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28 17:02:25

文档简介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西安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
生物试题
时间:75min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浆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 大部分组织液被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
C. 小肠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肠液
D. 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主要场所
2. 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抗体、胰岛素、尿素均可分布于内环境中
B.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甲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丙中液体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C. 丙渗回甲和渗入乙的量相差不大
D. 葡萄糖从甲进入组织细胞并被利用至少穿过6层磷脂分子
3.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的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尿素、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氨基酸和呼吸酶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口服抗菌药物和唾液淀粉酶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②③⑦ B. ①②③⑦ C. ①②③⑦⑧ D. ①②③⑥⑦⑧
4. 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实验条件(其他环境条件一定)下,不断改变海水浓度,它们血浆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只能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
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
④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
A. ①③④ B. ①③ C. ④ D. ②
5.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毛细血管壁
B. 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组织液
C. ②可以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 内环境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6.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和英国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大部分在感染期伴有轻度肝水肿和高水平的血浆肝酶。肝酶即转氨酶,主要有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临床上,丙型肝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的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B. 血常规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说明了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
C. 丙型肝炎患者表现肝水肿症状的原因主要是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血浆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
D. 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为细胞呼吸的进行提供O2,避免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7. 神经系统通过复杂而精巧的调节使得机体能保持高度的协调一致与稳定。下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饮酒过多导致脑干中的语言中枢受损而出现语无伦次的症状
B. 神经系统中神经元数量少于神经胶质细胞
C.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脑神经和脊神经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D. 神经元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胶质细胞等多种功能
8. 人体中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被称为自主神经系统。下列有关自主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B. 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C.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
D. 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9. 有些地方的人们有食用草乌炖肉的习惯,但草乌中含有乌头碱,乌头碱可与神经元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 人体细胞吸收和排出Na+依赖相同的转运蛋白
B. 钠离子通道打开引起钠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C. 钠离子通道打开,Na+外流会使神经细胞出现膜电位逆转的现象
D. 注射阿托品(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可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
10. 一般来说,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γ-氨基丁酸(GABA,一种小分子物质)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递质。如图是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GABA在细胞X的核糖体中合成,需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B. 突触小泡向结构①靠近并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C. ②突触间隙中的GABA会被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使GABA灭活
D. GABA与GABA受体结合后可能会使C1-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突触后膜
11. 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尿意,进而引起排尿。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感受器产生兴奋依赖于细胞膜内外Na+分布特点
B. 局部电流的产生是因为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出现了电位差
C. 因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而产生尿意是一个完整的反射
D. 脊髓排尿反射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说明了神经调节存在分级调节机制
12. 下列关于人脑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对第一级记忆的某一信息加以注意很容易转入第二级记忆
B. 大脑运动性言语区(S区)受到损伤,病人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谈话,但不能口头表述
C. 学习和记忆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
D. 在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有控制下肢运动的代表区
