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 (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 (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28 15:35:39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抽测
生物试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题号下的答案选项涂黑;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下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麦芽糖是由葡萄糖通过碳骨架构成的大分子有机物
B. 蛋白质中二硫键的断裂会导致其功能改变
C.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植物细胞质膜的重要成分
D. 核酸在高温下会因空间结构破坏而无法复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膜的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
2、蛋白质的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
【详解】A、麦芽糖是二糖,不是生物大分子,A错误;
B、蛋白质中二硫键的断裂会导致其空间结构改变,进而使其功能改变,B正确;
C、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植物细胞膜不含胆固醇,C错误;
D、核酸在高温下会因空间结构破坏而变性,温度恢复,核酸可复性,D错误。
故选B。
2.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负责纤维素的合成与分泌
B. 溶酶体能清除细胞内多余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等
C. 内质网是封闭的网状结构,是进行蛋白质、脂质合成的场所
D. 线粒体内膜凹陷折叠形成嵴,增大膜面积,有利于葡萄糖分解酶的附着
【答案】D
【解析】
【分析】1、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2、高尔基体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3、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详解】A、高尔基体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A正确;
B、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能分解细胞内多余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也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原体,B正确;
C、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它由膜围成的管状、泡状或扁平囊状结构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C正确;
D、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为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不进入线粒体,D错误。
故选D。
3.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位于染色体两端的端粒受损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
B. 细胞凋亡可以维持组织、器官的细胞数目相对平衡,这对生物体是有利的
C. 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癌变细胞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明显变化
D. 在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可通过细胞自噬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作细胞分化;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对生物体是有利的;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
【详解】A、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称为端粒,端粒受损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A正确;
B、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对生物体是有利的,B正确;
C、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或者抑癌基因突变可能会引起细胞癌变,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
D、自噬是一个吞噬自身细胞质蛋白或细胞器并使其包被进入囊泡,并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降解其所包裹的内容物的过程,在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可通过细胞自噬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D正确。
故选C。
4. 人体肝脏和小肠细胞中合成载脂蛋白的方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依靠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相互配对
B. 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遇到终止密码子时翻译自行停止
C. 图示编辑具有组织或细胞特异性,表明同一基因可指导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D. 小肠中合成小蛋白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UAA)提前出现
【答案】B
【解析】
【分析】1、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可分为:①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②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③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2、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3、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控制细胞代谢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A、mRNA与tRNA的结合依靠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相互配对,A错误;
B、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遇到终止密码子时翻译自行停止,B正确;
C、同一基因指导合成相同的蛋白质,C错误;
D、小肠细胞中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氨基酸数减少是由于mRNA编辑后终止密码子UAA提前出现了,而不是因为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B。
5. 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B细胞在骨髓中形成和发育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形成和发育成熟
B. 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
C. 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细胞
D. 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
【答案】A
【解析】
【分析】体液免疫:病原体可以直接和B细胞接触,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可对抗原进行加工、处理后呈递至辅助性T淋巴细胞,随后在抗原、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双信号刺激下,B淋巴细胞活化,再接受细胞因子刺激后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和病原体结合。
【详解】A、B细胞和T细胞都来源于骨髓重点的造血干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A错误;
