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选修)
一、单选题A组,每小题1分,30小题。
1.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与红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具体内环境是( )
A. 细胞内液 B. 组织液 C. 淋巴 D. 血浆?
2. 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
A. 神经递质 B. 纤维素 C.激素 D.维生素
3. 生活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人最可能因下列何种方式感染艾滋病
A.与病毒携带者握手
B.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严格消毒的餐具
C.住旅店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而又未及时更换的被褥
D.洗牙或补牙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
4. 下图为HIV病毒引发艾滋病的病程,其中感染初期与潜伏期时并无病症出现。在潜伏期初期要判断待测人是否已被感染,采样的途径与检测的对象是
A.采集血液直接测定抗HIV抗体的存在
B.采集血液直接测定HIV的存在
C.采集口腔黏液直接测定抗HIV抗体的存在
D.采集口腔黏液直接测定HIV的存在
5. 正常人饭后从温暖的餐厅走到寒冷的室外,机体会产生适应性的变化是
A.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B.皮肤内的毛细血管舒张
C.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 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
6.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耗氧量、尿量、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增加、增加、不变 B.减少、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不变 D.增加、增加、降低
7. 下列疾病与内环境的稳态无关的是( )
A.糖尿病 B.抽搐 C.尿毒症 D.色盲
8. 右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A液、B液、C液共同组成内环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液、B液、C液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淋巴
B.与A液相比较,B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胰腺组织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可使B液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D.胰淀粉酶、呼吸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9. 右图表示内环境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①、②、③组成
B.②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
C.只要内环境保持稳态,人就不会患病
D.③渗回②的量多于渗入①的量
10. 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A.既有感觉,又有运动 B.失去感觉的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11. 右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的过程
B.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
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可以表示肝细胞
D.细胞1的分泌物都是蛋白质类物质
12. 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适宜的刺激后,这个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为
A.外正内负→外负内正 B.外负内正→外正内负
C.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 D.负电位→正电位→负电位
13. 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
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 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
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 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
14.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外为负电荷 D.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是单方向的
15. 研究人员发现注射过量物质甲会使实验动物出现暂时休克现象,及时注射物质乙可使它迅速苏醒,物质甲和乙分别是
A.胰岛素 葡萄糖 B.麻醉剂 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激素 D.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16. 体重近似、发育正常的甲、乙、丙、丁四只雄性小狗,丁狗不作处理,甲、乙、丙狗分别做不同的手术处理。几个月后查得各自血液中三种激素的含量如下表,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雄性激素 甲状腺激素 生长激素
甲 3.8 0.1 5.8
乙 3.6 2.8 0.1
丙 0.8 3 5.5
丁 4 3 6
A.甲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行动呆笨而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身体发育停止
B. 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生长立即停滞
C. 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性情变得温顺
D.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甲狗个体小,基本处于术前状态,丙狗不能长大?
17. 突触小泡中含有乙酰胆碱,它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被胆碱酯酶所分解。有机磷则能够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当人体发生有机磷中毒时,会发生的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18. 心跳中枢、呼吸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存在于( )
A. 大脑皮层上 B. 下丘脑中 C. 小脑中 D. 脑干中?
19. 植物能显示向光性的原因是( )
A. 单侧光使向光侧的生长素多 B. 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多,细胞生长快
C. 单侧光抑制了生长素的产生 D. 单侧光促进了生长素的产生?
20.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冠状病毒入侵肺细胞代表进入内环境 B.口服一定剂量生长激素可治疗侏儒症
C.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可进入组织液 D.浆细胞膜上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受体
21. 由燕麦实验得知,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
A. 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一面 B. 胚芽鞘内部、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C. 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D. 胚芽鞘尖端、向光一面、尖端下面的一段?
22. 下图直接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A.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性 D.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23. 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A.④⑤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4. 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含量( )
A. 增加,以抑制其生长 B. 增加,以利其生长
C. 减少,以抑制其生长 D. 减少,以利其生长?
25. 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芽、茎生长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根、芽、茎3种器官对生长素反应的敏感程度不同
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促进茎的生长,抑制芽的生长
C.e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抑制茎的生长
D.a、b、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26. 下图中A、B为两插条扦插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示意,其主要原因是( )
A.芽能发育成枝条
B.芽能进行光合作用
C.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D.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长?
27.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涂抹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其结果是( )
A. 果实和种子都能正常发育 B. 果实和种子都不能正常发育
C. 果实能发育,但不能形成种子 D. 种子能发育,果实不能发育?
28. 为验证生长素类似物对果实发育的影响,某同学欲借助附近农民土地里的农作物做相关实验,但农民要求他不能影响作物的产量。以下作物最适合用来做实验的是
A.大豆 B.油菜 C.黄瓜 D.花生
29. 农民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麦田中的杂草,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
A.过高浓度的生长素能够抑制植物生长 B.较高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生长
C.过低浓度的生长素能够抑制植物生长 D.较低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生长?
