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中国历史川教版下册【课件+教案】 第八学习主题 第3课 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中国历史川教版下册【课件+教案】 第八学习主题 第3课 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4-18 22:20:01

文档简介

第12课 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戚继光抗倭战役的地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的名称和签订时间,理解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和取得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以及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对戚继光抗倭的经过和雅克萨之战的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对戚继光、郑成功和康熙帝事迹的评价,训练学生评价历史人物方法和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和培养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 〈尼布楚条约〉 中俄边界示意图》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读
识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戚继光、郑成功抗击外来侵略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不畏强暴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上的中日关;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重难点】重点: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难点: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尼布楚条约》的意义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郑成功的材料、故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1、展示《“神威无敌大将军”图》,请学生讲讲它反映的是什么历史问题?
2、引出明清反抗侵略的斗争的话题,学生先自学一遍课文。
听,集中注意力。
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自学课文。
二、戚继光抗倭
1、请学生讲戚继光的故事,教师归纳
戚继光的生平事迹、读“辅栏”、突出他的报国思想
2、明朝中期的倭患:倭寇的来历、倭患出现的原因和危害
3、戚继光抗倭的主要史迹
读书、归纳:组建戚家军、台州战役、闵粤战役
4、课堂讨论:①戚继光抗倭战争的性质
②能取得重大胜利的原因
5、学生回答后归纳。
调动参与兴趣
听或自己讲
清晰明了,便于掌握。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老师一起归纳。
三、郑成功收复台湾
1、让学生复习有关台湾的历史
2、请学生讲郑成功的故事,讲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
3、结合现实,体会郑成功反抗侵略的精神
调动参与兴趣
听或自己讲
清晰明了,便于掌握。
四、雅克萨之战
1、教师简要讲俄国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
2、讲两次雅克萨之战
3、中俄《尼布楚条约》
理解战争的正义性,结合地图,请学生讲述中俄边界线,介绍今天的疆界,留下悬念
听讲、看书、归纳得出结论。
四、拓展学习
  P76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讲
学生讲。
【教学后记】
设计制作:陈代富
课件57张PPT。第八学习主题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3课 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收复台湾
■雅克萨之战设计制作:陈代富导入郑成功戚继光 明清时期,日本、荷兰、沙俄等国侵略者先后入侵我国边疆。民族英雄戚继光、郑成功和清朝康熙帝等奋起反抗,沉重地打击侵略者,收复保卫了祖国神圣领土,向世人昭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斗争精神。康熙帝导入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抗倭图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年),明山东蓬莱人,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他对水军战法有所创树,领导军队在东南沿海多次挫败倭寇的进攻,基本解除了长期危害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倭患。