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荷塘月色》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2《荷塘月色》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8 16:0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同步练习
课内知识检测+课外延伸阅读+参考答案详解
一、基础知识检测
1.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2.《荷塘月色》中作者引用《西洲曲》中采莲的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B.为了表达作者喜爱荷塘月色,喜欢采莲的心情。
C.为了表达作者对儿时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热爱。
D.为了表达作者洁身自好,虽无力反抗但可避开现实矛盾,不同流合污的心情。
3.作者想起江南采莲的风俗,其目的是什么 请简析。(5分)
答:
4.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6分)
答:
二、类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论 诚 意
朱自清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账。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地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但是一般人用这几个词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哪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
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竟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的诚意,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些戏味。
(有删改)
5.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 (4分)
答:
6.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6分)
答:
7.文章说“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请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例证。(4分)
答:
8.作者认为“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持论的思维方式和态度。(4分)
答:
三、联文阅读(6分)
荷 塘 风 起
颜元叔
  二十年前,还在建国中学背书包的时候,一日至少一次,总得在植物园里吹吐着少年的意气。而后,便是长期的阔别。一直到年前,还是事务把我带回去。一切都变了,似乎只有荷塘未变。
在一个下午,工作之后,我执意往荷池走去。二十年渐增的体重已使步伐沉重了,少年的意兴也不多存了,然则激奋的心情依旧。我走向荷池与莲池间的长堤。面对这一塘荷叶荷花,扑面的芬芳,什么生命能不振奋!什么意兴能不飞扬!我在长堤中间停步,尽量把脚尖逼近水池,弯曲膝盖,压低视线,向荷叶间望去。但见一层一层的荷叶,像叠居的都市人生;只是这里一切宁静,一切翠绿,一切婉顺着自然。
凝神之际,突然一阵强风从对面吹来,千百张荷叶的一侧,被卷起,竖起,形成直角,阳光便射在翻起的叶底,使得那竖起的一半,顿时转成昏亮的紫黄,低压的一半在阴暗中,则转为深黛。千百张荷叶,霎时皆成深黛托着紫黄。紫黄耀眼,碧黛深沉。风,太阳与视觉如此的偶合,闪耀出荷叶多彩而豪迈的一面。观荷人的意识几乎跃出了胸腔,跃入那一片紫黄碧黛。瞬间风过,荷叶恢复了举天而立的姿态,紫黄碧黛同时消失。我站在堤边,穿着皮鞋的脚未敢涉入池水,公事包依旧沉重拉着我的肩膀。然而,我感谢那刹那的一刻,当阳光,荷叶,清风与人,有那瞬间的多彩的神会。
走过长堤,到塘边的尖顶亭去看荷池吧。我注意到靠着池边的水面是暴露的,覆盖的荷叶不见了,只留下根根尖端结疤的荷杆。是什么人还是兽,伸出了手或爪,摘采了一片片的清香圆绿,偷偷带回厨房,鸮笑地铺入蒸笼,油腻地端上餐桌 是人还是兽,忍心摧残了这片片清香圆绿!人,总是离他远一些好。于是,从手臂甚至长钩及不着的地方开始,荷叶的活力像浪潮般向湖心推展开去,宽大慷慨的荷叶,亲密并肩的荷叶,把池水覆盖得失却踪影,叠起了自己碧绿城池。
二十年前,池的对岸是一栋日式的木头建筑,颜色古黑,并不耀眼,因此荷塘的风光,未曾遭受掩盖。如今却不同了;木质的建筑物已为钢筋水泥的“历史博物馆”所取代,庄严有余,雄伟有余,却把荷塘给镇压住了。最可怜的是,靠近博物馆一边的水面,竟有十来尺的宽度,不长一片荷叶,定是工程中,大量水泥滑入塘中,把莲藕给封杀了。
我走到荷塘的西侧去,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那千万片荷叶的气息,满溢过来,飘入我的鼻孔。我把公事包留置身侧,把六时半的应酬暂时忘掉,呆呆坐在池边,看着荷叶荷花——让生活的齿轮暂且在这里停刹。