30. 下图是“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实验的相关操作和结果统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0mL 10?-8?mol/L的2,4-D溶液配制系列浓度溶解的操作示意图
2,4-D浓度(mol/L) 0 10?-12 10?-11 10?-10 10?-9 10-8
浸泡后 生根数 8.0 9.4 15.1 20.3 17.3 7.3
A.实验目的是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范围
B.上图中5号烧杯中应移除1mL溶液;6号烧杯应只加入9mL清水
C.上表中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同扦插枝条的时间长短要有不同的梯度
二、单选题B组,每小题2分,11小题。
31.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血糖 C.肾上腺素 D.睾酮
32.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此图可说明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若图中③→②过程受阻,则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③中
33.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
B.主动运输维持着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这是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C.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
D.谷氨酸和一氧化氮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
34.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释放的多巴胺可使丙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B.多巴胺可在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
C.从功能角度看,乙膜既是突触前膜也是突触后膜
D.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
35.情绪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调控,常伴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此外,学习和记忆也与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剧痛、恐惧时,人表现为警觉性下降,反应迟钝
B.边听课边做笔记依赖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C.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
D.情绪激动、焦虑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率加速
36.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37.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其中抗体的作用与激素B相同,①~③表示某些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病属于人体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
B.细胞乙产生抗体的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中心体、线粒体的参与
C.若细胞甲为甲状腺细胞,则该病的患者会出现新陈代谢加快、体温偏高等症状
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
38.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是三种常见传染病,分别由三种致病菌导致。我国政府在儿童中推广 “百白破”三联体疫苗的免费接种,大大降低了发病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产生三类相应的淋巴因子
B.效应 T 细胞对疫苗进行摄取、处理和呈递
C.接种成功后,再次感染这三种致病菌时,记忆细胞迅速分泌相应抗体
D.接种成功的标志是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的产生
39.如下图是某些神经元突触示意图,轴突1所处的神经元属于突触前神经元,其释放兴奋性递质,神经元M是突触后神经元,轴突2所处的神经元属于抑制性神经元,其释放抑制性递质,轴突1和2会形成轴突一轴突突触,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的买奋性冲动在到达突触前就会受到抑制性末梢的影响,这种抑制叫突触前抑制。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轴突2释放的神经递质不会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B. 若图中一电极连接膜内,一电极连接膜外,则可测神经元M的静息电位
C. 若箭毒能抑制突触后膜受体与递质的结合,当其作用于轴突—轴突突触时,轴突1兴奋,神经元M不会兴奋
D. 若毒扁豆碱能抑制神经递质的分解,当其作用于轴突—轴突突触时,轴突1兴奋,神经元M会持续兴奋
40.为研究红光、远红光及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小组进行黑暗条件下莴苣种子萌发的实验。其中红光和远红光对莴苣种子赤霉素含量的影响如图甲所示,红光、远红光及外施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如图乙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远红光处理莴苣种子使赤霉素含量增加,促进种子萌发
B. 红光能激活光敏色素,促进合成赤霉素相关基因的表达
C. 红光与赤霉素处理相比,莴苣种子萌发的响应时间相同
D. 若红光处理结合外施脱落酸,莴苣种子萌发率比单独红光处理高
4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辅助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发挥重要的作用
B.初次接触过敏原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C.HIV主要侵染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D.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三、多选题 每小题3分,少选给1分,错选给0分。共6小题。
42.人体骨骼肌由快缩肌纤维和慢缩肌纤维组成,快缩肌纤维没有线粒体,慢缩肌纤维含有大量的线粒体。研究发现,无氧呼吸产生ATP的速率实际上高于有氧呼吸产生ATP的速率,举重或短跑等剧烈运动主要依靠快缩肌纤维产生更大的力,产生的乳酸随着血液运输流入肝脏,可在肝细胞中转变为葡萄糖。下列有关剧烈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快缩肌纤维产生大量乳酸引起肌肉酸痛、细胞外液pH显著下降
B.快缩肌纤维和慢缩肌纤维都能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ATP
C.人体骨骼肌细胞中CO2的产生场所只有线粒体基质
D.人体骨骼肌细胞中ATP的消耗速率高于合成速率
43.有机磷农药能抑制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可催化乙酰胆碱分解),使用后残留严重且难以降解。研究发现白腐真菌能产生多种降解有机磷类农药的酶。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磷农药甚至会出现在鲜有人类活动的南极生物体内,体现了物质循环的全球性
