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中国历史川教版下册【课件+教案】 第九学习主题 第1课 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中国历史川教版下册【课件+教案】 第九学习主题 第1课 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4-18 22:34:20

文档简介

第15课 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发明的时间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了解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传播;理解我国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概括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过程及其向世界传播的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引导学生观察《金刚经》、转轮排字盘模型、宋代罗盘针等图片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能力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学习和运用知识表解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习印刷术、指南针及火药的发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并认识科学技术的发明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及其向世界的传播。
二、难点: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印刷流程。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1、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知道吗?为什么称作四大发明呢?
2、谁说造纸术的发明及其历史作用呢?而引入
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内容和预习的情况,回答。
二、印刷术
1、问题:我国古代的印刷术最早发明的是什么?何时发明的?其发展情况如何?谁来演示一下如何制版、印刷?代表作品是什么?观察图,这说明了什么?它有何优缺点?你觉得应如何改进?
根据问题,看书找出相关知识点,并进行思考、讨论、积极发言。
2、我国先民何人、何时改进的?是如何改进的?具体操作如何?制作与印刷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难题?你认为可以如何解决?
相比前者有何优、缺点?你认为是否可以改进?如何改进?
3、现在的印刷术有何进步?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有何意义?
认真思考、讨论、积极发言、参与。
并将重要知识点勾在书上。
三、指南针
1、问题:指南针是何时发明?之前是否有指南仪器?我国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何时出现的?又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的推广使用呢?
3、北宋时发明的指南针是如何制作的?与司南相比有何优点?有何缺点?你认为可以如何改进?如何应用?有何意义?
阅读、思考、勾画、讨论、发言、归纳。
四、火药
1、问题:火药可以做什么?
2、你知道火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吗?最开始的火药是怎么制作的?在军事上是如何应用的?火药的发明和应用有什么意义呢?
3、火药、指南针发明后在中外的不同发展,引发学生的思考。
积极思考、回答。
阅读、思考、讨论,回答。
五、小结升华: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是中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引导学生朗读并解读导言中的内容。并引用马克思的话来升华。
认真听,受到情感的感染。
教学反思:
设计制作:陈代富
课件44张PPT。第九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下)
第1课 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设计制作:陈代富甘肃天水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唐代写经纸导入1清·青玉雕龙纹长方形砚·白玉雕花笔杆明·剔红山水人物纹笔管清·仿汉石渠阁澄泥瓦砚明·澄泥云龙砚清·棉花图诗墨一套(八方)清·博古形彩墨一套 (八件) 我国发明造纸术,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印刷术则能使文化更迅速、广泛地传播。印刷术也是由我国发明的,同样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导入2培根像
1620年,培根写道:……这三大发明首先在文学方面,其次在战争方面,第三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并由此产生无数变化,以致似乎没有任何帝国、任何派别、任何星球,能比这些技术发明对人类事务产生更大的动力和影响。
——L.S.Stavrianos著《全球通史》
印刷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雕版印刷的工作流程:
  首先,是雕刻印刷版。一般是请书法很好的人写版,即将要雕刻的内容先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将写好的纸稿反贴于预先准备好的木板表面,给予一定的压力,使文字或图像呈反向转移到木板上,再由雕刻工人雕刻成反向凸起的文字或图像。
  其次,是刷油墨。先将雕刻的版(称印版)固定在一个台面上,用刷子沾上油墨均匀地涂布在印版的表面。