B、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进而发生免疫反应,B正确;
C、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活化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C正确;
D、某些致病细菌若是胞内寄生物,则感染人体时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D正确。
故选A。
6. 下图为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构建的一个加拉帕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物种A、B、C、D之间存在生殖隔离,阻断了它们之间遗传物质的自由交流
B. 物种B移到乙岛后,自然选择对物种A和物种B的选择作用不同
C. 甲、乙两岛不同的环境导致物种A产生不同变异,使其朝着不同的方向进化
D. 物种B进化到物种D的过程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种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能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
【详解】A、物种A、B、C、D为不同的物种,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阻断了它们之间遗传物质的自由交流,A正确;
B、由图可知,物种B移到乙岛后,物种B进化为物种D,物种A进化为物种C,说明物种B移到乙岛后,自然选择对物种A和物种B的选择作用不同,B正确;
C、变异在环境变化以前就已经产生,环境只是对变异进行选择,并不是环境导致了生物的变异,C错误;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物种B进化到物种D的过程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C。
7. 人体内的信号分子包括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递质均需囊泡运输,释放后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B. 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
C. 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说明下丘脑和垂体细胞膜上具有甲状腺激素受体
D. 信息分子不是细胞的结构物质,也不起催化作用,但有时可提供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2、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详解】A、神经递质绝大多数需要囊泡运输,但一氧化氮(一种神经递质)是气体,它能够扩散通过细胞膜,因此它无法被储存在突触小泡中,A错误;
B、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分别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抗体,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B正确;
C、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说明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中有下丘脑和垂体,但不能说明下丘脑和垂体细胞膜上具有甲状腺激素受体,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不在细胞膜上,C错误;
D、信息分子不是细胞的结构物质,也不起催化作用,起调节作用,不能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B。
8. 如图为XXX综合征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型分析时加入的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B. 病因主要是由于母源性的X染色体不分离造成的
C. 患者性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配子
D. 可以用正常基因取代患者细胞中的缺陷基因来治疗该疾病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和软骨发育不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镰状细胞贫血、苯丙酮尿症)、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唐氏综合征)。
【详解】A、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核型分析时加入的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
B、该病患病原因可能是是患者的母亲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出现异常,两条X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或者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X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产生了含有2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而后与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导致的;也可能是父亲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X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产生了含有2条X染色体的精子, 而后与含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导致的,B错误;
C、患者含有3条X染色体,其性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这三条X染色体中两条X染色体可以正常联会后移向细胞两极,另一条X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某一极,因而能形成可育配子,C错误;
D、XXX综合征患者是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X染色体,不含致病基因,所以无法用正常基因取代患者细胞中的缺陷基因来治疗该疾病,D错误。
故选A。
9. 黑藻是一种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分布广泛、易干取材,可用作生物学实验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观察黑藻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时,可见液泡内的绿色逐渐加深
B. 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观察到叶绿体形态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C. 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黑藻叶肉细胞呈长方形,叶绿体围绕液泡运动
D. 探究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时,离滤液细线最远的色素带呈橙黄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1、提取叶绿体色素要用到无水乙醇、碳酸钙、二氧化硅,其中无水乙醇用于叶绿素色素的提取,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二氧化硅使绿叶研磨充分。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需要选择能够分裂的细胞。
【详解】A、黑藻细胞中的液泡没有颜色,因此看不到颜色加深的现象,A错误;
B、叶绿体含有色素,可以观察到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围绕液泡沿细胞边缘分布,B正确;
C、黑藻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中,呈现绿色、扁平的椭球或球形,黑藻叶肉细胞呈长方形,叶绿体围绕液泡运动,C正确;
D、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滤纸条上离滤液细线最远的色素带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D正确。
故选A。
10. 人体血钠含量的正常范围为135~145mmol/L,低于135mmol/L则称为低血钠症。若人长期低血钠,会引起脑细胞水肿,产生头痛、嗜睡、反应迟钝等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血钠影响内环境稳态,导致神经元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
