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蓄意要焚身,风雪何处可归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传》,前文的情节是因高衙内看上林冲妻子调戏不成,故意设计让他误闯白虎堂,构成犯罪而发配沧州;在发配途中,收买押解官试图谋害他性命,幸得鲁智深相救。于是总算无虞到了沧州。选文就从此处开始着笔。
小说教学角度,我认为本篇有这些教学内容:林冲人物形象以及其性格变化的轨迹,小说的环境描写,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特别是对林冲几处动作描写,很值得体味),官逼民反的小说主旨。
本篇文章的特殊性是,“风雪”这一环境设置,很高妙。它既是选文标题的核心词汇,也是自始至终萦绕其中的自然环境;它既是故事发生的特定自然环境,又可以暗指整个社会环境对林冲的步步紧逼;既让小说情节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又与人物性格转变息息相关。纵观与本课有关教学,我们往往会把课堂探究聚焦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旨意蕴的探寻,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写了什么,而甚少会去关注怎么写,很少会从叙事学视角入手,去关注看似巧合的情节中的逻辑链条,去体会小说引人入胜的叙事手法。基于这样的考量,我把“风雪”作为本次教学的主要抓手,把教学重点定位于理解“风雪”在叙事中的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细读文本,理解“风雪”在本文叙事中的作用;
2. 体会特定环境与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预习准备:
1. 查找关于林冲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你所了解的林教头。
2. 阅读课本选文,着重勾画环境描写部分,思考这些笔墨有何作用。
一、导入
有人说,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不经历风雪,难见一个人真正的成长;不经历风雪,也难看清一个人真正的底色。
有这么一个人,他的生命真切地直面“风雪”,在风雪中忍耐,在风雪中妥协,在风雪中被算计,终于在风雪中奋起反抗。他就是林冲,今天我们一起通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来一起走近他的生命。
二、细读文本觅风雪
(一)从标题切入谈风雪
《水浒传》原文中,这一回的标题还有后半部分是“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按说作为章回体小说的回目,上下句多是严格对仗的。我们从后半句来对照着看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个标题,有什么特别之处?
“风雪”是一个名词,放在这里使得这个句子没有谓语动词,显得不符合一般的句法结构。但是,我们读来却不觉得有问题,反而很有画面感。“风雪”两字,加在林冲身上似乎再合适不过。
那么,让我们来一起看看,林冲身上落下了哪些“风雪”——
(1)自然的风雪:
林冲接管草料场,与李小二分别: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侧面描写,林冲刚到草料场时: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震得动。
出门沽酒: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喝酒后迎风回草料场:到晚越下得紧了。
——以上课本原文
“那雪正下得紧”,雪花落得很密集,叠加朔风肆虐,可见自然环境很恶劣,写出林冲生存环境极端艰苦。也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为下文故事发生埋下伏笔。
另外,4处描写风雪的放到一起比较读,可以发现这“风雪”是越来越大的,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这种感觉,与情节推进是完全一致的。
(2)社会的风雪:
林冲本是80万禁军教头,有一份养家的体面差事,有美满的家庭,前程大好。只因高衙内看上林冲妻子在东岳面公然调戏被林冲赶回来阻止。然后故意设计让他误闯白虎堂,构成犯罪而发配沧州;在发配途中,收买押解官试图谋害他性命,幸得鲁智深相救。于是总算无虞到了沧州。
面对陆谦等人的步步紧逼,林冲可以说是一忍再忍。然而高衙内的利爪,并没有打算放过含冤发配、背井离乡的林冲,而是追杀到了沧州,设下阴毒计策非致他于死地不可。“忍者林冲”终于在面对绝境的时候,被逼成一个坚决的反抗者。
林冲在风雪中奋起复仇,杀死了旧敌;同时也杀死了自己,那个怀着幻想、忍辱偷安的自己。所以林冲是凶手,但更是最大的受害者。
(二)“风雪”中的叙事逻辑
1. 风雪是陆谦等人密谋的重要条件之一,风雪却侥幸救了林冲,成为三人殒命的最终原因。
风雪救了林冲(小说明线,学生可以自己找出来):风大雪紧--身寒沽酒--途中遇庙--草厅坍塌--投宿庙中--大石靠门--知晓阴谋--雪夜复仇
学生活动1:小组讨论,思考陆谦等人为何要把风雪夜定为作案的时间。
设计意图:风雪是密谋的条件这一点,课文表现得隐隐约约不明确,通过学生讨论让它变清晰,有助于学生理解“风雪”在小说叙事中的作用。(参考理由1.风雪肆虐草料场,需要烧火碳取暖,方便伪造意外失火的现场;2.朔风肆虐,得风助力,起大火就理所当然;3.风大雪紧,草料场负责人夤夜一定躲在屋里,烧死林冲毫无悬念。)
小结:陆虞侯团队在风雪夜设下惊天阴谋,想致林冲于死地;可是也正是借由风雪,林冲才侥幸得以逃脱,并知晓阴谋。最终放弃幻想,奋起反抗,斩杀仇敌。
细读之下,我们发现陆虞侯等人的密谋和林冲在绝境中清醒奋起复仇,这一明一暗两条叙事主线,在“风雪”中交汇。通过这样巧妙的安排,作者让落在林冲身上的自然的风雪与社会的风雪融为一体。
整个过程,风雪无处不在。“风雪”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密钥,因着“风雪”这一特定环境的设置,使得整个故事逻辑无限地缜密,密不透风。
施耐庵在林冲身上体现出了一位一流小说家强大的逻辑能力。这个逻辑能力就是生活的必然性。如果说,在林冲落草路上有一样东西是偶然的,那么,我们马上就可以宣布,林冲这个人被写坏了。
——毕飞宇 《小说门》
这段话真可谓是说到点子上了,自然风雪肆虐,社会风雪飘摇,这个“风雪”的巧妙设置,从一开始就构筑了林冲必然的命运。
2.风雪庇护了林冲?风雪逼迫着林冲?
