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写出作文的“有我”之境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写出作文的“有我”之境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8 17:4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近年高考作文的一大趋向
宏大主题类作文
选材常常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科技的重大事件,引导考生积极关注自我、自然、社会、时代、国家发展、人类命运等这一类充满正面价值导向的作文。
突出写作问题:
千篇一律
套话,空话
口号式写作
写出作文的“有我”之境
——构建宏大主题类议论文写作主体意识
一、“有我”之境——“我”是谁
(2023·新高考Ⅰ卷)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2022·新课标乙卷)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2021·新课标Ⅱ卷)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2020·新课标Ⅱ)“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2019年新课标Ⅱ卷)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任务一:根据以下高考作文写作要求,完成学案上的表格填写。
任务一:根据以上高考作文写作要求,依据范例完成表格填写。
材料出处 写作主体 写作要求
2023·新高考Ⅰ卷 好故事 你 联想和思考
2022·新高考乙卷 双奥会
2021新高考Ⅱ卷 修身以为弓
2020新课标Ⅱ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
2019新课标Ⅱ卷 1919·1949·1979·2019·2049
材料出处 写作主体 写作要求
2023·新高考Ⅰ卷 好故事 你 联想和思考
2022·新高考乙卷 双奥会 你 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
感受和思考
2021新高考Ⅱ卷 修身以为弓
2020新课标Ⅱ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
2019新课标Ⅱ卷 1919·1949·1979·2019·2049
材料出处 写作主体 写作要求
2023·新高考Ⅰ卷 好故事 你 联想和思考
2022·新高考乙卷 双奥会 你 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
感受和思考
2021新高考Ⅱ卷 修身以为弓 你 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
2020新课标Ⅱ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
2019新课标Ⅱ卷 1919·1949·1979·2019·2049
材料出处 写作主体 写作要求
2023·新高考Ⅰ卷 好故事 你 联想和思考
2022·新高考乙卷 双奥会 你 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
感受和思考
2021新高考Ⅱ卷 修身以为弓 你 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
2020新课标Ⅱ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 “你” “中国青年代表” 主题演讲稿
2019新课标Ⅱ卷 1919·1949·1979·2019·2049
材料出处 写作主体 写作要求
2023·新高考Ⅰ卷 好故事 你 联想和思考
2022·新高考乙卷 双奥会 你 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
感受和思考
2021新高考Ⅱ卷 修身以为弓 你 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
2020新课标Ⅱ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 “你” “中国青年代表” 主题演讲稿
2019新课标Ⅱ卷 1919·1949·1979·2019·2049 青年学生当事人 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慰问信
真实身份:考生本人
一、“有我”之境——“我”是谁
虚拟身份:
事件的某个参与者
群体身份:
高三学生 青年 00后 中国人
“我”
二、“有我”之境——“我”在场
“我”
主题
文体
感受
联想
思考
“我”的情感态度
“我”的经历见闻
“我”的见解主张
限制
生发
情境
高三学生 青年
00后 中国人
二、“有我”之境
1.概念阐释
所谓“有我”之境是指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写作主体结合自身经历见闻得体地表达对社会、时事、生活和生命的情感态度和见解主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中提出:“注重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感知,写出个性化的文章。”
2.典例促悟
任务二:阅读以下文段,划出作文中“我在场”的语句。
①近日,一中学的无门图书馆引发了热议,初闻此消息,我不禁感慨喜悦,以余观之,“无门图书馆”是自律自觉条件下的文化新态势。久思之,深觉不妥,宜恢复制度更好!
——《用制度之门,维护图书馆》
我的见解主张
我的情感态度
①近日,一中学的无门图书馆引发了热议,初闻此消息,我不禁感慨喜悦,以余观之,“无门图书馆”是自律自觉条件下的文化新态势。久思之,深觉不妥,宜恢复制度更好!