B. 低血钠引起脑细胞水肿,是由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所致
C. 与正常人相比,低血钠症患者醛固酮分泌量减少
D. 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一次性饮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细胞吸水膨胀,要使细胞恢复正常形态,必须使细胞中的水分渗出,由渗透作用原理可知,只有细胞外液浓度大于细胞内液浓度时,细胞中多余的水分才能渗出,使细胞恢复正常形态。
【详解】A、低血钠影响内环境稳态,导致神经元动作电位降低,静息电位主要由钾离子的浓度决定,A错误;
B、低血钠症患者的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过多进入脑细胞导致脑细胞水肿,B错误;
C、醛固酮的作用表现为保钠泌钾,因此,与正常人相比,低血钠症患者醛固酮分泌量增多,C错误;
D、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其中90%以上来源于Na+和 Cl ,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的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 科学家 实验生物 研究方法 研究结论
A 赫尔希和蔡斯 T2噬菌体大肠杆菌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法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孟德尔 豌豆 假说-演绎法 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
C 米西尔森和斯塔尔 大肠杆菌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法 DNA分子半保留复制
D 摩尔根 果蝇 假说-演绎法 基因在染色体上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赫尔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约翰逊提出了基因的概念,B错误;
C、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证明了DNA半保留复制,利用了大肠杆菌和同位素标记技术以及密度梯度离心法,C错误;
D、摩尔根用果蝇作实验材料,并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D。
12. 下图是水稻(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和乙为减数分裂I,丙和丁为减数分裂II
B. 乙时期细胞中含有12个四分体,48个DNA分子
C. 丁中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甲细胞中的一半
D. 乙到丙的过程中,着丝粒未分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前期,图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中期,图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末期,图丁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I末期形成了四个精子。
【详解】A、图中甲和乙为减数分裂I,图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末期,图丁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I末期形成了四个精子,A错误;
B、乙时期处于减数分裂I中期,细胞中含有12个四分体,48个DNA分子,B正确;
C、丁中表示减数分裂II末期形成了四个精子,染色体数目减半,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甲细胞中的一半,C正确;
D、乙(减数分裂I中期)到丙(减数分裂I末期)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粒未分裂,D正确。
故选A。
13. 胰高血糖素可激活肝细胞中的磷酸化酶,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可直接提高磷酸化酶a的活性
B. 磷酸化酶a能为肝糖原水解提供活化能
C. 饥饿时,肝细胞中有更多磷酸化酶b被活化
D. 胰高血糖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进入肝细胞才能发挥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胰高血糖素受体结合后,胞内磷酸化酶b被活化,促进磷酸化酶b活化成磷酸化酶a,促进肝糖原分解,葡萄糖通过膜上葡萄糖载体运输到胞外,增加血糖浓度。
【详解】A、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胰高血糖素受体结合后,胞内磷酸化酶b被活化,促进磷酸化酶b活化成磷酸化酶a,促进肝糖原分解,葡萄糖通过膜上葡萄糖载体运输到胞外,增加血糖浓度;而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所以可能是抑制磷酸化酶a的活性来发挥作用的,A错误 ;
B、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B错误;
C、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肝细胞中有更多磷酸化酶b被活化成磷酸化酶a,加快糖原的分解,以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C正确;
D、胰高血糖素属于大分子的信息分子,不会进入肝细胞,需要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C。
14.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用斐林试剂检测,颜色由蓝色变为砖红色
B. 观察核桃种子的子叶细胞中脂肪时,脂肪颗粒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
C. 洋葱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后,大部分细胞中可观察到染色体
D. 调查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时应选择在若干患者家系中调查
【答案】B
【解析】
【分析】1、调查人类遗传病时,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
2、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详解】A、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一般不用斐林试剂检测,因为斐林试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水浴加热,在水浴加热过程中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A错误;
B、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观察核桃种子的子叶细胞中脂肪时,脂肪颗粒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B正确;
C、由于分裂间期时间长,因此洋葱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后,观察到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间期,看不到染色体,C错误;
D、调查发病率时,为减少误差,应在广大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并且样本量要足够大,以防止偶然性因素对调查结果影响,D错误。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 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部分物质跨液泡膜转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和H2O跨液泡膜的转运方式不相同
B. H+以主动运输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
C. Na+逆浓度进入液泡,借助H+的电化学梯度
D. Na+离子在液泡中积累使其渗透压升高,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答案】BCD
【解析】
【分析】小分子物质运输的方式主要有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协助扩散的特点:不需要消耗能量、顺浓度梯度、需要转运蛋白;自由扩散的特点有:不需要消耗能量、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转运蛋白。主动运输的特点有:需要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