13. 关于激素的发现与探究历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小肠黏膜分泌
B. 斯他林和贝利斯利用盐酸和小肠黏膜提取液静脉注射,排除神经调节的干扰
C. 班廷给糖尿病狗注射胰腺提取液,体现了实验设计的“加法原理”
D. 给公鸡摘除睾丸和移植睾丸以证明睾丸分泌雄激素,体现“减法原理”
14. 下列有关激素与内分泌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激素经导管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流经全身各处
B. 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都是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外分泌腺的分泌物流出体外或流到消化腔,如甲状腺
D. 内分泌腺病变可能会导致机体发生异常
15. 给某人静脉注射过多的葡萄糖后,检测其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增加,但血糖浓度较长时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受测者最可能是一个糖尿病患者,可以用注射胰岛素制剂的方法治疗
B. 受测者的胰岛B细胞没有受损,但胰岛素的靶细胞最可能缺乏受体
C. 受测者的尿液中可能会出现葡萄糖
D. 受测者的胰高血糖素分泌水平会明显低于正常人
16. 饮水不足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加,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机理如右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DH由垂体合成并释放到血液,运输至靶细胞
B. 结合ADH的受体促进①ATP水解过程,为M蛋白供能
C. H2O通过③自由扩散过程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腔内(B侧)
D. M蛋白促进②胞吐过程,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
17. 人体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有多种,其中GLUT4对胰岛素较为敏感,其调节机理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胰岛素与GLUT4结合后可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B. 餐后,正常人体内细胞膜上GLUT4的数量将会增多
C. 人体内产生GLUT4抗体或胰岛素抗体均可能导致糖尿病
D. 胰岛B细胞受损可能会导致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困难
18. 下图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据图分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光暗信号调节褪黑素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B. 去甲肾上腺素属于一种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C. 去甲肾上腺素和褪黑素在调节动物的生殖周期中具有协同作用
D. HPG轴发挥调节作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19. 人受到惊吓时,一方面通过交感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使心跳加快;另一方面还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前者是神经调节,后者是体液调节
B. 两种调节方式中信息分子种类相同
C. 后者的调节反应速度通常比前者快且持续时间短
D. 心脏活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支配
20. 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 丙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C. 抗利尿激素在甲细胞中合成 D. 下丘脑中的渴觉中枢兴奋
21. 脑室内的脑脊液可向脑细胞供应一定的营养物质,并运走脑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脑脊液不属于内环境的范畴 B. 脑脊液中含有激素和糖原等物质
C. 健康人脑脊液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D. 长时间深度思考,脑脊液的pH会明显升高
22. 对验证码的记忆和对自己姓名的记忆分别属于人类记忆的哪个阶段( )
A. 第一级记忆 第二级记忆 B. 感觉性记忆 第二级记忆
C. 第二级记忆 第三级记忆 D. 第一级记忆 第三级记忆
23.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讲话
B. 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V区时,患者看不懂文字
C. 损伤发生在脑干时,患者可能出现昼夜节律失调
D. 损伤发生在小脑时,患者维持不好身体平衡
24. 下列对常见激素及激素类药物的使用,错误的叙述是( )
A. 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适用于因病切除甲状腺的患者
B. 口服人工合成的孕激素类药物——是抑制女性排卵的避孕药
C. 定期口服生长激素——适用于侏儒症患者
D. 注射促性腺激素类药物——促进雌雄鱼的卵细胞和精子成熟
25. 下列有关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醛固酮的分泌的调节都受下丘脑的直接控制
B. 大量出汗使体液流失,能进一步引起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
C. 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部位和作用部位都不同
D. 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26. 下列有关反射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生物均能进行反射
B. 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
C. 反射弧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完整是反射发生的条件之一
D.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27. 随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稳态的概念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下列关于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
B. 在细胞水平上,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
C. 在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
D. 在群体水平上,种群数量的变化存在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存在稳态
28. 研究发现,在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电压门控Na+通道和电压门控K+通道的开放或关闭依赖特定的膜电位,其中电压门控K+通道的开放或关闭还与时间有关,对膜电压的响应具有延迟性;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一定刺激时,该部位膜电位出现变化到超过阈电位时,会引起相关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开放,从而形成动作电位。随着相关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恢复到静息电位,该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和相关离子通道通透性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动作电位是由于足够强度的刺激引起膜电位的变化,导致电压门控Na+通道开放,Na+大量涌入细胞内而形成的
B. c点膜内外两侧Na+浓度相等;而d点的膜内侧Na+浓度已高于外侧
C. d点不能维持较长时间是因为此时的膜电位导致电压门控Na+通道快速关闭,电压门控K+通道大量开放
D. K+通道和Na+-K+泵参与了曲线df段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
29.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不能影响激素的分泌
