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期末复习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期末复习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28 21:1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期末复习卷(教科版)
一、填空题(26分)
1.科研工作者用__________在保护墙内观测有放射性危险的实验。(填“潜望镜”或“放大镜”)
2.光传播的速度达到__________千米/秒,科学家利用光的__________原理,并根据光速测出了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光的三基色。
4.把筷子倾斜放入水中,发现筷子在水面出现“弯折”,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造成的。正是因为这种现象,使得我们在岸上看水中的鱼时,看到的鱼比实际的位置__________(填“深”或“浅”)
5.当月球运行至太阳和__________之间的某个部位时,会部分或全部__________住太阳光,我们从地球上就能观测到__________。
6.调整观察角度,鱼缸里的一条鱼看上去能变成两条,这是由于光线发生了__________。
7.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__________,让我们看到物体。
二、选择题(21分)
8.下列属于光源的一组是( )。
A.目光、阳光 B.烛光、灯光
C.湖面的波光、萤火虫发光
9.光线从空气中垂直射入水中,光( )沿直线传播。
A.不会继续 B.继续 C.无法判断
10.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光线是在( )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A.空气和水的交界处 B.空气中 C.水中
11.激光笔的光线斜射入水中,我们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
A. B. C.
12.科学家( )通过实验证明了彩色光可合成白光。( )
A.爱因斯坦 B.爱迪生 C.牛顿
13.我们看到试卷上的字,是因为( )。
A.字发出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B.眼睛发出的光射到了试卷上
C.字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14.一般情况下,在制作潜望镜时,两面镜子应该怎么放置( )。
A.镜面相对,相互平行
B.两面镜子相互构成四十五度角
C.根据观察对象所在的位置安排
三、判断题(14分)
15.白天,太阳是光的来源。阳光照耀大地;夜晚路灯﹑星星、月亮等光源给我们提供亮光。( )
16.科学家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千米。( )
17.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
18.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两者交界处发生偏折;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不会在两者交界处发生偏折。( )
19.太阳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
20.多年前科学家就已经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计算出地月之间的距离。( )
21.正常人的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黑暗中的物体,但是,可以借助仪器拓宽人的视野并看清目标。( )
四、连线题(10分)
22.将下列现象与形成的原理连起来。
书本上的字
光的直线传播 灯光下的影子
光的折射 水中的鱼
光的反射 汽车的后视镜
发光的月亮
五、简答题(9分)
23.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请列举生活中哪些仪器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哪些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各举3例)
24.名侦探柯南接受了一个珠宝盗窃案:珠宝商把购买来的宝石装在了一个红色木盒内,把它锁在了一个没有窗没有灯、连门都没有缝隙的A房间内,并在对门B房间内安排了几名保安轮流值班看守宝石。可是第二天早上却发现装宝石的盒子不见了。问过值班保安,都说晚上没发现任何情况。柯南经过排查把目标锁定在其中一名保安身上。柯南让他把晚上巡查经过说一遍,保安说,晚上所有的灯都关闭了,他巡查进到A房间查看时,还清楚地看到桌子上的盒子。柯南听完马上指出他撒谎了,宝石是他盗走的。同学们,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柯南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六、实验题(10分)
25.小科正在进行课外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小科先让一束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
(1)一束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留下光斑,这属于光的 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发生了光的 现象。
(3)为了实现探究目标,他应选择图中的 和 两图进行实验。(填字母)
(4)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的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 。
(5)实验后,小科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七、综合题(10分)
2023年5月6日晚,天空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月全食,小乐和妈妈在公园观赏了整个月食过程。
26.我们可以用光的 原理来解释月食的形成。
27.下列生活中的几组现象,其形成原因与月食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照镜子、湖光倒影 B.湖光倒影、皮影戏
C.树下的太阳光斑、皮影戏 D.海市蜃楼、树下的太阳光斑
28.月亮重新出现后,小乐在公园的湖中看到了“月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D.月亮是光源
29.请在下图中画出发生月食时月球的位置。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潜望镜
【详解】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途很大,比如科学家用潜望镜在地下室里观察火箭的发射;科研工作者用潜望镜在保护墙内观测有放射性危险的实验;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用潜望镜观察海面和空中的情况。
2. 30万 反射
【详解】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万千米/秒;可近似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所以科学家在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时,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3. 红 绿 蓝
【详解】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又叫光的三基色。红、黄、蓝是颜色的三原色。
4. 折射 浅
【详解】光的折射现象是指光从空气中斜射进入水中时,其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当我们斜着看水中的筷子时,浸在水中的部分会向上折。这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进入空气时,传播路线也发生了改变。在透明玻璃杯中放入筷子,倒入水后,从侧面、斜上方和背面这几个角度观察,筷子在水中看上去好像“折断”了。但是从正上方观察,筷子还是原样,没有“折断”。这是因为光在空气中偏折角度最大。生活中还有许多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海市蜃楼、从水面上看水池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浅,以及从外边看玻璃鱼缸中的鱼变大、变多等。
5. 地球 遮挡 日食
【详解】日食是因为月球遮挡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在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太阳被全部或部分遮挡。这是因为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遮挡住了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光线,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这就是日食现象。
6.折射
【详解】根据光线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也会发生光的折射。若从鱼缸的一条棱观察,光在鱼缸两个相邻侧面发生折射,形成两个鱼的虚像,所以里面的一条鱼看上去是两条。