【详解】A、由图,Cl-通过Cl-通道蛋白跨液泡膜进入液泡,H2O通过水通道蛋白跨液泡膜进出液泡,两者的跨液泡膜的转运方式均为协助扩散,转运方式相同,A错误;
B、由图可知,H+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的过程需要消耗ATP中的能量,所以,H+是以主动运输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B正确;
C、由图可知,H+是通过需要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的,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所以液泡中H+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中H+浓度,Na+在液泡膜两侧的H+电化学梯度的驱动下,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逆浓度梯度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C正确;
D、Na+离子在液泡中积累,会使液泡中溶质微粒数目增多,渗透压升高,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正确。
故选BCD。
16. 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控制,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受体,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受体。某科研小组利用心得安和阿托品进行了相关实验(心得安是β-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断剂,阿托品是M型受体的阻断剂)。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属于激素,心肌细胞是其作用的靶细胞
B. 人们在遇到危险时,副交感神经会兴奋,心跳加快
C. 去甲肾上腺素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后,心肌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开放
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相抗衡,且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强度是等同
【答案】ABD
【解析】
【分析】阿托品是M型受体的阻断剂,注射阿托品会阻断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受体结合,使心肌细胞收缩受到的抑制作用减弱,心率加快;心得安是β-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断剂,注射心得安会阻断去甲肾上腺素和心肌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使心率减慢。
题图分析:注射阿托品和心得安前后对比可知,注射阿托品使心率加快,注射心得安使心率减慢,且减慢的幅度小于加快的幅度,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跳的抑制作用远超过交感神经对心跳的促进作用。
【详解】A、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属于神经递质,心肌细胞是其作用的靶细胞,A错误;
B、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心率加快,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心率减慢,人们在遇到危险时,交感神经会兴奋,心跳加快,B错误;
C、去甲肾上腺素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后,心肌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心肌细胞收缩,C正确;
D、由图分析可知,注射阿托品后心率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心得安,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跳的抑制作用远超过交感神经对心跳的促进作用,可见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强度是不等同的,D错误。
故选ABD。
17. 如图表示轴突上不同位点在同一时刻的膜电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兴奋传导的方向是由左向右位置
B. ②由Na+内流形成且不消耗ATP
C. 内环境中Na+浓度升高,可引起③下移
D. ④对应的轴突上K+通道大量开放,K+外流
【答案】AC
【解析】
【分析】静息电位的产生原因是K+通道开放,K+外流,使神经纤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是Na+通道开放,Na+内流,使神经纤维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
【详解】A、兴奋传导的方向是双向的,A错误;
B、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是Na+通道开放,Na+内流,故②由Na+内流形成,该过程Na+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B正确;
C、内环境中Na+浓度升高,则细胞膜内外的Na+浓度差加大,可引起③上移,C错误;
D、③-⑤段表示静息电位的恢复,静息电位的产生原因是K+外流,故④对应的轴突上K+通道大量开放,K+外流,D正确。
故选AC
18. ABO血型由3个复等位基因IA、IB、i控制。一对基因(D、d)控制人类某遗传病,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图1为两个家系成员的遗传系谱图,II-2和II-4均为AB血型,II-3和II-5均为O血型。图2为部分个体遗传病相关基因的电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 III-1为Dd且表现A血型的概率为3/10
C. I-6个体有3种可能的血型且是遗传病致病基因携带者
D. 若III-1与III-2生育一个O血型的正常女孩,其携带d基因的概率为13/30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人类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详解】A、由于I-1和I-2正常,II-2患病,因此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电泳图I-1正常,且为杂合子即致病基因携带者,因此该隐性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Ⅰ-1和Ⅰ-2基因型为Dd,因此Ⅱ-2基因型为1/3DD,2/3Dd;Ⅰ-3为dd,Ⅱ-3基因型为Dd;III-1正常,基因型为Dd的概率为3/5。Ⅱ-2血型为AB型,Ⅱ-3血型为O型,Ⅲ-1表现A血型的概率为1/2;III-1为Dd且表现A血型的概率为3/10,B正确;
C、Ⅱ-4为AB型血,Ⅱ-5为O型血,因此Ⅰ-6血型为IAi或IBi;由于Ⅲ-3患病,基因型为dd,所以Ⅱ-5基因型为Dd,根据电泳结果,Ⅰ-5基因型为DD,多以Ⅰ-6基因型为Dd,是该遗传病基因携带者,I-6个体有2种可能的血型且是遗传病致病基因携带者,C错误;
D、III-1正常,基因型为2/5DD,3/5Dd;Ⅲ-2基因型为1/3DD,2/3Dd;生育一个正常孩子,其携带d基因的概率为13/27,D错误。
故选B。
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
19. 图1表示C3和C4植物叶片部分结构,图2为C4植物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中物质和能量代谢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C4和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______。C4植物叶肉细胞的苹果酸通过______(填结构名称)进入维管束鞘细胞,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间有大量该结构的意义是______。
(2)图2中的NADPH在叶肉细胞的______产生,可用于______的还原。C4植物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功能差异的根本原因______。
(3)在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产物以淀粉而不是葡萄糖形式储存,可以防止叶绿体内渗透压______(选填“过高”“过低”)。ADPG焦磷酸化酶是淀粉生物合成途径的主要酶,其活性能被3-磷酸甘油酸活化,但被Pi抑制。在白天,[3-磷酸甘油酸]/[Pi]的比值______时,合成淀粉活跃。在夜晚淀粉转化为蔗糖运输的优点有______。