B. 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 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 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30. 右图中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B. 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C. 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
D. 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不存在反馈调节
三、非选择题(5小题,共40分)
31(每空1分,共8分) 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b、c代表的系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下进行。
(3)图乙中,B液为内环境成分中的____________,其组成成分与A液、C液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 ;B液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其中含有的主要缓冲物质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图甲表明:细胞必须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5)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每空1分,共8分)当一侧肢体的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信息传入脊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该肢体出现缩回反应,表现为关节的屈肌收缩而伸肌舒张,称为屈肌反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
(2)屈肌反射属于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其中的效应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害刺激产生的信号传至__________会形成痛觉,该过程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 。
(4)屈肌反射是人和动物最原始的防御反射,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每空1分,共7分)辣椒素受体TRPV1是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蛋白,辣椒素和43 ℃以上的高温等刺激可将其激活,并打开其通道,激活机理如图甲,结合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辣椒素与TRPV1结合引起感觉神经末梢上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打开,Na+内流导致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_,从而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 ;在突触部位的传递是 ,原因是 。
(2)某科研团队研制了TRPV1受体靶点镇痛药,据图乙分析其原理,该药与TRPV1受体结合后引起Ca+通道____________,进而抑制______________以阻断痛觉信号传递。
(3)据图分析,吃辛辣食物时,喝热饮会加剧痛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每空1分,共8分)有研究认为,雌激素能改善动物记忆,为探究其可能机理,某研究团队利用大鼠进行实验,研究数据如表所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注: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种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的蛋白质。
(1)动物体内雌激素分泌后经_______运输到靶细胞,与靶细胞的_______结合产生调节作用。
(2)A 组的处理为________________,设置该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DNF 是体内含量最多的神经营养因子,它通过与受体—离子通道偶联复合体结合,引起神经元_________通道开放从而使神经细胞兴奋,也可能会导致神经元 Ca2+通道开放,Ca2+进入胞内,促进____________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使兴奋增强,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 。
(4)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推测雌激素改善记忆的可能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每空1分,共9分) 如图为某人在饥饿时参加冰桶挑战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为激素,A、B、C表示器官、组织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冰桶挑战的人在被冰水浇湿后,冷觉感受器兴奋,神经元的细胞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导,传至位于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体温恒定。
(2)全身冰水浇湿后,下丘脑会分泌①,①促使B分泌②,②促使甲状腺分泌③,该过程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________调节;当③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抑制下丘脑和B分泌①和②,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________调节。
(3)饥寒交迫时, 细胞分泌的④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含量增加,④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与此同时,肾上腺髓质对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也增加,说明二者在调节血糖平衡的过程中表现为________作用。
答案第2页 总2页西安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
生物试题答案
1. B
2. C
3. A
4. A
5. D
6. D
7.B
8. D
9. D
10. A
11. C
12. A
13. D
14. D
15. A
16. D
17. A
18. C
19. D
20. D
21. C
22. D
23. C
24. C
25. B
26. BC
27. ACD
28. ACD
29. AD
30. BD
31(每空1分,共8分)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神经—体液—免疫
血浆  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少 H2CO3、NaHCO3(或、H2CO3)
(4)内环境  (5)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32(每空1分,共8分)
神经元 
非条件  反射弧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
大脑皮层  不属于 该过程没有经历完整的反射弧 
(4)避免机体受到进一步伤害,具有保护意义
33(每空1分,共7分)
(1)外负内正  双向的 单向的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关闭  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①) 
(3)较高温度刺激也能激活TRPV1,促进Ca2+、Na+进入神经细胞,增强电信号的传导,使痛觉增强
34(每空1分,共8分)
体液(或血液)  受体 
手术,但不切除卵巢 作为对照,排除手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Na+ 突触小泡 流动性 
(4)雌激素通过增强BDNF基因的表达,产生更多 BDNF 以促进兴奋的传递,从而提高记忆水平
35(每空1分,共9分)
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分级  (负)反馈 
(3)胰岛A 胰高血糖素  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进而升高血糖  协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