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生物一轮复习高频考点解析训练
1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综合分析
强化1 多角度比较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过程
解 疑 释 惑
1.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能量关系
(1)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中各种元素的去向
C:CO2有机物丙酮酸CO2。
H:H2ONADPH(CH2O)[H] H2O。
O:H2OO2H2OCO2(CH2O)。
(2)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中的能量转化
2.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中有关的NADPH、NADH、ATP的来源与去路
典 题 固 法
题型1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能量关系
1.(2022·东莞模拟)下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过程,字母代表有关物质,数字代表代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e和f中含有相同的物质
B.能合成ATP的过程包括①③④⑤
C.①中的产物只有ATP能为②中反应提供能量
D.①和④过程分别发生在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内膜
题型2 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中有关的NADPH、NADH、ATP的来源与去路
2. (2022·中山测试)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中氧的转移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H2OO2H2OCO2C3(CH2O)
A.过程①②都有ATP生成
B.过程②③进行的场所相同
C.过程②⑤所需还原氢全部来源于过程①
D.过程①③⑤都需在生物膜上进行
强化2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相关曲线分析
解 疑 释 惑
1.通过气体交换图示理解三种速率的关系
(1)叶肉细胞的两种细胞器之间气体交换关系
有光时,叶绿体所需CO2首先来自线粒体,只有当线粒体所提供的CO2不能满足叶绿体的需求时,叶绿体才从外界吸收CO2,此CO2量即“净光合量”。气体交换情况具体如下图:
(2)辨析光合作用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
检测指标 O2 CO2 有机物
总光合速率 O2产生(或制造)速率 CO2固定(或消耗)速率 有机物产生(或制造、生成)速率
净光合速率 O2释放速率 CO2吸收速率 有机物积累速率
呼吸速率 黑暗中O2吸收速率 黑暗中CO2释放速率 有机物消耗速率
2.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判断及相关计算
图1 图2
图3
(1)“三率”的表示方法
①呼吸速率:绿色组织在黑暗条件下或非绿色组织一定时间内CO2释放量或O2吸收量,即图1中A点。
②净光合速率:绿色组织在有光条件下测得的一定时间内O2释放量、CO2吸收量或有机物积累量,即图1中的C'C段对应CO2量,也称为表观光合速率。
③总(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即图1中的AD段对应的CO2总量。
(2)图2中曲线Ⅰ表示总光合量,曲线Ⅲ表示呼吸量,曲线Ⅱ表示净光合量。交点D对应点E,此时净光合量为0,B点时植物生长最快。
(3)图3中曲线c表示净光合速率,d表示呼吸速率,c+d表示总光合速率。在G点时,总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2倍。
3.学会分析曲线图中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1)光补偿点的两种生理状态
①整个植株: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②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2)环境条件改变与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移动方向的关系
①光补偿点的移动
a.呼吸速率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时,光补偿点应右移,反之左移。
b.呼吸速率基本不变,相关条件的改变使光合速率下降时,光补偿点应右移,反之左移。
②光饱和点的移动:相关条件的改变(如增大CO2浓度)使光合速率增大时,光饱和点C应右移(C'点右上移),反之左移(C'点左下移)。
4.分析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日变化曲线
(1)夏季的一天中CO2吸收量和释放量变化曲线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①a点:凌晨3时到4时,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CO2释放减少。
②b点:上午6时左右,太阳出来,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③b~c段: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④c点:上午7时左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⑤c~e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⑥d点: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出现“午休”现象。
⑦e点:下午6时左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⑧e~f段: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⑨f~g段:太阳落山,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2)有关有机物情况的曲线分析(如图2所示)
图2
①积累有机物的时间段:c~e段。
②制造有机物的时间段:b~f段。
③消耗有机物的时间段:O~g段。
④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e点。
⑤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SP-SM-SN。
(3)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一昼夜CO2含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如图3所示)
图3
①如果N点低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②如果N点高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减少。
③如果N点等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
④CO2含量最高点为c点对应时刻,CO2含量最低点为e点对应时刻。
(4)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一昼夜O2含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如图4所示)
图4
①如果N点低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减少。
