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1课时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
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 影响
第一阶段 1919年5月4日起 北京 学生 学生罢课;游行示威,高喊“ ”等口号 学生爱国运动迅速向全国发展
第二阶段 1919年6月5日起 上海 工人 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 标志着 登上政治舞台
(3)结果:北京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意义: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 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中心: 与上海。
(2)表现
①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 》,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②1920年3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时间、地点: 年;上海,最后一天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2.内容:通过党纲
(1)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
(2)党的奋斗目标:推翻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3.意义: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中国革命的面貌 。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年)
1.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2.影响: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 ”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3.高潮:北伐战争
(1)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等北洋军阀。
(2)过程
①歼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部主力。
②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
③1927年2月,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3)意义: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 的反动统治。
4.失败: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 ;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第22课时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政治
(1)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它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2)东北易帜:1928年底, 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2.经济
(1)民族工业较快发展: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2)官僚资本膨胀: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南昌起义: 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 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文家市决策)。
4.开辟革命新道路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 ,建立红色政权,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3)意义:点燃了“ ”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5.工农武装割据
(1)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 召开,选举产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
(2)土地革命: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 ”,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3)武装斗争:1930年10月到1933年3月,红军先后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四次“ ”。
三、红军长征
1.原因
(1)根本原因:中共中央犯了 错误。
(2)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过程:瑞金(1934年10月)突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1935年1月)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陕北会师(1935年10月)甘肃 会师(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3.遵义会议
(1)内容
①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 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②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并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2)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历史上 的转折点。
4.意义: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铸就了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2021·江苏合格考)歌曲《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有一句歌词是“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以大历史观对“揭开新篇”所作的理性阐释,正确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B.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
C.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 D.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2021·江苏合格考)下表中,历史材料和结论相符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1919年5月5日,北京学生展开救国宣传活动;自6月5日起,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学生始终是五四运动的主力军
B 李大钊、毛泽东等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占国民党“一大”代表总数的14%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
C 彭德怀受中央之命,率红一方面军主力直插会宁,迎接红二、四方面军 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D 刘少奇穿越103道封锁线,行程3 000多里,参加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 促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3.(2021·江苏合格考)下图是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示意图。该图能直接体现的学习主题是( )
A.掀起国民革命运动 B.开辟民主革命新道路
C.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D.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4.(2020·江苏学考)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在远离国民党控制的地方组织农民力量,进行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他的做法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做法是( )
A.组织工人罢工 B.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
C.服从共产国际 D.策划城市的武装暴动
一、单项选择题
1.(2022·盐城中学合格考模拟)下图为《新申报》发行的一期号外(局部)。
该号外针对的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2.(2022·徐州合格性考试模拟)“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亟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著”。以上述宣言开始的运动( )
A.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发展成为一场波及全国的爱国浪潮 D.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
3.(2022·盐城中学合格考模拟)李大钊是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首次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文章是( )