7.电子信号
【详解】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夜视仪帮助人们在夜间进行观察、搜索、瞄准和驾驶车辆。
8.B
【详解】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烛光、灯光、阳光、萤火虫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目光、湖面的波光自身不能发光,它们不是光源。故选B。
9.B
【详解】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介质交界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光线从空气中垂直射入水中,光继续沿直线传播。
10.A
【详解】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激光笔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在水与空气的交界处发生改变。
11.C
【详解】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斜向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激光笔的光线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向上发生弯折,选项C符合光的折射现象。
12.C
【详解】尽管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科学家牛顿通过实验证明了彩色光可合成白光。
13.C
【详解】我们能看到物体,必须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看到考卷上的字,是因为字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14.A
【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详解】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保持两面镜子的反射面相对放置。
故选A。
15.×
【详解】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白天,太阳是光的来源,阳光照耀大地;夜晚路灯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星星有恒星、行星等,恒星属于光源,行星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题干错误。
16.×
【详解】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计算出了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他们在月球上安置了几面特殊的镜子(激光反射器)。地球上的科学家向镜子发射光,光可沿入射光的路线返回。科学家测量了光反射回地面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千米。题干错误。
17.√
【详解】在同种均质物质中,光是以直线传播的,在传播中会遇到阻碍,不能穿过,会产生影子。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18.×
【详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两者交界处发生偏折;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也会在两者交界处发生偏折。题干表述错误。
19.√
【详解】太阳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20.√
【详解】当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时科学家们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计算出地月之间的距离。宇航员在月球上安置了几面特殊的镜子(激光反射器)后,地球上的科学家向镜子反射光。光可沿入射光的方向返回。科学家测量了光反射回地面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千米。故题干说法正确。
21.√
【详解】人的眼睛能够对可见光发生反应,产生视觉,对可见光以外的紫外线、红外线不会产生视觉。因此,正常人的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黑暗中的物体,可以借助其他光学仪器拓宽人的视野并看清黑暗中的目标,如红外线夜视仪、CT扫描仪。故题目说法正确。
22.
【详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产生折射的现象。书本上的字是利用光线的反射, 灯光下的影子形成是利用了光线的直线传播,水中的鱼是利用了光的折射,汽车后视镜是利用光线的反射, 发光的月亮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23.光的反射:汽车反光镜、潜望镜、医生用的额镜、万花筒、灯罩等
光的折射:水里的筷子变弯、水中石头变浅、海市蜃楼等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在生活中人们对光的反射的运用的例子有汽车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望镜等。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斜向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生活中对光的折射应用的例子有水里的筷子变弯、水中石头变浅、海市蜃楼等。
24.来自于光源的光或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我们就能看到光源或该物体。晚上所有的灯都关闭了,缺少光源,不可能看到桌子上的盒子。
【详解】来自于光源的光或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我们就能看到光源或该物体。保安说,晚上所有的灯都关闭了,他巡查进到A房间查看时,还清楚地看到桌子上的盒子,当的灯都关闭,没有光,我们是不能看到桌子上的盒子的,所以柯南听完马上指出他撒谎了,宝石是他盗走的。
25. 直线传播 折射 B D 确定光斑的位置,方便比较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油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详解】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1)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一束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留下光斑,这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2)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
(3)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水和油,其他条件比如:水和油的质量、体积等都要保持不变,所以要实现探究目标,他应选择图中的B、D两图进行实验。
(4)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光斑的位置,方便比较。
(5)小科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得出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油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26.直线传播 27.C 28.A 29.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叫做光的反射;当光从一种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月食发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中间位置,地球是不透光的球体,遮蔽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地球影子落在月球上,从而发生月食现象。
26.根据月食形成原理,我们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解释月食的形成。
27.月食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照镜子、湖光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是,树下的太阳光斑和皮影戏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C选项正确。
28.月亮重新出现后,小乐在公园的湖中看到了“月亮”,水中出现的“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月亮是依靠反射太阳光发亮,所以月亮不是光源。故A选项正确。
29.月食发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中间位置,地球是不透光的球体,遮蔽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地球影子落在月球上,从而发生月食现象。如图所示,发生月食时月球与太阳、地球的位置关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