戚继光牌坊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阁) 戚继光祠堂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阁)戚继光故里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阁) 戚继光故里,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城牌坊路北,是戚氏家族世代居住之地,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明代崇祯八年(1635年)为褒扬戚继光而建,赐额“表功”,因又名表功祠。 戚继光表功祠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阁)戚继光墓 戚氏墓园:位于山东烟台蓬莱县城东南芝山南麓。戚继光墓位于墓园中部。 戚继光庙:位于浙江台州市椒江区东山西坡,明初时为海门城隍庙,戚继光在台抗倭时多驻于此,后人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必祀戚继光,现为戚继光纪念馆。 戚继光纪念馆戚继光塑像(位于浙江洞头县)北京长城脚下戚继光塑像明代抗倭图(局部) 《抗倭图卷》(局部),反映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浙江沿海军民抗击倭寇侵扰的画卷。图为“水上激战”。 戚继光的钢刀,此种短柄刀受日本刀的影响,已经与宋朝的刀形不同,刀呈狭长而弯曲状,极其锋利。登州戚氏军刀《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书影 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着重记载水军组练、水战阵法,为后世兵家所重视。戚继光抗倭舰队旗舰大福船明末清初大福船戚继光抗倭舰队开浪船戚继光抗倭舰队用于侦察敌情的渔船戚继光抗倭舰队 在港口和近海作战时用的两头尖、行驶快捷的鹰船戚继光抗倭舰队用于侦察敌情的网梭船 大丈夫既南靖岛夷,便当北平胡虏,黄冠布袍,再期此。奉敕镇守福浙等处总兵官都督同知定远东牟戚继光应召北伐题。时隆庆丁卯冬既望,福建都司曹南金书。
——石刻文字 隆庆元年(1517),戚继光抗倭大捷,调镇蓟州,途经武夷山。抒怀刻石,表达作者为国戌边的壮志和对武夷风光的眷恋深情。戚继光题摩崖石刻戚继光手迹戚继光诗选韬深处
——戚继光
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鏖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凯歌
——戚继光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戚继光诗选无题
——戚继光
南北驰驱报主情,江花边月照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诗选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画像 郑成功(1624—1662年),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人称“国姓爷”,著名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雕像(位于厦门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福建厦门)郑成功演武场 (今福建厦门大学一角) 郑成功水兵城堡 (福建厦门鼓浪屿)郑成功水操台 (福建厦门鼓浪屿) 1646年,郑成功起兵抗清。他率领队伍在福建厦门鼓浪屿屯营扎寨,操演备战。现在,鼓浪屿上还保存着郑成功的许多史迹和后人的题刻。日光岩是鼓浪屿上的最高峰,顶部较平坦,郑成功曾以此作为操演水军的指挥台。 郑成功墓 郑成功逝世后,葬于台南州仔尾。1683年,清王朝统一台湾后,郑氏家族全部迁回大陆。为便于扫祭,郑氏后人要求将郑成功的遗骸迁葬于家乡福建南安。康熙帝欣然准允,以礼安葬,并亲书挽联一副。郑成功像
(台湾台南延平郡王祠)郑成功庙
(台湾台南延平郡王祠)  台湾人民敬仰郑成功已作为神奉祀,各地都建有庙宇,规模较大的有142所。其中以台南的郑成功庙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祀典也最隆重。台胞把他当作台湾全省的守护神来崇拜。郑成功庙(台湾高雄屏东麟洛乡)延平王祠(台湾花莲)郑成功图书馆(台湾)郑成功纪念馆(台中) 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赤嵌楼 台湾赤嵌楼,位于台南市中区赤嵌街。现为台南市历史馆的赤嵌楼,原址是17世纪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时所建的普罗文查城堡,旧志称“赤嵌楼”,又名“红毛楼”。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改赤嵌楼为承天府。原赤嵌楼已于1862年被地震毁坏,现在的赤嵌楼是光绪五年(1879年)在原址上重建的。 1661年,郑成功率将士25000人,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直达台湾鹿耳门,包围荷兰殖民者的据点赤嵌城和热兰遮城。经过激烈的战斗,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想象画)郑成功收复台湾海上激战场面 1661年5月下旬,郑成功的舰队与荷兰舰队发生激烈的战斗。结果中国战舰击沉荷兰的主力舰赫克托号,其余两艘荷兰战舰在中国舰船的围攻下,第二天也狼狈逃走了。这幅图描绘了当时双方激战的情景。图中左侧军船的旗帜上明显地写着“郑”字,右上角的那艘荷兰战舰被击中,船身倾斜,正慢慢沉入汪洋大海之中。