B.在一受有机磷农药污染的生态系统内,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有机磷农药的浓度最高
C.有机磷农药中毒后,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递质过程受阻,导致患者肌肉瘫痪
D.向有机磷农药残留污染的土壤中投放白腐真菌合适时间后,会提高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44.如下图①-④表示甲刺激所引起的调节过程,乙表示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乙表示下丘脑,②过程主要通过体液调节实现
B.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乙→胰岛”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C.若甲刺激为寒冷条件,则“甲刺激→乙→垂体→甲状腺”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
D.若甲刺激为食物过咸,则在乙处下丘脑产生渴觉,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
45.2018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艾利森发现在T细胞表面有种为CTLA-4的蛋白质,科学家本庶佑发现了T淋巴细胞上的PD-1蛋白。其中CTLA-4的蛋白质可以发挥“分子刹车”的作用,当CTLA-4被激活后,免疫反应就会终止。当CTLA-4处于抑制状态,或者阻断PD-1的功能时,都能使T细胞大量增殖,集中攻击肿瘤,从而有望治愈某些癌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TLA-4和PD-1是同一种糖蛋白,此糖蛋白减少会导致细胞易扩散和转移
B.肿瘤细胞被T细胞攻击属于自身免疫病
C.抑制CTLA-4活性和阻断PD-1的功能,就能提高免疫系统对T细胞的攻击性
D.血液检查是体检中查出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如检测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
46.研究发现,高温会影响拟南芥雄蕊生长,如图1所示。研究小组探究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此现象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温抑制雄蕊的生长,对拟南芥的自花传粉会有明显影响
B.IAA浓度为10-7M时较10-4M更能缓解高温对植物的抑制作用
C.该实验自变量有两个,分别是高温和生长素浓度
D.施加IAA对常温下拟南芥雄蕊的生长无明显影响
47.已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表面具有多种蛋白,其中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其吸附并侵入细胞。人体对S蛋白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可与S蛋白结合,使病毒无法吸附到人体细胞表面而阻止感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抗体但检测不到病毒核酸
B.新冠灭活疫苗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灭活的病毒,其中含有S蛋白
C.新冠灭活疫苗首次进入机体时引起体液免疫,再次进入机体时引起细胞免疫
D.健康人接种了两次新冠灭活疫苗后,第三针改为接种新冠重组疫苗更有利于机体免疫
三、综合题 每空1分,2题共30空。
48.I. 人体细胞因表面有可被巨噬细胞识别的“自体”标志蛋白C,从而免于被吞噬。某些癌细胞表面存在大量的蛋白C,更易逃脱吞噬作用。研究者以蛋白C为靶点,构建了可感应群体密度而裂解的细菌菌株,拟用于制备治疗癌症的“智能炸弹”。
(1)引起群体感应的信号分子A是一种脂质小分子,通常以 的方式进出细胞。细胞内外的A随细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A积累至一定浓度时才与胞内受体结合,调控特定基因表达,表现出细菌的群体响应。
研究者将A分子合成酶基因、A受体基因及可使细菌裂解的L蛋白基因同时转入大肠杆菌,制成AL菌株。培养的AL菌密度变化如图1。其中,AL菌密度骤降的原因是:AL菌密度增加引起A积累至临界浓度并与受体结合,启动L蛋白表达引起 。
(2)蛋白K能与蛋白C特异性结合并阻断其功能。研究者将K基因转入AL菌,制成ALK菌株,以期用于肿瘤治疗。为验证ALK菌能产生蛋白K,应以 菌株裂解的上清液为对照进行实验。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取所需材料与试剂的序号,完善实验组的方案。
实验材料与试剂:①ALK菌裂解的上清液②带荧光标记的K的抗体③带荧光标记的C的抗体④肿瘤细胞
实验步骤:先加入 保温后漂洗,再加入 保温后漂洗,检测荧光强度。
II.为研究生长素(IAA)调控植物根生长的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3)IAA的化学本质是 ,是一种可在植物顶端合成,通过 方式运输到根部, 植物根生长的化学信息分子。
(4)由于IAA和GA在促进细胞伸长方向存在 作用,研究者推测在细胞内,IAA通过赤霉素(GA)调控根的生长,为证实上述推测,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
以拟南芥 (填“GA合成缺陷型”或“GA不敏感型”)突变体为实验材料进行图甲所示处理,测定初生根长度。图中结果表明IAA能够 拟南芥初生根的生长。去除顶芽后,突变体对赤霉素的反应 (填“增强”或“减弱”)。
III.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
(5)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 ,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 。
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 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49. I.特异性免疫部分过程图解。
(1) 图示过程称为 免疫。
(2) 过程中处填 处填 处填
处填 处填 处填 处填
II.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请回答:
(3)图1装置A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 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 电位。装置B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 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 电位。
(4)当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 性发生变化, 离子大量流向膜 ,引起电位逐步变化。
参考答案:
1-10. DBDAA ADCCC
11-20.DCBDA DBDBC
21-30:CABDB CCCAD
31.ADCBA.DBDBB 41. C
42.BC 43.ABD 44.ABC
45.ABC 46.AC 47.AC
48.(1)自由扩散 AL菌裂解
(2) AL ①④ ②/③
(3) 吲哚乙酸 主动运输 调节
(4) 协同 GA合成缺陷型 促进 减弱
(5) 增加 葡萄糖 下丘脑
49.(1) 细胞
(2)辅助性T细胞 记忆T细胞 白介素
增殖分化 细胞毒性T细胞 裂解 抗体
(3)A 静息 C 动作
(4)通透 钠 内
答案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