
(4)为验证上述(3)中的判断,可从野生型、F1、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如下方案进行验证:
步骤一:用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得到F3;
步骤二:用F3中一只棒眼雌果蝇与一只 雄果蝇交配,观察子代中是否有棒眼果蝇出现。
预期结果与结论:①若 ,则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Ⅱ区段;②若 ,则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 。
解 题 指 导
本题区分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遗传的遗传特点是解题关键,解题时能够分三种情况讨论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再根据题干给出的条件准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