A.《文学改良刍议》 B.《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C.《新学伪经考》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4.(2022·徐州合格考模拟)1918年,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发起组建新民学会,成立之初确立“革新学术,砾前品行,改良人心风俗”的宗旨。1921年1月,新民学会多数会员将“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宗旨,以“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达到此目的。影响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5.(2023·响水灌江中学高二期末)自1918年起,新文化运动的诸多骨干投入到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队伍中,相关团体也在全国各地相继成立。李大钊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何叔衡等在湖南创办文化书社。这些团体的成立( )
A.适应了构建新意识形态的需要 B.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性质的变化
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
6.(2023·常州三中合格性考试模拟)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毅然通电全国:“力谋统一,贯彻和平”“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国民政府遂将热河划归东北,并任命张学良为国民政府委员,东北边防司令长官。据此可知( )
A.国民政府实现了中央集权 B.国民政府完成了国家统一
C.东北已归属国民政府管辖 D.三民主义得到认可和实践
7.(2023·扬州合格性考试模拟一)有学者在其著作中谈到:“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国民党由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幼年的中国共产党也充分崭露头角,由一个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小团体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场革命”( )
A.宣告了封建帝制的终结 B.基于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C.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粉碎了袁世凯的复辟闹剧
8.(2022·连云港高一期末)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只不过是一场追求利益的结合,双方都需要对方,但也厌恶对方。当时国共两党共同追求的“利益”是指( )
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9.(2023·如皋高二期中)1921年,中共一大把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922年,中共二大主张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国民革命时期,中共领导人提出以“平民政权”取代“军阀政权”的政治构想。这一过程反映了( )
A.理论创新成为党内主要工作 B.中共逐渐成为革命领导核心
C.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D.共产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
10.(2023·徐州铜山高二期中)下列文字描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该会议是( )
◇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反对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在革命中前进了一大步。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1.(2023·沛县合格性考试模拟)1927年,李立三、刘少奇等人领导和组织了汉口30万人反英示威大会,会后举行示威游行,高喊着“打倒帝国主义”“收回租界”等口号,向英租界挺进。与这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的是( )
A.武昌起义爆发 B.北伐战争顺利推进
C.局部抗战开始 D.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12.(2023·淮安高中校协作体高二期中)1935年,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在这种形势下,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的条件已经成熟。这次政治局会议( )
A.决定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迫使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 D.是指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3.(2023·江苏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B)1927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209.90万枚,1936年达到274.60万枚;华商纱厂的织布机由1927年的1.35万台增加到1936年的2.55万台。从1931年到1936年,华商电厂发电量的平均增长率都在13%以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
A.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 B.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C.日本对华侵略的加深 D.外国资本的排挤
14.(2023·响水中学高二期中)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实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要走( )
A.城市中心道路 B.革命统一战线道路
C.国共合作道路 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15.(2023·盱眙马坝中学高二期中)下图为1927年创作的漫画《革命歌声》。该漫画反映了( )
A.北伐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B.列强支持下的军阀割据混战
C.农民运动配合革命军北伐
D.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6.(2022·江苏启东中学合格考模拟)“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这段诗歌反映的事件是( )
A.四渡赤水河 B.甘肃会宁会师
C.飞夺泸定桥 D.召开遵义会议
17.(2022·连云港合格考模拟)董必武在重回浙江嘉兴南湖时留下诗句“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该诗句描述的历史事件( )
A.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B.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C.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18.(2022·盐城中学模拟)某学者认为:“在战略上,遵义会议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他指的是( )
A.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B.确立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总方针
C.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D.标志着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19.(2022·扬州模拟)下图是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示意图。该图体现的学习主题是( )
A.掀起国民革命运动
B.开辟民主革命新道路
C.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D.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20.(2023·南京六校联合体调研)1935年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哪一事件后,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
A.强渡大渡河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D.四渡赤水河
二、非选择题
21.(2022·扬州合格考模拟)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有着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80年里,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先后聚焦于仿照西方船坚炮利、取法民主制度以及进行思想启蒙等方面,希望通过向西方寻找真理发现救国救民的出路。但是,一切努力都失败了。中华民国初年混乱不堪的糟糕实践,实际上宣告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破产。救国救民需要新的思想武器,先进的知识分子把目光转向了俄国。……五四运动发生于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世界革命格局的新形势下,发生于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新情况下,这就使中国革命的属性内涵、斗争特征、发展趋向都发生新的变化。……五四时期各种宣传新思想的刊物达1 000余种,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思想先进性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