然而,植物园四周的车声,越来越像雷鸣,由远而近。五时半下班的车辆奔驰而过,噪音碾压着花叶。偶然的喇叭,像刺刀穿过树林,插入了宁谧的心地。我抬头望过树杪与树隙,但见高耸的建筑,四下里围攻着植物园。有的公寓甚至把厨房的排气孔对着绿树的顶尖。巍峨的林务局建筑,在花草树木与钢筋水泥之间,作了不忠于自我的抉择。
我但愿植物园能挣扎下去,但愿那荷塘能挣扎下去:二十年前如此,二十年后依然长青。因为,那临风旋摇的荷花荷叶,是生长在荷池里,也生长在爱荷人的心田上。
(有删改)
9.《荷塘月色》和《荷塘风起》两篇文章都选取荷塘作为表达意象,二者在情感抒发上有何异同 (6分)
答:
参考答案:
1.答案 D
解析 D项是比喻;A、B、C三项是通感。
2 答案 D
解析 《采莲赋》和《西洲曲》都是写爱情,不同的是《采莲赋》描写青年男女相爱,而《西洲曲》是写思妇情怀。朱自清的引用更主要的是选那些美丽的词句,同时也稍稍表达自己颇不宁静的心情。
3答案 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江南美好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惦念,强调现实依旧,愁思依旧,心里依旧不宁静。
4答案 一方面有照应文章开头的作用,但主要目的还是以静写动,以静来反衬自己心里的极不宁静。心里的不宁静,是社会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波澜。全篇充满着动与静的对立统一:社会的动荡与荷塘一隅的寂静,内心的动荡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立统一,文章开头心里不宁静,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色的感染下心情趋于心静,走出荷塘又回到不宁静的现实中来,也形成对立、转化。
5.答案 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
解析 理解句子的含意重点是理解句子中难懂词的含义。本题中“大方”“合身份”和“贱”用了拟人手法,意思分别是“适度”“得体”“降低价值”,注意正反表述。
6答案 首先提出诚意是品性,也是态度。接着进一步指出只有把诚意当作品性是片面的,率性是诚意,客气也有诚意,由此说明诚意作为态度是有价值的。最后得出结论:为了别人的好,做戏也有诚意。
解析 分析文章的思路就是考查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本文分三部分,先提出观点,然后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7.答案 ①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②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③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④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
解析 分清论述的范围,明确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注意到本题有些人认为“看人,请客,送礼”“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是证明“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而后者又是证明“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的。
8答案 (1)辩证(对比)思维,本文通篇使用辩证思维,开头作者就列举出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这是人情世故。然后又指出率性同样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同时指出诚实有时也需要做戏。
(2)宽容的态度。思维方法是人们通过思维活动为了实现特定思维目的所凭借的途径、手段或办法,也就是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的工具和手段。对比思维就是通过对两种相近或是相反事物的对比进行思维,寻找事物的异同及其本质与特性。作者认为人需要诚实这个品性,但在“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这并不能反映一个人的品性,这是一种宽容的态度。
9答案 同:《荷塘月色》和《荷塘风起》的两位作者,都以散文为创作方式,借荷塘的美景,来化解自己的愁苦困顿,寻找未来正确的方向。这两篇文章中所体现出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审美情趣和传统文人对于家国命运、未来的关注忧思高度契合。
异:虽然都是以景抒情,《荷塘月色》情感倾向于作者的内心和自我体验,以荷塘月色之美来化解“我”内心的愁苦不安,以“小我”的所见所感隐晦地映射时局;《荷塘风起》中的情感表达是直抒胸臆式的,作为一名“叠居的都市人”,作者的内心是愁苦的,但是作者并没有因此而萎靡困顿,而是勇敢的发声,表现出超越“小我”的意识,希望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坏自然,而应该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而保护环境、留住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