因风雪逼人,林冲外出沽酒御寒;因大雪压坏草堂,林冲暂避山神庙死里逃生。在这个风雪夜,我们分明看见林冲是幸运的。那么,风雪,是林冲的庇护者吗?
自然的风雪,既是林冲的催命符,也是他的庇护者。但是社会环境的步步紧逼,是更为宽广的风雪,它是那样严苛地逼迫着林冲……
风雪,是林冲所面临的恶劣自然环境。八面的狂风,肆虐着摇摇欲坠的草厅,剥夺着他安分守己的温暖。这个环境迫使他烧火取暖、沽酒御寒、挪石挡门。
风雪,也是林冲所处的险恶社会背景。高衙内的无端加害,让他猝不及防;陆虞侯的无耻背叛,让他悲愤交加;层层迫害、步步紧逼,让只想守着家守着妻子做顺民的他,退无可退。那就反抗吧,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学生活动2:以“我认为风雪是……,因为……”说话。(这也是这个环节的小结。)
例:我认为这一场风雪,是林冲恶劣的自然处境,因为他独身一人刺配沧州,八面的朔风肆虐着摇摇欲坠的草厅,透过文字都感到无尽的寒冷。
可以这样开头:
风雪,是陆谦等人密谋的重要条件
风雪,也是林冲得以侥幸存身的救命绳
风雪,是林冲身处的恶劣自然环境
风雪,也是林冲直面的险恶社会
风雪,截断了林冲回归家庭守望亲人的后路
风雪,打掉了林冲所有的侥幸,所有的幻想
风雪,留给他的必然归途只有直面风雪……
三、主题探究:风雪中,英雄何归
1.被迫反抗杀人后,林冲做了什么。
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擦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胳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林冲酣畅淋漓地杀了三人之后,却又不失冷静,是林冲特有的、令人窒息的冷静。虽然处在激情之中,一连杀了三个人,林冲却不是激情杀人。他的内心一点都没有乱,按部就班:先用仇人的脑袋做了祭品,再换衣服,再把酒葫芦扔了,在他扔掉酒葫芦之前,他甚至还没有遗忘那点残余的冷酒。
被和葫芦丢了不要,刀和枪留着,利索地投东而去。因为“被和葫芦”是给人温暖的,予人安定的东西(被子本身给人温暖,葫芦用来盛酒的可驱寒,可打发时光);而刀和枪是战斗的物什,今后漫漫征途,林冲注定长久地与之为伴了。
2.林冲,其实是那个最不想造反的人。
我们看看作为犯人接管草料场时,林冲是什么样的状态——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在风雪中接管草料场,林冲一度以为是上面仁慈给他一份好差事的。八面的寒风,肆虐着摇摇欲坠的草厅,他不觉着多苦,竟是想着雪后找个泥水匠修一修。他是打算好好服役,期待着与家人团聚的。
出门沽酒,盖上火炭,戴笠子,拿钥匙,拽门并锁上。动作有条不紊,做事细心谨慎。既写出其性格特点,也为下文起火不是他过失所致张本。
3.现实主义作品往往都离不开它的批判性,施耐庵在林冲这个人物的身上几乎完成了“批判性”的最大化。
林冲,一个被逼成英雄的英雄,身处那个时代,林冲是不能不惨的,林冲不惨,不知道社会的暴戾黑暗,不知道官场的沆瀣一气;林冲是不能不反的,林冲不反,看不见百姓的水深火热,看不见顺民的走投无路。草料场被烧,连杀三人,林冲彻底与过去的身份告别,从在朝为官走到了落草为寇。这是他认清现实的明证。
这是一个必然的结局,施耐庵借由风雪给林冲设置这样一个结局,是为了从一个侧面展现那样的社会现实——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这就是小说揭示的沉重主题。
四、结语
我们不会有慧眼洞察得到一个时代落下的每一场风雪,更不可能看得到每个人身上所经历的风雪,但今夜落在林冲身上的风雪,着实是历历分明。
是的,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
最后,用一首小诗,献给悲情英雄林冲,作为今天课堂的结语——
漫天风雪,无尽悲伤, 一壶浊酒,十分惆怅。
正义已死, 问苍天, 路在何方
熊熊烈火,长天茫茫, 壮士心,英雄泪,空飞扬!
一把刀, 一杆枪, 把江湖走尽, 不再彷徨。
五、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祝福》,请从情节、人物、主题自选一角度,探究“雪”或“门槛”在小说中的作用,字数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