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时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一、局部抗战
1.日本的侵略
(1)九一八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标志着中国 的开始。
(2)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军侵略上海,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3)建立伪满洲国: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 做傀儡,在吉林建立 。
(4)华北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
2.中国人民的抗争
(1)长城抗战: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 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2)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 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一二·九运动促进了 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3)东北军民的斗争:1936年, 在共产党员 、赵尚志等领导下,浴血奋战。
3.西安事变: 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武力逼迫蒋介石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二、全面抗战的开始
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2.洛川会议:1937年秋,洛川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3.改编军队:八一三事变之后,国共双方进行军事合作,红军主力改编为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 。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 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讲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2.对占领区的政策:政治上,在占领区实行“ ”;经济上,在占领区实行“ ”;军事上,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三光”政策,在华北连续五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3.重庆大轰炸: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战时陪都 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
4.细菌战: 部队以活人试验和活人解剖等灭绝人性的手段杀害中国人、朝鲜人及盟军战俘超过1万人。
5.强征慰安妇:这是日本侵略者违反人道主义、违反国际法则的政府犯罪行为。
第24课时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 ,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2.太原会战
(1)1937年9月,取得 大捷。
(2) 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3.徐州会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是台儿庄战役(1938年,李宗仁指挥)。
4.武汉会战:1938年6月中旬,武汉会战开始。1938年10月,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 阶段。
5.第三次长沙会战: 年12月开始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歼灭大批日军,取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6.后方大迁移:东部沿海工业及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大规模向西南、西北大后方迁移,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1.敌后战场的开辟:根据地军民依据各地的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 、破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在战略上配合了 的作战。
2.百团大战:1940年8月至次年1月, 率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3.皖南事变: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从政治上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在根据地实行 政策,并开展 运动。在陕甘宁边区实行精兵简政,以“ ”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
三、东方主战场
1.背景: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同年12月7日, 爆发。
2.表现
(1)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
(2)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初,《 》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中国远征军开赴 ,协助英军抗日,战绩名扬海外。
3.成果
(1)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通过《 》,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置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华民国。
(2)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1945年4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隆重举行。毛泽东在会上作《 》的政治报告。大会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想,并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3.抗战胜利的意义: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 完全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第25课时 人民解放战争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与全面内战的爆发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2.表现:重庆谈判(1945年8月到1945年10月),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召开。
3.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 为起点,全面内战爆发。
4.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 解放区和 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进攻。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
二、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滥发纸币:带来恶性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2.官僚资本的膨胀: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残酷压迫和剥削,民族资产阶级受到排挤。
3.一党专政独裁:1946年11—12月,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召开,会议通过《 》,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土地改革:1947年夏,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2.战略进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 ,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全境。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 转移到 。
5.北平谈判:1949年4月,国共双方代表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双方代表达成的《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6.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7.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 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1.(2021·江苏合格考)观察1938年时事漫画《凯归》(见下图)。漫画中的军人可能刚参加了(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2.(2021·江苏合格考)1949年5月,上海学生这样记述:“离开老太太远远的位置上,一位解放军战士忽然站了起来空出座位,说道:‘老太太,请坐!’……解放军向老百姓借东西从不让他们吃亏,他们也乐意借。”据此推断,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是( )
A.武器装备精良 B.群众基础深厚
C.军事战略正确 D.国际援助广泛
3.(2020·江苏学考)下图是1940年下半年,处于敌后战场的中国军队出击日军的战役示意图。此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战役 D.台儿庄战役