【答案】(1) ①. C4维管束鞘细胞含有无基粒的叶绿体 ②. 胞间连丝 ③. 进行细胞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 ①.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或基粒) ②. C3(3-磷酸甘油酸) ③. 基因选择性表达
(3) ①. 过高 ②. 高 ③. 蔗糖是二糖,以蔗糖形式运输,其溶液中溶质分子个数相对较小,渗透压稳定,且蔗糖是非还原糖,性质较稳定
【解析】
【分析】C4植物叶片维管束鞘细胞的外侧有一层或几层叶肉细胞,组成的“花环型”结构,叶肉细胞有正常的叶绿体,维管束鞘细胞含有没有基粒的叶绿体。C4植物的光反应阶段在叶肉细胞完成,暗反应阶段在维管束鞘细胞完成。
【小问1详解】
C4和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C4维管束鞘细胞含有叶绿体。C4植物叶肉细胞的苹果酸通过胞间连丝进入维管束鞘细胞,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间有大量该结构的意义是进行细胞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小问2详解】
NADPH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或基粒)产生,可用于C3(3-磷酸甘油酸)的还原。C4植物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功能差异的根本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小问3详解】
光合作用的产物以淀粉而不是葡萄糖形式储存,可以防止叶绿体内渗透压过高;据题意,当[3-磷酸甘油酸]/[Pi]的比值高时,合成淀粉活跃;蔗糖是二糖,以蔗糖形式运输,其溶液中溶质分子个数相对较小,渗透压稳定,且蔗糖是非还原糖,性质较稳定,因此夜晚淀粉转化为蔗糖有利于光合产物运出叶肉细胞。
20. 马拉松长跑过程中,约有60%的能量由脂肪提供,运动员往往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大量出汗,口渴等生理反应。图1为运动员体内部分物质和能量代谢关系示意图,图2为抗利尿激素(ADH)的作用机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物质A是______,三羧酸循环发生在______(填场所)。线粒体和囊泡的转移都和______(填结构)有关。
(2)马拉松长跑过程中,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的比值______1(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3)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与血浆中的______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多会使______(选填“交感”“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呼吸加快。
(4)运动员产生口渴的原因是下丘脑的______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此过程______(选填“属于”“不属于”)反射。
(5)ADH受体的基本单位是______。据图2分析,A侧的溶液是______,ADH的作用机理是______。
【答案】(1) ①. 丙酮酸 ②. 线粒体基质 ③. 细胞膜
(2)小于 (3) ①. 碳酸氢钠(NaHCO3) ②. 交感
(4) ①. 渗透压感受器 ②. 不属于
(5) ①. 氨基酸 ②. 原尿 ③.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解析】
【分析】内环境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百分之90以上取决于钠离子和氯离子。
pH在7.35-7.45之间,主要的缓冲物质碳酸和碳酸氢钠,多余的碳酸氢钠由肾脏排出。
温度37摄氏度左右,一个人一昼夜体温波动不超过1摄氏度。
【小问1详解】
由图1分析可知,葡萄糖分解成物质A,其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三羧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和囊泡的转移都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小问2详解】
马拉松长跑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只靠糖类氧化分解不足以提供,所以需要消耗脂肪提供能量,运动员吸收氧气量大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因为与糖类相比,脂肪含氢量高,含氧少,对脂肪的氧化分解需要消耗更多的氧,同时释放更多的能量。
【小问3详解】
人体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能维持相对稳定,因为血浆中存在缓冲液能维持酸碱平衡,当代谢过程中产生乳酸,会被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乳酸钠排出体外,碳酸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交感神经兴奋,使呼吸加快。
【小问4详解】
运动员在长跑过程中会大量出汗,丧失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口渴,该过程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的参与,没有完整的反射弧,故此过程不属于反射。
【小问5详解】
运动员在长跑过程中会大量出汗,丧失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促使其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作用于相应的受体,该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分析图可知,水是从A侧到B侧,故A侧为原尿。
21. 研究表明,小鼠的软骨退化关节炎与细胞中合成代谢不足、缺乏正常运作所需的能量(如ATP等)有关。我国科研团队将改造后的菠菜类囊体用软骨细胞膜包裹形成膜被类囊体单位(CM-NTU),并导入小鼠损伤退变的软骨细胞内,能明显缓解软骨退化关节炎的症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______法分离菠菜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再进一步获得类囊体。CM-NTU不仅能有效地逃避______清除,还能被退变的软骨细胞______。再通过体外无创光照治疗,退变软骨细胞的合成代谢得以改善,同时______。
(2)CM-NTU通过膜融合实现快速进入软骨细胞,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该过程______(选填“需要”“不需要”)消耗ATP。
(3)为研究CM-NTU对软骨退化关节炎小鼠治疗效果,研究人员开展以下实验:
①构建软骨退化关节炎模型鼠。
②选取______模型鼠若干,随机均分为4组,标记为b、c、d、e。
③对健康鼠(a组)和4组模型鼠(b~e组)进行如下主要操作:a组不做处理,b、c组注射空囊泡,d、e组______,其中c、e两组______小鼠骨关节部位,各组小鼠均正常饲喂。
④治疗后第12周,测定5组小鼠右后肢最大爬地力量相对值,结果如下图,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
【答案】21. ①. 差速离心 ②. 巨噬(吞噬)细胞 ③. 摄取 ④. 软骨退化减慢
22. ①. 一定的流动性 ②. 需要
23. ①. 软骨退化关节炎 ②. 注射等量CM-NTU ③. 红光照射 ④. 当注射CM-NTU且红光照射时,有效缓解小鼠关节炎症状。
【解析】
【分析】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I (NADP+) 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I (NADPH) 。还原型辅酶I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
【小问1详解】
可利用差速离心技术分离出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再利用低渗溶液使叶绿体吸水破裂,释放出类囊体;选用同种小鼠软骨细胞膜封装的NTU,一方面可有效地逃避小鼠巨噬(吞噬)细胞的识别和清除;另一方面可被病变的软骨细胞摄取,进而改善病变的软骨细胞的生理功能,同时软骨退化减慢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CM-NTU与软骨细胞膜融合进入细胞(即胞吞作用进入),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个过程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小问3详解】
实验为探究CM-NTU的作用效果,选取年龄、生理状态基本一致的关节炎模型鼠若干,将它们随机均分为4组,对健康鼠(a组)和上述4组模型鼠(b~e组)进行如下主要操作:a组不做处理,b、c组注射空囊泡,d、e组注射等量的CM-NTU,其中c、e组两组用红光照射小鼠骨关节部位,各组小鼠均正常饲喂。治疗后12周,测定5组小鼠右后肢最大爬地力量相对值。结果显示e组即植入CM-NTU并辅以光照后,最大爬地力量相对值恢复最好,说明本实验能够有效缓解小鼠关节炎症状。