——《用制度之门,维护图书馆》
2.典例促悟
任务二:阅读上述文段,划出作文中“我在场”的语句。
②大考将至,身边还昏昏欲睡的同学,怎可扬帆起航;那些抱着“葛优躺”心态的“高三党”,怎可绽放理想之花;还有时下的“躺平族”们,怎可点燃理想之灯。此刻,我正坐在高考的考场上,为实现梦想而指点江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笔疾书。我坚信:乘坐高考这艘命运之舟,我一定能驶向更浩瀚的人生海洋。
——《高考让我驶向更浩瀚的海洋》
我的经历见闻
我的见解主张
2.典例促悟
任务二:阅读上述文段,划出作文中“我在场”的语句。
③爱因斯坦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只有投身社会,才能实现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我很认同这句话。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一线记者,洞察人间疾苦,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成长的十八年间,我见证了社会中的善也曾遇到过社会中的恶。会因不良行为痛心,也会因人们的善良奉献而感动。因此,我想做一枚月亮,不世俗的骇浪,为人间播洒自己的光辉。追梦路上端正思想是首要。以“义”为目标才能行得更远。心之所向,一路风景。心之所安,便是远方。
——《投身理想,奔赴更好的自己》
我的见解主张
我的经历见闻
我的情感态度
任务二:阅读上述文段,划出作文中“我在场”的语句。
④可是前人已经用实践告诉我们,光有置身事外的思考显然不够。赵括熟读千万兵书,自以为谋略天下一绝,没有躬身入局的经历,最终导致长平之战的惨案,一代天才至此陨落,岂不悲哉!博古、李德,站在中国革命之外,以为窥见战争的全貌,否定躬身入局者的意见,最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差点浇灭前人留下的火种,教训不可谓不深!因此,我以为,置身事外,当然能获得冷静,也能拥有更广袤的视野,但是,广角之下的微末,只有微观视角,推近镜头,才能看清。
——《广角之下仍需微观》
我的情感态度
我的见解主张
任务二:阅读上述文段,划出作文中“我在场”的语句。
⑤激扬青春最佳,“佛系”青春也未尝不可。笔者认为,当下我们对“佛系青年”的批驳不宜过激,毕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也是个人的一种选择,他们同样以自己的方式来感悟、呈现着青春芳华。但是“佛”与“不佛”应把握有度。对人生态度可“佛”,对国家民族大义面前不能“佛”,更不应该因“佛”而丧失斗志,混吃等死。
——《时代召唤,激扬青春》
我的见解主张
⑥反观我们自身,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我们并不缺少目标与方法,我们缺少的往往是对初心的坚守和持之以恒的行动。实现理想岂能一蹴而就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才会到达“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险远之地。
——《心怀理想,助力远行》
我的见解主张
如何写出“有我”之境
浅层次:有“我”的人称称谓;
深层次:有“我”的情感态度;
有“我”的经历见闻;
有“我”的见解主张。
点到为止,不可喧宾夺主
语言范式:
在我看来……;我的想法是……;我觉得/我认为/我想……
依愚之见、于我观之、静言思之、窃以为、殊不知……
注意控制篇幅
(流露对事件及人物的真实情感,见真诚!)
(有思辨,有批判,见深度!)
(立足现实场景,或选择日常所遇到的“活词”“熟语”“热事”,见真实!)
三、“有我”之境——我之思
揆诸当下,部分人们习惯于行通衢大道贪图于走终南捷径,长此以往,便会滋长惰性,消磨锐气。一味地随波逐流,亦步亦趋,必将窒息灵动的个性,扼杀高尚的志趣,断路与失路的危机将随之产生。因此,走在人生路上,我等应既不弃勇往直前,也应不忘回头看看,不为大流而羁绊,不为世俗所动摇,敢于走路,敢于选路,敢于开路。
道虽迩,不行不至,纵前路崎岖,吾辈定不畏风霜,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志走好中华复兴之路,革故鼎新,让中华民族的康庄大道世代绵延,与日月同光,与天地较长!
—— 《修远路漫漫,求索在脚下》
任务三:
批判的思维路径:
三、“有我”之境——我之思
揆诸当下,部分人们习惯于行通衢大道贪图于走终南捷径,长此以往,便会滋长惰性,消磨锐气。一味地随波逐流,亦步亦趋,必将窒息灵动的个性,扼杀高尚的志趣,断路与失路的危机将随之产生。因此,走在人生路上,我等应既不弃勇往直前,也应不忘回头看看,不为大流而羁绊,不为世俗所动摇,敢于走路,敢于选路,敢于开路。
道虽迩,不行不至,纵前路崎岖,吾辈定不畏风霜,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志走好中华复兴之路,革故鼎新,让中华民族的康庄大道世代绵延,与日月同光,与天地较长!
—— 《修远路漫漫,求索在脚下》
任务三:
批判的思维路径:摆反面现象
三、“有我”之境——我之思
揆诸当下,部分人们习惯于行通衢大道贪图于走终南捷径,长此以往,便会滋长惰性,消磨锐气。一味地随波逐流,亦步亦趋,必将窒息灵动的个性,扼杀高尚的志趣,断路与失路的危机将随之产生。因此,走在人生路上,我等应既不弃勇往直前,也应不忘回头看看,不为大流而羁绊,不为世俗所动摇,敢于走路,敢于选路,敢于开路。
道虽迩,不行不至,纵前路崎岖,吾辈定不畏风霜,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志走好中华复兴之路,革故鼎新,让中华民族的康庄大道世代绵延,与日月同光,与天地较长!