——摘编自齐卫平《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四个向度》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实践活动。
(2)根据材料二分析五四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五四运动的主要影响。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考点填空】
第21课时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1.(2)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工人阶级 (4)反帝反封建
2.(1)北京 (2)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②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二、1.1921 2.(2)资产阶级 3.焕然一新
三、2.打倒列强,除军阀 3.(3)北洋军阀 4.反革命政变
第22课时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1.(2)张学良
二、1.1927 2.汉口 土地革命 4.(1)井冈山 (3)工农武装割据
5.(1)瑞金 (2)打土豪,分田地 (3)围剿
三、1.(1)“左”倾 2.会宁 3.(1)①毛泽东 (2)生死攸关 4.长征精神
【典例精析】
1.D 【解析】材料“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是对中共一大召开的描述,其中“揭开新篇”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D项正确;A项是五四运动的意义,排除;B项是遵义会议的意义,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中“揭开新篇”的阐释,排除。
2.B 【解析】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B项正确;五四运动后期,工人成为运动的主力军,排除A项;遵义会议结束了军事和组织方面的“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排除C项;中共七大召开是在1945年,全民族抗战开始是在1937,排除D项。
3.B 【解析】图片中提到“井冈山”,可得出这指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B项正确;此时国民革命已经失败,排除A项;C项是全民族抗战时期,排除;D项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排除。
4.B 【解析】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在农村进行“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取得巨大成功,故选B项;中国共产党在城市组织工人罢工,但遭到镇压,以失败告终,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服从共产国际领导,以城市为中心发动武装暴动,但最终失败,排除C、D两项。
【过关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民国八年五月五日”“曹宅”“章宗祥”等信息。根据所学知识,“民国八年”即1919年,在五四运动中,学生火烧曹宅,痛打章宗祥,故A项正确。
2.C 【解析】从材料中的内容可以看出,其反映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发展成了一场波及全国的爱国浪潮,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项正确。
3.D 【解析】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D项正确;A项是胡适的著作,排除;B项是中国最早的一篇欢呼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文章,也是李大钊写的,但没有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排除;C项是康有为的著作,排除。
4.B 【解析】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材料中“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体现出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产生的变化,B项正确。
5.C 【解析】由题干中的信息“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可知,这些团体的成立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C项正确。
6.C 【解析】由题干中的信息“1928年……张学良毅然通电全国……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可知,此应为“东北易帜”。通过这一事件,南京国民政府获取东北地区的管辖权,但仅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故A、B两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三民主义,排除D项。
7.B 【解析】由题干中“中国国民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幼年的中国共产党也充分崭露头角”等信息可知,“这场革命”应为国民革命。A、B、C、D四项分别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东北易帜”和护国运动的影响。故选B项。
8.C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结合所学可知,根据中国的国情和革命实际,国共两党共同追求的“利益”是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因此C项正确。发展资本主义是国民党的追求,不是共产党的追求,A项错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中国共产党的追求,不是国民党的追求,B项错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追求,D项错误。
9.D 【解析】中共成立后,主要工作是进行革命活动,而不是理论创新,排除A项;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尚处于幼年时期,并未掌握革命领导权,排除B项;从1921年到国民革命时期,民族矛盾并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C项;题干中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国民革命时期奋斗目标的变化体现了对当时中国国情的清醒认识,故D项正确。
10.B 11.B 12.B
13.A 【解析】1927—1936年间的中国正值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题干中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即为其具体体现,故A项正确;B项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于1918年,早于题干中的时间段“1927—1936年”,排除;C、D两项均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与题干中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不符,排除。
14.D 15.C
16.D 【解析】从材料中的诗歌可以看出这描写的是长征过程中遵义会议的召开。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本题选择D项。
17.C 【解析】根据“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可知该诗句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排除B项;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D项。
18.C 【解析】根据“在战略上,遵义会议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故C项正确;秋收起义后,起义部队走向井冈山,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八七会议的内容,排除;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9.B 【解析】地图中展示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信息,说明当时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B项正确。
20.B
二、非选择题
21.(1)活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特点:波及范围广;群众基础广泛(学生、工人、市民广泛参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任答2点即可)
性质: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3)影响:促进民族觉醒(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思想解放;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基础;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任答2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