22. 拟南芥(2N=10)是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正常生长条件下,拟南芥只能合成少量的花青素,但在养分胁迫等逆境条件下,拟南芥幼苗能产生大量的花青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广泛存在于______(填细胞结构)中。花青素的合成是由基因和______共同调节的。
(2)科研人员探究不同浓度的H2SO4溶液对提取花青素的影响。请根据题意完成以下表格。
实验目的 方法步骤要点
①______ 将拟南芥幼苗用全营养液培养4~6周,再转移到去离子水中培养。
花青素的粗提取 随机称取2g拟南芥的茎叶,置于研钵中,加入液氮后充分②______;然后分别加入0.4mL不同浓度的H2SO4溶液,用钵杵研匀后,再用7.6mL去离子水将其全部洗入离心管中,静置后离心;将③______用定量滤纸过滤,滤液收集在新的离心管中。
④______ 再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去除硫酸根离子,静置后离心过滤,将滤液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并用甲醇洗脱;然后用氮气吹干,即可制得相应物质。
⑤______ 吸取上述步骤中的滤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530nm及657nm下的吸光值,花青素相对含量用(A530-0.25A657)/样品重量表示,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得出结论 与用去离子水提取拟南芥茎叶中的花青素相比,1~5mol/L的H2SO4溶液⑥______。
(3)花青素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剂,为了研究花青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可使大鼠出现糖尿病症状,检测血糖浓度可评估糖尿病程度,实验分组及结果见下表。实验结果表明______,推测花青素可能的作用机制有______。
分组 处理 血糖浓度
甲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
乙 腹腔注射STZ ++++
丙 腹腔注射STZ+花青素处理 ++
【答案】(1) ①. 液泡 ②. 环境
(2) ①. 对照组处理 ②. 研磨 ③. 上清液 ④. 花青素的纯化 ⑤. 花青素含量测定 ⑥. 花青素相对含量增加
(3) ①. 花青素可以降低血糖,但无法降至正常水平 ②. 花青素能促进胰岛素的生成,增加人体内胰岛素的含量,有效地降低血糖。
【解析】
【分析】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乙组血糖浓度增加明显,说明造模成功;丙组与乙组相比,血糖浓度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
【小问1详解】
液泡内含有多种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故花青素广泛存在于液泡中。花青素的合成受基因和环境的共同调节。
【小问2详解】
探究不同浓度的H2SO4溶液对提取花青素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H2SO4溶液浓度的不同,因变量是花青素的含量。实验大体流程如下:拟南芥幼苗培养→实验处理(对照组用去离子水和实验组用不同的H2SO4溶液)→花青素粗提取→花青素纯化→花青素含量测定→得出结论。
分析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用去离子水提取拟南芥茎叶中的花青素)相比,1~5mol/L的H2SO4溶液处理的A530-0.25A657)/样品重量值上升,故说明1~5mol/L的H2SO4溶液处理花青素相对含量增加;
小问3详解】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腹腔注射STZ,血糖浓度增加明显,说明造模成功,腹腔注射STZ+花青素处理后,血糖浓度与腹腔注射STZ组相比,血糖浓度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说明花青素可以降低血糖,但无法降至正常水平,由此推测花青素能促进胰岛素的生成,增加人体内胰岛素的含量。
23. 家蚕(2n=56)是重要的经济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突变体是生理学、遗传学、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的重要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发现一种突变体—短体蚕,其遗传分析、与其他标记基因连锁分析(确定突变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 F1(短体蚕与野生型杂交的后代)和F2(F1短体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
子代 性状分离(只)
短体蚕 野生型
F1 788 810
F2 1530 790
据表1分析,短体蚕为单基因______突变(选填“显性”“隐性”),且纯合体______。
表2 短体蚕的连锁分析实验结果(部分)
标记基因(染色体) 亲本杂交组合 F1组合 F2性状分离(只)
短体蚕 野生型
d(1) S/+d/D F1♀d/d♂ d:56 +:68 d:69 +:74
L(4) L/LS/+ F1♀① L:109 +:105 L:107 +:113
U(14) U/US/+ F1♀+/+♂ U:0 +:78 U:75 +:0
r(21) S/+r/r F1♀② r:62 +:78 r:67 +:73
注:表2中字母代表相关基因或表型,野生型用“+”表示,
通过与各染色体标记进行基因连锁分析时,采用______的方法进行检测,发现S基因位于家蚕第______染色体上。①②两个体分别为______
(2)雄蚕生命力强,食桑量低,结率和产丝率高。科研人员进行如下育种方案获得平衡致死系雄蚕。其中a1和a2为隐性致死基因,“+”为正常基因,各种配子存活率相同。
①辐射导致的变异类型有______;品系乙与野生型杂交后代的雌雄比例为______,图中类型不存在的是______。
②为获得平衡致死系,应选择______作为亲本杂交;平衡致死系与野生型杂交,后代有______种基因型。
【答案】(1) ①. 显性 ②. 致死 ③. 荧光标记法 ④. 14 ⑤. d/d +/+
(2) ①. 易位和基因突变 ②. 1:1 ③. 己、庚、丁 ④. 戊和己 ⑤. 2
【解析】
【分析】家蚕是ZW型性别决定方式,雌性家蚕染色体组成为ZW,雄性家蚕为ZZ。基因突变主要有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显性突变是指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生物性状会发生改变;隐性突变时,基因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生物性状不会发生改变。
【小问1详解】
分析表1中F2表现型比例,短体:野生型=2:1,根据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可知,短体是显性性状,野生型是隐性性状,且短体纯合致死,短体蚕为单基因显性突变结果;通过与各染色体标记进行基因连锁分析时,应采用荧光标记法的方法进行检测;根据表2分析可知,S基因位于家蚕第14号染色体上,①②两个体分别为d/d 和+/+。
【小问2详解】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抽测
生物试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题号下的答案选项涂黑;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下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麦芽糖是由葡萄糖通过碳骨架构成的大分子有机物
B. 蛋白质中二硫键的断裂会导致其功能改变
C.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植物细胞质膜的重要成分
D. 核酸在高温下会因空间结构破坏而无法复性
2.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负责纤维素的合成与分泌
B. 溶酶体能清除细胞内多余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等
C. 内质网是封闭的网状结构,是进行蛋白质、脂质合成的场所
D. 线粒体内膜凹陷折叠形成嵴,增大膜面积,有利于葡萄糖分解酶的附着
3.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位于染色体两端的端粒受损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
B. 细胞凋亡可以维持组织、器官的细胞数目相对平衡,这对生物体是有利的
C. 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癌变细胞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明显变化