—— 《修远路漫漫,求索在脚下》
任务三:
批判的思维路径:摆反面现象——析危害
三、“有我”之境——我之思
揆诸当下,部分人们习惯于行通衢大道贪图于走终南捷径,长此以往,便会滋长惰性,消磨锐气。一味地随波逐流,亦步亦趋,必将窒息灵动的个性,扼杀高尚的志趣,断路与失路的危机将随之产生。因此,走在人生路上,我等应既不弃勇往直前,也应不忘回头看看,不为大流而羁绊,不为世俗所动摇,敢于走路,敢于选路,敢于开路。
道虽迩,不行不至,纵前路崎岖,吾辈定不畏风霜,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志走好中华复兴之路,革故鼎新,让中华民族的康庄大道世代绵延,与日月同光,与天地较长!
—— 《修远路漫漫,求索在脚下》
任务三:
批判的思维路径:摆反面现象——析危害——做校正
三、“有我”之境——我之思
任务三:批判的思维路径
摆反面现象 —— 析危害 ——(挖根源)——做校正
批判的内容:人民日报“青年价值引领”系列时评
警惕“精致的利己主义”
摈弃“狭隘的极端主义”
告别“庸俗的消费主义”
远离“不加分析的怀疑主义”
拒绝"功利的实用主义"
破除”历史虚主义”
不良行为
不良现象
不良风气等
我——我们/青年/oo后
国家发展,时代之需
观念
行为
“每个人都在追寻自己的理想,但个人理想追求永远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密相连的。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习近平(2020年7月7日,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
四、“有我”之境——我来改
(2018高考语文新课标卷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淮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与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四、“有我”之境——我来改
病文展示:
这是进步的年头,这是充满未知的年头。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种混合又对立的状态,构成了这个变革时代最真实的图景。问题和挑战也好,困难和不确定性也罢,不能因为担心风险就排斥变革,不能因为害怕后果便拒绝挑战。大道直行,其命维新。40年激荡,改革是波,开放为浪。也正是这40年的浪奔波涌,形塑了我们今天所处所在的这个时代截面。 新京报 、红网……所有媒体的2018年新年致辞,都兴奋于这个时间节点——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而最好的纪念,就是有勇气去直面问题、风险和挑战,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任务四:请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或二创,写出“有我”之境。
不要蜷缩在自己促狭的世界,当关注祖国的发展,无数的人们都与你有关。
我出生于千禧年,人们称我们为“世纪宝宝”。多年后,我才体会到,这一称谓不仅是祝福,还包含着厚重的期望。2008年我8岁,汶川地震突如其来。我第一次对世界充满恐惧,不知明天与意外哪个会先到来。电视上,我看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因为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无论何时遇到困难,四面八方的兄弟姐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我们面前。
走出孤岛,奔向世界
16世纪英国有位诗人约翰·邓恩曾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青年人不应团于自我的小圈子,当与祖国一起追梦,走出孤岛,奔向世界。
不要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当听从使命的召唤,祖国需要你的担当与奉献。
二战时期一位牧师曾这样反思自己:“起初他们追杀共产党,我不是共产党,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引用、反面)过于自我其实是在孤立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引用)的古训是说读书人要少参与是非,多钻研学问,而不是教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祖国需要我们的担当与奉献。
不要认为自己的力量渺小,当滴水汇成大海,你就可以改变世界。
2013年,王亚平老师在天宫一号上授课。那年我13岁,我和全校同学一起观看了现场直播。祖国的强大科技深深震撼了我,我暗暗告诉自己,将来也要像王亚平老师一样,为祖国的富强做出贡献。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周总理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的成就我们遥不可及,但他们的志向我辈可以效仿。南美洲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就有可能引发美国的龙卷风。我们再渺小,难道还不如一只蝴蝶 请记得你的责任,你不是来适应社会的,你是来改变世界的。
2035年18岁的青年,你已成年,未来已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你有关。请你走出个人主义促狭的孤岛,与我辈一起追梦,奔向更美好的世界。
谢谢大家
请多指正
如何写出“有我”之境
浅层次:有“我”的人称称谓;
深层次:有“我”的情感态度;
有“我”的经历见闻;
有“我”的见解主张。
(流露对事件及人物的真情实感,见真诚!)
(立足现实场景,或选择日常所遇到的“活词”“熟语”“热事”,见真实!)
(有思辨,有批判,见深度!)
语言范式:
在我看来……;我的想法是……;我觉得/我认为/我想……
依愚之见、于我观之、静言思之、窃以为、殊不知……
点到为止,不可喧宾夺主
注意控制篇幅。
同课章节目录