②如果N点高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③如果N点等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
④O2含量最高点为e点对应时刻,O2含量最低点为c点对应时刻。
典 题 固 法
题型1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变化曲线
1.(2022·揭阳一模)下图是在适宜条件下,使用不同浓度的异丙草胺培养
24 h后,测定的玉米氧气释放速率和氧气消耗速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氧气释放速率曲线可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实验直接获得
B.当异丙草胺质量浓度为50 mg·L-1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C.异丙草胺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比呼吸作用大
D.与异丙草胺质量浓度为50 mg·L-1相比,处于30 mg·L-1的玉米长势更好
题型2 曲线图中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2.(2022·普宁华侨中学)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影响光合作用的外因主要包括温度、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如图是实验人员测得的光吸收对单个叶片的光合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田作物群体对光能的利用与单个叶片不同,对应的光极限范围应该更大
B.CO2极限时,限制光合作用增加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或温度
C.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条件下适当升温,呼吸速率可能增大,补偿点可能左移
D.实际生产中施肥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到光合作用速率
考向3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日变化曲线
3.(2022·汕头模拟)如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某地甲、乙两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甲、乙两植物中有一种为水生植物,则应该是甲
B.11时,乙植物叶片不再向外界释放氧气
C.乙植物b~c段与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不同
D.16时,甲植物叶肉细胞能合成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
强化3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测定
解 疑 释 惑
1.液滴移动法——测光合作用O2产生的体积或CO2消耗的体积
甲 乙
实验原理:
(1)甲装置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由于NaOH溶液吸收了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所以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左移的距离表示植物的O2吸收速率,可代表呼吸速率。
(2)乙装置在光照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由于NaHCO3溶液保证了容器内CO2浓度的恒定,所以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右移的距离表示植物的O2释放速率,可代表净光合速率。
2.半叶法——测定光合作用有机物的产生量
实验原理:将植物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或取下置于暗处,另一部分(B)则留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即不做处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一定时间后,在这两部分叶片的对应部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分别烘干称重,记为MA、MB,开始时二者相应的有机物含量应视为相等,光照后的叶片重量大于暗处的叶片重量,超过部分即为光合作用产物的量,再通过计算可得出光合速率。
3.黑白瓶法——测溶氧量的变化
实验原理:将装有水和光合植物的黑、白瓶置于不同水层中,测定单位时间内瓶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借此测定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黑瓶不透光,瓶中生物仅能进行细胞呼吸;白瓶透光,瓶中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因此,真光合作用量(光合作用总量)=白瓶中氧气增加量+黑瓶中氧气减少量。
4.叶圆片称重法——测有机物的变化量
实验原理:本方法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叶片中淀粉的生成量来测定光合速率,如图所示以有机物的变化量测定光合速率(S为叶圆片面积)。
净光合速率=(z-y)/(2S);呼吸速率=(x-y)/(2S);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x+z-2y)/(2S)。
典 题 固 法
考向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常用测定方法
1.(2022·湛江检测)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将叶片打出若干圆片,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立即烘干处理并测得圆片干重为A,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一个黑暗密闭装置内,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给予适宜强度的光照,乙组和丙组其他条件一致,一小时后,测得乙装置内圆片干重为B,丙装置内圆片干重为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减A的干重差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真光合速率
B.C减B的干重差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净光合速率
C.A减B的干重差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呼吸速率
D.实验过程中,乙组圆片叶肉细胞呼吸速率保持恒定
2.(2022·惠州模拟)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干组,室温25 ℃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对实验过程中装置条件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注:装置内氧气充足,不考虑无氧呼吸。
A.若X溶液为CO2缓冲液并给予光照时,液滴移动距离可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大小
B.若要测真正光合强度,需另加设一装置遮光处理,X溶液为NaOH溶液
C.若X溶液为清水并给予光照,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时,液滴不移动
D.若X溶液为清水并遮光处理,消耗的底物为脂肪时,液滴右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