4.(2020·江苏学考)下图为江苏靖江船工谢保大的支前光荣证。他参与的这场战事( )
A.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B.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一、单项选择题
1.(2023·响水灌江中学高二期末)1947年5月,北京大学学生罗荣渠在日记中写道:当月下发公费生活补贴五万元,而膳食费即需四万元,交完饭费已近乎无钱生活;同月,全国各地学生陆续掀起“反饥饿、反内战”运动。这是因为( )
A.全面内战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B.重庆谈判破裂引发民众不满
C.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大幅减产 D.日军掠夺导致物资严重短缺
2.(2023·盱眙马坝中学高二期中)淮海战役期间,有543万名支前民工为解放军提供支援,他们虽然来自不同地区,操着不同乡音,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誓愿:“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
A.解放区土地革命的开展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 D.国民党军队主力损失殆尽
3.(2023·如皋高二期中)中共中央就某一历史事件作出指示:“这次发动是为了要抗日救国而产生的,是要以西北的抗日统一战线去推动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开始。”这一事件是( )
A.国共第一次合作 B.红军长征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
4.(2022·连云港合格考模拟)下面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生正在学习的是( )
目的:配合国民党中央军和晋绥军抵抗日军的进攻。
军队:八路军一一五师。
时间及主要战斗过程:1937年9月,抢占制高点——老爷庙。
结果:歼敌1 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5.(2022·徐州合格性考试模拟)“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民族对一段历史的复原以及回忆,乃至将其定格、固化,反映了整个国家与民族的成熟与强大。下图中“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为了纪念(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抗战胜利
6.(2023·徐州铜山合格性考试模拟二)下图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作战示意图。这一行动( )
A.取得全面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B.粉碎了日军速灭中国的计划
C.标志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D.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7.(2022·启东中学合格性考试模拟)下面反映的是有关抗日战争胜利的漫画,二者在创作上的共同理念是( )
A.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根本保证 B.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要战场
C.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D.世界援助是抗战胜利的前提
8.(2022·盐城合格考模拟)在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抵抗日寇侵略。对此“统一战线”形成起推动作用的是( )
A.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B.开辟陕甘宁边区
C.组织发动百团大战 D.召开中共七大
9.(2023·常州三中合格性考试模拟)下图是进步画家华君武在1946年所作的漫画《远水救不了近火》。对该作品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
A.揭露了美国的霸权主义阴谋 B.批判了国民党出卖国家主权的行径
C.表明了战争形势已发生逆转 D.宣扬了民主进步的潮流不可阻挡
10.(2022·连云港合格考模拟)1945年,毛泽东和蒋介石在某次谈判期间有过一次合影。这次谈判( )
A.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报告 B.共同签订“双十协定”
C.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 D.签订了《国内和平协定》
11.(2023·江苏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C)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中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这是为了( )
A.消灭国民党的主力 B.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D.奠定解放长江以南的基础
12.(2023·淮安高中校协作体高二期中)1946年8月,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此次谈话的背景是( )
A.重庆谈判的进行 B.全面内战的爆发
C.政协会议的召开 D.战略决战的胜利
13.(2023·响水中学高二期中)关于该漫画反映的战役,说法正确的是( )
A.打退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战略进攻序幕
C.解放了东北全境 D.标志着解放战争胜利
14.(2022·扬州合格考模拟二)刘伯承指出:“我军占据……就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瞰制中原。蒋介石必然会调动其进攻山东、陕北的部队回援,这就恰恰可以达到我们预期的战略目的。”为此,解放军实施的战略行动是( )
A.渡江作战 B.跃进大别山 C.夺取徐州 D.攻占锦州
15.(2023·盱眙马坝中学高二期中)1938年6月,武汉会战爆发,这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会战。关于武汉会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
C.此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吹响了中国军队战略反攻的号角
16.(2023·徐州铜山高二期中)媒体在报道某战役中提到:这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而此时日本的南方军则横扫了盟国在亚洲所有的据点与要塞。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7.(2023·丹阳中学合格性考试模拟三)下图为民国廿六年11月田汉等创办的《抗战戏剧》创刊号目录(部分)。这反映了当时( )
短论
进一步严肃我们的阵线
争取抗战演剧的自由
抗战戏剧大众化
剧本
塞上风云
黄埔月
卢沟桥
通讯
展开戏剧的游击战
A.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B.中日矛盾开始上升
C.戏剧宣传方式多样化 D.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18.(2022·徐州合格性考试模拟)中国华东地区包括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既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国内革命战争中各派力量争夺的焦点。根据下图信息所示,该重要战役指的是( )
A.徐州会战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台儿庄战役
19.(2023·沛县合格性考试模拟)1942年,苏中地区的武工队和游击小组依靠群众作掩护,组织袭击或伏击,创造了“钓乌龟”“老鹰抓鸡”“包馄饨”等多种诱敌杀敌手段,积小胜为大胜,配合主力部队消灭日伪军有生力量。这反映了( )
A.国民革命的迅速发展 B.局部抗战的艰苦卓绝
C.敌后军民的智勇杀敌 D.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20.(2023·盐城合格性考试模拟)1949年8月,美国白皮书指出: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美国在过去所做的不能改变这一种局面,美国尚未做的一切将于事无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扶持 B.蒋家王朝在大陆统治即将覆灭
C.国共双方战略大决战正在打响 D.共产党赢得了民心和革命胜利
二、非选择题
21.(2022·扬州中学高一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摘编自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材料二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材料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①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②、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③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④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摘自中共十九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内涵,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①②③④的填空。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考点填空】
第23课时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一、1.(1)局部抗战 (3)溥仪 伪满洲国
2.(1)长城 (2)北平 中华民族 (3)东北抗日联军 杨靖宇 3.1936
二、3.八路军 新四军 4.国共合作
三、2.以华制华 以战养战 3.重庆 4.731