  最后,就是印刷。印版刷好油墨之后,就在刷好油墨的印版表面覆盖上一张纸张用干净的刷子轻轻地拍打整个纸面,揭下纸张之后便完成了一次印刷。然后重复第二、第三两过程,从而完成大批量的印刷品。木刻印书版《金刚经》 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制,是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物;1900年发现于敦煌藏洞。成都出土的唐代印刷品 1944年,四川省成都市东门外望江楼附近的唐墓出土,为《陀罗尼经》,约一尺见方,上刻古梵文经咒,四周和中央印有小佛像,边上有一行汉字依稀可辨,为“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此经咒所题“成都府”卞家印卖的时间当在757年之后。它说明四川成都早在八世纪中叶,雕版印刷已经流行。这份印刷品现存四川博物馆,是国内现存比较重要的一份唐代印刷品实物。现存最早的印本历书毕升像泥活字版模型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毕升塑像 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后世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昌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上,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华,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本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沈括《梦溪笔谈》 沈括《梦溪笔谈》书影 王祯发明的转轮排字盘(王祯《农书》插图)王祯《农书》书影
中国印刷术的外传
中国是印刷技术的发明地,很多国家的印刷技术或是由我国传入,或是由于受到中国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日本是在中国之后最早发展印刷技术的国家,公元8世纪日本就可以用雕版印佛经了。朝鲜的雕版印刷技术也是由中国传入的,高丽穆宗时(998—1009年)就开始印制经书。中国的雕版印刷技术经中亚传到波斯,大约14世纪由波斯传到埃及。波斯实际上成了中国印刷技术西传的中转站,14世纪末欧洲才出现用木版雕印的纸牌、圣象和学生用的拉丁文课本。我国的木活字技术大约14世纪传入朝鲜、日本。朝鲜人民在木活字的基础上创制了铜活字。我国的活字印刷技术由新疆经波斯、埃及传入欧洲。1450年前后,德国的谷腾堡受中国活字印刷的影响,用合金制成了拼音文字的活字,用来印刷书籍。
印刷技术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它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提供了条件。马克思把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称为“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中国人发明的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造纸术和印刷术,欧洲可能要长期地停留在手抄本的状况,书面文献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指南针汉·司南 司南,中国古代发明的利用磁石指极性制成的指南仪器。《韩非子·有度》:“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正)朝夕(指东西方向)”。王充在《论衡》中说:“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司南《韩非子》封面 指南针的发明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沈括《梦溪笔谈》
关于磁针的装置方法,沈括介绍了四种方法:
1.水浮法——将磁针上穿几根灯心草浮在水面,就可以指示方向。
 2.碗唇旋定法——将磁针搁在碗口边缘,磁针可以旋转,指示方向。
 3.指甲旋定法——把磁针搁在手指甲上面,由于指甲面光滑,磁针可以旋转自如,指示方向。
 4.缕悬法——在磁针中部涂一些蜡,粘一根蚕丝,挂在没有风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
指南鱼 指南针(水浮法)指南针(缕悬法) 指南针(指甲旋定法) 指南木鱼 指南龟 罗盘 今天的指南针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北宋 朱彧 《萍洲可谈》
洋中不可住,惟观星斗前迈。若晦暝,则用指浮针以揆南北。
——北宋 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为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 赵汝适《诸藩志》
如果欧洲人不借用中国人的指南针和船尾的舵,欧洲人就不可能实现在文化上和经济上席卷世界的大部。
——英国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火 药孙思邈(鎏金铜像) 葛洪画像《抱朴子》书影我国古代炼丹家及其著作硝石块硫磺块木炭块 炼丹家在炼制“仙丹”的过程中发现硫磺、木炭和硝石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加热极易燃烧和爆炸,从而发明了火药。炼丹引爆图炼丹炉鼎(明代)炼丹炉(仿汉代)《武经总要》记载的三个火药配方 南宋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宋军发明此种管状火器。以巨竹筒为枪身,内部装填火药与子窠——子弹。点燃引线后,火药喷发,将“子窠”射出,射程远达150步(约230米)。这是世界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 突火枪火龙出水 突火枪火箭毒药烟球神火飞鸦火铳蔟藜火球
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马克思
(火药和火器的使用)是一种工业的,也就是经济的进步。
——恩格斯学习与探究学习活动磁铁学习测评 洋中不可住,惟观星斗前迈。若晦暝(天气昏暗),则用指浮针以揆(kuí,推测)南北。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