D. 在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可通过细胞自噬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4. 人体肝脏和小肠细胞中合成载脂蛋白的方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依靠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相互配对
B. 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遇到终止密码子时翻译自行停止
C. 图示编辑具有组织或细胞特异性,表明同一基因可指导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D. 小肠中合成小蛋白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UAA)提前出现
5. 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B细胞在骨髓中形成和发育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形成和发育成熟
B. 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
C. 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细胞
D. 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
6. 下图为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构建的一个加拉帕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物种A、B、C、D之间存在生殖隔离,阻断了它们之间遗传物质的自由交流
B. 物种B移到乙岛后,自然选择对物种A和物种B的选择作用不同
C. 甲、乙两岛不同的环境导致物种A产生不同变异,使其朝着不同的方向进化
D. 物种B进化到物种D的过程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7. 人体内的信号分子包括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递质均需囊泡运输,释放后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B. 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
C. 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说明下丘脑和垂体细胞膜上具有甲状腺激素受体
D. 信息分子不是细胞的结构物质,也不起催化作用,但有时可提供能量
8. 如图为XXX综合征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型分析时加入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B. 病因主要是由于母源性的X染色体不分离造成的
C 患者性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配子
D. 可以用正常基因取代患者细胞中的缺陷基因来治疗该疾病
9. 黑藻是一种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分布广泛、易干取材,可用作生物学实验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观察黑藻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时,可见液泡内的绿色逐渐加深
B. 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观察到叶绿体形态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C. 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黑藻叶肉细胞呈长方形,叶绿体围绕液泡运动
D. 探究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时,离滤液细线最远的色素带呈橙黄色
10. 人体血钠含量的正常范围为135~145mmol/L,低于135mmol/L则称为低血钠症。若人长期低血钠,会引起脑细胞水肿,产生头痛、嗜睡、反应迟钝等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血钠影响内环境稳态,导致神经元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
B. 低血钠引起脑细胞水肿,是由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所致
C. 与正常人相比,低血钠症患者醛固酮分泌量减少
D. 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
11.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的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 科学家 实验生物 研究方法 研究结论
A 赫尔希和蔡斯 T2噬菌体大肠杆菌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法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孟德尔 豌豆 假说-演绎法 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
C 米西尔森和斯塔尔 大肠杆菌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法 DNA分子半保留复制
D 摩尔根 果蝇 假说-演绎法 基因染色体上
A. A B. B C. C D. D
12. 下图是水稻(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和乙为减数分裂I,丙和丁为减数分裂II
B. 乙时期细胞中含有12个四分体,48个DNA分子
C. 丁中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甲细胞中的一半
D. 乙到丙的过程中,着丝粒未分裂
13. 胰高血糖素可激活肝细胞中的磷酸化酶,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可直接提高磷酸化酶a的活性
B. 磷酸化酶a能为肝糖原水解提供活化能
C. 饥饿时,肝细胞中有更多磷酸化酶b被活化
D. 胰高血糖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进入肝细胞才能发挥作用
14.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用斐林试剂检测,颜色由蓝色变为砖红色
B. 观察核桃种子的子叶细胞中脂肪时,脂肪颗粒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
C. 洋葱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后,大部分细胞中可观察到染色体
D. 调查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时应选择在若干患者家系中调查
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 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部分物质跨液泡膜转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和H2O跨液泡膜的转运方式不相同
B. H+以主动运输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
C. Na+逆浓度进入液泡,借助H+的电化学梯度
D. Na+离子在液泡中积累使其渗透压升高,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16. 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控制,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受体,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受体。某科研小组利用心得安和阿托品进行了相关实验(心得安是β-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断剂,阿托品是M型受体的阻断剂)。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属于激素,心肌细胞是其作用的靶细胞
B. 人们在遇到危险时,副交感神经会兴奋,心跳加快
C. 去甲肾上腺素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后,心肌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开放
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相抗衡,且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强度是等同
17. 如图表示轴突上不同位点在同一时刻的膜电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兴奋传导的方向是由左向右位置
B. ②由Na+内流形成且不消耗ATP