郑成功的军船 郑成功征台舰队400余艘舰船,载运25000余名将士。舰船大小不一,船型较多,平均每艘六、七十人。中军船是郑成功舰队的指挥旗舰,是比较大型、装备完善、航行安全而快速的厦门同安船型。中军船郑成功军队炮弹籽郑成功古战船上的铁炮郑成功军士用过的大刀郑成功军队使用过的土炮郑成功军队使用的藤盾牌 这种盾牌是用植物的茎编制的,使用轻便自如,而且较坚韧,不易被利器戳穿。郑成功部队常利用它与敌人作战。郑成功军队使用的“国姓瓶” 国姓瓶,据民间传说,为郑成功军队用来装置火药、投掷杀敌的爆炸品。 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谕降书》荷兰殖民者的投降书郑成功受降像(台湾赤嵌楼前) 1662年1月,郑成功指挥军队从海陆两方面向荷兰侵略者发动了猛烈攻击。面对中国军队的强大攻势,荷军统帅揆一终于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被荷兰侵略者非法占据38年之久的台湾回归祖国。1662年2月,郑成功收复宝岛,接受殖民主义者投降书 此图描绘了郑成功接受荷兰殖民者投降的情景。1662年2月,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郑成功对投降缴械的侵略者采取宽大政策,照顾他们的生活,允许他们带走个人财产。在这幅图中,可以看到,荷兰侵略者全副武装,举着旗帜,列队撤出热兰遮城堡。 台湾人民欢庆胜利,喜迎国姓爷(郑成功)(国画) 此诗作高度概括了收得台湾的艰难历程,无限深情地抒发了郑成功自己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血肉深情。复台
——郑成功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康熙帝给郑成功的挽联上联的意思是:清军入关南下,明朝各镇总兵均临难心变,唯有郑成功固守厦门、金门,又挥师北伐,震动东南;
下联的意思是:随着清军推进,南明诸王相继覆亡,郑成功仍坚持反清复明,并东征台湾以为据点。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由秀才封王,
主持半壁旧江山,
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驱外夷出境。自壁千秋新事业,
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 清台湾巡抚唐景崧雅克萨之战康熙帝 康熙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他从小聪敏好学,身体强健,精于骑射。亲政之后,他先是平定三藩之乱,接着又统一台湾,设台湾府。针对沙俄侵略我国东北的野心,他于1685年和1686年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保卫战,击败了俄国侵略者。1689年,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雅克萨反击战与《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边界图雅克萨之战 1685年,张春、郎坦、萨布素等奉命率清军驱逐盘踞雅克萨的俄军。在清军的攻击下,俄将托尔布津约降,请许其退往尼布楚。彭春等许其所请。同年冬,俄军再占雅克萨。清政府于次年派萨布素、郎坦等第二次围攻雅克萨后大败俄军。战后,俄方同意谈判解决边界问题。 “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是雅克萨之战时,清朝军民抗击沙俄侵略的武器。炮重1000公斤,长248厘米。1975年发现于齐齐哈尔,现藏黑龙江省博物馆。 “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 《尼布楚条约》(俄文) 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学习与探究学习活动讲述民族英雄戚继光和郑成功的故事光饼的来历
??? 在福州地区百多种地方风味小吃中,光饼最为有名。它的原料为面粉、碱面、盐巴,另加一点芝麻,形状如银元般大。 ??? 据福州府志记载: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民族英雄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倭寇,不想连日阴雨,军中不能举灶,戚继光便命烤制一种最简单的小饼,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充当干粮,大大方便了作战歼敌。后来,这小饼流入民间,不但普遍食用,而且还成为祭祀神灵祖先必备的供品。后人感念戚继光,便把这种小饼叫作“戚继光饼”,后简称“光饼”。示例1戚继光抗击倭寇 戚继光出身将门,是明朝著名的武将。他从小爱读兵书,年轻时已精通兵法。父亲死后,他就继承父职指挥俭事,到东南沿海去抵御倭寇。
? 戚继光招募了3000矫健勇猛的金华、义乌的矿工和农民,对他们进行严格训练,组成了一支纪律严明,勇敢善战的戚家军,戚继光可称为少年统帅。
1561年,倭寇上万人侵犯浙江台州地区,戚继光随新军进剿,连续作战一个多月,九战九胜,歼敌5000余人,大获全胜,从倭寇手里解救出无辜百姓几千人。?
倭寇见浙江沿海戚家军防守严密,不敢再来侵犯。第二年,他们又来福建沿海骚扰,当地守将抵挡不住,朝廷派戚继光前往助战。他又出奇兵直捣倭寇大营,经过一场激战,2000多倭寇全部被歼灭了,倭寇头目平五郎走投无路,剖腹自杀。接着,戚继光又率军捣毁敌营数十座,经过十年多的征战,东南沿海的倭寇终于被消除了。?示例2学习活动学习测评学习测评史海拾贝萨布素第二次雅克萨之战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