第24课时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1.上海 2.(1)平型关 (2)忻口 4.战略相持 5.1941
二、1.地雷战 正面战场 2.彭德怀 3.皖南事变 4.减租减息 大生产 三三制
三、1.太平洋战争 2.(2)联合国家宣言 (3)缅甸 3.(1)开罗宣言
四、1.延安 论联合政府 毛泽东思想 3.第一次
第25课时 人民解放战争
一、2.双十协定 3.中原解放区 4.陕北 山东
二、3.中华民国宪法
三、2.大别山 3.淮海战役 4.乡村 城市 6.南京 7.(1)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典例精析】
1.A 【解析】材料反映了1938年中国军人取得一场战役胜利后回家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故选A项;百团大战是1940—1941年敌后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辽沈战役、渡江战役均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C、D两项。
2.B
3.B 【解析】图中反映出敌后战场的抗战,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军在华北组织百团大战,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故选B项;A项是1937年正面战场的抗战,排除;C项是193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伏击战,排除;D项是1938年正面战场的抗战,排除。
4.D 【解析】从图中“渡江”可知,他参与的这场战事是在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故选D项;A项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三大战役,排除;B项是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排除;C项是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的淮海战役,排除。
【过关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解析】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使农民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激发了他们参军参战的热情,题干中的信息“淮海战役期间……支前民工为解放军提供支援”即为其具体体现,故A项正确;题干中的“淮海战役”发生于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排除B、C两项;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主力损失殆尽,排除D项。
3.C
4.B 【解析】根据“八路军一一五师”“1937年9月”“老爷庙”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平型关大捷,B项正确;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都与“老爷庙”无关,排除A、C两项;百团大战是在1940—1941年,排除D项。
5.C 【解析】根据材料图示的信息“12·1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为了纪念1937年12月13日起,日本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C项符合题意。
6.A 【解析】A、B、C、D四项分别对应台儿庄战役、淞沪会战、武汉和广州等地的陷落、百团大战的影响。
7.A 【解析】左图反映的是军民团结抗战,右图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共同打击日军,二者体现出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根本保证,A项正确。
8.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A项正确。
9.D 【解析】漫画中未提及“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国民党出卖国家主权”,排除A、B两项;C项应为1947年6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影响,晚于题干中的时间“1946年”,排除;由漫画中南京国民政府陷入军事危机,被迫向美国求援的信息和漫画的标题《远水救不了近火》可知,华君武反对独裁和内战,争取和平与民主,故D项正确。
10.B 【解析】根据题意与所学知识可知,与重庆谈判有关,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B项正确;A项与蒋介石无关,排除;C、D两项都与重庆谈判无关,排除。
11.B 【解析】由题干中“山东战区”“敌军密集不好打”“让敌占领……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击”等信息可知,此应为解放战争初期,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故B项正确;A、D两项均为三大战役的结果或意义,C项应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影响。
12.B
13.C 【解析】由图片中“林彪”“锦州战役”等文字信息可知,这一战役应为辽沈战役。A项发生于陕北和山东解放区;B、C、D三项分别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辽沈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影响。故选C项。
14.B 【解析】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这一军事行动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汉,B项正确。
15.C 【解析】A、B两项分别为平型关大捷和淞沪会战的影响,均与题干中的历史事件“武汉会战”不符,排除;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武汉会战结束,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故C项正确,D项错误。
16.D
17.A 【解析】“民国廿六年11月”即1937年11月,此时正值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故A项正确;1935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使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早于题干中的时间“民国廿六年”,排除B项;题干中仅提及“《抗战戏剧》创刊号目录”,故C项中“多样化”、D项中“高涨”的说法均无法体现,排除。
18.B 【解析】图中以徐州为中心,在陇海线附近展开,包括碾庄、双堆集、陈官庄等重要歼敌地点的战役是淮海战役,B项正确;徐州会战与陈官庄、双堆集等地无关,A项错误;平津战役在华北地区的北平、天津一带展开,C项错误;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的一部分,主要在以台儿庄为中心的山东地区展开,D项错误。
19.C 【解析】1942年正值全民族抗战时期,排除A、B两项;题干中的信息“苏中地区的武工队和游击小组依靠群众作掩护……创造了……多种诱敌杀敌手段,积小胜为大胜”体现了抗日战争期间,敌后战场反击日本侵略者的智慧,故C项正确,D项错误。
20.D 【解析】由题干中的信息“美国尚未做的一切将于事无补”可知,解放战争后期,美国“扶蒋反共”政策虽然惨遭失败,但并未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扶持,排除A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攻占南京,宣告蒋家王朝在大陆的统治覆灭。1948年9月—1949年1月,国共双方进行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等决战,均早于题干中的时间“1949年8月”,排除B、C两项;由题干中的信息“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美国……不能改变这一种局面”可知,美国政府被迫承认中国共产党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21.(1)内涵:爱国主义,反抗精神,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等。
影响:促进了民族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减缓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进程;有利于最终洗雪百年国耻,实现民族独立。
(2)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台湾回归,收复失土,维护了国家主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填空:①共产主义;②帝国主义;③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④新民主主义
【解析】(1)内涵:根据“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得出爱国主义,反抗精神,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等。影响:根据“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可知促进了民族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减缓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进程;有利于最终洗雪百年国耻,实现民族独立。
(2)根据“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实现了台湾的回归,收复失土,维护了国家主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必须推翻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找到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终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