C. 内环境中Na+浓度升高,可引起③下移
D. ④对应的轴突上K+通道大量开放,K+外流
18. ABO血型由3个复等位基因IA、IB、i控制。一对基因(D、d)控制人类某遗传病,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图1为两个家系成员的遗传系谱图,II-2和II-4均为AB血型,II-3和II-5均为O血型。图2为部分个体遗传病相关基因的电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 III-1为Dd且表现A血型的概率为3/10
C. I-6个体有3种可能的血型且是遗传病致病基因携带者
D. 若III-1与III-2生育一个O血型的正常女孩,其携带d基因的概率为13/30
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
19. 图1表示C3和C4植物叶片部分结构,图2为C4植物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中物质和能量代谢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C4和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______。C4植物叶肉细胞的苹果酸通过______(填结构名称)进入维管束鞘细胞,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间有大量该结构的意义是______。
(2)图2中的NADPH在叶肉细胞的______产生,可用于______的还原。C4植物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功能差异的根本原因______。
(3)在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产物以淀粉而不是葡萄糖形式储存,可以防止叶绿体内渗透压______(选填“过高”“过低”)。ADPG焦磷酸化酶是淀粉生物合成途径的主要酶,其活性能被3-磷酸甘油酸活化,但被Pi抑制。在白天,[3-磷酸甘油酸]/[Pi]的比值______时,合成淀粉活跃。在夜晚淀粉转化为蔗糖运输的优点有______。
20. 马拉松长跑过程中,约有60%的能量由脂肪提供,运动员往往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大量出汗,口渴等生理反应。图1为运动员体内部分物质和能量代谢关系示意图,图2为抗利尿激素(ADH)的作用机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物质A是______,三羧酸循环发生在______(填场所)。线粒体和囊泡的转移都和______(填结构)有关。
(2)马拉松长跑过程中,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的比值______1(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3)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与血浆中的______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多会使______(选填“交感”“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呼吸加快。
(4)运动员产生口渴的原因是下丘脑的______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此过程______(选填“属于”“不属于”)反射。
(5)ADH受体的基本单位是______。据图2分析,A侧的溶液是______,ADH的作用机理是______。
21. 研究表明,小鼠的软骨退化关节炎与细胞中合成代谢不足、缺乏正常运作所需的能量(如ATP等)有关。我国科研团队将改造后的菠菜类囊体用软骨细胞膜包裹形成膜被类囊体单位(CM-NTU),并导入小鼠损伤退变的软骨细胞内,能明显缓解软骨退化关节炎的症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______法分离菠菜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再进一步获得类囊体。CM-NTU不仅能有效地逃避______清除,还能被退变的软骨细胞______。再通过体外无创光照治疗,退变软骨细胞的合成代谢得以改善,同时______。
(2)CM-NTU通过膜融合实现快速进入软骨细胞,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该过程______(选填“需要”“不需要”)消耗ATP。
(3)为研究CM-NTU对软骨退化关节炎小鼠的治疗效果,研究人员开展以下实验:
①构建软骨退化关节炎模型鼠。
②选取______模型鼠若干,随机均分为4组,标记为b、c、d、e。
③对健康鼠(a组)和4组模型鼠(b~e组)进行如下主要操作:a组不做处理,b、c组注射空囊泡,d、e组______,其中c、e两组______小鼠骨关节部位,各组小鼠均正常饲喂。
④治疗后第12周,测定5组小鼠右后肢最大爬地力量相对值,结果如下图,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
22. 拟南芥(2N=10)是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正常生长条件下,拟南芥只能合成少量花青素,但在养分胁迫等逆境条件下,拟南芥幼苗能产生大量的花青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广泛存在于______(填细胞结构)中。花青素的合成是由基因和______共同调节的。
(2)科研人员探究不同浓度的H2SO4溶液对提取花青素的影响。请根据题意完成以下表格。
实验目的 方法步骤要点
①______ 将拟南芥幼苗用全营养液培养4~6周,再转移到去离子水中培养。
花青素的粗提取 随机称取2g拟南芥的茎叶,置于研钵中,加入液氮后充分②______;然后分别加入0.4mL不同浓度的H2SO4溶液,用钵杵研匀后,再用7.6mL去离子水将其全部洗入离心管中,静置后离心;将③______用定量滤纸过滤,滤液收集在新的离心管中。
④______ 再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去除硫酸根离子,静置后离心过滤,将滤液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并用甲醇洗脱;然后用氮气吹干,即可制得相应物质。
⑤______ 吸取上述步骤中的滤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530nm及657nm下的吸光值,花青素相对含量用(A530-0.25A657)/样品重量表示,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得出结论 与用去离子水提取拟南芥茎叶中的花青素相比,1~5mol/L的H2SO4溶液⑥______。
(3)花青素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剂,为了研究花青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可使大鼠出现糖尿病症状,检测血糖浓度可评估糖尿病程度,实验分组及结果见下表。实验结果表明______,推测花青素可能的作用机制有______。
分组 处理 血糖浓度
甲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
乙 腹腔注射STZ ++++
丙 腹腔注射STZ+花青素处理 ++
23. 家蚕(2n=56)是重要的经济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突变体是生理学、遗传学、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的重要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发现一种突变体—短体蚕,其遗传分析、与其他标记基因连锁分析(确定突变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 F1(短体蚕与野生型杂交的后代)和F2(F1短体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
子代 性状分离(只)
短体蚕 野生型
F1 788 810
F2 1530 790
据表1分析,短体蚕为单基因______突变(选填“显性”“隐性”),且纯合体______。
表2 短体蚕的连锁分析实验结果(部分)
标记基因(染色体) 亲本杂交组合 F1组合 F2性状分离(只)
短体蚕 野生型
d(1) S/+d/D F1♀d/d♂ d:56 +:68 d:69 +:74
L(4) L/LS/+ F1♀① L:109 +:105 L:107 +:113
U(14) U/US/+ F1♀+/+♂ U:0 +:78 U:75 +:0
r(21) S/+r/r F1♀② r:62 +:78 r:67 +:73
注:表2中字母代表相关基因或表型,野生型用“+”表示,
通过与各染色体标记进行基因连锁分析时,采用______方法进行检测,发现S基因位于家蚕第______染色体上。①②两个体分别为______
(2)雄蚕生命力强,食桑量低,结率和产丝率高。科研人员进行如下育种方案获得平衡致死系雄蚕。其中a1和a2为隐性致死基因,“+”为正常基因,各种配子存活率相同。
①辐射导致的变异类型有______;品系乙与野生型杂交后代的雌雄比例为______,图中类型不存在的是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